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抬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2566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抬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抬带。
目前,医院、部队、公安消防等对于病人、受伤人员的移动,如从受伤地点移至抬架上、从抬架上移至医院病床上、从病床上移至滚轮推车上、从滚轮推车上移至手术台或者检查台上等,都是靠几人之手将病者抬头、抬手、搂腰、抬脚移动,很不方便,有时给病人造成痛苦。例如某医院一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不省人事躺在病床上,要将她移至CT室检查,由于病人肥胖,几个男人无从下手,仅从病床上移至门口的滚轮推车上就很为难,将病人移动时,扯脚的扯脚,架手的架手,搂腰的搂腰,移动时,由于不能一致配合,不慎将病人的氧气管扯脱,加之抖动厉害,最后导致病人一分钟内停止了呼吸。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需病人、伤者翻动,也不需人抬头、抬手、搂腰、抬脚就能将病人、伤者轻易抬起并能很好配合移动的便抬带,并可以随人体移动一直跟随人体,不需取下直至完成身体检查或治疗后回到病床上,抽出便抬带不需病人、伤者翻动身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抬带,它由结实帆布和软环组成,其特征在于帆布9左边有二个U形开口,两个U形开口之间有一V形开口,左边有4条拉带,4条拉带左端头分别折卷裁扎软环1、软环2、软环5、软环6。
帆布9右边有二个比左边深的U形开口,两U形开口之间有一V形开口,帆布9右边有4条比左边长的拉带,4条拉带的右端头分别折卷裁扎软环3、软环4、软环7、软环8。
如上所述的便抬带,其特征在于离软带1、软环2、软环3、软环4、软环5、软环6、软环7、软环8不远拉带反面分别用小条帆布裁扎软环。
如上所述的例抬带,其特征在于帆布9左边V形开口底端点与右边V形开口底端点相重叠。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便抬带能将人体轻易地从地面或病床上抬起移至所需位置,可跟随人体直至完成一切身体检查或治疗后回到病床上。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两V形开口底端相重叠,分割为上部抬带10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两V形开口底端相重叠,分割为下部抬带11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抬带10和抬带11的实施例图。
下面结合各视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便抬带用结实帆布裁剪扎边,软环用软线编织,结实帆布左右两边拉带上分别折卷裁扎包起软环,软环在帆布中活动并能转动。
便抬带的使用方法1、结合图5进行说明,人体仰卧在床上,人体与床形成三个空间,颈项下、腰下、腿下,将便抬带软环3从颈项下穿过,软环4、软环7从腰下穿过,将软环8从大腿下穿过。将软环1与软环2交叉重叠、软环5与软环6交叉重叠、软环3与软环4交叉重叠、软环7与软环8交叉重叠,床的两侧各站一人或两人,手抓软环,即可抬起移动人体。便抬带可以随人体移动一直跟随着人体,不需取下直至完成一切身体检查和治疗后回到病床上,抽出便抬带即可。
2、结合图6进行说明,便抬带由抬带10和抬带11组成,此便抬带的优点是适合于高矮的病人,便抬带从腰间调节。将软环3从颈项下穿过、软环4从腰上部下穿过、软环7从腰下部穿过、软环8从大腿下穿过。将软环1与软环2交叉重叠、软环5与软环6交叉重叠、软环3与软环4交叉重叠、软环7与软环8交叉重叠,床的两侧各站一人或两人,手抓软环,即可抬起移动人体。便抬带可以一直跟随人体完成一切检查和治疗后回到病床上,抽出便抬带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便抬带,它由结实帆布和软环组成,其特征在于帆布(9)左边有二个U形开口,两个U形开口之间有一V形开口,左边有4条拉带,4条拉带左端头分别折卷裁扎软环(1)、软环(2)、软环(5)、软环(6);帆布(9)右边有二个比左边深的U形开口,两U形开口之间有一V形开口,帆布(9)右边有4条比左边长的拉带,4条拉带的右端头分别折卷裁扎软环(3)、软环(4)、软环(7)、软环(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抬带,其特征在于离软带(1)、软环(2)、软环(3)、软环(4)、软环(5)、软环(6)、软环(7)、软环(8)不远拉带反面分别用小条帆布裁扎软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抬带,其特征在于帆布(9)左边V形开口底端点与右边V形开口底端点相重叠。
专利摘要一种便抬带,它由结实帆布和软环组成,其特征在于帆布9左边有二个U形开口,两个U形开口之间有一V形开口,左边有4条拉带,4条拉带左端头分别折卷裁扎软环1、软环2、软环5、软环6;帆布9右边有二个比左边深的U形开口,两U形开口之间有一V形开口,帆布9右边有4条比左边长的拉带,4条拉带的右端头分别折卷裁扎软环3、软环4、软环7、软环8。它具有使用安全、方便,结构简单,实用的特点。
文档编号A61G1/00GK2429160SQ00229890
公开日2001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00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00年5月12日
发明者黄勇祥 申请人:黄勇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