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针灸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6380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针灸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针灸仪。
针灸是我国中医学传统的项目,但在其针灸治疗过程中,患者易产生畏惧,紧张,医生操作时也易产生断针,晕针等意外伤害。由于银针多次交叉使用,也极易产生交叉感染。近年来,市埸上也出现了多种电子针灸仪,各种期刊杂志上也刊登过多种电子针仪,但多其结构复杂,成本高,难于推广。经检索各种期刊杂志及《中国专利公报》未见有过与本发明相同或相近似的报导。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综合传统拔罐,热疗于一体的设计科学,操作简便的一种电子针灸仪。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来完成的它包括电源、控制电路、加热体、气囊、罐体等构成,罐体分为外罐及内罐,罐体为半园体形,气囊镶嵌于外罐与内罐手柄之间,气囊与内罐之间安装有气阀。内罐、外罐手柄之处设有透气孔。连接于控制电路的加热体通过透气孔安装于内罐的固定器上。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附

图1为本发明电子针灸的结构图。
附图2为本发明电子针灸仪的控制电路图。
参照附图,本发明提供的电子针灸仪,它包括电源、控制电路(9)、显示器、加热体(8)、气囊(3)及罐体等构成,罐体的形状为半园形体,罐体分为外罐(2)、内罐(1),内罐(1)置于外罐(2)之内,且小于外罐(2),气囊(3)为一橡塑材料制成,气囊(3)镶嵌于外罐(2)与内罐体(1)手柄之间,气囊(3)与内罐(1)之间安装有气阀(4),通过气阀(4),气囊(3)与内罐(1)之间可连通。在内罐(1)内还安装有固定器(8),在外罐(2)、内罐(1)手柄之处设有透气孔(7),连接于控制电路(9)的加热体(5)通过透气孔(7)安装于内罐(1)的固定器(8)上。控制电路(9)采用电子集成电路组成,电源输入采用交流电,经过电阻Rs降压,提供一低电压,供给集成电路CAXX,使集成电路工作,通过调节电阻Rp,使集成电路的4脚输出脉冲信号,用来改变可控硅,导通角起到调节负载RL功率的作用,控制电路还连接有显示器,针灸仪内罐的治疗温度通过显示器进行显示,便于操作,更便利于控制温度。
本发明提供的电子针灸仪,设计新颖,克服了传统针灸治疗时,患者紧张、畏惧感及晕针、断针对患者造成的意外伤害,综合其针灸原理,运用现代电子技术,远红外技术与其相结合,设计的一种多功能,疗效好,使用方便的电子针灸仪。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针灸仪,它包括电源、控制电路(9)、加热体(8)、气囊(3)及罐体等构成,其技术特征在于罐体分为外罐(2)、内罐(1),罐体为半园体形,气囊(3)镶嵌安装于外罐(2)与内罐体(1)手柄之间,内罐(1)置于外罐(2)之内,且小于外罐(2),气囊(3)与内罐(1)之间安装有气阀(4),在外罐(2)、内罐(1)手柄之处设有透气孔(7),在内罐(1)内安装有固定器(8),连接于控制电路的加热体(5)安装于固定器(8)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针灸仪,其技术特征在于连接于控制电路的加热体(5)通过透气孔(7)安装于内罐(1)的固定器(8)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针灸仪,它运用传统针灸理论与现代电子技术、远红外电子技术相结合,克服了传统针灸时、易断针、晕针、患者畏惧、紧张的情形。其结构包括气囊、罐体,控制电路,加热体等构成,气囊镶嵌安装于外罐与内罐手柄之间,气囊通过气阀与内罐相连,加热体连接于控制电路,加热体安装于内罐的固定器上。本发明提供的电子针灸仪,设计新颖,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温度可控制、可显示、可随时调节。
文档编号A61F7/00GK1393207SQ0112870
公开日2003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1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01年6月27日
发明者赵大江, 赵锋 申请人:赵大江, 赵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