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织物及应用其的防护服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50412阅读:579来源:国知局
间隔织物及应用其的防护服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间隔织物及应用其的防护服装。该间隔织物用于织造服装,具有第一层和第二层,以及在二者之间的中间层,所述第一层、所述第二层和所述中间层各自具有若干第一织物单元、若干第二织物单元和若干中间织物单元,部分所述中间织物单元倾斜地连结所述第一织物单元和所述第二织物单元以支撑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相邻的各所述中间织物单元首尾相连形成“W”形或者彼此交错形成“X”形。该间隔织物结构疏松、表面透孔,质轻透气,制成的防护服装适合在夏季炎热环境连续使用。
【专利说明】
间隔织物及应用其的防护服装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织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间隔织物及应用其的防护服装。
【背景技术】
[0002]警员除了进行打靶训练外,还需要进行面对面的对抗性实战训练,以提高战术技术水平,保护自身,打击犯罪分子。国内外警员的实战训练均采用制式手枪(例如54式、64式、77式、92式手枪)和相应的标记弹进行模拟实弹的射击对练,以提高在实战中的战斗技會K。
[0003]警用训练标记弹俗称彩弹,是装有染色剂的塑料弹头代替杀伤弹头,击中目标后留下清晰标记,既可用于警务实战对抗训练,又能对重点目标或犯罪嫌疑人进行打击标识的新型弹药。虽然标记弹不存在实弹的杀伤力,但出射动能仍达到5?10焦耳(视弹种而异),对人体的裸露部位将生产中等程度的伤害,特别在射中脊椎、关节、颈部等肌肉和脂肪少、容易触及神经系统的部位,也会产生严重后果,特别在近距离射击、甚至抵近射击时,会造成严重的损伤。因此,警员进行对抗性训练时必须使用防护服装,并且要保证警员穿着标记弹防护服时轻便灵活,不影响战术技术动作的发挥,并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在夏季炎热条件下正常使用。
[0004]现有标记弹防护服多采用硬质泡沫塑料作为防护层(例如实用新型专利ZL201120528698.6—种新型标记弹防护服装)、或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无玮布叠层、甚至金属材料作为防护层,运动不便,且不易在关节部位形成无缝结构,容易在关节部位的某些角度被标记弹击中;也有标记弹防护服采用大量的纤维制成的絮片形成防护层(例如实用新型专利ZL 201420567974.3手枪标识弹防护装具),虽然该防护层是柔性体,但保暖性能过好,在夏季使用时不堪忍受高温酷热。
[0005]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适用于炎热环境,并且定型良好、轻便、透气良好、柔软的防护服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间隔织物及应用其的防护服装,该防护服装适用于炎热环境,并且定型良好、轻便、透气良好、而且柔软。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间隔织物,其用于织造服装,具有第一层和第二层,以及在二者之间的中间层,所述第一层、所述第二层和所述中间层各自具有若干第一织物单元、若干第二织物单元和若干中间织物单元,部分所述中间织物单元倾斜地连结所述第一织物单元和所述第二织物单元以支撑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相邻的各所述中间织物单元首尾相连形成“W”形或者彼此交错形成“X”形。
[0008]本实用新型在织造加工中使部分中间织物单元倾斜,既可以在经向倾斜,或沿玮向倾斜,如此避免全部是直形的情况下的间隔织物在受外力冲击时出现第一层和第二层整体错动,又避免全部是倾斜状的情况下的中间层的支撑刚性不足。利用各倾斜的中间织物单元之间的间隙而形成蓬松的中间层,使得间隔织物具有轻质透气的特点,适用于炎热的夏季并便于穿着者灵活移动,并保证间隔织物的整体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0009]优选地,部分中间织物单元沿所述间隔织物的经向和玮向均倾斜,以在所述经向和所述玮向均首尾相连形成“W”形或者彼此交错形成“X”形。
[0010]优选地,各所述第一织物单元之间形成第一层网眼,各所述第二织物单元之间形成第二层网眼,所述第一层网眼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层网眼。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织物单元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长丝构成;所述第二织物单元由涤棉混纺纱线构成,所述涤棉混纺纱线的涤/棉含量范围在70/30和30/70之间;所述中间织物单元由涤纶单丝构成。
[00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防护服装,包括防护服装外层,还包括上述的间隔织物,所述间隔织物较所述防护服装外层更靠近人体。
[0013]该防护服装与上述间隔织物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
[0014]优选地,具有互相叠合的若干间隔织物,在相邻两层间隔织物之间具有膜状的阻尼层,所述阻尼层在受到外力打击时吸收冲击动能、分散局部应力、减缓所述间隔织物的变形程度。
[0015]优选地,所述阻尼层形成有若干孔眼,所述孔眼的尺寸形成为使气流通过。
[0016]优选地,具有互相叠合的若干间隔织物,各所述间隔织物为薄型间隔织物。
[0017]本实用新型的基于间隔织物的防护服装,其防护结构疏松、表面透孔,质轻透气,在防护服装外层的适当配合下,可适应各种战术动作的完成,便于警员发挥战术技术水平,并适合在夏季炎热环境连续使用。
[0018]另外,可防御各种弹种的标记弹的倾彻伤害,并可以根据防护等级、重量、穿着舒适程度和成本的选择,采用单层或多层间隔织物、采用不同的防护性能的织物单元、采用阻尼层等构成不同厚度和舒适性能的标记弹防护服,以适应警员的对抗性实战训练中的防护要求。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间隔织物的立体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间隔织物的第一层的构成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第一层10;
[0023]第二层20;
[0024]中间层30;
[0025]第一织物单元101;
[0026]第一层网眼102;
[0027]中间织物单元301。
[0028]应当了解,说明书附图并不一定按比例地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并且在说明书附图中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某些原理的图示性特征也会采取略微简化的画法。本文所公开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方向、位置和外形将部分地由具体所要应用和使用的环境来确定。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0]请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一种间隔织物,其用于织造服装。与现有技术类似,该间隔织物具有第一层10和第二层20,以及连结在所述第一层10和所述第二层20之间的中间层30。应当注意,本文中所述的“层”并不在厚度上加以限制,即间隔织物的中间层30仅仅意指织物的构成部分,其位于第一层10和第二层20之间,其厚度可以为该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实施的任何厚度。
[0031]这种间隔织物可以为采用梭织方法制得的机织间隔织物、采用经编针织机制成的经编间隔织物、及采用玮编针织机织成的玮编间隔织物。以下,以经编间隔织物为例。
[0032]间隔织物的第一层10和第二层20分别具有若干第一织物单元101和若干第二织物单元,所述中间层30具有若干中间织物单元301,并连结在所述第一织物单元101和所述第二织物单元之间,部分中间织物单元301倾斜地连结所述第一织物单元101和所述第二织物单元,以便支撑第一层10和第二层20,相邻的各所述中间织物单元301彼此交错形成“X”形或者首尾相连形成“W”形。
[0033]所述中间织物单元301支撑第一层10和第二层20是指,中间织物单元301的刚性足够大以能够避免第一层10和第二层20彼此靠近,而稳定地保持一定的间距。为达到此目的,中间织物单元301可以为立柱体,即其径向尺寸较第一织物单元101和第二织物单元为大;或者采用刚性较大的织物纤维,等。
[0034]在图2中,在第一层10所在的平面内示意性地标示出经向和玮向。
[0035]若全部由直立的中间织物单元301组成直立状的中间层30,则会导致在外力冲击的作用下,第一层10和第二层20整体错动,影响缓冲效果。为了避免发生这种情况,本实用新型在织造加工中使部分中间织物单元301倾斜,既可以在经向倾斜,或沿玮向倾斜,如此避免全部是直形的情况下的间隔织物在受外力冲击时出现第一层10和第二层20整体错动,又避免全部是倾斜状的情况下的中间层30的支撑刚性不足。
[0036]如图1中所示,即为部分中间织物单元301沿经向倾斜,彼此首尾相连形成“W”形,即中间织物单元301的轴向与经向不再垂直,而是偏斜形成大于O度小于90度(在另一方向上,形成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倾斜角度。当其它部分中间织物单元301与图1中的中间织物单元301沿相反的方向再次倾斜时,则彼此交错重叠形成“X”形。
[0037]本实用新型通过中间层30的部分中间织物单元301倾斜支撑第一层10和第二层20,利用各倾斜的中间织物单元301之间的间隙而形成蓬松的中间层30,使得间隔织物具有轻质透气的特点,适用于炎热的夏季并便于穿着者灵活移动,并保证间隔织物的整体的稳定性和牢固性,从而定型良好。
[0038]以沿经向平行布置的单元为“列”,以在玮向平行布置的单元为“排”。可以通过以下形式形成中间层30:
[0039]以中间织物单元301错列(排)连结第一织物单元和第二织物单元,以第一织物单元和第二织物单元具有相对应的列(排)数为例,则可以将第一列(排)的第一织物单元连结至第三列(排)的第二织物单元;而以其它中间织物单元直立连结第二列(排)的第一织物单元和第二织物单元,从而彼此交错形成“X”形;以及按照上述方式合理推出的其它方式。
[0040]优选地,部分中间织物单元301沿所述间隔织物的经向和玮向均做倾斜,以在所述经向和所述玮向均首尾相连形成“W”形或者彼此交错形成“X”形。那么,参考图1中的示例,中间织物单元301将与玮向也形成大于O度小于90度(在另一方向上,形成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倾斜角度。
[0041]这样,中间层30更加能够缓冲并分散外力打击,减少锐器或钝器打击身体时对身体的伤害,并同时稳定地形成,使第一层10和第二层20不相互错动。
[0042]优选地,20%?80%的中间织物单元301处于非直立状态,有不同方向的倾斜。将具有更加的稳定性。
[0043]优选地,将第一层10和第二层20织造成网孔组织,各所述第一织物单元101之间形成第一层网眼102,各所述第二织物单元之间形成第二层网眼,所述第一层网眼102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层网眼。
[0044]各第一织物单元101和第二织物单元以现有技术中的制造方式形成网眼,例如,采用两把导纱梳一空一穿对称穿纱的方式,或者两空两穿对称垫纱等方式,如图2中即采用一空一穿对称穿纱方式形成网眼。
[0045]第一层网眼102和第二层网眼的尺寸不同,用于服装时,基于网眼尺寸大小确定相应的层的位置,网眼尺寸较大的第一层10处于远离人体的一侧,网眼尺寸较小的第二层20处于靠近人体的一侧。
[0046]这样,第一层10具有通风的作用,保证良好的透气性,尤其适合炎热环境中使用,而第二层20具有避免网眼过大时局部质量分布不均以及与皮肤接触的表面过于粗糙的作用,从而保证舒适性和间隔织物的稳定性。这样,人体皮肤可以感受到通过第一层10的风并同时与触感较好的第二层20接触。
[0047]当然,第二层网眼的尺寸也可以与第一层网眼102的尺寸相同,甚至大于第一层网眼 102。
[0048]间隔织物的第二织物单元为普通纺织纤维纺制而成的纱线,包括采用涤纶、锦纶、维纶、丙纶、粘胶、腈纶、聚乳酸、聚酯等化学纤维的纯纺纱线,或棉、苎麻、亚麻、大麻、黄麻、洋麻、剑麻、丝、毛等天然纤维的纯纺纱线、或以上各种化学纤维和天然纤维的两种或多种进行混纺得到的纱线,纱线的细度范围为50?200tex。第二层20纱线应优先采用柔软、吸湿、与皮肤接触时感觉舒适的纤维材料,例如棉纱、涤棉纱等常规服用纤维材料。
[0049]优选地,间隔织物第二层20采用涤棉混纺纱线,以兼顾接触皮肤时的柔软性舒适性,及经济性。特别优选涤/棉含量范围在70/30和30/70之间,细度优选在20tex?80tex之间。
[0050]间隔织物的第一层10为了起到抵御标记弹倾彻的作用,应优先采用高强纤维作为第一织物单元101。高强纤维可选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ffPE)纤维、对位芳纶(PPTA)纤维、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PBO)纤维、聚2,5-二羟基-1,4-苯撑吡啶并二咪唑(PIPD,M5)纤维等典型的防弹衣、防弹头盔材料,以获得高防护性能下的轻质效果;也可以采用涤纶工业丝、普通涤纶、高强锦纶、普通锦纶等常用合成纤维,在较大的第一层10织物密度下,也可以达到理想的防护效果。但整体质量将比采用高强纤维为第一织物单元101时会重一些。
[0051]优选地,所述高强纤维,选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以使防护服具有最轻的质量。选用UHMWPE长丝,断裂伸长率不大于5%、细度在50D?2000D范围,强度在20?35cN/dtex。
[0052]中间层30由基本直立的单丝织成如同牙刷毛那样的纤维立柱所形成的中间层30,用以分散和缓冲外力打击,减少锐器或钝器打击身体时对身体的伤害。中间织物单元301由单丝组成,单丝列密度为50?1000根/cm2 ο
[0053]优选地,中间织物单元301选用涤纶单丝,直径范围为0.08?0.3mm,排列密度为200?600根/cm20
[005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防护服装和制造该防护服装的方法,该防护服装具有防护服装外层,还具有上述间隔织物。所述防护外层用于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
[0055]该防护服装具有上述间隔织物的优点。
[0056]制造防护服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7]S1:分别以若干第一织物单元101、若干第二织物单元和若干中间织物单元301织造出间隔织物的第一层10、第二层20和在二者之间的中间层30,并使部分所述中间织物单元倾斜地连结所述第一织物单元101和所述第二织物单元以支撑所述第一层10和所述第二层20,且相邻的各所述中间织物单元301首尾相连形成“W”形或者彼此交错形成“X”形;
[0058]S3:将防护服装外层与所述间隔织物连结形成防护服装。
[0059]在步骤S3中,采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方式将间隔织物和防护服装外层连结。
[0060]在步骤SI中,若全部由直立的中间织物单元301组成直立状的中间层30,则会导致在外力冲击的作用下,第一层10和第二层20整体错动,影响缓冲效果。为了避免发生这种情况,本实用新型在织造加工中使部分中间织物单元301倾斜,即避免全部是直形的情况下的间隔织物在受外力冲击时出现第一层10和第二层20整体错动,又避免全部是倾斜状的情况下的中间层30的支撑刚性不足。
[0061]如图1中所示,即为部分中间织物单元301沿经向倾斜,彼此首尾相连形成“W”形,即中间织物单元301的轴向与经向不再垂直,而是偏斜形成大于O度小于90度(在另一方向上,形成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倾斜角度。当其它部分中间织物单元301与图1中的中间织物单元301沿相反的方向再次倾斜时,则彼此交错重叠形成“X”形。
[0062]本实用新型通过中间层30的部分中间织物单元301倾斜支撑第一层10和第二层20,利用各中间织物单元301之间的间隙而形成蓬松的中间层30,使得间隔织物具有轻质透气的特点,适用于炎热的夏季并便于穿着者灵活移动,并保证间隔织物的整体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0063]优选地,在步骤SI中,织造部分中间织物单元301沿所述间隔织物的经向和玮向均做倾斜,以在所述经向和所述玮向均首尾相连形成“W”形或者彼此交错形成“X”形。那么,参考图1中的示例,中间织物单元301将与玮向也形成大于O度小于90度(在另一方向上,形成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倾斜角度。
[0064]这样,中间层30更加能够缓冲并分散外力打击,减少锐器或钝器打击身体时对身体的伤害,并同时稳定地形成,使第一层10和第二层20不相互错动。
[0065]优选地,在步骤SI中,第一层10采用网孔组织,以保证良好的透气性,适合夏季炎热环境使用;第二层20采用网眼稍小的网孔组织。
[0066]第一层网眼102和第二层网眼的尺寸不同,用于服装时,基于网眼尺寸大小确定相应的层的位置,网眼尺寸较大的第一层10处于远离人体的一侧,网眼尺寸较小的第二层20处于靠近人体的一侧。
[0067]这样,第一层10具有通风的作用,保证良好的透气性,尤其适合炎热环境中使用,而第二层20具有避免网眼过大时局部质量分布不均以及与皮肤接触的表面过于粗糙的作用,从而保证舒适性和间隔织物的稳定性。这样,人体皮肤可以感受到通过第一层10的风并同时与触感较好的第二层20接触。
[0068]优选地,在步骤SI和步骤S3之间还包括以下步骤:
[0069]S21:形成膜状的阻尼层;
[0070]S22:在若干所述间隔织物之间施加所述阻尼层,将所述间隔织物和所述阻尼层叠入口 ο
[0071]所述阻尼层是在受到外力打击时能够减缓所述间隔织物的变形量、吸收冲击动能、分散局部应力的组织,例如,橡胶和塑料的复配物或由此形成的泡沫材料。
[0072]由于间隔织物的第一层10和第二层20在中间层30的中间织物单元301的支撑下具有整体抗冲吸能的能力,在第一层10受到标记弹等的打击时会形成一个较大的受力面,在多层叠合后,下一层的受力面进一步扩大,故多层结构的防护层具有更好的防止标记弹倾彻的效果,可用于防护服装。
[0073]且在多层间隔织物之间施加具有良好冲击吸能作用的阻尼层(例如采用粘和,或者缝合等手段),将具有更好的防标记弹倾彻和冲击的效果,使具有相同防护效果的标记弹防护服的重量更轻、厚度更薄。
[0074]且该类阻尼层预先制成膜状(例如,I?3mm),保证穿着使用时的舒适性。
[0075]优选地,在步骤S21和S22之间还具有以下步骤:
[0076]S23:对所述阻尼层进行冲压以形成孔眼,所述孔眼形成为供气流通过。
[0077]在阻尼层上冲孔形成孔眼,该孔眼的尺寸以能够透气为准,帮助防护服装透气,从而使得防护服装具有良好的透气性。
[0078]优选地,在步骤SI和步骤S3之间还具有以下步骤:
[0079]S24;对所述间隔织物施加高温,以使所述第一层网眼102和所述第二层网眼变位并拉动所述中间织物单元301使相邻的所述中间织物单元301彼此交错形成“X”形。
[0080]通过高温定型,网眼周围的纱线位置关系变动,使中间直立单丝的位置相互变位形成交错关系,且便于形成中间织物单元301沿经向和玮向的倾斜分布,以帮助形成上述“X”形,确保第一层10和第二层20两个第一层10不容易产生错动,以免削弱外力打击下的缓冲作用。
[0081]优选地,在步骤SI中包括以下步骤:
[0082]Sll:依次织造所述第一织物单元、所述中间织物单元和所述第二织物单元,以形成一个间隔织物单元;
[0083]S12:以若干所述间隔织物单元形成所述间隔织物。
[0084]将间隔织物划分为多个间隔织物单元,每个间隔织物单元均包括形成间隔织物的基本组成:单位第一织物单元、单位第二织物单元和单位中间织物单元。从而若干个间隔织物单元形成一定范围的间隔织物。在本实施方案中,各间隔织物单元以此形成,最后组成一定范围的间隔织物,也即,第一层10、第二层20和中间层30整体织造,是紧密相连的整体。
[0085]这有利于提尚织物自身的稳定性,并有利于提尚网眼的稳定性,还有利于提尚织造效率。
[0086]优选地,在步骤SI中织造厚度在2.5_至5mm之间的薄型间隔织物,在步骤SI之后,具有步骤S25:叠合若干所述薄型间隔织物。所述薄型间隔织物的定义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即厚度在2.之间的间隔织物。
[0087]因单层间隔织物的厚度大幅度下降,故即使采用多层叠合的方法仍然达到原单层间隔织物的厚度,但弯曲变形模量大幅度下降,穿着使用时的柔软性和随体性大幅度提高。
[0088]以上所述将若干间隔织物进行叠合,一般2-4层为佳,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增减。
[0089]以上仅仅以经编制造为例进行说明,还可以采用玮编制造和机织织造,而间隔织物的构成与本文所述相似。
[0090]以下列出具体实施例,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
[0091]实施例一:
[0092]以湖南中泰特种纤维有限公司生产的400d/160f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长丝为间隔织物的第一织物单元101,以市售直径0.17mm高强涤纶单丝为间隔织物的中间层30材织物单元,以14.6texX2(40s/2)涤/棉65/35混纺纱为间隔织物的第二织物单元,采用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织造,其中第一层10采用网孔组织、第二层20采用满穿平针组织,中间中间层30采用满穿平针组织,间距为5_,织物的经密为6个线圈/cm,玮密为5.5个线圈/cm,织出坯布后经洗涤去除化纤长丝加工过程中的油剂,并施加抗静电剂和柔软剂,再经180°CX2min定型,使中间层30单丝达到稳定状态。最终制得的间隔织物的面密度为560g/m2。以此为防护层,内衬平方米重为50g的网眼织物、外加平方米重为200g的棉织物,采用64式手枪、浙江红旗机械有限公司制造的标记弹,在3m射距下弹击,橡皮泥凹陷深度为0.5mm,在抵近射击时橡皮泥凹陷深度为1mm,满足公安部相关标准要求。如未经防护,3米射距下的橡皮泥凹陷深度为20mm。
[0093]实施例二:
[0094]以300D工业涤纶长丝为间隔织物的第一织物单元101,以直径0.17mm高强涤纶单丝为间隔织物的中间织物单元301,以300D工业涤纶长丝为间隔织物的第二织物单元,采用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织造,其中第一层10采用网孔组织、第二层20采用满穿平针组织,中间中间层30采用满穿“Λ”型组织,间距为10mm,织物的经密为7个线圈/cm,玮密为6个线圈/cm,织出坯布后经洗涤去除化纤长丝加工过程中的油剂,并施加抗静电剂和柔软剂,再经180°C X 2min定型,使中间层30单丝达到稳定状态。最终制得的间隔织物的面密度为900g/m2。以此为防护层,内衬平方米重为50g的网眼织物、外加平方米重为200g的棉织物,采用64式手枪、浙江红旗机械有限公司制造的标记弹,在3m射距下弹击,橡皮泥凹陷深度为0mm,在抵近射击时橡皮泥凹陷深度为2.17mm,满足公安部相关标准要求。如未经防护,3米射距下的橡皮泥凹陷深度为20mm。
[0095]实施例三:
[0096]以普通涤纶纤维为间隔织物的第一织物单元101、第二织物单元,以13.0texX2(45s/2)涤/棉65/35混纺纱为间隔织物的第二织物单元,采用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织造,其中第一层10和第二层20均采用网孔组织、中间层30采用满穿平纹组织,间距为7mm,织物的经密为6.5个线圈/cm,玮密为6.0个线圈/cm,织出坯布后也经洗涤和180 °C X 2min定型,制得的面密度为500g/m2。以此为防护层,内衬平方米重为50g的网眼织物、外加平方米重为200g的棉织物,采用64式手枪、浙江红旗机械有限公司制造的标记弹,在3m射距下弹击,橡皮泥凹陷深度为0.4mm,在抵近射击时橡皮泥凹陷深度为0.9mm,满足公安部相关标准要求。如未经防护,3米射距下的橡皮泥凹陷深度为20mm。
[0097]应当理解,本文中“第一”、“第二”并不代表任何次序,而仅仅是用以区分命名。另夕卜,由于视角问题,图1中的第一层网眼和第二层网眼的尺寸看起来相似,实际上,第一层网眼尺寸大于第二层网眼尺寸。
[0098]上述实施例是用于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在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如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覆盖。
【主权项】
1.一种间隔织物,其用于织造服装,具有第一层和第二层,以及在二者之间的中间层,所述第一层、所述第二层和所述中间层各自具有若干第一织物单元、若干第二织物单元和若干中间织物单元,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中间织物单元倾斜地连结所述第一织物单元和所述第二织物单元以支撑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相邻的各所述中间织物单元首尾相连形成“r形或者彼此交错形成“X”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隔织物,其特征在于,部分中间织物单元沿所述间隔织物的经向和玮向均倾斜,以在所述经向和所述玮向均首尾相连形成“W”形或者彼此交错形成“X”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隔织物,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织物单元之间形成第一层网目艮,各所述第二织物单元之间形成第二层网眼,所述第一层网眼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层网眼。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间隔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织物单元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长丝构成;所述第二织物单元由涤棉混纺纱线构成,所述涤棉混纺纱线的涤/棉含量范围在70/30和30/70之间;所述中间织物单元由涤纟仑单丝构成。5.—种防护服装,包括防护服装外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间隔织物,所述间隔织物较所述防护服装外层更靠近人体。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护服装,其特征在于,具有互相叠合的若干间隔织物,在相邻两层间隔织物之间具有膜状的阻尼层,所述阻尼层在受到外力打击时吸收冲击动能、分散局部应力、减缓所述间隔织物的变形程度。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护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层形成有若干孔眼,所述孔眼的尺寸形成为使气流通过。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护服装,其特征在于,具有互相叠合的若干间隔织物,各所述间隔织物为薄型间隔织物。
【文档编号】D04B21/12GK205432218SQ201620085639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8日
【发明人】王红星, 孙耀琪, 候青丽, 黄璜, 郭建华, 施楣梧
【申请人】山东滨州亚光毛巾有限公司, 孙耀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