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鼻鼽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9688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鼻鼽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鼻鼽的内服药,具体地说是以纯中药为原料制备的中成药。
鼻鼽是鼻科疾病里的一个症侯,历代中医对鼻鼽的病因、病机及辩证施治在不同的时期作过不同程度的论述,对鼻鼽的临床病理大体分为五类(1)肺经寒邪,寒邪袭肺或过食生冷,饮邪内生,浸渍于肺,郁遏肺气,寒饮留滞,上犯于鼻,营卫失调,宣肃失司致病。
(2)肺气亏虚,邪毒屡犯肺脏,或久病体弱,伤耗肺气,致肺气亏虚,鼻阳不足卫外不固,腠理疏松,风寒异气乘虚侵袭致病。
(3)脾气亏虚,久病体弱,饮食不调,或偏嗜,后天失养,或劳倦过度,损伤脾胃,致脾虚气血生化不足,清阳不升,肺失所养,卫表不固,易感外邪侵袭,又脾虚运化失职,津液壅滞于鼻为鼽。
(4)肾阳亏虚,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久病伤肾,肾阳不足,肺失温煦,卫表不固,易感外邪侵袭;又肾阳不足命门失衰,不能温化固摄水液,寒水上犯,以致清涕下注为鼽。
(5)郁热熏鼻,过嗜辛辣烟酒或邪气犯肺,肺胃或膀胱郁热,气化不行,太阳之气痹阻于下,寒水之气上泛而为鼽。
历代中医在治疗鼻鼽时,均是针对上述五大项类症,实施相应的治疗法(1)散寒法,即是针对寒邪致病的病机所常用的治法,以治肺寒或肺冷为主。如《辩证录》提出用温肺止流丹,方由人参、荆芥、细辛、诃子、甘草、桔梗、鱼脑骨等所组成。《杂病源流犀烛》用苍耳散,其方由白芷、薄荷、辛夷、苍耳子组成。
(2)清热法,是针对火热证的病机所常用的治法,《医学入门》认为属肺热,用二陈汤加芎、归、细辛、白芷、防风、羌活、桔梗等分,姜煎入薄荷少许。而《嵩崖尊生书》则认为属胃家郁火伤肺,用桔梗、山栀、薄荷、麦冬、玄参、辛夷、甘草。
(3)益气法此法在古代运用较少。《内科摘要。元气亏损内伤外感症》卷上载“一儒者素勤苦,恶风寒,鼻流清涕,寒禁嚏喷。余曰此脾肺气虚,不能实腠理……逐以补中益气加麦门,五味治之而愈。”(4)温阳法,针对阳虚致病的病机而常用的治法。《备急千金要方》最早用温阳散寒之剂,不是内服,而是纳鼻,故后世用温阳法时,亦为准绳。《医方考》认为属阳虚脑寒,用补脑散,《嵩崖尊生书》认为属脑冷所致,用苍耳子、川芎、肉桂、干姜、升麻、藁本、辛夷。
(5)两解法①表里寒热两解法,《医林绳墨》认为属外寒束而内热甚,用防风通圣散之类。②阳虚感解,《医法圆通》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姜桂汤、阳旦汤之类。
现代对鼻鼽的辩证论治方法尽管不胜枚举,但归纳起来,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认识。(1)传统的辩证论治应用,即完全从中医药理论体系对鼻鼽病因病机的认识出发进行辩证立法选方。(2)是以“发时治肺,平时治肾”的原则应用,这是“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在鼻鼽中的应用于。一般认为,本病急性发作期,尤其是季节性发作期,其辩证属标证,季节性发作期后,其辩证属本证。病机与肺、脾、肾阳气亏虚关系密切,治当温肾、健脾、补益肺气。另外,近年来出现中西医结合辩证论治的应用,即从中西医结合病因病理的认识出发,进行辩证立法选方用药。这是一种既具有中医辩证论治特色,又具有西医病因病理针对性(因针对性尚不很准确)的中西医结合辩证论治思路,但很不成熟。
上述各种疗法虽然都有一定疗效,其中尤以传统药方“苍耳散”疗效最佳,且没有负作用,但由于它见效慢,且不能根治,因此无法满足患者需要。而“苍耳散”等原有方剂之所以不能满足现时的要求,其根本原因是方专而病杂,配伍力不足。
本发明将公开一种对于鼻鼽各种类症见效快,且可完全根治的治疗鼻鼽的药物。
发明人经临床病因病理的辩证观察,鼻渊、鼻鼽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着寒热夹杂的证候,本病的发生,主要由肺气亏虚,卫表不固,外邪风冷乘袭,津液停聚所致,人之津液涕唾,得热即干燥,得冷则流溢,不能自收。肺开窍于鼻,肺气通于鼻,其藏有冷,冷随气入乘于鼻,故使津液不能自收。然肺有赖脾气的充养,输布,脾为后天之本,卫气生发之地,土旺能生金,故脾胃虚则肺最易受病。肾为先天之本,卫气根源之宅,生纳气,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肺气根于肾,肾虚则摄约无权、气不归元,阳气易于耗散,风邪得以内侵而致病菌。因此,脾肾不足,肺气必虚,卫阳不固,腠理疏松,风冷易袭,发为本病,总之,肺、脾、肾不足是本,风冷乘袭是标。
故本病多表现为虚寒证肺气虚,则见神疲无力,动则气短,声音低祛,自汗怕冷,而色白,舌质淡,脉虚弱;脾虚者见食少纳呆,脘胀,便塘,肢倦;兼肾虚则腰膝酸软,夜尿多,肢冷,脉沉细。治疗原则应采用益气健脾,补肾固表,肺、脾、肾三脏同调。
发明人经长期对鼻鼽病因病理及临床征候的探索,发现鼻鼽属效复杂性及寒热夹杂性的慢性疾病,易于反复发作,迁延难愈而且与体质因素有关。因此,本发明是以扶正为主,并把整体观与辩证论治,脏腑阴阳五行六淫变化联系起来,合理组方。
根据中医的“标本”观,本病发作期为标,间歇期为本;发作状态为标,缓解状态为本。散寒法属治标的范畴,是针对急性发作期发作状态而设的治法。而本病的急性发作状态有寒、热二证及寒热夹杂证。据近药理研究,一些温肺祛风、清热的药物,如细辛等对过敏介质有拮抗作用,黄芩甙元能稳定大细胞膜,阻止过敏介质释放。其它如辛夷、防风、甘草均具有抗过敏的作用;细辛有抗组织胺的作用;甘草能抑制过敏反应。给药后血中LgE,组织胺含量明显降低,血浆中cAMP明显升高。因此抗变态反应作用已成为温肺散寒、祛风脱敏、平调寒热法治疗过敏性鼻炎发作期或发作状态,缓解过敏反应症状新的理论根据。
在扶正固本方面,黄芪不但具有抗过敏、稳定细胞溶酶体膜,降低血管通透性,并可调节体液免疫,促使cAMP,水平上升,cGMP水平下降,从而抑制组织胺等介质的释放。在实际运用中,扶正固本主要运用温肾、健脾、益气法。即从温补肾阳、健运脾胃、补益肺气等几个方面进行选方用药,其中选择具有调整上述过敏反应体质因素的药物,选择具有抗变态反应作用的药物,亦为本病的扶正固本或标本同治加减用药的重要依据与思路。
根据上述原理,得出主要由祛风化湿,宣肺散邪,通窍脱敏苍耳子、辛夷、鹅不食草、蝉蜕和养阴、清肺火、补中益肺与肾的沙参,及祛邪、开窍,散郁气,除风邪的防风组成的药物。
为了活血化瘀以通血脉,上行头面直达病灶,发表行气,开郁,逐湿淫,上述方药还可增加川芎、白芷。
为了清肺化瘀、开窍,上述方药还可增加细辛、薄荷。
上述方药还可增加桑叶,以增加清热、凉血的功效。
由于久病必至阳虚,上述方药还可增加鹿角胶和/或鹿角霜补虚助阳,补中益气。
上述方药还可增加白芍以养血柔肝,通顺血脉,理中气,调养心肝脾经血。
上述方药还可增加甘草,和中缓急,调肺解毒,调和诸药。
其中各原料的优选重量配比是苍耳子8~12 辛夷6~10 蝉蜕4~8鹅不食草4~8 川芎4~6 细辛2~4 沙参8~12防风6~16 白芷4~8 鹿角胶和/或鹿角霜4~6 薄荷4~8 白芍4~8 桑叶4~8 甘草2~4各原料的最佳重量配比是苍耳子10 辛夷8 蝉蜕6 鹅不食草6 川芎5细辛3沙参10 防风8 白芷6鹿角胶和/或鹿角霜5 薄荷6 白芍6 桑叶6 甘草3上述的药物可以制成任何一项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但最方便的是制成散剂或胶囊。
本方全方配伍严谨,立意效深,功专显著,具有扶正固本,标本同治的特性。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取苍耳子10克,辛夷8克,蝉蜕6 ,鹅不食草6克,川芎5克,细辛3克,沙参10克,防风8克,白芷6克,鹿角胶5克,薄荷6克,白芍6克,桑叶6克,甘草3克,将上述原料焙干,碾成粉末,混匀后装入胶囊,每个胶囊装0.5克。
服法每日三次,每次1~4粒胶囊(相当于0.5克~2克药粉)。
经临床150例病例(其中过敏性鼻炎132例,过敏性鼻窦炎16例,血管舒缩性鼻炎2例),服药后1~3小时,流鼻涕、打喷嚏、头痛、头胀症状缓解的为145例,占97%,3~5天症状完全消失的为143人,占95%,持续服药1个半月~3个月后,138人停药后不再复发,完全治愈,治愈率达90%。
实施例2取苍耳子8克,辛夷6克,蝉蜕8 鹅不食草4克,川芎4克,细辛2克,沙参8克,防风6克,白芷6克,鹿角霜5克, 薄荷6克,白芍6克,,桑叶6克,甘草3克,将上述原料焙干,碾成粉末后混匀,制成散实施例3取苍耳子12克,辛夷10克,蝉蜕4 鹅不食草8克,川芎6克,细辛4克,沙参12克,防风10克,白芷6克,鹿角胶2克 鹿角霜3克,薄荷6克,桑叶6克,甘草2克,将上述原料焙干,碾成粉末后混匀,与固形剂一起制成块剂。
实施例4取苍耳子12克,辛夷10克,蝉蜕6 鹅不食草8克,沙参12克,防风10克,将上述原料焙干,碾成粉末后混匀,与糖浆一起制成糖浆口服液。
实施例5取苍耳子10克,辛夷8克,蝉蜕5 鹅不食草8克,沙参12克,防风10克,甘草2克,将上述原料焙干,碾成粉末后混匀,加蜂蜜制成蜜丸。
实施例6取苍耳子10克,辛夷8克,蝉蜕4 鹅不食草6克,川芎6克,沙参10克,防风8克,白芷6克,甘草2克,将上述原料焙干,碾成粉末后混匀。
实施例7取苍耳子10克,辛夷10克,蝉蜕7 鹅不食草6克,川芎6克,沙参8克,防风10克,白芷6克,将上述原料焙干,碾成粉末后混匀。
取苍耳子12克,辛夷10克,蝉蜕8 鹅不食草8克,川芎6克,细辛4克,沙参12克,防风10克,白芷6克,薄荷6克,甘草4克,将上述原料焙干,碾成粉末后混匀。
实施例9取苍耳子10克,辛夷8克,蝉蜕6 鹅不食草6克,川芎6克,细辛4克,沙参12克,防风10克,白芷6克,鹿角胶5克,薄荷6克,桑叶6克,将上述原料焙干,碾成粉末后混匀。
实施例10取苍耳子10克,辛夷8克,蝉蜕7 鹅不食草6克,川芎6克,细辛4克,沙参12克,防风10克,白芷6克,鹿角胶5克,薄荷6克,桑叶6克,甘草3克,将上述原料焙干,碾成粉末后混匀。
实施例11取苍耳子11克,辛夷8克,蝉蜕6 鹅不食草4克,川芎5克,细辛3克,沙参12克,防风10克,白芷6克,鹿角霜5克,薄荷6克,桑叶6克,将上述原料焙干,碾成粉末后混匀。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鼻鼽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下述原料制成苍耳子辛夷蝉蜕鹅不食草沙参防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鼻鼽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包括白芷川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鼻鼽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包括细辛薄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鼻鼽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包括桑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鼻鼽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包括鹿角胶和/或鹿角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鼻鼽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包括白芍。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治疗鼻鼽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包括甘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治疗鼻鼽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各组份以下述重量分配比苍耳子8~12 辛夷6~10 蝉蜕4~8 鹅不食草4~8 川芎4~6细辛2~4 沙参8~12 防风6~16白芷4~8 阿胶4~6薄荷4~8 白芍4~8桑叶4~8 甘草2~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治疗鼻鼽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苍耳子10 辛夷8蝉蜕6 鹅不食草6川芎5细辛3沙参10防风8 白芷6 阿胶5 薄荷6白芍6 桑叶6 甘草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治疗鼻鼽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剂是任何一项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鼻鼽的纯中药,主要由袪风化湿,宣肺散邪,通窍脱敏的苍耳子、辛夷、鹅不食草、蝉蜕和养阴、清肺火、补中益肺与肾的沙参,及祛邪、开窍,散郁气,除风邪的防风组成,还可增加活血化瘀以通血脉,上行头面直达病灶,发表行气,开郁,逐湿淫的川芎、白芷;为了清肺化瘀、开窍,上述方药还可增加细辛、薄荷;上述方药还可增加桑叶以清热、凉血的功效;由于久病必至阳虚,上述方药还可增加鹿角胶和/或鹿角霜补虚助阳,补中益气;上述方药还可增加白芍以养血柔肝,通顺血脉,理中气,调养心肝脾经血;上述方药还可增加甘草和中缓急,调肺解毒,调和诸药。本方全方配伍严谨,立意效深,功专显著,具有扶正固本,标本同治的特性,可完全根治寒热夹杂的鼻鼽诸症。
文档编号A61K35/64GK1424065SQ0212806
公开日2003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20日
发明者唐宗园 申请人:唐宗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