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耳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4182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良的耳烛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除耳垢的工具,尤其涉及一种操作安全、简便的改良的耳烛结构。
耳朵为人体专用于接收声音的器官、平衡器官及全身疾病病征的雷达站,对于外界信息的连络及沟通占有重要的地位,诸如对外互通讯息的语音或陶冶心情的美妙音乐,皆需通过耳朵来接收相关的声响,故耳朵的健康对于人体而讠实为相当重要的一环,其内部的清洁、保养实不容加以忽视。然而,习用的清洁耳朵或保养耳朵的方式,通常是以刮耳器或棉花棒伸入耳朵内以刮除耳垢的方法来清理保养耳朵内部,而这些对耳朵内部的耳垢刮除动作对于耳朵器官而讠是具有相当的危险性,如在刮除耳垢时,为了能够更深入耳道内来清除耳垢,常因施力不当或操作不当而损及耳膜,导致耳膜破裂、发炎,严重者,会产生有听力不佳或耳聋等听力障碍的不良后果。
因此,有业者萌生改进清除耳朵内部耳垢的装置,如台湾专利公报第368851号“耳烛”新型专利案,则是典型习用耳烛的结构,它是以单一棉布制成的管状体,并在其整个管状体外部涂抹上一层不滴油蜡,一方面使其固化,另一方面则作为燃烧时的燃料,在燃烧操作时,则仅以其管状体未燃烧的部分供握持,易因燃烧时的高温传导而倍感烫手而不便于握持使用,尤其是当高温燃烧的部分逐渐接近耳朵时,则更有可能烫伤手指。并且,更加危险的是若使用者操作不当,如图3所示状态,人体卧躺而直接将耳烛插于耳朵上不经握持使用时,则更易因使用者入睡,而造成耳朵意外灼伤的危险,特别是糖尿病患者,耳朵附近的血管或皮肤较脆弱,当燃烧的距离愈接近耳朵时,则更可能使耳朵产生微血管出血或皮肤高热灼伤溃烂的危险,故以第368851号专利的耳烛结构而讠,是极不适合糖尿病患者使用;而若考虑将燃烧的长度缩短以防止烫手,则不但无法达到完全吸引耳垢的效果,并且,会产生大量废弃的涂布油蜡的棉布耳烛残留物,又不利于环保。
又,如第368851号专利的耳烛结构,在使用时,由于必须考虑耳垢直接积存于耳烛内部,而影响加热吸引耳垢、霉菌及水气的效果,故必须在耳烛燃烧使用每隔一段时间后停止燃烧,以分段方式清理耳烛内的积存耳垢,然而,该第368851号专利的耳烛结构,其整体是用棉布材料卷绕而成,极易使该所吸附的耳垢堵塞,不易清理干净或清理时需耗费较多的时间,会造成该耳烛在使用操作上需耗费冗长的时间,且间断时间过长,除了增加耳垢清理操作的困难度外,也易导致该耳垢后续的加热吸引效果大打折扣及使使用者耳内过热倍感不适,严重者将使耳内产生上火充血的情形。
另外,在第368851号专利的耳烛结构中,由于其制作是采取手工卷曲方式,故在该耳烛前端的吸孔部分,则会造成其孔径大小不一的情形,若孔经过大,则易使耳烛燃烧后的蜡油沿吸孔滴入耳中,使耳朵造成烫伤;又,吸孔过小,则易造成耳垢堵塞或吸引效果不佳的情形,严重影响耳烛的使用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耳烛结构,设有一套件,以供耳烛燃烧时的隔热握持,方便使用操作,并使该耳烛可完全燃烧,不会因产生大量废弃物而污染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耳烛结构,该烛体的燃烧部分,可在套件之前受到隔绝阻止,而不致烫伤手指或耳朵,可进一步确保使用上的安全及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耳烛结构,尤其是在该套件内设有供储存耳垢、霉菌及水气的储垢室,可暂存耳垢、霉菌及水气,以在清理积存的耳垢时,可借套件的迅速更换及清理耳垢,大幅缩短耳烛加热吸引时间及提高耳垢加热吸引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改良的耳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套件及一烛体,所述套件由隔热体构成,其一端设有一吸引孔,内部镂空并于前、后端分别设有一储垢室及套接口,该储垢室及套接口间凸设有一隘口,使该隘口与套接口内壁间形成一储蜡槽;所述烛体为中空管状,于一端设有一套接部,以对应插入套接于套件的套接口中连结,并于另一端设有一燃烧部,其表面涂布有可供燃烧的燃料。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改良的耳烛结构,其中该套件为子弹形的圆锥状。
前述的改良的耳烛结构,其中该套件吸引孔的设于圆锥状的端部。
前述的改良的耳烛结构,其中该套件隔热体为陶瓷、玻璃、木质、PU、棉纸制成。
前述的改良的耳烛结构,其中该套件中的隘口呈锥状。
前述的改良的耳烛结构,其中该烛体的套接部表面不涂布燃料。
前述的改良的耳烛结构,其中该烛体的套接部表面为螺牙形状。
前述的改良的耳烛结构,其中该烛体的燃烧部表面的燃料为蜡油及多种本草混合而成。
本实用新型可方便使用操作,并使该耳烛可完全燃烧,不会因产生大量废弃物而污染环境。且由于该烛体的燃烧部分,可在套件之前受到隔绝阻止,而不致烫伤手指或耳朵,可进一步确保使用上的安全及适用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在该套件内设有供储存耳垢、霉菌及水气的储垢室,可暂存耳垢、霉菌及水气,以在清理积存的耳垢时,可借套件的迅速更换及清理耳垢,大幅缩短耳烛加热吸引时间及提高耳垢加热吸引效果。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显示套件与烛体的套接部连接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人体耳朵进行加热吸引耳垢的使用状态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加热吸引耳垢至套件内的储垢室积存状态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图。
图7为图6所示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烛体的套接部与套件的连接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图。
图1 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图。
图11为
图10所示实施例中,该套件中的储蜡室储存蜡油的侧视图。
首先,请参阅
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耳烛100包含一套件10,其形状不拘,在本实用新型所列举的实施例为类似于弹头的圆锥状,且由隔热体构成,如陶瓷、玻璃、木质、聚氨酯(PU)、棉纸,并且,于该锥状的一端设有一吸引孔11,于该套件10的内部镂空,并于其内部前端及后端分别设有一储垢室12及套接口13(如图3所示),该储垢室12的开口略大于套接口13,且储垢室12的大小亦不拘限,而在该储垢室12及套接口13间则凸设有一隘口14,其形状不拘,在本实用新型中呈锥状,并且,该隘口14的周缘与套接口13内壁间,则形成一储蜡槽15。
一烛体20,为中空管状,于一端设有一套接部21,其形状不拘,其表面不涂布任何燃料,为不易燃的部分,并对应插入套接于该套件10的套接口13内,另一端则设有一燃烧部22,其长度不拘,表面涂布油蜡及多种本草混合的燃料,为易燃的燃烧部分,以使该套件10的吸引孔11、储垢室12、套接口13、隘口14、套接部21、燃烧部22构成一空气虹吸连通的管道。
请再配合图4及图5所示,为
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耳烛100的结构在实际应用于人体及操作的状态的示意图,即借由该套件10前端的锥状部分插入人体耳朵A的耳孔1A内,使该吸引孔11置于耳孔1A内(如图4所示),并借由该烛体20的燃烧部22点燃燃烧,而使该烛体20、套件10及耳朵A的耳孔1A内部,产生加热虹吸吸引的作用,即热空气上升的吸引作用,致使耳朵A的耳孔1A内的耳垢2A、霉菌及水气,亦经由耳孔1A及套件10前端的吸引孔11吸入该套件10的储垢室12内暂存(如图5所示),并且,在该烛体20的燃烧部22燃烧的同时,该沿烛体20内壁滴下的蜡油B亦可经该套件10的隘口14与套接口13所形成的储蜡槽15来挡止暂存(如图5所示)。而此时套件10的外部亦可供使用者的手指握持(图中未显示),以真正隔绝该套件10及烛体20内部热空气传导的热量,可确保使用者手指或耳朵A不致烫伤。且当该烛体20燃烧一段时间后,即套件10内的储垢室12中积存一定数量的耳垢2A、霉菌及水气或储蜡槽15积存相当的蜡油B,需中断烛体20的燃烧,以清理耳垢2A时,则借由套件10可与烛体20为可活动分离的结构,而迅速更换新的套件10,使烛体20的燃烧可迅速再进行,大幅缩短耳烛100燃烧操作的时间。同时,该烛体20的涂有燃料的燃烧部22,亦可完全燃烧,不会残留具污染性的燃料废弃物,以及,该中途更换下来的套件10,亦可在储垢室12内的耳垢2A清除后,重新清洗消毒供重覆使用,绝不会出现因大量废弃物而产生的环保问题,确实极具产业的利用价值。
请再配合图6、图7及图8所示,为
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耳烛100的第二个实施例,其中,该烛体20的套接部21是可以作成如图6~图8所示的系列螺牙形状,以增加该套接部21与套件10的套接口13间的连接牢度,使该烛体20与套件10间的连结更加方便而不会随意脱落,进而增加其应用范围及实用功效。
请参阅图9所示,为
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耳烛100在实际应用上的第三实施例,即该隘口14的形态为直筒状,可进一步使该储垢室12的储垢量增大,并且增强该套件10整体的虹吸吸垢效果。
请再参阅
图10及
图11所示,为
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耳烛100的第四实施例结构,其中,该烛体20的燃烧部22表面所涂布的燃料为不滴油蜡,故该套件20中的隘口14的部分可去除,使该储垢室12的容量可变大,可容纳较多的耳垢2A(如
图11所示),使该耳烛100的燃烧间断时间大大缩短,并使其整体结构更加精简,进而使耳烛100的操作更加方便。
根据上述
图1~
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操作说明,可将其实用功效、优点及产业利用价值归纳如下1、握持操作方便不烫手,可借该具隔热作用的套件10供握持操作,以确保使用者手指及耳朵A不会被烫伤。
2、套件10更换迅速,可避免清理耳垢2A或油蜡B的冗长中断时间,大幅缩短耳烛100整体的燃烧操作时间,进而提高耳朵A内的耳垢2A的加热吸引效果。
3、涂布燃料的烛体20可完全燃烧,不会浪费及废弃任何对环境污染的残留废弃物,具有环保作用的产业利用价值。
4、套件10可经重覆清洗消毒使用,节省资源及提高环保资源重复使用的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的耳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套件及一烛体,所述套件由隔热体构成,其一端设有一吸引孔,内部镂空并于前、后端分别设有一储垢室及套接口,该储垢室及套接口间凸设有一隘口,使该隘口与套接口内壁间形成一储蜡槽;所述烛体为中空管状,于一端设有一套接部,以对应插入套接于套件的套接口中连结,并于另一端设有一燃烧部,其表面涂布有可供燃烧的燃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耳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件为子弹形的圆锥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的耳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件吸引孔的设于圆锥状的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改良的耳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件隔热体为陶瓷、玻璃、木质、PU、棉纸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耳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件中的隘口呈锥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耳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烛体的套接部表面不涂布燃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耳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烛体的套接部表面为螺牙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耳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烛体的燃烧部表面的燃料为蜡油及多种本草混合而成。
专利摘要一种改良的耳烛结构,包括套件及烛体,套件由隔热体构成,其一端设有一吸引孔,内部镂空并于前、后端分别设有一储垢室及套接口;烛体为中空管状,于一端设有一套接部,以对应插入套接于套件的套接口中连结,另一端设有一燃烧部,其表面涂布有可供燃烧的燃料。本实用新型可方便使用操作,并使耳烛完全燃烧,不会因产生大量废弃物而污染环境。且由于该烛体的燃烧部分,可在套件之前受到隔绝阻止,而不致烫伤手指或耳朵。
文档编号A61F11/00GK2433958SQ0024325
公开日2001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00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00年7月10日
发明者徐月香 申请人:徐月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