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位滑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0141阅读:6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限位滑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传动限位装置。
现有技术目前医疗用床的床架升降多用螺杆螺母传动杆机构来实现,床架上身背靠板角度调整也是由螺杆螺母传动杆机构再叠加连杆机构来实现。但是当螺杆转动迫使螺母升降到顶位时,螺杆还在转动,此时若是手动靠手感停转;但若是电机作为动力,则会使电机过载而损坏,尤其是在实现机动、遥控时更需要有一安全保护机构。很多现实机械传动机构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若是靠电器限位开关保护,一旦电气失灵也会过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机械式自动保护的限位滑动机构。发明方案螺母外圆中部为台阶小圆柱,螺母两端面各有一个滑动销,螺母外圆动配合套在传动管内,传动管另一头连接在传动机构上,以至不能转动,只能前后平动。传动管相对于螺母外圆中部台阶小圆柱位置,相向开有两个方型槽,有两个周边为方形的阻尼块分别从两边方形槽活套入内,底部与螺母外圆中部的台阶小圆柱贴合,两纵边又限位于台阶小圆柱内。阻尼块的底部为圆弧面,圆弧面半径与螺母中部台阶小圆柱半径相同,阻尼块顶部也为圆弧面,圆弧面中部凹下为台阶式圆弧面,形成凹槽,凹槽底部高出传动管外圆,有一个开口环形弹簧卡入两阻尼块顶部的台阶式凹槽中,将两小圆弧面环抱其中,螺杆两头各固定有一个滑动销。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机械式限位装置安全可靠,并且结构合理简单。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附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附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中1为传动管;2为螺杆滑动销;3为螺杆;4为螺母滑动销;5为阻尼块;6为开口环形弹簧;7为螺母。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结构是这样的,传动杆必须为管式的传动杆,螺母外圆中部为台阶小圆柱,螺母两端面各有一个滑动销,螺母外圆动配合套在传动管内,传动管另一头连接在传动机构上,以至不能转动,只能前后平动。传动管相对于螺母外圆中部台阶小圆柱位置,相向开有两个方型槽,有两个1、周边为方形的阻尼块分别从两边方形槽活套入内,底部与螺母外圆中部的台阶小圆柱贴合,两纵边又限位于台阶小圆柱内。阻尼块的底部为圆弧面,圆弧面半径与螺母中部台阶小圆柱半径相同,阻尼块顶部也为圆弧面,圆弧面中部凹下为台阶式圆弧面,形成凹槽,有一个开口环形弹簧卡入两限尼块顶部的台阶式凹槽中,将两小圆弧面环抱其中,螺杆两头各固定有一个滑动销。
正常工作时,由于开口环形弹簧将两阻尼块环抱其中,也就是抱压着阻尼块,使阻尼块底部的圆弧面与螺母中部的台阶小圆柱贴合,产生抱合力,此抱合力大于螺杆与螺母之间的转动磨擦力,而阻尼块又框在只能平动的传动管的方形槽中使其不会转动,所以当螺杆转动时,螺母不转动则只能前后运动通过阻尼块传递到传动管的方形槽,迫使传动管做前后平动,达到机构运行目的。
当螺母在螺杆上平动到前后两端时,螺杆端部的滑动销与螺母一端的滑动销交叉接触,通过两滑动销传递扭力,此时扭力比阻尼块与螺母之间贴合的磨擦力,则螺母随着螺杆转动,阻尼块与螺母之间也相对转动,传动管则不动,起到了螺母限位、螺杆空转的作用。这种机械式限位保护方式为电机自动化控制螺母螺杆机构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保证。
权利要求1.限位滑动机构,包括螺杆、螺母,其特征在于螺母外圆中部为台阶小圆柱,螺母两端面各有一个滑动销,螺母外圆动配合套在传动管内,传动管另一头连接在传动机构上,以至不能转动,只能前后平动。传动管相对于螺母外圆中部台阶小圆柱位置,相向开有两个方型槽,有两个周边为方形的阻尼块分别从两边方形槽活套入内,底部与螺母外圆中部的台阶小圆柱贴合,两纵边又限位于台阶小圆柱内。阻尼块的底部为圆弧面,圆弧面半径与螺母中部台阶小圆柱半径相同,阻尼块顶部也为圆弧面,圆弧面中部凹下为台阶式圆弧面,形成凹槽,凹槽底部高出传动管外圆,有一个开口环形弹簧卡入两限尼块顶部的台阶式凹槽中,将两小圆弧面环抱其中,螺杆两头各固定有一个滑动销。
专利摘要限位滑动机构,涉及机械传动限位装置,它是在螺杆螺母传动中加入机械式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螺母外圆中部为台阶小圆柱,螺母两端面各有一个滑动销,螺母外圆动配合套在传动管内,传动管另一头连接在传动机构上,以至不能转动,只能前后平动。传动管相对于螺母外圆中部台阶小圆柱位置,相向开有两个方型槽,有两个周边为方形的阻尼块分别从两边方形槽活套入内,底部与螺母外圆中部的台阶小圆柱贴合,两纵边又限位于台阶小圆柱内。阻尼块的底部为圆弧面,圆弧面半径与螺母中部台阶小圆柱半径相同,阻尼块顶部也为圆弧面,圆弧面中部凹下为台阶式圆弧面,形成凹槽,有一个开口环形弹簧卡入两阻尼块顶部的台阶式凹槽中,将两小圆弧面环抱其中,螺杆两头各固定有一个滑动销。其优点在于机械式限位装置安全可靠,而且结构合理简单。
文档编号A61G7/05GK2527262SQ0222834
公开日2002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2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2年1月30日
发明者卢佳宁 申请人:卢佳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