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27880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对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对扣。
【背景技术】
[0002]对扣是服饰、箱包等常用的一种扣合形式,不同于普通的单扣,对扣的扣合功能由两个部分共同完成。随着服饰和箱包款式和材质的改变,对于对扣的形式和结构也需要相应的进行调整。
[0003]常见的一种对扣包括扣座和扣锁,二者分别安装在需要扣合的两个部分上,扣座上的搭接件放置在扣锁上的凹槽处,扣锁通过将搭接件的位置锁定完成二者的扣合。
[0004]然而,上述对扣通常采用铁片与铁环制成,材料本身较重,使得制成的对扣重量更重,会增加服饰等的重量,所以不适用于清薄型面料的服装和箱包;而且,该对扣结构较为复杂,组件较多、组装过程也较为复杂,同时,对扣的扣合效果受零件制造和配件品质的影响较大。
[0005]综上所述,上述对扣的设计不能满足服饰和箱包的使用要求。
[0006]因此,如何设计适合箱包服饰适合使用的结构简单的对扣,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扣,该对扣适用于轻薄的服装和箱包,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9]—种对扣,用于服饰或箱包的扣合处,包括缝合板以及与所述缝合板的一端连接的卡扣板,用以使所述对扣呈U形;所述缝合板上设置有用以与第一织物缝合的缝合孔,所述卡扣板设置有通槽,以实现缝合于第二织物的扣体伸入所述通槽并将所述第一织物与所述第二织物连接;所述卡扣板沿所述通槽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两道弯折,用于固定所述扣体。
[0010]优选地,所述缝合板与所述卡扣板连接的端部为一圆弧。
[0011]优选地,所述卡扣板的第一道弯折设置在靠近与所述缝合板连接的端部;所述卡扣板的第二道弯折设置在远离与所述缝合板连接的一端。
[0012]优选地,所述卡扣板呈W形。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道弯折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道弯折的高度。
[0014]优选地,所述缝合板为水平板。
[0015]优选地,所述缝合板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缝合孔。
[0016]优选地,所述第二道弯折的端部还设置有一段光滑圆弧。
[0017]优选地,所述卡扣板上还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织物缝合的第二缝合孔。
[0018]优选地,所述对扣为金属对扣。
[00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对扣为一个U形的折弯板,折弯板的一面为用于与第一织物缝合的缝合板,另一面设置有通槽和沿通槽至少两道弯折,用于使与第二织物缝合的扣体伸入通槽并与弯折处卡接。扣体伸入通槽后,与上述弯折处卡接,可以防止扣体从通槽中滑出。与传统结构的对扣相比,本申请所提供的对扣结构简单,操作方法简单快捷,由于零件的减少,使得对扣省略了组装的环节,提高了产品的整体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对扣结构的简化使得其重量更轻,更适合于与轻薄面料相结合,同时,加强了产品使用的美观度。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对扣的具体实施例的主视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对扣的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
[0023]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对扣的具体实施例的后视图。
[0024]图中,I为缝合板,2为卡扣板,3为缝合孔,4为第二缝合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6]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对扣,该对扣适用于轻薄的服装和箱包,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0027]请参考图1至图3,图1至图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对扣的具体实施例的主视图、俯视图和后视图。
[0028]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对扣,用于服饰和箱包的扣合,主要包括缝合板I和卡扣板2,缝合板I与卡扣板2的边缘连接,二者形成一个U形的折弯板。在缝合板I上设置有缝合孔3,用于与第一织物进行缝合,将对扣固定在第一织物上。在卡扣板2上设置有通槽,该通槽的宽度可以允许与第二织物缝合的扣体或该扣体的一部分在该通槽中移动。另外卡扣板2上沿所述通槽长度方向设置了至少两道弯折,该弯折设置于通槽上,以实现扣体在通槽内移动过程中被弯折卡接固定,实现扣体位置的固定。扣体伸入通槽后,与上述弯折处卡接,可以防止扣体由通槽中滑出,使第一织物和第二织物分离。
[0029]与传统结构的对扣相比,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对扣具有以下特点:
[0030]第一,结构简单,操作方法简单快捷。由于零件的减少,使得对扣省略了组装的环节,提尚了广品的整体生广效率。
[0031]第二,对扣结构的简化使得其重量更轻,更适合于与轻薄面料相结合,加强了产品使用的美观度。
[003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缝合板I与卡扣板2连接的端部为一圆弧。可选的,该端部也可以为具有角度的弯折结构,且二者连接处的形状并不受具体限制,一般情况下,圆弧形的连接处的圆角不易刮伤织物。
[003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卡扣板2的第一道弯折设置在靠近与缝合板I连接的端部;卡扣板2的第二道弯折设置在远离与缝合板I连接的一端。将第一道弯折设置在靠近与缝合板I连接的端部,有助于使第一织物与第二织物连接位置的重合部分更多,提高二者的连接紧密性。
[003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卡扣板2呈W形。卡扣板2在通槽的长度方向上呈W形波浪,即具有三个弯折设置,可选的,可以设置多处弯折,每一处弯折均可以作为扣体的卡接部位,形成多个卡接部位,可以对第一织物和第二织物的重叠部分进行调整。
[003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道弯折的高度小于第二道弯折的高度。采用第一道弯折对扣体进行固定时,将第一道弯折设置高于第二道弯折可以使扣体卡接牢固,防止扣体的滑出。
[0036]可选的,缝合板I为水平板。
[003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缝合板I包括至少两个缝合孔3。采用至少两个缝合孔3的连接方式,使缝合板I与第一织物进行连接,可以防止缝合板I相对于第一织物的旋转和偏离,提高缝合板I的连接稳定性。
[003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二道弯折的端部还设置有一段光滑圆弧,光滑的圆弧设置在通槽的端口,使扣体进入通槽时可以进行较为平滑的移动。
[003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卡扣板2上还设置有用于与第一织物缝合的第二缝合孔4,可以使卡扣板2与第一织物更紧密的结合。
[0040]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方式中,对扣均可以为金属材质,金属材质结构稳定,有利于在受力不均匀时保持平稳的结构特性。
[0041]除了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对扣的主要部分,该对扣的其他各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0042]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对扣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对扣,用于服饰或箱包的扣合处,其特征在于,包括缝合板(I)以及与所述缝合板⑴的一端连接的卡扣板(2),用以使所述对扣呈U形;所述缝合板⑴上设置有用以与第一织物缝合的缝合孔(3),所述卡扣板(2)设置有通槽,以实现缝合于第二织物的扣体伸入所述通槽并将所述第一织物与所述第二织物连接;所述卡扣板(2)沿所述通槽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两道弯折,用于固定所述扣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板⑴与所述卡扣板⑵连接的端部为一圆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板(2)的第一道弯折设置在靠近与所述缝合板(I)连接的端部;所述卡扣板(2)的第二道弯折设置在远离与所述缝合板(I)连接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板(2)呈W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道弯折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道弯折的高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板(I)为水平板。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对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板(I)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缝合孔⑶。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对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道弯折的端部还设置有一段光滑圆弧。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对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板(2)上还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织物缝合的第二缝合孔(4)。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对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扣为金属对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对扣,用于服饰或箱包的扣合处,包括缝合板以及与缝合板的一端连接的卡扣板,用以使对扣呈U形;缝合板上设置有用以与第一织物缝合的缝合孔,卡扣板设置有通槽,以实现缝合于第二织物的扣体伸入通槽并将第一织物与第二织物连接;卡扣板沿通槽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两道弯折,以实现对扣体的固定。本申请所提供的对扣结构简单,操作方法简单快捷,由于零件的减少,使得省略了对扣的组装环节,提高了产品的整体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对扣结构的简化使得其重量更轻,更适合于与轻薄面料相结合,同时,加强了产品使用的美观度。
【IPC分类】A45C13/12, A41F1/00
【公开号】CN204796815
【申请号】CN201520420087
【发明人】赵伟锋, 张中强
【申请人】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