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机用的伴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327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Ct机用的伴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CT机用的伴床。
目前CT床主体呈矩形,并与检查中心孔平行相对,患者只能仰卧平躺,进入检查中心孔进行扫描检查。对于检查人体某些器官,患者仰卧平躺有时不能获得最佳扫描断面,从而不能准确的获取最佳人体部位的断面图像。例如,较细小的支气管,只有当其长轴在扫描断面内时,才更利于结构及病变的显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解决上述CT机进行扫描检查中所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CT机用的伴床。CT床主体呈矩形与检查孔平行相对,伴床2呈弓形,伴床的平面一侧设置若干个固定联接件3可与CT床主体1的一侧相吻合连接,使CT床主体1和伴床2构成一整体平面。CT床面1为矩形,根据需要在两侧均可与伴床2组合,如


图1、图3、图4所示。
伴床2的底部固定设置连接件4,连接件上固定设置支撑臂5,支撑臂的一端套接于支撑杆7内,支撑杆的下端固定安装轮8,在支撑杆7上部设置紧固螺栓6,可调节伴床2与地面9的高度。使用时,根据不同的患者以及患者的不同部位,需要不同的床面高度,可将伴床2的床面调节至与CT床主体1等高,并将紧固螺栓6旋紧,如图2所示。
可在CT床主体1的两侧各自安装一个伴床2构成一整体平面。根据不同的患者以及患者的不同部位,在CT床主体1的两侧各自安装一个伴床2,如
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是CT机用的伴床。对患者进行CT检查需要使用时,在CT床主体1安装伴床2,使患者能够在检查时身体保持最佳检查状态,同时患者的姿势也比较舒适。从医务人员检查的角度,根据不同检查的需要,可获得最佳的人体部位的断面图像,更有利于对某些器官的观察,获取所需人体部位的断面图像。
图1 CT机用的伴床的俯视图图2 CT机用的伴床的侧视图图3 CT机用的伴床的俯视图图4 CT机用的伴床的俯视
图1 CT床主体,2伴床,3固定联接件,4联接件,5支撑臂,6紧固螺栓,7支撑杆,8轮以下用实施例详细说明。
实施例1CT床主体呈矩形与检查孔平行相对,伴床2呈弓形,伴床的平面右侧设置两个固定联接件3可与CT床主体1的左侧相吻合连接,使CT床主体1和伴床2构成一整体平面,如图3所示。
伴床2的底部固定设置连接件4,连接件上固定设置支撑臂5,支撑臂的一端套接于支撑杆7内,支撑杆的下端固定安装轮8,在支撑杆7上部设置紧固螺栓6,可调节伴床2与地面9的高度。使用时,根据不同的患者以及患者的不同部位,需要不同的床面高度,可将伴床2的床面调节至与CT床主体1等高,并将紧固螺栓6旋紧,如图2、图3所示。
实施例2CT床主体呈矩形与检查孔平行相对,伴床2呈弓形,伴床的平面左侧设置两个固定联接件3可与CT床主体1的右侧相吻合连接,使CT床主体1和伴床2构成一整体平面,如图4所示。
伴床2的底部固定设置连接件4,连接件上固定设置支撑臂5,支撑臂的一端套接于支撑杆7内,支撑杆的下端固定安装轮8,在支撑杆7上部设置紧固螺栓6,可调节伴床2与地面9的高度。使用时,根据不同的患者以及患者的不同部位,需要不同的床面高度,可将伴床2的床面调节至与CT床主体1等高,并将紧固螺栓6旋紧,如图2、图4所示。
实施例3CT床主体呈矩形与检查孔平行相对,伴床2呈弓形,伴床的平面一侧设置两个固定联接件3。可在CT床主体1的两侧各自安装一个伴床2构成一整体平面。根据不同的患者以及患者的不同部位,在CT床主体1的两侧各自安装一个伴床2,如
图1所示。
伴床2的底部固定设置连接件4,连接件上固定设置支撑臂5,支撑臂的一端套接于支撑杆7内,支撑杆的下端固定安装轮8,在支撑杆7上部设置紧固螺栓6,可调节伴床2与地面9的高度。使用时,根据不同的患者以及患者的不同部位,需要不同的床面高度,可将伴床2的床面调节至与CT床主体1等高,并将紧固螺栓6旋紧,如
图1、图2所示。
权利要求1.一种CT机用的伴床是由CT床主体1构成,CT床主体呈矩形与检查孔平行相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伴床2呈弓形,伴床的平面一侧设置若干个固定联接件3可与CT床主体1的一侧相吻合连接,使CT床主体1和伴床2构成一整体平面;伴床2的底部固定设置连接件4,连接件上固定设置支撑臂5,支撑臂的一端套接于支撑杆7内,支撑杆的下端固定安装轮8,在支撑杆7上部设置紧固螺栓6,可调节伴床2与地面9的高度;可在CT床主体1的两侧各自安装一个伴床2构成一整体平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CT机用的伴床。对患者进行CT检查需要使用时,在CT床主体1安装伴床2,使患者能够在检查时身体保持最佳检查状态,同时患者的姿势也比较舒适。从医务人员检查的角度,根据不同检查的需要,可获得最佳的人体部位的断面图像,更有利于对某些器官的观察,获取所需人体部位的断面图像。
文档编号A61B6/00GK2478543SQ0121949
公开日2002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1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01年4月13日
发明者王友才, 赵益俊, 李宗莲, 刘桂海, 杨玉美 申请人:王友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