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双重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5742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医用双重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双重净化器,用于输液管。
目前,医院里所用的输液管,对空气的净化处理就是采用过滤的方式,在输液管的吸气管管口处装上过滤纸,经过过滤对空气进行净化,这样很不彻底,因为过滤纸只能将空气中较大的粉尘过滤掉,细小的粉尘则无法过滤,更严重的是还有一些病菌用过滤纸是不能杀死的,这些有害物质一旦进入液体瓶内,便会随同液体一同进入人体,将有可能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或病毒感染等不良反映,给输液者带来后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以上的问题而研制的一种医用双重净化器,该净化器有两个过滤瓶,空气经两次药物净化后,不仅将空气中的粉尘过滤掉,更重要的是能将空气中的病菌杀死,从而避免了因输液导致的其他疾病或病毒感染等不良反映,达到输液治病的目的。
要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该净化器有刺针,刺针侧边有进气口,其结构特点是在刺针1两侧分别有一个过滤瓶6、13,瓶内均装有药液和海绵7,瓶上端口均有盖3,过滤瓶6左右两侧分别有送气口4和注液口5,瓶底有软管接嘴8,过滤瓶13左右两侧分别有注液口14和通气口15,瓶底有软管接嘴12,两个过滤瓶通过软管连接,即吸气管9与软管接嘴8连接,送气口4通过送气管10与软管接嘴12连接,通气口15通过连接管16与刺针1侧边进气口17连接,刺针1与过滤瓶6、13通过一对夹板18连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该净化器有两个过滤瓶,瓶内有药液和海绵,空气经两次净化后,既将粉尘过滤掉,又将病菌杀死,净化效果好。
2、净化后的空气进入液体瓶内,可保持液体的纯净,不会给输液者带来后患。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A-A剖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附图中1刺针 2螺栓 3瓶盖 4一次滤瓶送气口 5一次滤瓶注液口 6一次过滤瓶 7药液和海绵 8一次滤瓶软管接嘴 9吸气管 10送气管 11刺针上的凸台 12二次滤瓶软管接嘴 13二次过滤瓶 14二次滤瓶注液口 15二次滤瓶通气口 16连接管 17刺针侧边进气口 18夹板 →表示空气流动方向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该净化器包括刺针、过滤瓶、吸气管、送气管和夹板。其中刺针1侧边有进气口17,利针上有两个凸台11;一次过滤瓶6内有医用酒精和海绵7,瓶上端口有盖3,瓶盖3内有密封垫,瓶左侧有送气口4,送气口向下倾斜,右侧有注液口5,注液口上有堵盖,瓶底有软管接嘴8;二次过滤瓶13内有生理盐水和海绵7,瓶上端口有盖3,瓶盖3内有密封垫,瓶左侧有注液口14,注液口上有堵盖,右侧有通气口15,通气口与过滤瓶13相互垂直,瓶底有软管接嘴12;一次过滤瓶6与二次过滤瓶13通过软管连接,即吸气管9接一次过滤瓶接嘴8,送气口4通过送气管10接二次过滤瓶接嘴12,通气口15通过连接管16接刺针侧边进气口17;刺针1装在夹板18中间的弧形凹槽处,一次过滤瓶6和二次过滤瓶13分别装在夹板18两侧的凹槽处,一对夹板通过两根螺栓2紧固,刺针1的上下凸台11恰好卡在夹板18的上下面上。
净化器与输液管配套使用,净化器刺针的下端装在输液管上,输液管的另一端有注射针头。
使用时,刺针上端插在液体瓶内,注射针头扎在患者手上的静脉处,空气由吸气管口经吸气管9和瓶底接嘴8进入一次过滤瓶6内,经过了一次净化的空气再由送气口4经送气管10和瓶底接嘴12进入二次过滤瓶13内,经过两次净化的空气最后由通气口15经连接管16和刺针侧边进气口17进入刺针,通过刺针进入液体瓶。
权利要求1.一种医用双重净化器,有利针,刺针侧边有进气口,其特征在于刺针(1)两侧分别有一个过滤瓶(6)、(13),瓶内均装有药液和海绵(7),瓶上端口均有盖(3),过滤瓶(6)左右两侧分别有送气口(4)和注液口(5),瓶底有软管接嘴(8)。过滤瓶(13)左右两侧分别有注液口(14)和通气口(15),瓶底有软管接嘴(12),两个过滤瓶通过软管连接,即吸气管(9)与软管接嘴(8)连接,送气口(4)通过送气管(10)与软管接嘴(12)连接,通气口(15)通过连接管(16)与刺针(1)侧边进气口(17)连接,刺针(1)与过滤瓶(6)、(13)通过一对夹板(18)连成一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双重净化器,用于输液管。其特征:在刺针两侧分别有一个过滤瓶,瓶口有盖,瓶内有药液和海绵,一次滤瓶左侧有送气口,右侧有注液口,瓶底有软管接嘴,二次滤瓶左侧有注液口,右侧有通气口,瓶底有软管接嘴,两过滤瓶通过软管与瓶底接嘴连接,刺针与两过滤瓶通过夹板连接。该净化器净化效果好,用它既能将空气中的粉尘除掉,又能将空气中的病菌杀死,保持液体纯净,不会给输液者带来后患。
文档编号A61M5/14GK2427211SQ0023029
公开日2001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00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00年6月29日
发明者景玉成 申请人:景玉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