瘫痪足康复电动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170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瘫痪足康复电动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具体地说是一种瘫痪足康复电动鞋,适用于脑卒病人踝关节功能康复。
脑卒病人踝关节不能保持功能位是一种常见的病态,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引起足下垂及踝关节僵硬,以致使行走非常困难,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用棉垫等物品垫在病人脚下,以维持踝关节功能位置,即脚面与小腿保持90度角,且足尖朝上,此种方法的缺点一是在病人翻身、活动、睡眠状态下则很难保持踝关节功能位;二是不能使脚面不断的上下、左右活动;三是此种方法踝关节的活动需护理人员去操作,费时费力,非常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专人操作,不受病人翻身、活动、睡眠状态影响,不仅能使踝关节保持功能位置,而且还可根据需要自动使脚面不断地上下、左右活动的瘫痪足康复电动鞋。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该瘫痪足康复电动鞋由小腿护板、脚底板、微型电机、减速器、偏心轮组及固定扣构成,其小腿护板与脚跟板成直角固定连接,脚底板与脚跟板用万向节连接,脚底板后部固定上多向摆动架,多向摆动架与偏心输组的偏心轮片相接触。该瘫痪足康复电动鞋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多向摆动架为 状,分a、b、c三个偏心轮片接触点,偏心轮组为三个偏心轮片组成,分别与多向摆动架上的a、b、c接触点相接触,这样,当偏心轮片推动多向摆动架a接触点时,脚底板可向上转动,带动脚面向上转动,不推动多向摆动架a点时,脚底板自动向下转动;当偏心轮片推动多向摆动架的b接触点或c接触点时,脚底板可向左上方或右上方转动,带动脚面向左上方或右上方转动,偏心轮片不推动多向摆动架的b或c接触点时,脚面回位,脚面板的转动角度由偏心轮片的偏心轮处半径大小决定,可通过调整来实现,一般可控制在脚底板摆动角45度即可脚跟板与脚底板边沿设有推拉锁定闩,在不需要脚面活动时,可锁定脚跟板和脚底板,维持脚底板和小脚护板成90度角,以维持踝关节功能位;脚底板和小腿护板上设多条固定扣,使用时用固定扣将脚底板和小腿护板固定在脚和小腿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不用专人操作便可根据需要自动地使脚面上下、左右的活动,同时也能固定地保持踝关节功能位,使用安全可靠,操作方便,治疗效果好,可广泛用于瘫痪足康复。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沿A-A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向摆动架与脚底板俯视示意图。
参照
图1、2、3制作本实用新型。该瘫痪足康复电动鞋由小腿护板1、脚底板2、微型电机3、减速器4、偏心轮组8及固定扣5构成,其小腿护板1与脚跟板成直角固定,连接脚底板2与脚跟板处用万向节6连接,脚底板2后部固定上多向摆动架7,多向摆动架7与偏心轮组8的偏心轮片相接触。多向摆动架7为 状,分a、b、c三个偏心轮片接触点,偏心轮组8为三个偏心轮片组成,分别与多向摆动架7上的a、b、c接触点相接触;脚跟板与脚底板2的边沿设推拉锁定门9,在不需要脚面活动时,可锁定脚根板和脚底板2,以维持踝关节功能位;脚底板2和小腿护板1上设多条固定扣5,使用时用固定扣5将脚底板2和小腿护板1固定在脚上和小腿上。
权利要求1.一种瘫痪足康复电动鞋,由小腿护板(1)、脚底板(2)、微型电机(3)、减速器(4)、偏心轮组(8)及固定扣(5)构成,其特征在于小腿护板(1)与脚跟板成直角固定连接,脚底板(2)与脚跟板用万向节(6)连接,脚底板(2)后部固定上多向摆动架(7),多向摆动架(7)与偏心轮组(8)的偏心轮片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瘫痪足康复电动鞋,其特征在于多向摆动架(7)为 状,分a、b、c三个偏心轮片接触点,偏心轮组(8)为三个偏心轮片组成,分别与多向摆动架(7)上的a、b、c接触点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瘫痪足康复电动鞋,其特征在于脚跟板与脚底板(2)边沿设有推拉锁定闩(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瘫痪足康复电动鞋,其特征在于脚底板(2)和小腿护板(1)上设多条固定扣(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瘫痪足康复电动鞋,由小腿护板1、脚底板2、电机3、减速器4、偏心轮组8及固定扣构成,其小腿护板1与脚跟板成直角固定,脚底板2与脚跟板用万向节6连接,脚底板2后部固定上多向摆动架7,并与偏心轮片相接触,该电动鞋不需设专人操作便可实现脚面不断活动,并可根据需要使踝关节维持功能位,可广泛用于瘫痪足病人的踝关节康复。
文档编号A61H1/00GK2465703SQ01216338
公开日2001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01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1年2月16日
发明者亓勤德, 段崇浩 申请人:亓勤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