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次性安全莫非氏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次性输液器的部件。
目前一次性输液器的使用越来越普通,给患者和医务工作者带来极大方便。但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发现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首先当输液管内有空气时,排气不方便,若不排除掉气泡,会对患者造成一定危害。其次当需移动正在输液的患者,不小心将莫非氏管倒置,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另外当液体有杂质或絮状物时,会使液体中断流动,或输入患者体内会危及病人生命。所以,目前一次性输液器的莫非氏管存在着某些不安全因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可防止输液管中的空气输入人体,在莫非氏管倒置时可自动断流和可滤除液体中的杂质或絮状物的安全莫非氏管。
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一个圆柱形外壳及它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外壳的上段一侧有加药口及加药口上有一个塞。主要是在外壳腔内有一个圆锥形的内壳,内壳底与外壳下部成一体连接,内壳出液口间置有浮阀。内壳顶端有若干小孔,内壳顶端放有顶盖,内壳中部有排在同平面的网状小孔,浮阀为反向双圆锥形,其下部的锥度可与出液口密合,上部的锥度可向上可盖住所有网状小孔。浮阀为空心密闭壳体,预先置入腔内适量悬重物。
输液器配置上这样的莫非氏管可有效防止输液管中的空气输入人体,因为空气进入内壳腔内,其腔内的液体不足于托起浮阀,出液口被阻塞而断流。若不小心使莫非氏管倒置,浮阀则阻塞内壳中部网状小孔并断流,内壳中的网状小孔有效防止液体中的杂质或絮状物输入人体,使其沉淀在外壳与内壳间的底部,保证了患者输液时的安全。
附图
为结构示意图(剖视)。
实例例该管仍用医用塑料制作,外壳1形状与现有一样,上部有进液口2和下部出液口3,外壳1上段有加药口4及塞5。在外壳1腔内的内壳6为圆椎形,其底与外壳下部成一体连接,内壳6中部有若干网状小孔7,各孔在同一平面。内壳6顶端有若干小孔,顶端上又放有一个顶盖8,它与内壳6尖端粘结,以保证该管倒置时顶盖8不会脱落,它主要是保证上部流下来的液体滴入内壳腔内。在内壳6与出液口3之间的腔内置有一个浮阀9,它为反向圆双锥形,其下部的锥度可与出液口3密合,并将出液口3盖住,上部的锥度可向上盖住所有网状小孔7。浮阀9是空心壳体预先放入适量悬重物10,如沙粒等。以保证内壳6腔内的液体积到一定平面才能将浮阀9托起,液体沿浮阀9外面从出液口3流入体内。它使用该输液器时,首先要排气,将莫非氏管倾斜,使浮阀9处于活动状态,液体进入后,再使莫非氏管正立。液体自上滴入夹层间,再经网状小口7进入内壳6腔内,当液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有足够的浮力将浮阀9托起,开放出液口3,液体可以从出液口3流下输入患者体内。在制作该莫非氏管时,先将上部制作好,在将浮阀9置入后,再将下部连结上即可。
权利要求1.一次性安全莫非氏管,它由一个圆柱形外壳(1)及它的进液口(2)和出液口(3),外壳(1)上段一侧有加药口(4)和它上面的塞(5),其特征在于外壳(1)腔内有圆锥形的内壳(6),内壳(6)底与外壳(1)下部成一体连接,内壳(6)与下连通口(3)间置有浮阀(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莫非氏管,其特征在于内壳(6)顶端有若干小孔,中部有排在同平面的网状小孔(7),内壳(6)顶端放有顶盖(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莫非氏管,其特征在于浮阀(9)为反向双圆锥形,其下部的锥度可与下连通口(3)密合,上部的锥度可向上盖住所有网状小孔(7)。
4.根据权利要求1和3所述的莫非氏管,其特征在于浮阀(9)为空心密闭壳体,并预先置入腔内适量悬重物器(10)。
专利摘要一次性安全莫非氏管涉及一次性输液器的部件。主要是在外壳腔内置有一个底部相连的内壳,它中部和顶部有若干小孔,顶端放有盖。在内壳与出液口间置有一个壳体状反向双圆椎形浮阀,腔内预置入适量悬重物。一次性输液器配置上这样的莫非氏管时,可有效防止输液管中的空气输入人体,若不小心使莫非氏管倒置,可自动断流。该管还可完全滤除液体中的杂物和絮状物,有效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文档编号A61M5/36GK2427217SQ0020614
公开日2001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00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00年3月14日
发明者邓伟, 董月娟, 桑梅芳, 刘素琴, 杨建华, 马艳敏, 张艳茹 申请人: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