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灰罐密封结构的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2118阅读:10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骨灰罐密封结构的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骨灰罐密封结构的改良,主要由内、外双层容置体形式所构成,特别在于构成内层容置体的内罐与内盖采用金属钣金所制成,使整体轻而坚固,且在内罐与内盖的盖合部位,特别设置有足以令两者稳定掣卡的掣制部,且配合在两盖合接触面间设置有密封环,使在掣卡盖合过程,能对该密封环产生密实压合作用;使得掣制部提供稳定盖合作用,密封环则进一步提供高度的密封效果,而达成紧实且防潮的纳骨灰罐结构。
现有的其结构主要是分别设有含外盖的外罐、含内盖的内罐、及上盖所组成,在材质结构的设计上,首先以矿石制成外罐与外盖,又以防火防潮材料制成内罐与内盖,其具体的结构在于内罐周边顶面向外再向上形成上突缘,上突缘再向下形成一环缘,使环缘的底面与外罐的周边顶面相接触,且环缘的顶面设有密封材料,内盖为略大内罐的外径,以与内罐的上突缘相配合,且内盖以周边四个突起L扣,分别卡入内罐上突缘内面相对应所设置的L槽中;在外盖内面套设有一上盖,外盖具有向下的缘,所以上盖也具有向下与向外的L缘,利用上盖的整体面与内盖的顶面与内罐的环缘相接,且上盖可为密封的材料,以达成双重密封功用。
由于上述的骨灰罐有双重的封合式设计,不但可使常用骨灰罐的防潮不佳的缺点得以克服,且特殊的扣固设计使其紧密性良好,且使用上十分便利,配合材质的运用,能有较优的防火及防潮功效。但在使用上其结构上仍有如下的缺点1.内盖上的L扣,为凸出的小结构体,在产品运送或在使用时,难免不慎有碰撞的事情,故使用上因不可避免的撞碰,L扣易有断落的事情发生,是其未臻完美之处;2.于内罐环缘上设数个嵌接的密封材料,在制造加工上仍有其复杂处,应予再改良;3.内罐与内盖以防火、防潮性合成树脂制成,体重且色彩因防火材特性的需要而受限极大,尘产效率低,影响产量及生产成本;4.以截断式螺纹嵌合,在受到较明显的碰撞,仍易顺螺纹的逆方向松脱;5.内罐仍生具突缘被夹定在外盖与外罐的盖合周缘间,造成更多元件间的组配,公差配合更为复杂,密合度的控制较为困难。
针对现有技术的骨灰罐存在上述缺点,本发明人提供一种质地坚固及密封性好的纳骨灰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外罐、外盖、内罐、内盖等,所述的内罐和内盖由钣金所折制成型,且内罐的顶缘处形成一外翻反折的外突缘;该内盖则设成适于完全罩覆于内罐的上方及外突缘的外之n形盖体,且该内盖的内顶面对应内罐外突缘上方部位,设有至少一密封环,恰能在两者盖合时,承受两者间压制作用而产生紧密效果;在内盖用以罩覆于外突缘的周边罩缘内面与内罐的外突缘的外侧面上,分别设有可相互旋转卡掣的掣制部,且该等掣制部是设成两相对应的突点式掣制部旋入卡制的方向,依序设具有一渐向下斜的起端,而后在斜下某长度后形成水平定位段,水平定位段的末端则设具限位端,采用上述结构的纳骨罐,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纳骨灰罐存在的缺点,达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面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面组合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组合剖面图。
10…………外罐11…………顶缘12…………密封环片13…………凹缘20…………外盖21…………底缘22…………内覆垫30…………内罐31…………顶缘32…………外突缘34…………掣制部341…………起端342…………水平定位段343…………限位端40…………内盖41…………内顶缘42…………密封环43…………罩缘44…………掣制部此外,若为整体性更为完善,则尘成于外盖20及外罐10间的密封罐片12,更可在形态上设成全罩式覆合于外盖20的底缘21与内面上的内覆垫22,并令该内覆垫22的内面恰能在盖合时包贴于内盖40的外表,如此将再各元件盖合后,令内罐30及内盖40所合成的容置器部份稳定装置于外罐10及外盖20所构成的外容置器中,整体形成一坚固且防火、防潮功能优良的纳骨灰罐结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达到改善传统纳骨罐坚固及密封特性的效果,且利用金属钣金加工成型内罐及内盖将针对传统合成树脂材料设成者为轻薄,且对环境污染情况影响较小,确为更合理完善且合乎实用价值的纳骨灰罐产品无疑,达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骨灰罐密封结构的改良,它包括有外罐、外盖、内罐、内盖等主要部份,其中的外罐及外盖合成一外部空心容置体,内罐及内盖也合成一内部空心容置体,且恰适于容放在上述的外部空心容置体中,其特征在于内罐(30)及内盖(40)由钣金所折制成型,且内罐(30)的顶缘(31)处形成一外翻反折的外突缘(32);该内盖(40)则设成适于完全罩体于内罐(30)的上方及外突缘(32)的外的n形盖体,且该内盖(40)的内顶面对应内罐(30)外突缘(32)上方部位,设成至少一密封环(42),恰能在两者盖合时,承受两者间压制作用而产生紧密效果;在内盖(30)用以罩覆于外突缘(32)的周边罩缘(43)内面与内罐(30)的外突缘(32)的外侧面上,分别设有可相互旋转卡掣制部(44)及卡定式掣制部(34),且卡定式掣制部(34)依突点式掣制部(44)旋入卡制的方向,依序设具一渐向下斜的起端(341),而后在斜下某长度后形成水平定位段(342),水平定位段(342)的末端则设具限位端(34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灰罐密封结构的改良,其特征在于内罐(30)顶部的外突缘(32)设成适于跨架在外罐(10)的顶缘(11)型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灰罐密封结构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的外罐(10)顶部内缘处设有多出外盖(10)内围的内围部位,且该内围部位设有环凹缘(13),该环凹缘(13)恰适于接受内罐(30)外突缘(32)底部的稳固承纳。
4.如权利要求1、2、3所述的骨灰罐密封结构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的内盖(40)设为双层复合形式,且密封环(42)局部受压于该两复合层之间。
5.如权利要求1、2、3所述的骨灰罐密封结构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的外盖(20)底缘及外罐(10)顶缘(11)间,设有一密封环片(12)。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骨灰罐密封结构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的外盖(20)底缘及外罐(10)顶缘(11)间,设有一密封环片(12)。
7.如权利要求1、2、3所述的骨灰罐密封结构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的外盖(20)内底面及底缘(21)处加覆有一全罩式内覆垫(22)。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骨灰罐密封结构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的外盖(20)内底面及底缘(21)处加覆有一全罩式内覆垫(22)。
专利摘要一种骨灰罐密封结构的改良,主要包括外罐、外盖、内罐、内盖等主要部分,内罐及内盖构成一紧密封合体并容置于外罐及外盖所合成的外层罐内,其中内罐及内盖特适宜以质地坚强的金属钣金制成轻薄的容置体,且在内罐及内盖的相盖合面处,设以多处掣制部及至少一密封环,并使在利用上述掣制部卡掣盖合时,能同时对上述密封环部位产生强力压合作用,令彼此的紧密度更为提高,而形成紧固且防潮性极优良的结构。
文档编号A61G17/08GK2537374SQ0221653
公开日2003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2日
发明者张琦尧 申请人:张琦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