一种智能匹配式增高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03137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匹配式增高鞋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匹配式增高鞋,针对现有鞋的结构进行改进,引入智能匹配式电控升降机构,在鞋底(2)底面对应后掌区域的位置设置隐藏式盒式开口腔体(8),并设计独立后跟支撑块(7),基于微型电控支撑杆(5)的工作,控制独立后跟支撑块(7)进行上下移动,进出盒式开口腔体(8)的敞开口,实现针对鞋底(2)后跟的增高,与此同时,结合所设计的射频模块(9),实现左、右两只鞋子的相互通信,并根据所设计测距传感器(10)检测获得的后跟高度变化,实现左、右两者鞋在高度上的智能校准统一,实际应用方便快捷,并且整体采用隐藏式设计,在实现增高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持了现有鞋子一样的外观构造。
【专利说明】
一种智能匹配式増高鞋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匹配式增高鞋,属于智能鞋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鞋是用于人们行走、奔跑时,穿着在脚上的必备生活物品,伴随着科技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鞋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从最原始的草鞋到现在各式各样的运动鞋,鞋的更新换代,正不断刷新人们的感官,更多的科技水平正不断被应用在鞋的设计上,诸如专利申请号:03153199.7,公开了一种鞋,该鞋易于穿鞋人将脚插入,并且插入后的脚能够得到充分的固定,穿脱鞋方便,合脚性好,易于行走。鞋中,在鞋跟部的,至少所述鞋帮侧鞋跟部中设置有后衬部,固定带部与舌状接触部一体形成,且从其两侧分别突出,所述固定带部的各自的端部以及鞋帮部中形成有配合机构,所述固定带部的各自的端部设置在所述后衬部的外缘部的附近,所述固定带部以如下方式设置,即如果用一条虚拟线将所述固定带部的各自的端部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相互连结,并将该虚拟线延长时,则该虚拟线能到达所述鞋跟部中的所述鞋帮侧鞋跟部与所述鞋底侧鞋跟部之间的交界部。
[0003]还有专利号:201410806210.X,公开了一种鞋子,包括鞋底和鞋面,鞋面包括前帮和后帮,鞋底侧壁可伸缩,鞋底内开设有一号空腔和二号空腔,一号空腔内底面上设置有一号气囊,一号气囊上开设有一号进气孔和一号出气孔,一号进气孔上方设置有弧形板,弧形板上开设有一号通孔,一号通孔与一号进气孔相互对齐连通,弧形板由侧边到一号通孔逐渐弧形向下,鞋底上侧面开设有小孔,鞋底的后侧面开设有二号通孔,二号空腔内设置有二号气囊,二号气囊开设有二号进气孔和二号出气孔,二号进气孔开设在二号气囊上侧面,二号出气孔开设在二号气囊侧面上。上述技术方案所设计的鞋,能够在行走的同时,快速、自动的排出鞋子内的沙子,并且其工作方式为持续不断的。
[0004]不仅如此,专利号:201520835063.9,公开了一种鞋,包括鞋体和连接于所述鞋体下端的鞋底,所述鞋底包括前掌底和在受到负载时产生挠性变形的鞋跟,且所述鞋跟的底端靠近于所述前掌底的一端设置有弧面或斜面。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一种鞋,由于其鞋跟的底端靠近于所述前掌底的一端设置有弧面或斜面,在受到负载时易于产生挠性变形,可以抵消行走过程中人体重心前移所带来的前脚掌和后脚跟的受力不平衡,提高稳定性,舒适性佳。
[0005]从上述现有技术可以看出,现有的鞋多从自身结构进行改进,针对鞋的各个部分进行改进与创新,但这些改进均局限于鞋子自身结构在功能、效果上的提升,没有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实质创新,并且这类改进多基于材料上的创新,所带来效果的提升有限,因此,伴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若能引入智能化的设计,将对鞋的发展将是质的改变。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针对现有鞋的结构进行改进,引入智能匹配式电控升降机构,通过隐藏式结构,能够有效实现鞋跟升高的智能匹配式增高鞋。
[0007]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智能匹配式增高鞋,包括左、右两只鞋,各只鞋分别包括上下设置的鞋面和鞋底;各只鞋分别还包括独立后跟支撑块、控制模块,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的电源、微型电控支撑杆、控制按钮、射频模块、测距传感器;其中,电源经过控制模块分别为微型电控支撑杆、控制按钮、射频模块、测距传感器进行供电;左、右两只鞋的结构如下:鞋底上的后掌区域设置盒式开口腔体,盒式开口腔体的敞开口位于鞋底的底面上,且盒式开口腔体的敞开口向下,盒式开口腔体的腔体底面为鞋底的顶面,盒式开口腔体位于水平面上的截面尺寸与后掌区域尺寸相等;独立后跟支撑块的上下表面为彼此相平行、且尺寸相等的平面,且独立后跟支撑块侧边所在直线与独立后跟支撑块上表面相垂直,独立后跟支撑块位于水平面上截面的外径与盒式开口腔体敞开口的内径相适应;控制模块、电源和射频模块设置在鞋底内部,微型电控支撑杆设置于鞋底上的盒式开口腔体内,且微型电控支撑杆的底座设置在盒式开口腔体的腔体底面上,微型电控支撑杆的支撑杆向下;独立后跟支撑块的上表面与微型电控支撑杆上支撑杆的移动端相固定连接,独立后跟支撑块随微型电控支撑杆上支撑杆的伸缩而进出盒式开口腔体的敞开口,且独立后跟支撑块的表面与鞋底上对应后掌区域的表面相平行;测距传感器设置在盒式开口腔体的腔体底面上,且测距传感器的测距方向垂直指向独立后跟支撑块的上表面;控制按钮设置于鞋底的侧面;分别设置在左、右两只鞋中的射频模块彼此信号匹配进行相互通信。
[000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微型电控支撑杆为微型无刷电机电控支撑杆。
[000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按钮设置于鞋底的外侧面上。
[00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模块为单片机。
[00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源为纽扣电池。
[0012]本发明所述一种智能匹配式增高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13](I)本发明所设计的智能匹配式增高鞋,针对现有鞋的结构进行改进,引入智能匹配式电控升降机构,在鞋底底面对应后掌区域的位置设置隐藏式盒式开口腔体,并设计独立后跟支撑块,基于微型电控支撑杆的工作,控制独立后跟支撑块进行上下移动,进出盒式开口腔体的敞开口,实现针对鞋底后跟的增高,与此同时,结合所设计的射频模块,实现左、右两只鞋子的相互通信,并根据所设计测距传感器检测获得的后跟高度变化,实现左、右两者鞋在高度上的智能校准统一,实际应用方便快捷,并且整体采用隐藏式设计,在实现增高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持了现有鞋子一样的外观构造;
[0014](2)本发明所设计的智能匹配式增高鞋中,针对微型电控支撑杆,进一步设计采用微型无刷电机电控支撑杆,使得本发明所设计的智能匹配式增高鞋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实现静音工作,既保证了所设计智能匹配式增高鞋具有便捷的增高效果,又能保证其工作过程不对周围环境产生噪声影响,体现了设计过程中的人性化设计;
[0015](3)本发明所设计的智能匹配式增高鞋中,针对控制按钮,进一步设计设置于鞋底的外侧面上,从穿着者的手臂位置来说,充分考虑了用手习惯,使得实际应用中的电控增高控制变得更加便捷;
[0016](4)本发明设计的智能匹配式增高鞋中,针对控制模块,进一步设计采用单片机,一方面能够适用于后期针对所设计智能匹配式增高鞋的扩展需求,另一方面,简洁的控制架构模式能够便于后期的维护;
[0017](5)本发明设计的智能匹配式增高鞋中,针对电源,进一步设计采用纽扣电池,基于纽扣电池的体积,能够有效控制所设计智能匹配式电控升降机构的整体占用空间,进而能够在获得便捷增高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保证了其与现有鞋子外观上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发明设计的智能匹配式增高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1.鞋面,2.鞋底,3.控制模块,4.电源,5.微型电控支撑杆,6.控制按钮,7.独立后跟支撑块,8.盒式开口腔体,9.射频模块,1.测距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1]如图1所示,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智能匹配式增高鞋,包括左、右两只鞋,各只鞋分别包括上下设置的鞋面I和鞋底2;各只鞋分别还包括独立后跟支撑块7、控制模块3,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3相连接的电源4、微型电控支撑杆5、控制按钮6、射频模块9、测距传感器10;其中,电源4经过控制模块3分别为微型电控支撑杆5、控制按钮6、射频模块9、测距传感器10进行供电;左、右两只鞋的结构如下:鞋底2上的后掌区域设置盒式开口腔体8,盒式开口腔体8的敞开口位于鞋底2的底面上,且盒式开口腔体8的敞开口向下,盒式开口腔体8的腔体底面为鞋底2的顶面,盒式开口腔体8位于水平面上的截面尺寸与后掌区域尺寸相等;独立后跟支撑块7的上下表面为彼此相平行、且尺寸相等的平面,且独立后跟支撑块7侧边所在直线与独立后跟支撑块7上表面相垂直,独立后跟支撑块7位于水平面上截面的外径与盒式开口腔体8敞开口的内径相适应;控制模块3、电源4和射频模块9设置在鞋底2内部,微型电控支撑杆5设置于鞋底2上的盒式开口腔体8内,且微型电控支撑杆5的底座设置在盒式开口腔体8的腔体底面上,微型电控支撑杆5的支撑杆向下;独立后跟支撑块7的上表面与微型电控支撑杆5上支撑杆的移动端相固定连接,独立后跟支撑块7随微型电控支撑杆5上支撑杆的伸缩而进出盒式开口腔体8的敞开口,且独立后跟支撑块7的表面与鞋底2上对应后掌区域的表面相平行;测距传感器10设置在盒式开口腔体8的腔体底面上,且测距传感器10的测距方向垂直指向独立后跟支撑块7的上表面;控制按钮6设置于鞋底2的侧面;分别设置在左、右两只鞋中的射频模块9彼此信号匹配进行相互通信。上述技术方案所设计的智能匹配式增高鞋,针对现有鞋的结构进行改进,引入智能匹配式电控升降机构,在鞋底2底面对应后掌区域的位置设置隐藏式盒式开口腔体8,并设计独立后跟支撑块7,基于微型电控支撑杆5的工作,控制独立后跟支撑块7进行上下移动,进出盒式开口腔体8的敞开口,实现针对鞋底2后跟的增高,与此同时,结合所设计的射频模块9,实现左、右两只鞋子的相互通信,并根据所设计测距传感器10检测获得的后跟高度变化,实现左、右两者鞋在高度上的智能校准统一,实际应用方便快捷,并且整体采用隐藏式设计,在实现增高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持了现有鞋子一样的外观构造。
[0022]基于上述设计智能匹配式增高鞋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本发明还进一步设计了如下优选技术方案:针对微型电控支撑杆5,进一步设计采用微型无刷电机电控支撑杆,使得本发明所设计的智能匹配式增高鞋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实现静音工作,既保证了所设计智能匹配式增高鞋具有便捷的增高效果,又能保证其工作过程不对周围环境产生噪声影响,体现了设计过程中的人性化设计;还有针对控制按钮6,进一步设计设置于鞋底2的外侧面上,从穿着者的手臂位置来说,充分考虑了用手习惯,使得实际应用中的电控增高控制变得更加便捷;而且,针对控制模块3,进一步设计采用单片机,一方面能够适用于后期针对所设计智能匹配式增高鞋的扩展需求,另一方面,简洁的控制架构模式能够便于后期的维护;不仅如此,针对电源4,进一步设计采用纽扣电池,基于纽扣电池的体积,能够有效控制所设计智能匹配式电控升降机构的整体占用空间,进而能够在获得便捷增高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保证了其与现有鞋子外观上的一致性。
[0023]本发明设计了智能匹配式增高鞋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具体包括左、右两只鞋,各只鞋分别包括上下设置的鞋面I和鞋底2;各只鞋分别还包括独立后跟支撑块7、单片机,以及分别与单片机相连接的纽扣电池、微型无刷电机电控支撑杆、控制按钮6、射频模块9、测距传感器10;其中,纽扣电池经过单片机分别为微型无刷电机电控支撑杆、控制按钮6、射频模块9、测距传感器10进行供电;左、右两只鞋的结构如下:鞋底2上的后掌区域设置盒式开口腔体8,盒式开口腔体8的敞开口位于鞋底2的底面上,且盒式开口腔体8的敞开口向下,盒式开口腔体8的腔体底面为鞋底2的顶面,盒式开口腔体8位于水平面上的截面尺寸与后掌区域尺寸相等;独立后跟支撑块7的上下表面为彼此相平行、且尺寸相等的平面,且独立后跟支撑块7侧边所在直线与独立后跟支撑块7上表面相垂直,独立后跟支撑块7位于水平面上截面的外径与盒式开口腔体8敞开口的内径相适应;单片机、纽扣电池和射频模块9设置在鞋底2内部,微型无刷电机电控支撑杆设置于鞋底2上的盒式开口腔体8内,且微型无刷电机电控支撑杆的底座设置在盒式开口腔体8的腔体底面上,微型无刷电机电控支撑杆的支撑杆向下;独立后跟支撑块7的上表面与微型无刷电机电控支撑杆上支撑杆的移动端相固定连接,独立后跟支撑块7随微型无刷电机电控支撑杆上支撑杆的伸缩而进出盒式开口腔体8的敞开口,且独立后跟支撑块7的表面与鞋底2上对应后掌区域的表面相平行;测距传感器10设置在盒式开口腔体8的腔体底面上,且测距传感器10的测距方向垂直指向独立后跟支撑块7的上表面;控制按钮6设置于鞋底2的外侧面上;分别设置在左、右两只鞋中的射频模块9彼此信号匹配进行相互通信。实际应用中,分别设置在左、右两只鞋中的射频模块9彼此之间一直处于相互通信状态,并且两只鞋子中的测距传感器10均实时工作,分别检测获得对应独立后跟支撑块7在对应微型无刷电机电控支撑杆控制下的移动高度,并分别实时上传至对应的单片机当中;穿着者在穿着鞋子之前,针对左、右两只鞋分别进行初始化,将独立后跟支撑块7位于鞋底2中的盒式开口腔体8内,且独立后跟支撑块7的下表面与盒式开口腔体8敞开口所在面相平齐;然后在实际应用中,穿着者将左、右两只鞋穿着在脚上,根据需要控制其中本发明所设计的智能匹配式电控升降机构工作,其中,当穿着者需要增高时,穿着者只需针对左、右两只鞋中的任意一只鞋子,用手按动设置于鞋底2外侧面上的控制按钮6,由控制按钮6向单片机发送增高控制请求,单片机在接收到增高控制请求之后,随即向与之相连接的微型无刷电机电控支撑杆发送增高控制指令,微型无刷电机电控支撑杆在接收到增高控制指令后,开始工作,控制无刷电机电控支撑杆上的支撑杆伸长,使得所设计的独立后跟支撑块7随微型无刷电机电控支撑杆上支撑杆的伸长而移出盒式开口腔体8的敞开口,使得这只鞋子实现了增高效果,由于左、右两只鞋中的射频模块9彼此之间一直处于相互通信状态,则经控制按钮6触动实现增高的鞋子中的单片机随即将实时所获对应独立后跟支撑块7的移动高度,经过射频信号发送给另一只鞋子中的单片机,最后另一只鞋子中的单片机会根据所接收到的移动高度,基于其对应测距传感器10的实时工作,控制其对应的微型无刷电机电控支撑杆工作,控制对应的独立后跟支撑块7移动,由此实现左、右两只鞋子的高度一致,从而实现增高效果;反之穿着者需要恢复为初始高度时,穿着者只需针对左、右两只鞋中的任意一只鞋子,用手按动按动设置于鞋底2外侧面上的控制按钮6,由控制按钮6向单片机发送恢复初始高度控制请求,单片机在接收到恢复初始高度控制请求之后,随即向与之相连接的微型无刷电机电控支撑杆发送恢复初始高度控制指令,微型无刷电机电控支撑杆在接收到恢复初始高度控制指令后,开始工作,控制无刷电机电控支撑杆上的支撑杆缩短,使得所设计的独立后跟支撑块7随微型无刷电机电控支撑杆上支撑杆的缩短而移入盒式开口腔体8的敞开口,使得独立后跟支撑块7的下表面与盒式开口腔体8敞开口所在面相平齐,使得这只鞋子实现恢复初始高度,由于左、右两只鞋中的射频模块9彼此之间一直处于相互通信状态,则经控制按钮6触动实现恢复初始高度的鞋子中的单片机随即将实时所获对应独立后跟支撑块7的移动高度,经过射频信号发送给另一只鞋子中的单片机,最后另一只鞋子中的单片机会根据所接收到的移动高度,基于其对应测距传感器10的实时工作,控制其对应的微型无刷电机电控支撑杆工作,控制对应的独立后跟支撑块7移动,由此实现左、右两只鞋子的高度一致,从而实现恢复初始高度效果;不仅如此,穿着者还可以根据需要,针对左、右两只鞋中的任意一只鞋子,通过控制按钮6灵活控制无刷电机电控支撑杆上支撑杆的长度变化,使得独立后跟支撑块7处于一个合适的高度位置,然后再经两只鞋子之间的射频信号通信,使得两只鞋子处于同一高度,从而实现个性化增高效果。
[0024]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主权项】
1.一种智能匹配式增高鞋,包括左、右两只鞋,各只鞋分别包括上下设置的鞋面(I)和鞋底(2);其特征在于:各只鞋分别还包括独立后跟支撑块(7)、控制模块(3),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3)相连接的电源(4)、微型电控支撑杆(5)、控制按钮(6)、射频模块(9)、测距传感器(10);其中,电源(4)经过控制模块(3)分别为微型电控支撑杆(5)、控制按钮(6)、射频模块(9)、测距传感器(10)进行供电;左、右两只鞋的结构如下:鞋底(2)上的后掌区域设置盒式开口腔体(8),盒式开口腔体(8)的敞开口位于鞋底(2)的底面上,且盒式开口腔体(8)的敞开口向下,盒式开口腔体(8)的腔体底面为鞋底(2)的顶面,盒式开口腔体(8)位于水平面上的截面尺寸与后掌区域尺寸相等;独立后跟支撑块(7)的上下表面为彼此相平行、且尺寸相等的平面,且独立后跟支撑块(7)侧边所在直线与独立后跟支撑块(7)上表面相垂直,独立后跟支撑块(7)位于水平面上截面的外径与盒式开口腔体(8)敞开口的内径相适应;控制模块(3)、电源(4)和射频模块(9)设置在鞋底(2)内部,微型电控支撑杆(5)设置于鞋底(2)上的盒式开口腔体(8)内,且微型电控支撑杆(5)的底座设置在盒式开口腔体(8)的腔体底面上,微型电控支撑杆(5)的支撑杆向下;独立后跟支撑块(7)的上表面与微型电控支撑杆(5)上支撑杆的移动端相固定连接,独立后跟支撑块(7)随微型电控支撑杆(5)上支撑杆的伸缩而进出盒式开口腔体(8)的敞开口,且独立后跟支撑块(7)的表面与鞋底(2)上对应后掌区域的表面相平行;测距传感器(10)设置在盒式开口腔体(8)的腔体底面上,且测距传感器(10)的测距方向垂直指向独立后跟支撑块(7)的上表面;控制按钮(6)设置于鞋底(2)的侧面;分别设置在左、右两只鞋中的射频模块(9)彼此信号匹配进行相互通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能匹配式增高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电控支撑杆(5)为微型无刷电机电控支撑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能匹配式增高鞋,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按钮(6)设置于鞋底(2)的外侧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能匹配式增高鞋,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3)为单片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能匹配式增高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4)为纽扣电池。
【文档编号】A43B3/00GK106073007SQ201610634708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8月3日 公开号201610634708.1, CN 106073007 A, CN 106073007A, CN 201610634708, CN-A-106073007, CN106073007 A, CN106073007A, CN201610634708, CN201610634708.1
【发明人】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陈菊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