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效擦敷酊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93020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广效擦敷酊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药物治疗‘痹证①、疮疡②”的酊剂”。
现行的几种外用酊剂大部分属于老传统一直不变的配伍方法或几味药物组方的验方而已,那些酊剂的治疗效果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属于几千年以来的中医药传统方剂中,科学总结出来的产品,治疗效果、治愈速度还可以。可是我国的科学发展日新月异,对于这类型的外用酊剂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了。药味少,无疑就是物质聚积的量少(量物质种类的数量,单一物质种类重量、质量)。现行的几种外用酊剂的组方受时代的限制,对于治疗“痹证①”的效果、速度按新时代要求很不理想。更不要说是治疗“疮疡②”效力了。近年来又出现了酸痛灵、消炎祛痛酊的专利产品在疗效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进展,但是还属于在传统方剂上略有改动而已。科学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新时代人民的医疗保健事业对药业产品的要求是疗效稳定、疗面广泛、疗速快捷,与新时代人民需求的药品、保健品不相符的,势必给人民带来疾病不愈或晚愈的痛苦。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1.在保健、治疗“痹证①、疮疡②”时,以疗速快捷,疗面广泛、疗效稳定,为新时代人民减少“痹证①、疮疡②”的不愈或晚愈的痛苦。2.一药多功,诸病兼治,使人民在身患“痹证①、疮疡②”范畴以内的疾病时,使用本发明产品,以达快速痊愈,缩短疾病折磨的痛苦期。
在本发明的研究中,首先把本品几味传统配伍和单味用量作具体论证分析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采用《神农本草经》叫作药物“七情”中的相须与相使的一般药物配伍常用法和相畏与相杀应用毒剧药时常用的配伍方法,对准痹证①、疮疡②等疾病,组方三十六味用来扩大疗面、提高疗效。方剂药味名称为川乌、草乌、注解痹证①类似于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肩周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肌肤麻木、肢体麻木、急、慢性下肢静脉曲张,跌打损伤、软织组损伤、创伤愈合等病名,在本文中用“痹证①”表示。
疮疡②包括疖、疔、痈、发、丹毒、疽等。指体表化脓性感染早期,其外形表现红、肿、热、痛。与此同时也可以出现功能障碍及全身中毒、癌变肿块症状。在本文中用“疮疡②”表示。北细辛、乌药、醋莪术、红花、乌梢蛇、蕲蛇、地龙、全蝎、丹参、鹿衔草、五加皮、守宫、生香附、马钱子、八角枫、鸡血藤、虎杖、菝葜、丁香、雷公藤、乳香、没药、肉桂、血竭花、防风、麻黄、桂枝、冰凌草、半枝莲、三棱、金钱草、闹洋花、蟾蜍、冰片。把上述三十六味药物炮制、粉碎后,以95%的酒精浸泡、渗漉出的药液、分别装入自动喷雾的瓶子里(瓶装净含量分别为10ml、50ml、100ml、500ml),便于用作人们日常的疾患。并且以中药内病外治的理论原理,把本品酊剂和按摩、电疗(热透敷)结合治疗,能够取得奇特的效果。
现行的几种外用酊剂大部分属于老传统一直不变的配伍方法或几味药物组成的验方而已,那些酊剂的治疗效果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属于几千年以来的中医药传统方剂中,由单方、验方、科学总结出来的产品。在那个时代的疗效、疗速还是能够被人们接受的。可是科学发展日新月异,对于这类型的外用酊剂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了。药味少,无疑就是物质聚积的量少。物质聚积量少,对于《神农本草经》药物“七情”中的相须、相使配伍法关于两种以上的药物合用后,能够加强原有的效能,或能相互促进,提高疗效所论述的理论原理,本着科学的态度,按照以法确定的《中国药典》中的药味之功能与主治,严谨配伍,反复实验制出高效保健治疗酊剂,适应现代人民需求。现行的几种外用酊剂的组方受时代的限制,对于治疗“痹证①”的效果、疗速按现时代要求,很不理想,更谈不上对“疮疡②”的疗面效力了。近年来又出现了酸痛灵,消炎祛痛酊的专利产品在疗效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进展,但是还属于传统方剂上略有改动而已。科学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新时代人民的医疗事业对药业产品的要求是疗效稳定、疗面广泛、疗速快捷。与新时代人民需求的药品不相符合的,势必给人民带来疾病不愈或晚愈的痛苦。“广效擦敷酊”对于治疗“痹证①、疮疡②”具有奇特效果。奇特就奇特在治疗效果稳定,治疗面广泛,治愈速度快捷,兑入生理盐水30-35%,乙醇含量在75%以下时,可作手术消炎、快速愈合伤口(刀口)使用,无副作用。本品与同类酊剂相比,治愈速度快达20%以上,同样可以说给患有“痹证①、疮疡②”疾病的人们减少20%以上的痛苦。
广效擦敷酊的发明,一是根据《中国药典》一部一九九0年版、一九九五年版,《中药学概论》人民卫生出版社一九六四年六月第一版,《新草药简介》河南省医药公司一九七六年印发,历史医药学家李时珍的名著《本草纲目》一九九五年十月版,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一九七五年五月版,《临床中药学》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一九九八年五月第1版,《内科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等书中论述川乌、草乌、守宫、蟾蜍、虎杖、菝葜、金钱草、闹洋花、冰凌草……等三十六味药物的性味、归经、功能与主治、药质检测含量和药理作用,和中医中药内病外治的理论原理为依据。二是以传统配伍川乌、草乌、雷公藤……等九味药物性味、归经、功能与主治、药质检测含量和药理作用深入细致的研究,加之《神农本草经》药物的“七情”表明,两种以上的药物合用后,加强了原有的功能,叫做相须;两种以上的药物合用后,能相互促进、提高疗效的叫做相使;两种药物合用后一药能抑制另一种药的毒性或烈性的,叫做相畏;一种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中毒反应的叫相杀的理论依据,便在本品配伍采用相须与相使的一般药物配伍常用法和相畏与相杀应用毒剧药时常用的配伍方法。三是根据单味药的药力单薄,两种以上药物就能加强原有的功能,就能相互促进,提高疗效的理论依据,便掌握用药要规避相恶、相反为配伍方法,把几十味主要治疗“痹证①”的药物,逐步增、减试验,以达到舒筋活血、去瘀生新、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散瘀消肿、敛疮生肌,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发汗祛风、清热利湿的驱散功能。四是根据肌肤毛孔具有透发机能的理论,把三十六味中草药,采用(95%的乙醇)酒精浸泡,渗漉法提取药液,将药液和按摩、电疗(热敷促使毛孔张开)相结合,按病情轻重为施例,均匀反复的擦敷患处,以渗透到深处的病灶位置,达到有力的治疗“痹证①疮疡②”。五是依据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肌肉的疼痛,肿胀、重着、麻木、甚或活动不利一类疾患。早在2400年前我国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素问·痹论》中对痹证的病因,证侯分类作了详细记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的论述,根据痹证的临床表现,西医学中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痛风等均属于痹证范围。历经几千年来“痹则不通、通者不痛”的中医学理论原理在指导着本品的创造和发明。本人依上述五个依据,组方三十六味中草药。其配方比为川乌2.10、草乌2.10、北细辛2.85、乌药3.74、醋莪术3.21、红花2.64、乌梢蛇2.11、蕲蛇2.65、地龙4.76、全蝎2.68、丹参3.04、鹿衔草3.04、五加皮3.04、守宫1.38、生香附2.81、马钱子2.14、八角枫3.04、鸡血藤4.14、虎杖3.24、菝葜5.76、丁香1.38、雷公藤3.04、乳香1.98、没药1.98、肉桂2.11、血竭花1.12、防风3.04、麻黄3.04、桂枝2.76、冰凌草4.21、半枝莲4.14、三棱2.64、金钱草3.04、闹洋花2.04、蟾蜍2.21、冰片0.81。-、1、将上述川乌、草乌、北细辛、乌药、醋莪术、红花、丹参、鹿衔草、五加皮、马钱子、八角枫、鸡血藤、虎杖、菝葜、金钱草、雷公藤、肉桂、防风、麻黄、桂枝、冰凌草、半枝莲、三棱、丁香、闹洋花、生香附等26味药物炮制、烘干、粉碎成粗粉。2、将上述乌梢蛇、蕲蛇、地龙、全蝎、守宫、蟾蜍6味药物,装进140℃的烘箱内185分钟灭菌,继而粉碎成粗粉。3、将上述乳香、没药去油炮制后,研成细粉为度。4、将上述1、2、3粉碎混匀的药粉称取10kg装入50kg的玻璃容器或不锈钢容器中,兑入浓度95%酒精溶媒40kg,盖口密闭,冷浸30-60天,渗漉出药液25kg。5、将上述的血竭花研成细粉和冰片混匀,兑入上述4所得的25kg药液中搅开,放置1-3天,滤取后装入瓶子净含量分别为10ml、50ml、100ml、500ml。二、1、使用本品时提前20分钟将药液放进水温70℃-80℃的水中,加温到37℃-40℃时,喷洒到痹证①的患处,用戴橡胶手套的手边涂抹,边按摩(条件室内温度26℃-30℃为宜,用量视痹证的轻、重而定),待擦抹50ml或100ml用完时和按摩40分钟时,抓紧把保暖覆盖物趁热盖严,将热敷的电疗仪器接通(热敷便于毛孔张开,达到药力渗透),电疗时恒温在37℃-40℃30分钟即可,每日1-2次,10天为一疗程。总之,本品对痹证①的使用方法为药液加热擦敷、按摩、电疗仪器(恒温热透敷)三结合疗法。2、在使用本品时,对于“疮疡②”病症的治疗方法,可把药液直接喷洒患处,用戴橡胶手套的手擦敷得患部皮肤发热(要求用药3-5遍),便于药力在手孔透发机能的作用下达到治疗的目的。每日擦敷3-4次,每次10-20ml,或视病而定。3、在手术中为了刀口快速愈合使用本品时,需在原药液中兑入无菌蒸溜水,或生理盐水,兑入量按30-35%。兑入蒸溜水或生理盐水后的药液乙醇含量为70.37-73.08%以内,视手术大小而定用量。以上的制造方法和使用方法掌握后,对“痹证①、疮疡②”的治疗就能达到理想的治愈效果。三十六种中草药为伍,有机结合成用途甚广的擦敷酊剂。提高了治疗“痹证①、疮疡②”的功能和疗效。该酊剂为什么会对“痹证①、疮疡②”有这么高疗效呢?因为川乌、草乌、北细辛、乌药、醋文术、红花、乌梢蛇、地龙、全蝎、丹参、鹿衔草、五加皮、守宫、肉桂、马钱子、八角枫、鸡血藤、虎杖、桂枝等二十九味药主要用以针对“痹证①”等病症起着舒筋活血、去瘀生新、祛风除湿、消肿止痛、行气活血、敛疮生肌、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发汗祛风,清热利湿的驱散功能。本品对“疮疡②”等症状具有一药多功,诸病兼治作用;对“疮疡②”有很好的止痛和消散作用的依据在于冰凌草、半枝莲、三棱、金钱草、闹洋花、蟾蜍、冰片这七种药物能够通诸窍、散郁火、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与上述的二十九味药物相伍后,功能倍增,临床应用收效奇特。综上所述本品配方就是依据三十六味中草药的多种功能,采用相须与相使加之相畏与相杀的巧妙配伍手法,精心炮制,精工细作,使其之间药力效应互补,功能互增,在“痹证①、疮疡②”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有效率为98%,治愈率可达85%以上。
广效擦敷酊的制造方法1、把川乌、草乌、北细辛、乌药、红花、丹参、鹿衔草、五加皮、马钱子、八角枫、鸡血藤、虎杖、菝葜、金钱草、雷公藤、肉桂、防风、麻黄、桂枝、冰凌草、半枝莲、三棱、丁香、闹洋花、生香附等25味药物除杂、清净进入140℃的烘室,灭菌185分钟。把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带焦班的醋炙莪术掺合到一起粉碎成粗粉。2、将上述乌梢蛇、蕲蛇、地龙、全蝎、守宫、蟾蜍六味药物装进140℃室温的烘房里、烘干后恒温在140℃的温室内185分钟灭菌,继而粉碎成粗粉。3、将上述乳香、没药、去油炮制后,研制成细粉为度。4、将上述1、2、3粉碎、混匀的药粉称取10kg,装入50kg的玻璃容器或不锈钢容器中,兑入浓度95%酒精溶媒40kg,盖口密闭。冷浸30-60天,渗鹿出药液25kg。5、将上述的血竭花研制成细粉和冰片混匀,兑入上述4所得的25kg药液中搅开,放置1-3天,滤取后装入瓶子净含量分别为10ml、50ml、100ml、500ml。
权利要求
1.一种广效擦敷酊及其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其中作为广效擦敷酊配伍川乌、草乌、马钱子、蟾蜍、闹洋花等有大毒的药味巧妙的利用两种药物合用后,一药能抑制另一种药的毒性或烈性,及一种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中毒反应的相畏和相杀配伍方法形成的独特奇效。特别是由川乌、草乌、北细辛、乌药、醋莪术、红花、乌梢蛇、蕲蛇、地龙、全蝎、丹参、鹿衔草、五加皮、守宫、生香附、马钱子、八角枫、鸡血藤、虎杖、菝葜、丁香、雷公藤、乳香、没药、肉桂、血竭花、防风、麻黄、桂枝、冰凌草、半枝莲、三棱、金钱草、闹洋花、蟾蜍、冰片组成的配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由川乌、草乌、北细辛、醋莪术、红花、乌梢蛇、蕲蛇、地龙、全蝎、丹参、鹿衔草、五加皮、守宫、生香附、马钱子、八角枫、鸡血藤、虎杖、菝葜、丁香、雷公藤、乳香、没药、肉桂、血竭花、防风、麻黄、桂枝、冰凌草、半枝莲、三棱、金钱草、闹洋花、蟾蜍、冰片组成的配方比为川乌2.10、草乌2.10、北细辛2.85、乌药3.74、醋莪术3.21、红花2.64、乌梢蛇2.11、蕲蛇2.65、地龙4.76、全蝎2.68、丹参3.04、鹿衔草3.04、五加皮3.04、守宫1.38、生香附2.81、马钱子2.14、八角枫3.04、鸡血藤4.14、虎杖3.24、菝葜5.76、丁香1.38、雷公藤3.04、乳香1.98、没药1.98、肉桂2.11、血竭花1.12、防风3.04、麻黄3.04、桂枝2.76、冰凌草4.21、半枝莲4.14、三棱2.64、金钱草3.04、闹洋花2.04、蟾蜍2.21、冰片0.81。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由川乌2.10、草乌2.10、北细辛2.85、乌药3.74、醋莪术3.21、红花2.64、乌梢蛇2.11、蕲蛇2.65、地龙4.76、全蝎2.68、丹参3.04、鹿衔草3.04、五加皮3.04、守宫1.38、生香附2.81、马钱子2.14、八角枫3.04、鸡血藤4.14、虎杖3.24、菝葜5.76、丁香1.38、雷公藤3.04、乳香1.98、没药1.98、肉桂2.11、血竭花1.12、防风3.04、麻黄3.04、桂枝2.76、冰凌草4.21、半枝莲4.14、三棱2.64、金钱草3.04、闹洋花2.04、蟾蜍2.21、冰片0.81组成的配方比按此制作出药液后,把药液加热到37℃-40℃(热敷便于毛孔张开,达到药力渗透),将该药液擦敷到患者的疾患处、按摩进行40分钟时,抓紧把保暖覆盖物趁热盖严,将热敷的电疗仪器接通,电疗时恒温在37℃-40℃30分钟即可。本品对痹证①的使用方法为药液加热擦敷、按摩、电疗仪器(恒温热透敷)三结合疗法。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药物治疗‘痹证
文档编号A61N1/18GK1444952SQ0210494
公开日2003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16日
发明者王守卷 申请人:王守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