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足底按摩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4581阅读:6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智能足底按摩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足底按摩仪。
根据生物全息理论,人体的耳、手和脚这几个部位,可以反映全身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因此,现代医学领域出现了耳穴疗法、手穴疗法和足穴疗法几种新颖但又古老的医疗方法。而其中,由于双脚反映特别灵敏,效应最为迅速,掌握和施术也比较方便,所以足穴疗法在国内外发展特别迅速,传播广泛,被誉为治疗百病的灵方妙术。
足疗,就是通过对双脚的经穴、足反射区施以按摩手法,刺激双脚穴区,从而调整脏腑虚实疏通经络气血,预防和治疗疾病,以期达到养身保健的目的。足穴疗法在实际操作中主要又分为“足针疗法”和“足反射疗法”。现在较为流行和推广的是“足反射疗法”。足部存在着与人体相对应的反射区,这类所说的反射区不象穴道只有一点,而是在一个范围内,反射区分布在整个足部。足反射疗法是目前流行港台、欧美和世界许多地区的国际最新疗法。该法简易自然、无针无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且无副作用。它是祖国传统疗法的智慧结晶。
现在市场上销售的足底按摩仪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用一个或多个带很多凸点的可转动的圆柱体,通过人脚的前后用力运动或踩踏,使凸点刺激穴位和反射区,起到保健按摩作用;另一类是用电机传动系统使带凸点圆柱或圆盘转动,人脚放在上面进行按摩。这些产品都能对足底进行按摩,但它们也存在很多缺点,如1.按摩部位不全面,其按摩部位主要集中在足底中部,对足尖、足根和足两侧的反射区按摩效果很差;2.不能很好地掌握按摩时间和力度;3.不能有序地对反射区进行按摩。
以上也是这类产品最大的一个缺点。足底按摩法在中华几千年的不断进步,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针对各种疾病的按摩方法,不同的病症其按摩的穴位和反射区不同,按摩的次序和时间也不同,这些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普通按摩器用于一般保健还可以,但有针对性的治疗就没有什么效果了。
鉴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足底按摩仪,它可对足底反射区进行全部、分组、单个等多种方式按摩,同时可控制每个反射区的按摩时间、按摩次数及按摩力度,实现全自动智能按摩。
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一种智能足底按摩仪,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一按摩仪本体,其上表面设有一对足形凹槽,凹槽的底面及侧壁上对应于足底反射区处装有由电磁铁构成的按摩元件,其面板上装有电源开关、电压调节钮、显示器、控制键;一控制电路,其装在按摩仪本体中,其由单片机、显示器、控制键、电磁铁控制电路、直流电源构成,显示器接单片机的输出,控制键接单片机的输入,电磁铁控制电路的控制输入端接单片机的输出,电磁铁控制电路的输出接各按摩元件,直流电源向电路提供直流电源。
此外所述电磁铁控制电路由两组晶体管组成,每一个晶体管的输出端与另一组晶体管的各输出端之间均连接按摩元件。
所述单片机的输出与电磁铁控制电路的控制输入端之间串接光电耦合器。
所述按摩元件由管状静铁心、线圈、柱状动铁心、柱状撞击器、撞击头、导磁外壳构成,静铁心固定在外壳内,线圈绕在静铁心外周,动铁心装在静铁心管孔内,撞击器装在静铁心管孔内并位于动铁心之上,其中部设有阻止本身冲出外壳的台阶,其头部伸出外壳并联接撞击头,撞击头由圆盘及圆盘顶面的数个按摩柱构成。
本实用新型根据足反射区按摩原理,采用目前广泛应用的机电一体化为设计基础,用单片机进行编程控制,用电磁铁作为按摩元件。它针对足底反射区的分布位置,每个反射区对应1到2个按摩元件,通过电磁铁的吸力点击对应的反射区,从而起到按摩作用。由于采用单片机,因此通过分组、编程,可对足底60多个重要反射区进行全部、分组、单个等多种方式按摩。同时可控制每个反射区的按摩时间、按摩次数及按摩力度,真正实现全自动智能按摩。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框图;图2是按摩元件结构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请参阅
图1、图3。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智能足底按摩仪,它包括一按摩仪本体14,其上表面设有一对足形凹槽15,凹槽15的底面及侧壁上对应于足底反射区处装有由吸入式电磁铁构成的按摩元件3,其面板上装有电源开关17、电压调节钮16、由数码显示管构成的显示器6、控制键5;一控制电路,其装在按摩仪本体中,其由单片机4、显示器6、控制键5、电磁铁控制电路2、直流电源1构成,显示器6接单片机4的输出,控制键5接单片机4的输入,电磁铁控制电路2的控制输入端接单片机4的输出,电磁铁控制电路2的输出接各按摩元件3,直流电源1向电路提供直流电源。
请参阅图2。按摩元件3采用吸入式电磁铁,该电磁铁由管状静铁心9、线圈10、柱状动铁心11、柱状撞击器12、撞击头7、导磁外壳8构成。静铁心9固定在外壳8内,线圈10绕在静铁心9外周,动铁心11装在静铁心9的管孔内,撞击器12装在静铁心9的管孔内并位于动铁心11之上,其中部设有阻止本身冲出外壳8的台阶,其头部伸出外壳8并联接撞击头7,撞击头7由圆盘及圆盘顶面的数个按摩柱构成。
当线圈10通电时,动铁心11被电磁力吸引而上冲,将撞击器12头部的撞击头7向外顶出,触及患者的脚部。当线圈10断电时,动铁心11因失去电磁力吸引而呈自由态,撞击器12头部的撞击头7遂不对外施力。
请参阅图4。电磁铁控制电路2由一组NPN晶体管N1-N8及一组PNP晶体管P3-P10构成,N1-N8的发射极接地,P3-P10的发射极接电磁铁电源正端VDD,两组晶体管的输入端接8051单片机的P0口和P2口,两组晶体管的输出排成8×8阵列,阵列的各行与各列之间均接按摩元件的线圈。图中插接件J1和J3对接,J2和J4对接,两个显示器插接件LED和LED2用于连接显示器6,S1是控制键5的简化表示。
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单片机4中存有多种按摩数据,诸如按摩位置;按摩时间;按摩次数等,上述按摩数据以按摩处方的形式表示。操作者通过控制键5选择所需的按摩数据,即按摩处方的编号,在选择的同时,显示器6显示相应的按摩处方编号,单片机4根据该选择,向电磁铁控制电路2送出相应的控制信号,由后者对位于按摩仪的足形凹槽15中的按摩元件3实现全部、分组、或单个等方式的驱动,从而由按摩元件3对患者的足部进行多种方式按摩。本实用新型同时可控制每个反射区的按摩时间、按摩次数及按摩力度,真正实现全自动智能按摩。
上述按摩力度可通过改变电磁铁电流强度的方式实现,例如在电磁铁的电源回路中串接一可调电阻,使加到电磁铁线圈上的电压改变,电压调节钮16即作此用。由于此属公知技术,故不再赘述。
若取电磁铁的电源电压高于电路电源的电压,则在单片机4的输出与电磁铁控制电路2的控制输入端之间可串接光电耦合器OP,以对两者电源进行隔离。
此外,为了方便患者的双足放入足形凹槽15,足形凹槽15的后端13可制成敞口状。
权利要求1.一种智能足底按摩仪,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按摩仪本体,其上表面设有一对足形凹槽,凹槽的底面及侧壁上对应于足底反射区处装有由电磁铁构成的按摩元件,其面板上装有电源开关、电压调节钮、显示器、控制键;一控制电路,其装在按摩仪本体中,由单片机、显示器、控制键、电磁铁控制电路、直流电源构成,显示器接单片机的输出,控制键接单片机的输入,电磁铁控制电路的控制输入端接单片机的输出,电磁铁控制电路的输出接各按摩元件,直流电源向电路提供直流电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足底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控制电路由两组晶体管组成,每一个晶体管的输出端与另一组晶体管的各输出端之间均连接按摩元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足底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的输出与电磁铁控制电路的控制输入端之间串接光电耦合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足底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元件由管状静铁心、线圈、柱状动铁心、柱状撞击器、撞击头、导磁外壳构成,静铁心固定在外壳内,线圈绕在静铁心外周,动铁心装在静铁心管孔内,撞击器装在静铁心管孔内并位于动铁心之上,其中部设有阻止本身冲出外壳的台阶,其头部伸出外壳并联接撞击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足底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撞击头由圆盘及圆盘顶面的数个按摩柱构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足底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足形凹槽的后端呈敞口状。
专利摘要智能足底按摩仪包括按摩仪本体,其表面设有一对足形凹槽,凹槽的底面及侧壁上对应于足底反射区处装有由电磁铁构成的按摩元件,其面板上装有电源开关、电压调节钮、显示器、控制键;控制电路,其由单片机、显示器、控制键、电磁铁控制电路构成,电磁铁控制电路的输入端接单片机的输出,电磁铁控制电路的输出接各按摩元件。它用单片机进行编程控制,通过分组、编程,可对足底进行全部、分组、单个等多种方式按摩。
文档编号A61H39/04GK2446978SQ0024389
公开日2001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00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00年7月27日
发明者田东海 申请人:田东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