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尿管用膀胱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2480阅读:5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囊尿管用膀胱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临床医学泌尿外科使用的气囊尿管用膀胱穿刺针。
当前所用的膀胱穿刺针是由圆桶状套管和穿刺针针芯组成,在使用时只能向膀胱内放置老式的普通橡胶导尿管。而普通尿管对膀胱粘膜及造瘘口刺激较重,放置膀胱后尿管保留的长短不易掌握,过长时易形成盘绕,加重对膀胱粘膜的刺激,过短时影响尿液引流效果,普通尿管放置后还需用缝线固定于皮肤上,防止尿管脱出,尿管固定线会给局部皮肤造成疼痛及感染,增加局部的感染机会,不便术后护理。特别是现已对膀胱粘膜刺激很小的新型气囊硅胶尿管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老式橡胶尿管已处于淘汰状态。老式膀胱穿刺针已不能适用于新型硅胶气囊尿管,临床急需能适用于新型硅胶气囊尿管的专用膀胱穿刺针,老式的膀胱穿刺针在行膀胱刺后可放入气囊尿管,但退出穿刺尿管后,穿刺套管不能与气囊尿管分离,因气囊尿管末端有膨大的冲气胶塞及膨大的尿管接头,所以不能退出。在临床工作中深感不便和遗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气囊尿管用膀胱穿刺针,可有效地用于气囊硅胶尿管,解决膀胱造瘘术不能放置气囊尿管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对现有穿刺针进行改造,使其由手柄、针体及圆桶套管构成,针体经固定头旋装于手柄固定头内,针体前部有针尖,套管套于针体外,套管为有缺口的长圆桶状,针体外有与缺口对应的凸长圆弧体。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简单,使用方便,易操作,应用面广,效果好,减轻病人痛苦,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以下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面主视图。
图3为套管的横截面图(放大)。
图4为针体的横截面图(放大)。

图1给出,本实用新型是由手柄、针体及套管构成,手柄1前端有固定头2,针体3前部有针尖4,后部有固定头5,固定头5经螺纹旋装于固定头2内,套管6上有长通体缺口8,针体3外部有与缺口8对应的凸长圆弧体7,凸长圆弧体7卡在缺口8内,套管6套装在针体3上,缺口8为圆桶壁的1/4长圆弧缺口,凸长圆弧体7的厚度、宽度和长度与缺口8相同(即相一致)。见
图1、图3、图4所示。针尖4呈三棱状或圆锥形。
为使用效果更好,防止有时可能会发生的溢污现象,使用时套管可采用双套管,但缺口一定要错开,其他使用情况和已有同类穿刺针,不作重述。
本实用新型在临床可用于各种型号的硅胶气囊尿管进行膀胱穿刺造瘘,填补了膀胱造瘘术不能放置气囊尿管的问题,免除尿管皮肤缝线固定,对造瘘后的护理及造瘘尿管的更换都很方便,而且减轻了病人的不适感,使用操作简便,易撑握,应用面广,可广泛适用于各级医院的泌尿外科,造福于人类。
权利要求1.气囊尿管用膀胱穿刺针,是由手柄、针体及套管构成,手柄(1)前端有固定头(2),针体(3)前部有针尖(4),后部有固定头(5),固定头(5)经螺纹旋装于固定头(2)内,其特征在于套管(6)上有长通体缺口(8),针体(3)外部有与缺口(8)对应的凸长圆弧体(7),凸长圆弧体(7)卡在缺口(8)内,套管(6)套装在针体(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尿管用膀胱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缺口(8)为圆桶壁的1/4长圆弧缺口,凸长圆弧体(7)的厚度、宽度和长度与缺口(8)相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临床泌尿外科用的气囊尿管用膀胱穿刺针,由手柄、针体及圆桶套管构成,针体经固定头装于手柄固定头内,针体前部有针头,套管套于针体外,套管为有长通1/4缺口的长圆桶状,其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应用面广,效果好,减轻病人不适应感,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文档编号A61M25/06GK2468504SQ01212858
公开日2002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01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01年3月22日
发明者王雅君 申请人:王雅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