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发固定化剂、染发剂和染发方法

文档序号:1123397阅读:9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染发固定化剂、染发剂和染发方法
本申请要求2000年3月30日受理申请的日本国特许申请2000-95023号的优先权,特转录于此。
本发明涉及染发固定化剂、染发剂和染发方法,特别涉及酸性染料在毛发中的固定化机理的改进。
历来,作为为改变毛发颜色的商品市售的有使用氧化染料的氧化染发剂(永久染发剂);使用酸性染料的海阿曼尼亏尔(ヘアマニキュア)、卡拉淋斯(カラ-リンス)等的酸性染发剂(半永久染发剂);使用颜料等的临时染发剂。其中,对于想要在长时间内保持头发颜色的改变的人们的愿望来说,可用氧化染发剂,酸性染发剂。氧化染发剂的优点是在毛发内部使低分子的色素前体聚合而显出色调,因此,染发力强,可长期间地保持颜色。但是,为调查对头皮等刺激性的皮肤贴布试验(试敏试验)是必要的,在染发前有48小时左右的延迟,因此不简便;此外,引起切断毛发内SS键等毛发损伤。
与此相反,酸性染发剂有这样的优点它们在毛发内部使酸性染料与在阳离子上负载的氨基酸残基进行离子键合,从而使染发成立,因此,不须皮肤贴布试验,从而可简便地染发;使颜色改变,而不损伤毛发。
另外,使用有关酸性染发剂时,通常需将pH调整到1.5~4.5这样的强酸性范围。在使用此强酸性染发剂时,一般配入增粘剂,以便不滴落而与毛发以外之物接触。一般作为用于酸性染发剂的增粘剂有例如黄原胶(特公平2-32253号公报)、羧基乙烯基聚合物、羟乙基纤维素等纤维素衍生物等。
然而,酸性染发剂还有这样的课题在离子键性质方面,洗发时在毛发内部的离子键被切断,染料从毛发流出来,因此,染过的色调不能长时间维持,只有大约1~2星期的限度。
又,在酸性染发剂那样的强酸性组合物中,可能使用的增粘剂颇有限定,而且即使被称为可在强酸性范围使用的增粘剂,它作为可配入染发剂的增粘剂也不一定全面地满足要求。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对皮肤刺激性显著低、在不伤发的情况下的染发力高、而且使用性和稳定性优越、使用后的感触滑溜的染发剂、染发固定化剂和染发方法。
即,本发明有关的染发固定化剂的特征在于含有与酸性染料结合而形成配位化合物的配位体核。
此外,在上述染发固定化剂中,上述配位体核宜为多价金属离子。
再者,在上述染发固定化剂中,上述配位体核宜为铝离子。
另外,在上述染发固定化剂中,配位体核作为金属盐优选含0.1~20重量%。
还有,在上述染发固定化剂中,优选含有酸。作为酸宜为有机酸,α-羟基酸较好,乙醇酸更好。此外,酸的配合量以定为0.01~15重量%为宜。
此外,在上述染发固定化剂中,宜含有硅氧烷类。
另外,在上述染发固定化剂中,宜含有选自乙醇、异丙醇、正丙醇、正丁醇和异丁醇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还有,本发明有关的一剂型染发剂的特征是含有酸性染料、可与上述酸性染料结合而形成配位化合物的配位体核以及有机溶剂,该有机溶剂在量与质上具有使上述酸性染料和配位体核不形成染料配位化合物的特性。
再者,在上述一剂型染发剂中,上述配位体核宜为多价金属离子。
此外,在上述一剂型染发剂中,上述配位体核宜为铝离子。
另外,在上述一剂型染发剂中,配位体核作为金属盐宜含0.01~20重量%。
还有,在上述一剂型染发剂中,宜含有木葡聚糖,而且,木葡聚糖的配合量以定为0.1~30重量%为宜。
此外,在上述一剂型染发剂中,以含有硅氧烷类为宜。
还有,在上述一剂型染发剂中,以含有酸为宜。作为酸。以有机酸为宜,α-羟基酸较好,乙醇酸更好。而且,酸的配合量以定为0.01~15重量%为宜。
此外,在上述一剂型染发剂中,以含有芳香族醇为宜。
此外,在上述一剂型染发剂中,宜含有选自乙醇、异丙醇、正丙醇、正丁醇和异丁醇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此外,本发明有关用时混合型染发剂的特征是由含酸性染料的第一组合物和含有可与上述酸性染料相结合而形成配位化合物的配位体核的第二组合物组成。
此外,在上述染发剂中,上述配位体核以多价金属离子为宜。
此外,在上述染发剂中,上述配位体核以铝离子为宜。
此外,在上述染发剂中,把配位体核作为金属盐含有0.1~20重量%为宜。
此外,在上述染发剂中,第一组合物以含木葡聚糖为宜。并且,木葡聚糖的配入量以定为0.1~30重量%为宜。
此外,在上述染发剂中,第一组合物,第二组合物以含有硅氧烷类为宜。
此外,在上述染发剂中,第二组成物以含酸为宜。作为酸以有机酸为宜,α-羟基酸较好,乙醇酸更好。此外,酸的配合量以定为0.01~15重量%为宜。
此外,在上述染发剂中,第一组合物以含有芳香族醇为宜。
此外,在上述染发剂中,第二组合物以含有苄醇为宜。
此外,在上述染发剂中,第一组合物、第二组合物宜含有选自乙醇、异丙醇、正丙醇、正丁醇和异丁醇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此外,本发明有关的染发方法的特征是用含有与酸性染料结合可形成配位化合物的配位体核的染发固定化剂处理毛发后,用该酸性染料将毛发染色。
此外,本发明有关的染发方法的特征是与用酸性染料将毛发染色的同时,用含与该酸性染料可形成配位化合物的配位体核的染发固定化剂将毛发处理。
此外,本发明有关的染发方法的特征是用酸性染料将毛发染色,随后用含有与该酸性染料可形成配位化合物的配位体核的染发固定化剂将毛发处理。
附图的简要说明如下附

图1是显示本发明的染色色调持续力试验结果(L值)的说明图。
附图2是显示本发明的染色色调持续力试验结果(ΔE)的说明图。
附图3是显示本发明的染色色调持续力试验结果(a值、b值)的说明图。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
作为在本发明中可用的配位体核,例如可以使用氯化铝等3价金属盐;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锰等2价金属盐;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铅、氯化锌等1价金属盐等,而且特别优选的是2价和3价者。再者,所用的金属盐只要是具有配位化合物形成能的金属盐即可,并不限于上述氯化物,硫酸盐、乙酸盐等也可取得良好的结果。这些具有配位化合物形成能的金属盐可用一种或将两种以上组合起来使用,在全组成中可配入0.01~20.0重量%,最好0.1~5.0重量%。如小于0.01重量%,则在毛发内部的金属配位体形成量极端地少,得不到充分的染发效果和色调持续效果;但是,如超过20重量%,则其量过剩,开始引起染料从毛发内的流出,成为颜色脱落和污秽的原因。
作为在本发明中所用的酸性染料可例示的有红色2号、红色3号、红色102号、红色105号、红色106号、黄色4号、黄色5号、绿色3号、蓝色1号、蓝色2号、红色201号、红色227号、红色230号、红色231号、红色232号、橙色205号、橙色207号、黄色202号、黄色203号、绿色201号、绿色204号、绿色205号、蓝色202号、蓝色205号、褐色201号、红色401号、红色502号、红色503号、红色504号、红色506号、橙色402号、黄色402号、黄色403号、黄色406号、黄色407号、绿色401号、绿色402号、紫色401号、黑色401号、作为油性染料的红色215号、红色218号、红色225号、橙色201号、橙色206号、黄色201号、黄色204号、绿色202号、紫色201号、红色501号、红色505号、橙色403号、黄色404号、黄色405号、蓝色403号等,但如是酸性染料,就不限定于这些。在这些酸性染料之中,特别是黄色4号、绿色204号、红色2号、红色102号、红色227号、绿色3号、蓝色1号、蓝色205号、黄色403号、红色106号、红色201号、橙色205号、黑色401号、绿色201号、紫色401号令人满意,其中特别是黑色401号、紫色401号、橙色205号、橙号403号、红色106号为优选的。
这些酸性染料可单独使用或将二种以上组合起来使用,在全组成中配入0.0001~2.0重量,最好是0.001~2.0重量%。如小于0.0001重量%,则在毛发内部残留的色素量极少,得不到充分的染发效果。又,如超过2.0重量%,则过剩的染料开始成为颜色脱落和污秽的原因。
再者,作为使分子量大的酸性染料浸透毛发内部的载体成分可使用苄醇等。
另外,可使用乙醇等作为使苄醇可溶化的溶剂。
在本发明中,当将酸性染料和配位体核配入同一组合物中时(一剂型染发剂),必须配制溶剂,以便使酸性染料和配位体核在该组合物中不致形成不溶性配位化合物。此时,如酸性染料在组合物中是2重量%以下,则可按照染料、配位体核,用水-乙醇类的溶剂进行适当调整。
在本发明的染发剂中配合木葡聚糖作为增粘剂是适宜的。木葡聚糖对于系统的酸性条件和配合的金属盐不产生分解,从而显示出卓越的稳定性。由于它的添加也不使系统的pH上升,故配合了木葡聚糖的本发明染发剂随时间的加长而pH不增加,或者不引起粘度的变化、着色和香味劣化之类的分解行为,因此,是稳定的。特别是在含有金属离子的系统中,尽管由于金属离子的作用使在一般用于酸性染发剂的增粘剂也降低其时效稳定性,但由于使用木葡聚糖作为增粘剂,可得到优越的稳定性。
此外,添加木葡聚糖的系统通常具有触改性,因此,将本发明染发剂的粘度设定在由于木葡聚糖的作用不从被涂布的毛发脱落的粘度,则这个系统的延伸性、易涂布性优越,而且对皮肤和眼睛的刺激小,没有过敏反应性,此外,保湿性优越,而且可保持濡湿之类的使用感。
由于木葡聚糖具有这样的优越特性,所以将其作为增粘剂而配合的本发明染发剂、例如像配入作为增粘剂的呫吨胶那样的染发剂,由于确保其流动性和在毛发上的流延性;更为了防止使用时的垂落,故没有必要配入作为流动性改良剂的膨润土和交联型的聚丙烯酸盐。
此外,配入这些流动性改良剂的染发剂尽管在确保上述流动性和防止垂落等点上优越,但也有这样的缺点,即使用后洗掉的麻烦事。在这一点上,本发明染发剂不配入这些流动改良剂也能保持上述那样优越的特性。
再者,在水分多的系统中,木葡聚糖在物理上显示分子间的络合减小、粘度降低之类的行为,因此,配入木葡聚糖的本发明染发剂在使用后在水洗时容易冲洗掉所以具有洗涤性优越之类的特性。
这样,配入木葡聚糖的本发明染发剂在洗涤性上的优越也意味着对使用后毛发的损伤和对皮肤的刺激小而安全性优越。
木葡聚糖现在市面上有售(商品名是“古立豆(グリロイド)”,大日本制药公司制),它作为食品增粘剂广泛用于辣酱油和冰激凌等中。再者,当将市售品配入本发明染发剂时,尽可能使用精制品为宜。木葡聚糖可用上述“古立豆”的商品目录中所记载的方法制造。也即,从罗望子的种子将异物除去,将其浸渍后粉碎,从此粉碎物将杂质除去,洗净并干燥,最后可得到微粉碎的木葡聚糖。
在本发明染发剂中的木葡聚糖配入量并没有特别限制,要参照扩展性、易涂布性、染色亲和性而适当选择系统的具体粘度。然而,本发明染发剂的粘度当考虑这些要素时最好是5000~200000cps。如小于5000cps,则多伴有使用时的垂落倾向而不相宜;如果超过200000cps,则难于在毛发上延展;而且在均染性上低劣的倾向强。
当考虑到这些情况,在本发明染发剂中木葡聚糖的配入量以占染发剂全量大约0.1~30重量%为令人满意,0.5~15重量%更令人满意。再者,就用时混合型来说,当将含有木葡聚糖的酸性染料和染发固定化剂分开用时,在该酸性染发剂中也宜使用上述的配料范围。此时,木葡聚糖的配入量在该酸性染发剂中超过30重量%时,则酸性染发剂和染发固定化剂难以混合,因此不令人满意。
另外,配入本发明染发剂的木葡聚糖平均分子量从粘度和稳定性看来以10万~200万为宜,特别是平均分子量在65万附近者最好。
再者,除上述木葡聚糖之外,在本发明染发剂中,在稳定性许可的范围内,也可使用其它用于通常酸性染发剂中的增粘剂。作为这样的增粘剂以非离子增粘剂令人满意,例如有琼脂、愈疮胶、羟丙基愈疮胶等愈疮胶衍生物;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等纤维素衍生物。
另外,月桂酸二乙醇酰胺、黄原胶、色炔雌醇(カラギ一ナン)、褐藻酸盐、果胶、ファ一セラン、阿拉伯胶、格柢胶、刺梧桐树胶、黄蓍胶、琼脂末、羧基乙烯基聚合物等的增粘剂也可配入本发明染发剂。但是,必须特别留心地配入,以便无损于由其配入所致本发明的预期效果。
在本发明染发剂中宜配入酸。由于酸的配入可进一步提高染色力和染色持续力。作为本发明中所用的酸可用有机酸、无机酸和/或它们的盐。作为有机酸有乙醇酸、乳酸、酒石酸、富马酸、苹果酸、琥珀酸、柠檬酸、乙酰丙酸、丁酸、戊酸、草酸、马来酸、苦杏仁酸、吡咯烷酮羧酸、谷氨酸、乙酸、甲酸等。作为无机酸有磷酸、硫酸、盐酸、硝酸等。作为它们的盐有钠盐、钾盐、铵盐、三乙醇胺盐、二乙醇胺盐、单乙醇胺盐(例示的有氨基二羟甲基丙烷二醇、2-氨基-2-甲基-1-丙醇、2-氨基-2-甲基-1,3-丙烷二醇等)。
作为酸,有机酸、无机酸任一种皆可配入,但有机酸较好,α-含氧酸更好。作为含氧酸有乙醇酸、乳酸、酒石酸、柠檬酸、富马酸、苹果酸,其中以乙醇酸最好。
作为这些酸的配入量以占染发剂全量的0.01~15重量%为宜,更好是占染发剂全量的0.1~10重量%。如配入量小于0.01重量%,则不能充分地看出染色力、染色色调持续力的提高,如配入量超过大约15重量%,则有碍于染发剂的安全性,因此不令人满意。
再者,在本发明染发固定化剂中也宜使用占固定化剂全量的上述配料量范围。
在本发明染发剂中,宜配入硅氧烷类。由于配入硅氧烷类,可大幅度提高使用后的毛发的触感,更对防止毛发损伤有效。
这里,作为配入本发明染发剂的硅氧烷类可有例如二甲基聚硅氧烷、甲基苯基聚硅氧烷、聚醚改性聚硅氧烷、氨基改性聚硅氧烷、氟改性聚硅氧烷、醇改性聚硅氧烷等。更详细地说,可有例如以下那样的硅氧烷类,可选其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以(CH3)3SiO[(CH3)2SiO]kSi(CH3)3(1)(k是3~650的整数)表示的二甲基聚硅氧烷。以 (l是1~500的整数)和以(CH3)3SiO[(CH3)2SiO]m[(C6H5)2SiO]n(3)(m、n的和是1~500的整数)所表示的甲基苯基聚硅氧烷。
以 所表示的聚醚改性的聚硅氧烷(式中,R1是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6的烷氧基或羟基;o表示1~100、最好20~30的整数;p是1~20、最好2~10的整数;q表示0~50、最好20~30的整数;r表示0~50、最好20~30的整数。)。以R1(CH3)2SiO[(CH3)2SiO]s[(OH)(CH2CH2CH2NHCH2CH2NH2)SiO]tSi(CH3)2R2(5)R2(CH3)SiO[(CH3)2]SiO]s[(CH3)(CH2CH2CH2NH2)SiO]tSi(CH3)2R2(6)所表示的氨基改性聚硅氧烷(式中,R2表示羟基、甲基或甲氧基,s是1~500,t是1~50的整数)。
以 (式中,R3表示碳原子数1~3的亚烷基,u是1~500,最好是1~250的整数,v表示1~50,最好是1~30的整数。)所表示的环氧改性聚硅氧烷。
以 所表示的氟改性聚硅氧烷(式中,x是1~400,最好1~250的整数)。
以OH(CH2)R4[(CH3)2SiO]y(CH3)2SiR4CH2OH (9) (式中,R4或是不存在,或表示碳原子数为1~4的亚烷基,y、z分别表示1~500,最好1~200的整数。)所表示的醇改性聚硅氧烷。
以 所表示的烷基改性聚硅氧烷(式中,R5表示碳原子数2~18的烷基;R6或者不存在或者表示碳原子数为1~4的亚烷基;R7表示碳原子数10~16的烷基;a、b分别表示1~500、最好1~200的整数)。
以 所表示的高分子硅氧烷(式中,R8是甲基或一部分是苯基,R9表示甲基或羟基。c表示3000~20000的整数)。
这些聚硅氧烷之中,特别是如使用选自氨基改性聚硅氧烷(例如东レ.硅氧烷SM-8702C东レ·硅氧烷公司制)、甲基苯基聚硅氧烷(例如硅氧烷KF56信越化学公司制)、二甲基硅氧烷·甲基(聚氧乙烯)硅氧烷共聚物<E.O(平均加成摩尔数,以下与此相同)=20~30>(例如硅氧烷SC-9450信越化学公司制)中的至少一种的硅氧烷类时,则可得到不仅改善使用感和染色性,而且在稳定性上也极为优越的染发剂。
另外,作为高分子硅氧烷的具体例可以举出的有橡胶状二甲基聚硅氧烷(聚合度c=5000~8000信越化学公司制),即使是其它的硅氧烷类也没关系。
在本发明染发剂中的这些硅氧烷类的配入量占组合物全体的0.01~5.0重量%为宜。如小于占组合物全体的0.01重量%的配合量,则得不到所期的使用感的提高效果,如超过5.0重量%配入,则反而产生发粘的使用感,本发明染发剂的使用感有变坏的倾向,因此不相宜。
在本发明染发剂中,为了提高使用性、可溶化,或抑制在组合物中不溶性配位体形成的目的,可配入有机溶剂。作为这样的有机溶剂有例如乙醇、异丙醇、正丙醇、正丁醇、异丁醇、乙二醇、丙二醇、1,3-丁二醇、一缩二丙二醇、己二醇、异丙二醇、甘油、甲基卡必醇、乙基卡必醇、丙基卡必醇、丁基卡必醇、三甘醇单乙醚、三甘醇单丁醚、N-甲基吡咯烷酮、N-辛基吡咯烷酮、N-月桂基吡咯烷酮、碳酸亚丙酯、碳酸亚乙酯。其中,以乙醇、异丙醇、正丙醇、正丁醇、异丁醇特别令人满意。再者,作为它们的配入量从效果方面考虑,相当于染发剂的0.5~40重量%为宜,1~30重量%更好。
此外,除上述所举溶剂以外,还可用芳香族醇、例如苄醇、苯乙醇、γ-苯基丙醇、肉桂醇、茴香醇、p-甲基苄醇、α-甲基苯乙醇、α-苯基乙醇、苯氧基乙醇、苄氧基乙醇、特别是,作为使酸性染料浸透入毛发内部的载体成分是令人满意的。其中,苄醇特别令人满意。再者,作为它们的配入量,从效果上考虑相当于染发剂的0.5~20重量%为宜,1~12重量%更好。
在本发明染发剂中还可同时使用表面活性剂、保湿剂、油性成分、高级醇类、乳浊剂、调和剂、油脂类、高级脂肪酸酯、杀菌剂、香料、防紫外线剂、蛋白质衍生物、植物萃取物、药效成分等各种添加剂。
作为表面活性剂可适当地配入本发明染发剂中,例如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多价醇脂肪酸部分酯、聚氧乙烯硬化蓖麻油衍生物等的聚氧乙烯系表面活性剂;辛基聚苷等烷基聚苷类、聚甘油脂肪酸酯、聚甘油烷基醚等的聚甘油系表面活性剂;多壳糖羟基烷基醚(マルチト一ルヒドロキシアルキルエ-テル)、山梨醇烷基醚等的糖醇醚类、脂肪酸二乙醇酰胺类等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高级脂肪酸盐类、磷酸酯类、烷基硫酸盐类、聚氧乙烯烷基硫酸盐、烷基硫酸酯盐类等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氨基酸类、烷基三甲基铵盐、二烷基二甲基铵盐、烷基二甲胺氧化物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等。此外,作为分散、可溶化剂,在本发明染发剂中可配入两亲媒介性物质和表面活性剂,例如硬脂酰三甲基氯化铵、甘油单硬脂酸酯等可配入本发明染发剂中。
作为保湿剂有例如甘油、聚乙二醇、软骨素硫酸盐、透明质酸盐、二甘油、山梨酸、壳多糖(マルチト一ル)、吡咯烷酮羧酸、乳糖、低聚糖等。
作为油性成分例如有羊毛脂、角鲨烷、流动液体石蜡、凡士林、高级脂肪酸、三甘油脂、酯油等。
作为高级醇类有例如苄醇、2-乙基己醇、2-十六烷基醇、2-十四烷基醇、异硬脂酰醇、十八醇十六醇混合物、月桂醇、油醇、十四烷基醇、棕榈基醇、硬脂酰醇、鲸蜡基醇。
本发明染发剂中还可配入骨胶原水分解物、角蛋白水分解物、丝蛋白质水分解物、弹性硬蛋白加水分解物、大豆蛋白加水分解物等的蛋白质水分解物以及它们的季盐;非那西汀、羟基乙烷二磺酸及其盐、EDTA和其盐、熊去氧胆酸类、锡酸盐类等的金属离子封端剂及防腐剂;聚(二甲基烯丙基卤化铵)型阳离子性高分子、从聚乙二醇、表氯醇、丙撑胺和牛脂脂肪酸所得的作为脂肪基胺缩合生成物型的阳离子高分子、从聚乙二醇、表氯醇、丙撑胺、椰子油脂肪所得的作为可可基胺缩合生成物型的阳离子高分子、乙烯基吡咯烷酮、二甲基氨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型阳离子高分子、四元含氮纤维素醚型阳离子高分子的阳离子高分子类。
另外,本发明有关的染发剂也可规定为由含酸性染料的第一组合物和含有可与该酸性染料形成配位化合物的配位体核的第二组合物构成的用时混合型,也即,在进行染发时,将第一组合物与第二组合物混合后适用于毛发的类型。此时,特别是在染发剂中配入增粘剂时,由于作为配位体核的金属离子妨碍增粘剂的分解,所以可提高粘度稳定性,因此适合用。
另外,作为本发明有关染发方法,或者用通常的酸性染发剂将毛发染色,随后再用染发固定化剂处理,或者将酸性染发剂和固定化剂同时施用于毛发,进行染色、染发固定化处理也可;并且,将固定化剂施用于毛发后,再将酸性染发剂施用于毛发上进行染色、染发固定化处理也是可能的。
作为固定化剂可有雾型、喷吹型、液体、凝胶状、乳油状等各种使用形态。
此外,作为本发明酸性染发剂可作成各种使用状态的组合物。例如可作成液体酸性染发剂、凝胶状酸性染发剂、发泡状酸性染发剂、乳油状酸性染发剂等各种使用形态。
以下,就本发明的更具体的实施例加以说明。当然,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并且,配入量只要不特别说明都以重量%表示。
评价方法在说明实施例前先说明评价方法。对所得凝胶状及液体酸性染发剂的(1)染色力、(2)手感、(3)二次附着性、(4)染色色调持续力进行评价。
(1)染色力的评价在人的一缕白发发股约2g上均匀涂布试样0.5g,进行15分钟染色处理,使用香波、柔发剂,将洗发后的干燥染色发股与未处理的人的白发发股相比作为染色力,该判断是由专业评判员20人用肉眼进行的。
评判分+3非常好+2好+1稍好0普通-1稍劣-2劣-3非常劣评价结果以如下记号表示◎+2以上○+1以上,不到+2△-1以上,不到+1×不到-1(2)手感的评价在人的一缕白发发股约2g上涂布样品0.5g,进行15分钟染色处理,使用香波、柔发剂洗发后请专业评判员20人判定干燥染发发股的手感。其评价以上述染色力评价为标准。
(3)二次附着性的评价在人的一缕白发发股约2g上均匀涂布样品0.5g,进行15分钟染色处理,使用香波、柔发剂洗发之后,将濡湿状态的染色发股放置于白毛巾上20分钟后,对向白毛巾上的色附着性请专业评判员20人判定。其评价以上述染色力评价为标准。
(4)染色色调持续力的评价在人的一缕白发发股约2g上均匀涂布样品0.5g,进行15分钟染色处理后,用香波、柔发剂洗发,制成干燥染色发股。将此发股用市售香波反复洗7次,每次1分钟。将做完的染色发股的色调请专业评判员20人判定。其评价以上述染色力评价为标准。
一剂型染发剂以下表1示出一剂型凝胶状染发剂的评价结果。
表1试验例1 2 3 4 5 6 7 8(1)非离子增粘剂 2.0 2.0 2.0 2.0 2.0 2.0 2.0 2.0(2)苄醇 8.0 8.0 8.0 8.0 8.0 8.0 8.0 8.0(3)黑色401号 0.2 0.2 0.2 0.2 0.2 0.2 0.2 0.2(4)黄色403号 0.1 0.1 0.1 0.1 0.1 0.1 0.1 0.1(5)红色227号 0.1 0.1 0.1 0.1 0.1 0.1 0.1 0.1(6)乙醇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7)氯化铝0.0 0.005 0.01 0.1 1.0 10.0 20.0 25.0(8)香料 0.1 0.1 0.1 0.1 0.1 0.1 0.1 0.1(9)去离子水 余量 余量 余量 余量 余量 余量 余量 余量染色力 △△ ○◎◎◎○△手感 ◎◎ ◎◎◎◎◎◎二次附着性 ◎◎ ◎◎◎◎◎◎染色色调持续力 △△ ○◎◎◎○△再者,在使(1)和(7)完全溶解的(9)中添加将(2)和(8)均匀混合的(6)并混合之。在所得溶液中将溶解(3)、(4)、(5)的一部分(9)加入并混合,得到凝胶状酸性染发剂。
如从表1所知那样,作为配位体核的氯化铝从0.01%起发挥效果,特别在0.1~10%显示高效,但如超过20%,则宁可说它有恶劣的影响。这可认为是由于少量醇的挥发所致形成配位化合物,从而在毛发表面上产生配位化合物,而未浸透到毛发内部。因此,配位体核的适当配入量是约0.01~20%,特别适宜的是0.1~10%。
对临时染发剂也进行了同样的试验,其结果示于表2。
表2试验例 9 10碳黑1.01.0丙烯酸树脂烷醇胺液(50%)6.06.0氯化铅 0.1 -乙醇余量 余量染色力 △ △手感 ◎ ◎二次附着性 ××染色色调持续力 ××从上表2,对于使用碳黑等颜料的临时染发剂来说,完全看不出氯化铝的添加效果。从此事实可以理解以上表1中所示酸性染料和氯化铝的相互作用是极为特异的。
因此,本发明人将酸性染料(0.4%)、氯化铝六水盐(0.5%)、乙醇(20%)、苄醇(8%)和水(余量)按照上述一剂型染发剂的方法进行了调制。并将其放入烧杯,在旋转蒸发器中,将溶剂减压下50℃使其蒸发。伴随着溶剂的蒸发,产生沉淀物,经过约1小时的处理也不能完全除去溶剂,形成非挥发性溶剂+沉淀的状态。因此,加入各种溶剂再度试着将其溶解。结果,在水、乙醇中其一部分溶解,在丙酮中稍溶解,在己烷中基本不溶,但在0.4%EDTA·3Na中则完全溶解。因此,可推知除去溶剂时的沉淀是色素的金属配位化合物。
从以上事实本发明人推知当将本发明有关的一剂型染发剂用于毛发时,酸性染料如通常那样浸渍到角层和皮质,因此,伴随着溶剂的挥发而共存的铝离子和酸性染料形成难溶性配位化合物。结果,在表观上的分子量变大,故可防止色素从毛发流出。
其次,本发明人制造了下述组成的红色系染色料,对其染色色调持续力作更详细的调查。
表3试验例 11 12(1)非离子增粘剂 2.02.0(2)苄醇 8.08.0(3)红色227号0.20.2(4)乙醇 20.0 20.0(5)氯化铝 0.5 -(6)香料 0.10.1(7)去离子水 余量 余量染色色调持续力的评价在人的一缕白发发股约2g上均匀涂布样品0.5g,经15分钟染色处理后,用香波或香波加柔发剂洗发,作成干燥染色发股。将此发股用市售香波洗涤1分钟后,用测色机测定其色调。这个操作反复7次。再者,关于试验例13是在用试验例11所作染色处理后,再经15分钟的放置时间之后,再用香波进行与上述同样的洗发。
结果如附图1~3所示。
■试验例12-香波□试验例12-香波、柔发剂●试验例11-香波○试验例11-香波、柔发剂△试验例13-香波如从附图所知那样,可理解在用试验例11时,与试验例12相比较,不仅染色力高,而且与多回洗发也无关,具有显著优越的色调持续力。而且,从试验例13的结果可知由于在染色处理后设置放置时间,更可增加色调的持续力。其次,本发明人就使用用酸性染料的染发剂后采用氯化铝水溶液所致的固定化作用进行了检查。染发剂的组成(1)(1)非离子增粘剂 2.0(2)苄醇 8.0(3)黑色401号 0.2(4)黄色403号 0.1(5)红色227号 0.1(6)乙醇 20.0(7)香料 0.1(8)去离子水 余量使用上述组成的染发剂,与上述同样地进行染发后,用下述组成的固定化剂(雾型)喷涂于发股上。经20分钟放置、干燥后,测定各发股和染色前发股的ΔE(洗涤后发股的ΔE),其次,在三角烧杯中,用100ml的2%月桂基硫酸钠水溶液在30℃下振动1小时,在水洗、干燥后,测定各发股和染色前发股的ΔE(洗涤后的ΔE)和洗液的ΔE。结果如以下表4所示。
表4固定化剂组成(雾型)试验例14 15 16 17氯化铝六水合物 0 0.4 1.0 5.0去离子水 余量 余量 余量 余量洗涤后发股的ΔE 37.702 42.832 43.139 44.293洗涤前发股的ΔE 45.562 46.680 45.716 46.836损失的ΔE7.8603.8482.5772.543洗液的ΔE 38.513 30.328 29.691 25.321从上则表4结果示出使用氯化铝作为与染发剂不同用途的固定化剂也有优良的效果。
其次,本发明人还使用固定化剂(雾型)对染发固定化剂中配位体核的配入量作了研究。染发剂组成(2)(1)羧基乙烯基聚合物3.0(2)苄醇8.0(3)橙色205号 0.4(4)红色102号 0.1(5)一缩二丙二醇15.0(6)氢氧化钠0.03(7)去离子水余量用上述组成的染发剂,与上述同样地进行染发后,将如下组成的固定化剂喷涂于发股上,放置10分钟,水洗、干燥后,测定各发股和染色前发股的色差ΔE(洗涤前发股的ΔE)。其次,在三角烧杯中,用100ml的2%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在30℃下震动10分钟,此操作反复进行3次。水洗、干燥后,测定各发股和染色前发股的ΔE(洗净后发股的ΔE)。基于洗涤前发股的ΔE和洗涤后发股的ΔE之差(损失ΔE),就染色色调持续力按照以下评价基准进行了评价。结果如表5所示。
染色色调持续力◎损失ΔE小于4○损失ΔE在4以上、小于8△损失ΔE在8以上、小于12×损失ΔE在12以上表5固定化剂的组成(雾型)试验例 18 19 20 21氯化铝·六水合物0 0.11.04.0乙醇20 20 20 20去离子水 余量 余量 余量 余量洗涤后发股的ΔE 22 33 35 37洗涤前发股的ΔE 40 40 40 40损失ΔE 18 7 5 3染色色调持续力 × ○○ ◎再者,将乙醇混合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再将氯化铝溶解,得到染发固定化剂后将其放入喷雾容器内。然后再使用。
从表5可知,作为配位体核的氯化铝的配入量在0.1%附近其效果才开始明确。另外,在表中虽未记入,但有时,其配入量大致超过20%时,反而有不良影响。这可认为是由于少量乙醇的挥发所致形成配位化合物,从而在毛发表面上产生配位化合物,而未浸透到毛发内部。因此,配位体核的适当配入量是0.1~20%左右。
本发明人对以下两种情况进行了研究即在涂布染发剂以前将染发固定剂向毛发涂布(染发前处理)以及与涂布染发剂的同时涂布染发固定剂(染发中处理)。使用上述染发组成(2)的染发剂和以下表6配方的染发固定化剂(雾型)的组合,进行如下评价。染发处理分别按如下所述进行。
染发前处理将适量的试验例23的染发固定化剂涂布在发股上,在30℃下放置10分钟后涂布适量的染发剂,于30℃下放置10分钟后进行水洗、干燥。
染发中处理将上述染发剂涂于发股后,接着将试验例24的染发固定化剂涂布,在30℃下放置10分钟后水洗、干燥。
就各处理方法,求得上述洗涤前发股的ΔE和洗涤后发股的ΔE,按照以下评价基准,对染色力、染色色调持续力进行了评价。
染色力◎与未作染发固定化剂处理者比较,洗涤前的ΔE之差在4以上○与染发固定化剂未作处理者比较,洗涤前的ΔE之差在1以上、小于4△与染发固定化剂未作处理者比较,洗涤前的ΔE之差小于1染色色调持续力◎损失的ΔE小于4○损失的ΔE4以上、小于8△损失的ΔE8以上、小于12×损失的ΔE在12以上。
上述评价的结果见表6。
表6固定化剂(雾型)组成试验例 22 23 24染发前处理 染发中处理氯化铝六水合物 - 2.02.0乙醇 - 10.0 10.0苄醇 - 10.0 10.01,3-丁二醇 - 5.05.0一缩二丙二醇 - 5.05.0乙醇酸 - 1.01.0乳酸钠 - 0.50.5去离子水余量余量 余量洗涤后发股的ΔE 28 43 43洗涤前发股的ΔE 40 46 46损失的ΔE12 3 3染色力 - ◎ ◎染色色调持续力 × ◎ ◎如从以上表6所知那样,即使在染发前处理和染发中处理也能充分发挥本发明效果。
木葡聚糖的配入和使用性、稳定性本发明人还就作为增粘剂而使用木葡聚糖时的稳定性、使用性的效果进行了调查,对稳定性、使用性按以下基准进行评价。另外,对上述(1)的染色力评价、(4)的染色色调持续力评价也一并进行。
稳定性评价将表7所示各试验例的染发剂在70℃下保管一星期后,测定系统的pH和粘度,并评价稳定性。
○看不出pH或粘度的变化△尽管看出pH或粘度的变化但在容许范围内×看得出pH或粘度的变化超出容许范围使用性的评价评判员20人使用表7所示各试验例的染发剂评价向头发的扩展性·涂布性和均染性。
○没有垂落或破损,易于延展△稍有垂落或破损,难以延展×垂落或破损严重,非常难延展上述评价结果示于表7。
表7试验例 252627 2829303132(1)木葡聚糖 00.1 0.52 5153040(2)羟乙基纤维素 21.81 0 0 0 0 0(3)苄醇 8 8 8 8 8 8 8 8(4)黑色401号 0.1 0.1 0.1 0.1 0.1 0.1 0.1 0.1(5)橙色205号 0.1 0.1 0.1 0.1 0.1 0.1 0.1 0.1(6)紫色401号 0.1 0.1 0.1 0.1 0.1 0.1 0.1 0.1(7)红色227号 0.1 0.1 0.1 0.1 0.1 0.1 0.1 0.1(8)1,3-丁二醇 1515151515151515(9)氯化铝·六水盐 0.5 0.5 0.5 0.5 0.5 0.5 0.5 0.5(9)去离子水余量 余量 余量 余量 余量 余量 余量 余量稳定性 × △ ○ ○ ○ ○ ○ ○使用性 ○○○○○○△×染发力 ◎◎◎◎◎◎◎◎染色色调持续力 ◎◎◎◎◎◎◎◎再者,将(1)、(2)在70℃下溶解于(10)的一部分中,在其中加入溶解于(10)的一部分中的(3)、(8)、(9),最后加入溶解于(10)的一部分中的染料,来制备各试验例的染发剂。又,为使试验例25、26、27各试料成为大致相同的粘度,对其羟乙基纤维素的量作了调整。
如从表7所知那样,如在0.1~30%范围内配入木葡聚糖,则对使用性和稳定性有效。另一方面,当仅配入作为增粘剂的羟乙基纤维素时,由于时效可看出粘度有变化,故在粘度稳定性上有欠缺。另外,当在0.5~15%范围内配入木葡聚糖时,特别显示高的效果。因此,木葡聚糖的适当配入量在0.1~30%左右,特别适宜的是0.5~15%。
酸的配入其次,本发明人还向配入酸性染发剂和配位体核的本发明染发剂中再配入酸,来配制染发剂(一剂型),就酸的配入和染色力、染色色调持续力的关系作了研究。
染发剂的组成(3)(1)羟乙基纤维素 0.5(2)琼脂 2.0(3)苄醇 8.0(4)橙色205号 0.44(5)红色102号 0.15(6)对羟基苯甲酸甲酯 0.1(7)氯化铝·六水合物 0.5(8)二甲马钱子碱改性醇95%20.0(9)各种酸(配入的酸和配入量示于表8)(10)50%乳酸钠(配入量示于表8)(11)去离子水 余量使用上述组成的染发剂,在白色发股上在30℃下染色10分钟。测定了洗发、干燥后、干燥前的发股和染色后的发股的色差ΔE(洗涤前发股的ΔE)。其次,将该发股在三角烧杯中,使用100ml的2%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在30℃下震动10分钟,此操作反复3次。干燥后,测定各发股和染色前的发股的ΔE(洗涤后发股的ΔE)。从所得ΔE的值,基于如下评价标准进行了评价。结果如以下表8所示。
染色力◎有关评价试料洗涤前发股的ΔE与使用在上述配方中未配入酸的试料时的洗涤前发股的ΔE之差为4以上○有关评价试料洗涤前发股的ΔE与使用在上述配方中未配入酸的试料时的洗涤前发股的ΔE之差在0以上、小于4△有关评价试料洗涤前发股的ΔE与使用在上述配方中未配入酸的试料时的洗涤前发股的ΔE之差小于0染色色调持续力◎“当使用在上述配方中未配入酸的试料时的洗涤前发股的ΔE与洗涤后发股的ΔE之差(损失ΔE)”与有关试料损失ΔE之差在10以上○“当使用在上述配方中未配入酸的试料时的洗涤前发股的ΔE与洗涤后发股的ΔE之差(损失ΔE)”与有关试料损失ΔE之差在0以上、10以下△“当使用在上述配方中未配入酸的试料时的洗涤前发股的ΔE与洗涤后发股的ΔE之差(损失ΔE)”与有关试料损失ΔE之差小于0表8试验例333435363738394041(配入的酸)柠檬酸- 0.02 - - - - - - -乙醇酸- -0.1 0.2 0.4 1.0 1.6 2.4 5.0(中和剂)50%乳酸钠- - -0.2 0.3 0.4 0.9 1.3 2.4pH 2.82.3 2.3 2.3 2.3 2.3 2.3 2.3 2.3洗涤前发股的ΔE 404246464951515151洗涤后发股的ΔE 283440424244454545染色力- ○◎◎◎◎◎◎◎染色色调持续力- ○◎◎◎◎◎◎◎再者,在使(3)~(10)溶解的部分(11)中,添加混合使(1)和(2)完全溶解的剩下的(11),以此制得各染发剂。
如从上述表8所知那样,由于在本发明有关染发剂中再配入酸,可提高染色力、染色色调持续力。并且,在表中未加示出但当酸的配入量在0.1以下时,由于酸的配入所致染色力、染色色调持续力的提高看不清楚;当酸的配入量大致超过15%时,染发剂的稳定性出现故障,因此不相宜。而且,配入量在大致0.1~10%的范围内特别发挥效果。因此,作为酸的配入量以0.01~15%为宜,更好是0.1~10%。
其次,本发明人配制了配入酸的如下配方的染发剂(一剂型),从洗涤前和洗涤后发股的ΔE测定值及其差(损失的ΔE),就配入酸的种类与染发力、染色色调持续力的关系作了进一步研究。结果示于表9。
染发剂的组成(4)(1)羟乙基纤维素 0.5(2)琼脂 2.0(3)苄醇 8.0(4)黑色401号 0.2(5)紫色401号 0.1(4)橙色205号 0.4(6)对羟基苯甲酸甲酯 0.1(7)氯化铝·六水合物 0.5(8)二甲马钱子碱改性醇95%20.0(9)各种酸(配入的酸和配合量见表9)(10)50%乳酸钠(配入量见表9)(11)去离子水 余量表9试验例42 43 44 45 46(配入的酸)柠檬酸- 1.6 - - -酒石酸- - 1.6 - -乳酸 - - - 1.6 -乙醇酸- - - - 1.6(中和剂)50%乳酸钠- 1.11.10.90.9pH 2.82.32.32.32.3洗涤前发股的ΔE 40 44 48 51 55洗涤后发股的ΔE 28 36 40 44 51损失ΔE 12 8 8 7 4如从上述表9所知那样,由于在试料中配入酸对于染发力、染色色调持续力的效果以其酸作为α-含氧酸的酒石酸、乳酸、乙醇酸时特别优良。在α-含氧酸中又特以乙醇酸为优越。
以下,就本发明适当配合例进行说明。
配合例1 染发药剂(一剂型)木葡聚糖 2.0黑色401号0.01橙色205号0.01紫色401号0.01红色227号0.01苄醇 8.0氯化铝·六水盐 0.11,3-丁二醇 15.0鲸蜡醇 1.0α-烯属磺酸 0.5聚氧乙烯硬化蓖麻油 0.5氨基改性硅氧烷 0.5乳酸 0.1乳酸钠 0.1去离子水 余量制法将鲸蜡醇加入1,3-丁二醇中,在70℃加热溶解后,加入α-烯属磺酸、聚氧乙烯硬化蓖麻油、氨基改性硅氧烷(油相部分)。
另外,在去离子水中加入氯化铝、乳酸和乳酸钠,在70℃将木葡聚糖溶解(水相部分)。在水相部分中加入油相部分,再加入苄醇后,加入溶解于去离子水中的染料。
再者,如上述所得染发剂具有优越的染色性、染色色调持续力、使用性和稳定性。并且,可有如下特征没有染色不均和从头发的垂落;使用后容易用水洗掉;使用后的触感良好;有濡湿感。
配合例2 染发剂(一剂型)木葡聚糖 7.0黄原胶 0.5黑色401号0.2紫色401号0.3黄色4号 0.1苄醇 5.0氯化铝·六水盐 0.4二甲基聚硅氧烷 0.5[上述(13)所示高分子硅氧烷的通式中R8和R9是甲基,c=10000]四氢糠醇 12.0甘油 0.5聚氧乙烯(100)硬化蓖麻油酯1.0丝蛋白质加水分解物 0.1柠檬酸 2.0香料 适量去离子水 余量制法制法按常法进行的。
再者,如以上那样所得染发剂具有优越的染色性、染色色调持续力、使用性、稳定性。另外,可有如下特征没有染色不均和从头发垂落,使用后水洗也容易洗去,使用后的触感良好,有濡湿感。
配合例3 染发剂(一剂型)木葡聚糖 4.0黑色401号0.2紫色401号0.3黄色4号 0.1苄醇 5.0氯化镁·二水合物 0.4二甲基聚硅氧烷 0.5(在上述(1)中所示二甲基聚硅氧烷的通式中,k=5~20)四氢糠醇 12.0甘油 0.5聚氧乙烯(100)硬化蓖麻油酯1.0弹性硬蛋白加水分解物 0.2柠檬酸 2.0香料 适量去离子水 余量制法制法按照常规方法进行。
再者,如以上那样所得的染发剂具有优越的染色性、染色色调持续力、使用性、安全性。并且,可有如下特征无染色不均和从头发的垂落,使用后用水洗容易洗去,使用后的触感良好,湿润。
配合例4 染发剂(一剂型)木葡聚糖 6.0黑色401号0.2紫色401号0.3黄色4号 0.1苄醇 5.0氯化铝·六水盐 0.2甲基苯基聚硅氧烷 0.5(在上述(2)中所示甲基苯基聚硅氧烷通式中,l=5~20)四氢糠醇 12.0
甘油 0.5聚氧乙烯(100)硬化蓖麻油酯1.0角蛋白加水分解物季盐 0.1柠檬酸 2.0香料 适量去离子水 余量制法制法按照常法进行的。
再者,按照以上那样所得染发剂具有优越的染色性、染色色调持续力、使用性、稳定性。另外,可有如下特征没有染发不均和从头发上的垂落,使用后用水容易洗去,使用后的触感良好,湿润。
配合例5 染发剂(一剂型)木葡聚糖 7.0黑色401号0.2紫色401号0.3黄色4号 0.1苄醇 5.0氯化镁·二水盐 1.0聚醚改性聚硅氧烷 0.5(在上述(4)所示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通式中,R1是氢原子、o=50~60、p=2~5、q=8~10、r=0)一缩二丙二醇 12.01,3-丁二醇 0.5聚氧乙烯(100)硬化蓖麻油酯1.0软骨素硫酸钠 0.1交联型聚丙烯酸钠 0.2弹性硬蛋白加水分解物 0.1柠檬酸 2.0香料 适量去离子水 余量制法
制法按照常法进行的。
再者,按照以上那样所得染发剂具有优越的染色性、染色色调持续力、使用性和稳定性。另外,可有如下特征没有染发不均和从头发上垂落,使用后用水易于洗去,使用后的触感良好,湿润。
配合例6 染发药剂(一剂型)木葡聚糖 1.0黄原胶 0.5黑色401号0.2紫色401号0.3黄色4号 0.1苄醇 3.0氯化钙·二水盐 0.3聚醚改性聚硅氧烷 0.5(在上述(4)中所示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通式中,R1是氢原子,o=50~60,p=2~5,q=8~10,r=0)二甲基聚硅氧烷 0.5(在上述(13)中所示高分子硅氧烷的通式中,R8和R9是甲基,c=10000)辛基甲基环四硅氧烷 3.0鲸蜡醇 8.0甘油 0.51,3-丁二醇 15.0聚氧乙烯(100)硬化蓖麻油酯0.7四级化丝蛋白质加水分解物 0.2柠檬酸 0.6香料 适量去离子水 余量制法制法按照常法进行的。
再者,如以上那样所得的染发剂具有优越的染色性、染色色调持续力、使用性、稳定性。并且,可有如下特征无染色不均和从头发垂落,使用后水洗易于洗去,使用后的触感良好,湿润。
配合例7 染发剂(一剂型)木葡聚糖 3.0羧基乙烯基聚合物 3.0黑色401号0.2紫色401号0.1黄色4号 0.2苄醇 5.0氯化钙·二水盐 1.0聚醚改性聚硅氧烷 0.5(在上述(4)中所示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通式中,R1是氢原子,o=50~60,p=2~5,q=8~10,r=0)1,3-丁二醇 15.0角蛋白加水分解物季盐 0.1柠檬酸 2.0香料 适量去离子水 余量制法制法是按常法进行的。
再者,如从以上那样所得的染发剂具有优越的染色性、染色色调持续力、使用性、稳定性。此外,有如下特征无染发不均和从头发上垂落,使用后水洗易于洗去,使用后的触感良好,湿润。
配合例8 染发剂(一剂型)木葡聚糖 5.0黑色401号0.2紫色401号0.3黄色4号 0.1苄醇 5.0氯化铝·六水盐 1.0氨基改性聚硅氧烷 0.5(在上述(6)中所示氨基改性聚硅氧烷的通式中,R2是羟基,s=100,t=100)四氢糠醇 12.0聚氧乙烯(100)硬化蓖麻油酯1.0吡咯烷酮羧酸钠 0.5丝蛋白质加水分解物 0.1柠檬酸 2.0香料 适量去离子水 余量制法制法是按照常法进行的。
再者,如从以上那样所得的染发剂具有优越的染色性、染色色调持续力、使用性、稳定性。此外,也有下列特征无染发不均和从头发上垂落,使用后用水洗容易洗去,使用后的触感良好,湿润。
配合例9 染发剂(一剂型)木葡聚糖 4.0黑色401号0.2紫色401号0.3黄色4号 0.1苄醇 5.0氯化铝·六水盐 1.0二甲基聚硅氧烷 0.5(在上述(13)中所示高分子硅氧烷的通式中,R8和R9是甲基,c=10000)四氢糠醇 12.0丙二醇 5.0聚氧乙烯(100)硬化蓖麻油酯1.0角蛋白质加水分解物 0.1柠檬酸 2.0香料 适量去离子水 余量制法制法是按照常法进行的。
再者,如以上那样所得的染发剂具有优越的染色性、染色色调持续力、使用性、稳定性。此外,也有如下特征无染发不均和从头发上垂落,使用后水洗易于洗去,使用后的触感良好,湿润。
配合料10 染发剂(一剂型)木葡聚糖 7.0羧甲基纤维素 0.1黑色401号0.2紫色401号0.3黄色4号 0.1苄醇 5.0氯化铝·六水盐 0.5聚醚改性聚硅氧烷 0.5(在上述(4)中所示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通式中,R1是氢原子,o=50~60,p=2~5,q=8~10,r=0)四氢糠醇 12.0甘油 0.5聚氧乙烯(100)硬化蓖麻油酯1.0角蛋白加水分解物季盐 0.2柠檬酸 2.0香料 适量去离子水 余量制法制法是按照常法进行的。
再者,如从以上那样所得的染发剂具有优越的染色性、染色色调持续力、使用性、稳定性。并且,也有如下特征无染发不均和从头发上垂落,使用后用水洗容易洗去,使用后的触感良好,湿润。
配合例11 染发剂(一剂型)木葡聚糖 1.5
黄原胶 0.5黑色401号0.02紫色401号0.03黄色4号 0.01苄醇 3.0氯化铝·六水盐 0.6聚醚改性聚硅氧烷 0.2(在上述(4)中所示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通式中,R1是氢原子,o=50~60,p=2~5,q==8~10,r=0)氨基改性聚硅氧烷 0.5(在上述(5)中所示氨基改性聚硅氧烷的通式中,R2是羟基,s=100,t=100)辛基甲基环四硅氧烷 3.0鲸蜡醇 3.0甘油 0.51,3-丁二醇 15.0聚氧乙烯(100)硬化蓖麻油酯0.7硬脂酰基三甲基氯化铵 0.1角蛋白加水分解物 0.2柠檬酸 2.0香料 适量去离子水 余量制法制法是按照常法进行的。
再者,如以上那样所得染发剂具有优越的染色性、染色色调持续力、使用性、稳定性。另外,还有如下特征无染色不均和从头发上垂落,使用后用水洗容易洗去,使用后的触感良好,湿润。
配合例12 染发剂(一剂型)木葡聚糖 3.0黑色401号0.02紫色401号0.03
黄色4号 0.01苄醇 3.0氯化铝·六水盐 0.6氨基改性聚硅氧烷 0.6(在上述(5)中所示氨基改性聚硅氧烷的通式中,R2是羟基、s=100,t=100)辛基甲基环四硅氧烷 3.0鲸蜡醇 1.0甘油 0.51,3-丁二醇 15.0聚氧乙烯(100)硬化蓖麻油酯0.7大豆蛋白加水分解物 0.2柠檬酸 0.6香料 适量去离子水 余量制法制法是按照常法进行的。
再者,如以上那样所得染发剂具有优越的染色性、染色色调持续力、使用性、稳定性。此外,还有如下特征无染色不均和从头发上垂落,使用后水洗易于洗去,使用后的触感良好,湿润。
配合例13 染发剂(一剂型)木葡聚糖 3.0黑色401号0.2紫色401号0.3黄色4号 0.1苄醇 5.0氯化镁·二水盐 1.0二甲基聚硅氧烷 0.5(在上述(13)中所示高分子硅氧烷的通式中,R8和R9是甲基,c=10000)甘油 0.5
N-甲基吡咯烷酮 12.0聚氧乙烯(100)硬化蓖麻油酯1.0胶原加水分解物季盐 0.1香料 适量去离子水 余量制法制法是按照常法进行的。
再者,如以上那样所得的染发剂具有优越的染色性、染色色调持续力、使用性、稳定性。并且,也有如下特征无染发不均和从头发上垂落,使用后用水洗易于洗去,使用后的触感良好,湿润。
配合例14 染发剂(一剂型)木葡聚糖 2.0黑色401号0.2紫色401号0.3黄色4号 0.1苄醇 5.0氯化铝·六水盐 1.0聚醚改性聚硅氧烷 0.5(在上述(4)中所示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通式中,R1是氢原子、o=5~10,p=4~6,q=9~13,r=0)1,3-丁二醇 12.0甘油 0.5聚氧乙烯(100)硬化蓖麻油酯1.0交联型聚丙烯酸钠 0.2大豆蛋白质加水分解物季盐 0.2香料 适量去离子水 余量制法制法是按常法进行的。
再者,如以上那样所得的染发剂具有优越的染色性、染色色调持续力、使用性、稳定性。另外,也有如下特征无染发不均和从头发上垂落,使用后用水洗易于洗去,使用后的触感良好,湿润。
配合例15 染发药剂(一剂型)木葡聚糖 2.0黑色401号0.2紫色401号0.3黄色4号 0.1苄醇 3.0氯化铝·六水盐 0.8聚醚改性聚硅氧烷 0.5(在上述(4)中所示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通式中,R1是氢原子,o=50~60,p=2~5,q=8~10,r=0)辛基甲基环四硅氧烷 3.0四氢糠醇 8.0甘油 0.51,3-丁二醇 15.0聚氧乙烯(100)硬化蓖麻油酯0.7四级化骨胶原蛋白加水分解物 0.2香料 适量去离子水 余量制法制法是按照常法进行的。
再者,如从上述那样所得的染发剂具有优越的染色性、染色色调持续力、使用性、稳定性。此外,也有如下特征无染发不均和从头发上垂落,使用后用水洗易于除去,使用后的触感良好,湿润。
配合料16 染发剂(一剂型)木葡聚糖 5.0黑色401号0.2紫色401号0.3黄色4号 0.1苄醇 5.0
氯化钙·二水盐 0.6辛基聚苷 1.0四氢糠醇 12.0角蛋白加水分解物 0.1柠檬酸 2.0香料 适量去离子水 余量制法制法是按常法进行的。
再者,如从以上那样所得染发剂具有优越的染色性、染色色调持续力、使用性、稳定性。并且,也有如下特征无染色不均和从头发上的垂落,使用后用水易于除去,使用后的触感也良好,湿润。
配合例17 染发药剂(一剂型)木葡聚糖 0.5羟乙基纤维素 1黑色401号0.01橙色205号0.01紫色401号0.01红色227号0.01苄醇 8氯化铝·六水盐 0.5氨基改性硅氧烷 0.51,3-丁二醇 15鲸蜡醇 1聚氧乙烯硬化蓖麻油 0.5α-烯属磺酸 0.5去离子水 余量制法制法按常规方法进行。
再者,如从以上那样所得的染发剂具有优越的染色性、染色色调持续力、使用性、稳定性。并且,也有如下特征无染色不均和从头发上的垂落,使用后用水洗易于除去,使用后的触感也良好,湿润。
配合例18 染发剂(一剂型)木葡聚糖 3.0黄原胶 0.5黑色401号0.2紫色401号0.3黄色4号 0.1苄醇 5.0氯化铝 0.6四氢糠醇 12.0骨胶原加水分解物 0.2香料 适量去离子水 余量制法制法是按常规法进行的。
再者,如从以上那样所得的染发剂具有优越的染色性、染色色调持续力、使用性、稳定性。另外,也有如下特征无染色不均和从头发上的垂落,使用后用水洗容易除去,使用后的触感也良好,湿润。
配合例19 染发剂(一剂型)木葡聚糖 4.0黑色401号0.1紫色401号0.2黄色4号 0.4苄醇 5.0氯化铝·六水盐 1.0一缩二丙二醇 10.0羧基乙烯基聚合物 2.0角蛋白加水分解物季盐 0.1香料 适量去离子水 余量制法制法是按常规法进行的。
再者,从如上那样所得的染发剂具有优越的染色性、染色色调持续力、使用性、稳定性。并且,也有如下特征无染色不均和从头发上的垂落,使用后用水洗易于除去,使用后的触感也良好,湿润。
配合例20 染发药剂(一剂型)木葡聚糖 2黑色401号0.01橙色205号0.01紫色401号0.01红色227号0.01苄醇 8氯化铝·六水盐 0.51,3-丁二醇 15鲸蜡醇 1α-烯属磺酸 0.5聚氧乙烯硬化蓖麻油 0.5氨基改性硅氧烷 0.5乳酸 0.1乳酸钠 0.1去离子水 余量制法制法按配合例1进行。
再者,如从以上那样所得染发剂具有优越的染色性、染色色调持续力、使用性、稳定性。并且,也有如下特征无染色不均和从头发上的垂落,使用后用水洗易于除去,使用后的触感也良好,湿润。
配合例21 染发剂(一剂型)木葡聚糖 2黑色401号0.1橙色205号0.1
紫色401号0.1红色227号0.1苄醇 8氯化铝·六水盐 0.11,3-丁二醇 15鲸蜡醇 1α-烯属磺酸 0.5聚氧乙烯硬化蓖麻油 0.5氨基改性硅氧烷 0.5乳酸 1乳酸钠 1去离子水 余量制法制法按配合例1进行。
再者,如从以上那样所得染发剂具有优越的染色性、染色色调持续力、使用性、稳定性。另外,也有如下特征无染色不均和从头发上的垂落,使用后用水洗易于除去,使用后的触感也良好,湿润。
配合例22 染发剂(一剂型)木葡聚糖 2黑色401号0.1橙色205号0.1紫色401号0.1红色227号0.1苄醇 8氯化铝·六水盐 0.51,3-丁二醇 15鲸蜡醇 1α-烯属磺酸 0.5聚氧乙烯硬化蓖麻油 0.5氨基改性硅氧烷 0.5乳酸 1
乳酸钠 1去离子水 余量制法制法以配合例1为准。
再者,如从以上那样所得的染发剂具有优越的染色性、染色色调持续力、使用性、稳定性。另外,也有如下特征无染色不均和从头发上的垂落,使用后用水洗易于除去,使用后的触感也良好,湿润。
配合例23 染发剂(一剂型)木葡聚糖 1.0琼脂 2.0橙色205号0.4苄醇 8.0氯化铝·六水盐 1.0乙醇 20.0乙醇酸 1.5乳酸钠 0.3去离子水 余量制法制法是按常规法进行的。
再者,如从以上那样所得的染发剂具有优越的染色性、使用性、染色持续力、稳定性。
配合例24 染发剂(用时混合型)第1剂乙醇 12.0氯化铝·六水盐 0.5乙醇酸 2.0橙色205号0.001去离子水 到40.0第2剂羟乙基纤维素 1.0
琼脂 2.0橙色205号0.4红色102号0.1苄醇 4.0乙醇 8.0乳酸钠 0.5去离子水 到60.0制法制法按照常规法进行的。
再者,如从以上那样所得的染发剂具有优越的染色性、使用性、染色持续力、稳定性。
配合例25 染发剂(用时混合型)第1剂乙醇 20.0氯化铝·六水盐 1.0苄醇 8.0乙醇酸 1.0酸性染料 适量去离子水 到40.0第2剂羟乙基纤维素 1.0琼脂 1.0乙醇 4.0对羟基苯甲酸甲酯 0.1去离子水 到60.0制法制法按照常规法进行的。
再者,如从以上那样所得的染发剂具有优越的染色性、使用性、染色持续力、稳定性。
配合例26 染发剂(用时混合型)
第1剂乙醇 12.0氯化铝·六水盐 0.5乙醇酸 2.0橙色205号0.001去离子水 到40.0第2剂木葡聚糖 1.0羟乙基纤维素 0.5橙色205号0.4红色102号0.1苄醇 4.0乙醇 8.0乳酸钠 0.5去离子水 到60.0制法制法是按照常规法进行的。
再者,如从以上那样所得的染发剂具有优越的染色性、使用性、染色持续力、稳定性。
配合例27 染发固定化剂氯化铝·六水盐 1.0乙醇酸 1.0乙醇 20.0苄醇 8.0一缩二丙二醇 15.0去离子水 余量制法制法是按照常规法进行的。
再者,如从以上那样所得的固定化剂具有优越的染色性、使用性、染色持续力、稳定性。
配合例28 染发固定剂(雾剂型)氯化铝·六水盐 1.0乙醇酸 1.0乙醇 20.0苄醇 8.0一缩二丙二醇 15.0去离子水 余量制法制法按常规法。
再者,如从以上所得的固定化剂具有优越的染色性、使用性、染色持续力、稳定性。
配合例29 染发固定化剂(处理型)氯化铝·六水盐 3异十八烷醇 0.5棕榈酸辛酯 2十八烷醇 5硬脂酰基三甲基氯化铵 1乙醇酸 3乳酸钠 1.5苄醇 2一缩二丙二醇 3香料 0.3去离子水 余量制法在去离子水中溶解氯化铝·六水盐、乙醇酸、乳酸钠,在70℃下溶解硬脂酰基三甲基氯化铵。其次,将苄醇和一缩二丙二醇添加并混合,再添加异十八烷醇、棕榈酸辛酯、十八烷醇。在确认已溶解后,进行均匀混合处理。冷却到50℃以下添加香料。
再者,如从以上那样所得处理剂型固定化剂具有优越的染色性、使用性、染色持续力、稳定性。
配合例30 染发药剂(用时混合型)第1剂氯化铝·六水盐 1异十八烷醇 0.5十八烷醇 2硬脂酰基三甲基氯化铵 1乙醇酸 1.5乳酸钠 0.7苄醇 2乙醇 2一缩二丙二醇 2香料 0.5去离子水 到40.0第2剂羧基乙烯基聚合物 3.0橙色205号0.4红色102号0.1苄醇 8.0一缩二丙二醇 15.0氢氧化钠 0.03去离子水 到60.0制法第一剂制法在去离子水中溶解氯化铝·六水盐、乙醇酸、乳酸钠,在70℃溶解硬脂酰基三甲基氯化铵。其次,添加苄醇和一缩二丙二醇并混合,加入异十八烷醇、十八烷醇。在确认业已溶解后,进行均匀混合处理,冷却到50℃以下,加入乙醇和香料。
第二剂的制法按常规方法进行。
再者,如从以上那样所得的染发药剂具有优越的染色性、使用性、染色持续力、稳定性。
配合例31 染发药剂(一剂型)羟乙基纤维素 2
苄醇 8黑色401号0.01橙色205号0.01紫色401号0.01红色227号0.01乙醇 151,3-丁二醇 5氯化铝·六水盐 0.2鲸蜡醇 1α-烯属磺酸 0.5聚氧乙烯硬化蓖麻油 0.5硬脂酰基三甲基氯化铵 0.1氨基改性硅氧烷 0.5去离子水 余量制法在1,3-丁二醇中加入鲸蜡醇,在70℃下加热溶解后,加入α-烯属磺酸、聚氧乙烯硬化蓖麻油(油相部分)。另一方面,在去离子水中溶解氯化铝、在70℃溶解羟丙基纤维素(水相部分)。在水相部分中加入油相部分,再加入苄醇、乙醇、最后加入溶解于去离子水中的染料,并使混合。
再者,如从以上那样所得的染发药剂具有优越的染色性、使用性、染色持续力、稳定性。
配合例32 染发药剂(一剂型)羟乙基纤维素 2苄醇 8黑色401号0.01橙色205号0.01紫色401号0.01红色227号0.01乙醇 20氯化铝·六水盐 0.4
鲸蜡醇 1α-烯属磺酸 0.5聚氧乙烯硬化蓖麻油 0.5硬脂酰基三甲基氯化铵 0.1氨基改性硅氧烷 0.5去离子水 余量制法制法以上述配合例31为准。
再者,如从以上那样所得的染发药剂具有优越的染色性、使用性、染色持续力、稳定性。
配合例33 染发药剂(一剂型)羟乙基纤维素 2苄醇 5黑色401号0.01橙色205号0.02紫色401号0.01红色227号0.01乙醇 10氯化铝·六水盐 0.5鲸蜡醇 3α-烯属磺酸 0.5聚氧乙烯硬化蓖麻油 0.5硬脂酰基三甲基氯化铵 0.1氨基改性硅氧烷 0.5去离子水 余量制法制法,以上述配合例31为准。
再者,如以上那样所得的染发药剂具有优越的染色性、使用性、染色持续力、稳定性。
配合例34 染发药剂(一剂型)
羟乙基纤维素 1.5苄醇 3黑色401号0.03橙色205号0.03紫色401号0.02红色227号0.01乙醇 51,3-丁二醇 15氯化铝·六水盐 0.8鲸蜡醇 1α-烯属磺酸 0.5聚氧乙烯硬化蓖麻油 0.8硬脂酰基三甲基氯化铵 0.1氨基改性硅氧烷 1去离子水 余量制法制法以上述配合例31为准。
再者,如以上那样所得染发药剂具有优越的染色性、使用性、染色持续力、稳定性。
配合例35 染发药剂(一剂型)羟乙基纤维素 1.5苄醇 8黑色401号0.03橙色205号0.08紫色401号0.05红色227号0.02乙醇 51,3-丁二醇 15氯化铝·六水盐 1鲸蜡醇 3α-烯属磺酸 0.1
聚氧乙烯硬化蓖麻油 0.8硬脂酰基三甲基氯化铵 0.1氨基改性硅氧烷 2.5去离子水 余量制法制法以上述配合例31为准。
再者,如以上那样所得的染发药剂具有优越的染色性、使用性、染色持续力、稳定性。
如以上所述那样,如利用本发明有关的染发固定化剂、染发剂、染发方法,则由于使用配位体核于酸性染料的固定化、酸性染料在发中配位体化、难溶性、拟似的大分子量化,因此大为提高染发能力,染色色调持续力。更由于使用作为增粘剂的木葡聚糖,从而提高稳定性、使用性,还由于配入酸而进一步提高染发能力、染色色调持续力,还由于配入硅氧烷类,从而进一步提高使用后的触感。
权利要求
1.一种染发固定化剂,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化剂含有能与酸性染料结合而形成配位化合物的配位体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染发固定化剂,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化剂中含有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染发固定化剂,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化剂中含有硅氧烷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染发固定化剂,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化剂中配位体核是多价金属离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染发固定化剂,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化剂中上述多价金属离子作为金属盐含有0.1~20重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染发固定化剂,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化剂中含酸0.01~15重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染发固定化剂,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化剂中上述酸是有机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染发固定化剂,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化剂中上述酸是α-羟基酸。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染发固定化剂,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化剂中上述酸是乙醇酸。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染发固定化剂,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化剂中含有选自乙醇、异丙醇、正丙醇、正丁醇和异丁醇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染发固定化剂,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化剂中含有硅氧烷类。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染发固定化剂,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化剂中配位体核是铝离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染发固定化剂,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化剂中铝离子作为金属盐含有0.1~20重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染发固定化剂,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化剂中含酸0.01~15重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染发固定化剂,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化剂中上述酸是有机酸。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染发固定化剂,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化剂中上述酸是α-羟基酸。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染发固定化剂,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化剂中上述酸是乙醇酸。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染发固定化剂,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化剂中含有选自乙醇、异丙醇、正丙醇、正丁醇和异丁醇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染发固定化剂,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化剂中含有硅氧烷类。
20.一种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中含有酸性染料,和能与上述酸性染料结合而形成配位化合物的配位体核和有机溶剂,该有机溶剂在量与质上具有使上述酸性染料和配位体核不形成染料配位化合物的特性。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中含有木葡聚糖。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中含有硅氧烷类。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中含有酸。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中配位体核是多价金属离子。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中上述多价金属离子作为金属盐含有0.01~20重量%。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中含有木葡聚糖0.1~30重量%。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中含有硅氧烷类。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中含酸0.01~15重量%。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中上述酸是有机酸。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中上述酸是α-羟基酸。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中上述酸是乙醇酸。
32.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中含有芳香族醇。
33.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中含有选自乙醇、异丙醇、正丙醇、正丁醇和异丁醇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3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中配位体核是铝离子。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中铝离子作为金属盐含有0.01~20重量%。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中含有木葡聚糖0.1~30重量%。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中还含有硅氧烷类。
38.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中还含有酸0.01~15重量%。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中上述酸是有机酸。
40.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中上述酸是α-羟基酸。
41.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中上述酸是乙醇酸。
42.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中含有芳香族醇。
43.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中含有选自乙醇、异丙醇、正丙醇、正丁醇和异丁醇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44.一种用时混合型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由含有酸性染料的第一组合物、和含有能与上述酸性染料结合而形成配位体化合物的配位体核的第二组合物构成。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中第一组合物含有木葡聚糖。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中第一组合物含有硅。
47.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中第二组合物含有酸。
48.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中第二组合物含有硅。
49.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中配位体核是多价金属离子。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中第二组合物含有上述多价金属离子作为金属盐为0.1~20重量%。
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中第一组合物含有木葡聚糖0.1~30重量%。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中第一组合物还含有硅。
53.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中第二组合物含有酸0.01~15重量%。
54.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中上述酸是有机酸。
55.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中上述酸是α-羟基酸。
56.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中上述酸是乙醇酸。
57.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中第一组合物含有芳香族醇。
58.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中第一组合物含有选自乙醇、异丙醇、正丙醇、正丁醇和异丁醇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59.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中第二组合物含有苄醇。
60.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中第二组合物含有选自乙醇、异丙醇、正丙醇、正丁醇和异丁醇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61.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中配位体核是铝离子。
62.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中第二组合物含有铝离子作为金属盐为0.1~20重量%。
63.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中第一组合物含有木葡聚糖0.1~30重量%。
64.根据权利要求63所述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中第一组合物含有硅。
65.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中第二组合物含有酸0.01~15重量%。
66.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中上述酸是有机酸。
67.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中上述酸是α-羟基酸。
68.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中上述酸是乙醇酸。
69.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中第一组合物含有芳香族醇。
70.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中第一组合物含有选自乙醇、异丙醇、正丙醇、正丁醇和异丁醇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71.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中第二组合物含有苄醇。
72.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染发剂,其特征在于该染发剂中第二组合物含有选自乙醇、异丙醇、正丙醇、正丁醇和异丁醇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73.一种染发方法,其特征在于用含有能与酸性染料结合而形成配位化合物的配位体核的染发固定化剂将毛发处理后,用该酸性染料将毛发染色。
74.根据权利要求73所述的染发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中配位体核是金属离子。
75.根据权利要求73所述的染发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中配位体核是铝离子。
76.一种染发方法,其特征在于用酸性染料将毛发染色的同时,用含有能与酸性染料结合而形成配位化合物的配位体核的染发固定化剂将毛发处理。
77.根据权利要求76所述的染发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中配位体核是金属离子。
78.根据权利要求76所述的染发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中配位体核是铝离子。
79.一种染发方法,其特征在于用酸性染料将毛发染色,随后,用含有能与该酸性染料结合而形成配位化合物的配位体核的染发固定化剂处理毛发。
80.根据权利要求79所述的染发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中配位体核是金属离子。
81.根据权利要求79所述的染发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中配位体核是铝离子。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对皮肤刺激性显著轻微、在不伤发的情况下的染发力和染发持续力高、而且使用性和稳定性优越、使用后的触感滑溜的染发固定化剂、染发剂及染发方法。按照本发明提供含有可与酸性染料形成配位化合物的配位体核的染发固定化剂以及使用此固定化剂的染发剂、染发方法。
文档编号A61K8/26GK1321461SQ01117388
公开日2001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1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00年3月30日
发明者川副智行, 落合正敏 申请人:株式会社资生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