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流负压吸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6475阅读:7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射流负压吸引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病人呼吸道或手术吸引的医疗吸引器。
现有的医疗吸引器有电动吸引器。电动吸引器需要用电才能工作,不适合野战、救护车等无电源的场合或突然停电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射流负压吸引器,该吸引器不用电,适合在野战、救护车等无电源的场合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吸引器包括外壳,射流负压发生器连接控制开关后再连接在外壳内,射流负压发生器由三通管内连接射流细孔管构成。
控制开关为具有二个管口的管件内连接滑栓杆、滑栓及弹簧构成,滑栓杆、滑栓及弹簧自上而下顺序连接。
外壳的底面连接橡胶吸盘。
本实用新型的外壳内连接有射流负压发生器,使用时,将射流负压发生器的进气口通过控制开关连接正压气源即可使用,不需用电。其结构简单、体积小,整体仅相当于电动吸引器的一个脚踏开关大小。操作简单,适合在野战、救护车等无电源的场合作为抢救病人的医疗吸引器使用。也可作为电动吸引器的备用吸引器使用,以应付突然停电的情况。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
图1中的射流负压发生器结构图。
图3是
图1中的控制开关关闭时的结构图。
图4是
图1中的控制开关开启时的结构图。
图中1.正压进气口、2.控制开关、2-1.滑栓杆、2-2.滑栓、2-3.橡胶密封垫、2-4.弹簧、3.外壳、4.负压口、5.正压出气口、6.橡胶吸盘、7.射流负压发生器、7-1.射流细孔管、7-2.气源口。

图1中,射流负压发生器7连接控制开关2后再连接在外壳3内。控制开关2的正压进气口1在外壳3的右侧,射流负压发生器7的负压口4和正压出气口5在外壳3的左侧。外壳3的底面连接橡胶吸盘6,橡胶吸盘6可吸住地面,使吸引器保持稳定。
在图2中,射流负压发生器7由三通管内连接射流细孔管7-1构成。射流负压发生器7的右端为气源口7-2。射流细孔管7-1的前端位于气源口7-2、负压口4及正压出气口5的交接处。气源口7-2内的正压气流通过射流细孔管7-1时流速加快,把旁管内的气体带走,使负压口4内产生负压。
在图3和图4中,控制开关2为具有二个管口的管件内连接滑栓杆2-1、滑栓2-2及弹簧2-4构成。控制开关2的右端为正压进气口1,左端为出气口用于连接射流负压发生器7的气源口7-2。滑栓杆2-1、滑栓2-2及弹簧2-4自上而下顺序连接。滑栓2-2连接有橡胶密封垫2-3。按压滑栓杆2-1,滑栓2-2下移,橡胶密封垫圈2-3离开,气道开放,气体流动。对滑栓杆2-1的压力解除时,弹簧2-4回位,滑栓2-2上移,气道关闭。
使用时,正压进气口1连接正压气源,负压口4连接市售的引流瓶,橡胶吸盘6吸附于地面、手术台或桌面上。打开正压气源,操作者用脚踏动或用手按动控制开关2的上端即可实现吸引。正压气源可以是氧气桶、汽车上的排气泵、气囊或打气筒等。
权利要求1. 一种射流负压吸引器,其特征是该吸引器包括外壳,射流负压发生器连接控制开关后再连接在外壳内,射流负压发生器由三通管内连接射流细孔管构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流负压吸引器,其特征是控制开关为具有二个管口的管件内连接滑栓杆、滑栓及弹簧构成,滑栓杆、滑栓及弹簧自上而下顺序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流负压吸引器,其特征是外壳的底面连接橡胶吸盘。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射流负压吸引器,该吸引器包括外壳,射流负压发生器连接控制开关后再连接在外壳内,射流负压发生器由三通管内连接射流细孔管构成。使用时,将射流负压发生器的进气口通过控制开关连接正压气源即可使用,不需用电。其结构简单、体积小,整体仅相当于电动吸引器的一个脚踏开关大小。操作简单,适合在野战、救护车等无电源的场合作为抢救病人的医疗吸引器使用。也可作为电动吸引器的备用吸引器使用,以应付突然停电的情况。
文档编号A61M16/00GK2464342SQ0121769
公开日2001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01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1年2月26日
发明者江学成, 胡宁利, 张家应, 李玺, 金义生, 赵美玲, 曹志章, 袁福华 申请人:江学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