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于轮椅的组合式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7332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使用于轮椅的组合式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组合式传动机构,尤指一种使用于轮椅的电动传动机构,其可与现有的轮椅以DIY方式自行组装,使其具备电动轮椅的功能。
所以,目前即有业者开发所谓的“电动轮椅”,其主要是在一呈h型座椅下方设有一传动机构,亦即两后车轮其中之一设计为主动轮,而另一则为从动轮,以便构成行进的依据,而前方的两前车轮则可由设于扶手的拨杆的前、后、左、右向的控制,而使轮椅依使用者所欲行进的方向移动。是以,就控制而言,已知的电动轮椅堪称便捷与确实。唯其缺点则在于1)该电动轮椅的传动机构必须由电力驱动,若电力耗尽,则无法移动,进而失去轮椅可由人力驱动的基本功能2)电动轮椅于转弯时,该两后车轮为达到差速效果(亦即转弯时内侧后车轮转速低于外侧后车轮),使转弯过程中不致发生倾倒或无法转弯的危险,因此在两后车轮间设有一复杂的变速箱,徒增产品的复杂度以及3)由于已知的电动轮椅的车体、传动机构较为复杂,以致生产与制造成本居高不下,使得市面上的零售价格非常高,而无法普及于残障或行动不便的人士,诚为美中不足之处。
有监于此,本创作申请人本于多年来从事轻便型电动车的设计及产销的经验,期能克服前述电动轮椅的诸多缺点,并与现有的轮椅相结合,使其具备电动轮椅的优点,经再三实验与测试,进而发展出本实用新型“使用于轮椅的组合式传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一种使用于轮椅的组合式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控制单元,是在一纵向轴杆顶部枢接一握把,并通过一轴套件,底部则一体延伸一芯杆;一枢接单元,是由一固设于轴杆底部的连接架,及一容置于其两侧向伸出的限制板间的固定座所组成,该连接架的两限位板各设芯孔供芯杆穿越,而底部则设一衔接部;而固定座的套环供一芯套件的容置与结合,并将芯杆轴接于芯套件及通过下限位板,而与一连接件连结,且该固定座的环套侧边设有枢接部;一电池单元,是在一壳体容置至少一蓄电池,其是与枢接部连接与固定;一传动装置,是由一电动马达与一输出单元相结合,并将该输出单元与衔接部连接,以形成连动,而侧向则伸出一输出轴,并与一主动轮枢接;由将轮椅所欲安装传动机构的前车轮拆除,并分别将轴套件及枢接部搭接并锁固于轮椅上、下方的支架上,使电池单元定位于轮椅的座椅下方。
其中该轴套件是将一套筒固设于一U形套夹,其侧向延伸的接杆则与轮椅的支架结合而固定。
其中该接杆是与一迫紧件以螺合迫紧方式包夹轮椅的支架。
其中该轴管是由一外管及一内管套接而成,该外管设有一排若干扣孔,而内管于管口嵌置一弹性扣片,其侧向的突钮,由一钮孔伸出,以选择性扣入扣孔。
其中该轴杆顶面与握把间设有一扣栓件。
其中该外管底缘设有一扣栓件。
其中该轴杆底部侧向延伸一接片,并与连接架连结固定。
其中该套环侧边的枢接部,是为互呈垂直且具落差的座杆与撑杆。
其中该座杆与撑杆分别与一迫紧件以螺合迫紧方式包夹轮椅的支架。
其中该撑杆是与电池单元底部的杆管相结合。
其中该芯套件的顶、底部各嵌置一轴承,并供芯杆的穿越。
其中该芯套件与下限位板之间设有一垫片及一弹簧,并供芯杆穿越。
其进一步包括一手控装置,其是在主动轮外侧依序装设有一从动片及一卡掣片,而输出轴周缘开设一段卡沟,通过主动轮中央轮轴孔,并与从动片对应设置的卡栓相扣接,而卡掣片朝主动轮方向所突设的至少两卡榫通嵌插于该从动片及轮轴孔周缘的穿孔及卡掣孔;该卡掣片是由一中继管套接,并依序设置一弹簧及垫片,并供一轴栓穿越而锁固于输出轴。
其中该轮轴孔两侧得各自嵌置一轴承。
其中,控制单元1主要是提供整组传动装置4行进及转向的功能,其是在一纵向轴杆11上方枢接一握把12,以供使用者握持与控制,而下方则与枢接单元2连结。该轴杆11穿越一固定于轮椅支架的轴套件13,使该轴杆11得以旋转。其中,该轴套件13是由一套筒131容置于一U形套夹132内,并以至少一螺丝133穿越该套夹132后,以螺帽134螺合迫紧,使两者结合,而套夹132侧向延伸一接杆135,以便可搭接于轮椅支架,复以一螺丝137通过一迫紧片136,而锁固于接杆135,并共同包夹支架,而固定于轮椅一侧上方。
此外,为因应使用者体型的差异,该轴杆11具升降调整的功能,其是在外管111开具一排若干卡掣孔112,而下方与外套111套接的内管113管口对应于卡掣孔112位置设一钮孔114,并将一V形弹性扣片115由管口装入,其侧向突出的突钮116则由钮孔114伸出,以便选择性扣入其中的一卡掣孔112内,即可令外管111产生升降效果。再者,本实用新型的外管111与握把12的交接处,以及外管111与内管113的交接处分别设有一扣栓件14,以便对一扣柄141的扳动及对一螺套142的相对旋转,可令一管夹143形成松/紧作用,使握把12调整至适当角度与定位,以增加控制时的舒适性;以及在外管111与内管113间形成迫紧作用,使两者不易松脱。
枢接单元2是由一连接架21及一固定座22所组成,该连接件21呈F形,其侧向延伸两限位板211和212各开具一芯孔213和214,以供内管113底部延伸的芯杆117穿越;且内管113底缘搭接于限位板211位置侧向延伸一接片118,以便与该限位板211由螺丝和螺帽锁固连接,使轴杆11支撑于连接架21之上,并形成连动关系。该连接架21底部设有一倒U形的衔接部215,以便与后叙的传动装置4的输出单元42以螺杆锁固连接。
而固定座22是设于两限位板211和212之间,其对应两芯孔213和214位置开具一套环221,其中央环孔222则供一芯套件23的容置,并将两者相对延伸的套片231与环片223锁固为一体,以形成固定状态。其中,该芯套件23上、下端各嵌置一轴承232,以供该芯杆117通过,以利旋转。该芯杆117进一步通过一垫片233、一弹簧234及下限位板212后,进而与一连接件235锁固连结,以形成一避震系统,以便因应崎岖或不平的路面。而为使该固定座22与轮椅结合,而形成固定关系,所以,其设有一枢接部,例如分别延伸一互呈垂直且具落差的一座杆224及一撑杆225,以便分别搭接于轮椅下方呈垂直状的两支架,复由两迫紧片226分别供一螺丝227通过并螺合及迫紧于座杆224及撑杆225,而共同夹持该等支架,而令固定座22固设于轮椅一侧下方。
尤其是,为了进一步固定电池单元3,请参阅图3,蓄电池32是容置于一壳体31内,其底部设有一杆套33,以供撑杆225穿越,复以一旋钮34迫紧撑杆225,即可令电池单元3固设于轮椅的椅座下方,并由其两接极35供应传动装置4所须的电源。
传动装置4是由一电动马达41,一输出单元42及一主动轮43所组成。其中,输出单元42实施时可为涡轮减速机、皮带轮或齿轮等构件所组成。请参阅图2,当电动马达41启动运转,即可令输出单元41侧向延伸的输出轴421依使用者的设定,而正向或逆向旋转,进而使与之轴接的主动轮43前进或后退。而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该主动轮43是与一手控装置44连接,亦即主动轮43的轮轴孔431两侧各嵌置一轴承432,且外侧周缘至少设有两卡掣孔433,而输出轴421横向开具一卡沟422,并穿越两轴承432及一从动片441。该从动片441对应卡沟422及卡掣孔433分别设有卡掣栓442及穿孔443,使从动片441随主动轮43同步旋转,而从动片441外侧邻接一卡掣片444,其是供一中继管446穿套,且对应于卡掣孔433则突设卡榫445,以通过穿孔443并嵌插于卡掣孔433,使卡掣片444亦可随着主动轮43旋转。此外,该卡掣片444另侧依序设有一弹簧447及一垫片448,并供一轴栓449穿越,而锁固于输出轴421。所以,当电池单元3的蓄电池32耗尽时,主动轮43无法转动。此时使用者仅需手持卡掣片444并沿着中继管446外拉,而压缩弹簧447,使卡榫445脱离卡掣孔433及穿孔443,并将之偏转,使卡掣片444与主动轮43失去连动关系,而令主动轮43形成无牵引状态。此时,使用者可以手推握环,令轮椅两侧的大轮旋转移动,而主动轮43于空转状态下,而形成从动轮。
参阅图3及图4,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传动机构经模组化设计,而预先组立成一主结构体及一电源供应部,如欲与现有的轮椅组装时,首先将轮椅前方一侧的小轮拆除,再将接杆135、座杆224及撑杆225分别搭接于其上、下方的支架上,并以迫紧片136和226共同包夹支架,即可将主结构体固设于轮椅一侧,随后再将电池单元3与撑杆225结合,以将电源供应部定位,即完成本实用新型的组装。以由设于握把12上的控制开关,即可令该主动轮43前进或后退,如欲转弯时,使用者仅需握持握把12并转动之,即可令下方的主动轮43转向,可谓便捷无比。
故经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其所获致的功效在于,本实用新型是与现有的轮椅相结合,可普及至目前已拥有轮椅的家庭、医院、安养或复健机构,而无需另行添购价格昂贵的电动轮椅。此外,当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单元的电力耗尽时,可由手调手控装置,使主动轮失去卡掣片的驱动,而形成空转,进而恢复轮椅原有的手推移动功能。再者,本实用新型无复杂的变速箱及车体设计,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具普及化及价格的优势,实为传统电动轮椅所无法达成。尤其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杆及握把具升降和回动调整功能,以因应使用者体型差异,而符合人体工学舒适性的要求等优点,诚为目前各款电动轮椅所无法企及的。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者,乃较佳实施例的一种,举凡局部的变更或修饰而源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而为熟习该项技艺的人所易于推知者,俱不脱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权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使用于轮椅的组合式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控制单元,是在一纵向轴杆顶部枢接一握把,并通过一轴套件,底部则一体延伸一芯杆;一枢接单元,是由一固设于轴杆底部的连接架,及一容置于其两侧向伸出的限制板间的固定座所组成,该连接架的两限位板各设芯孔供芯杆穿越,而底部则设一衔接部;而固定座的套环供一芯套件的容置与结合,并将芯杆轴接于芯套件及通过下限位板,而与一连接件连结,且该固定座的环套侧边设有枢接部;一电池单元,是在一壳体容置至少一蓄电池,其是与枢接部连接与固定;一传动装置,是由一电动马达与一输出单元相结合,并将该输出单元与衔接部连接,以形成连动,而侧向则伸出一输出轴,并与一主动轮枢接;由将轮椅所欲安装传动机构的前车轮拆除,并分别将轴套件及枢接部搭接并锁固于轮椅上、下方的支架上,使电池单元定位于轮椅的座椅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于轮椅的组合式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轴套件是将一套筒固设于一U形套夹,其侧向延伸的接杆则与轮椅的支架结合而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使用于轮椅的组合式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接杆是与一迫紧件以螺合迫紧方式包夹轮椅的支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于轮椅的组合式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轴管是由一外管及一内管套接而成,该外管设有一排若干扣孔,而内管于管口嵌置一弹性扣片,其侧向的突钮,由一钮孔伸出,以选择性扣入扣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于轮椅的组合式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轴杆顶面与握把间设有一扣栓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使用于轮椅的组合式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外管底缘设有一扣栓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于轮椅的组合式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轴杆底部侧向延伸一接片,并与连接架连结固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于轮椅的组合式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套环侧边的枢接部,是为互呈垂直且具落差的座杆与撑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使用于轮椅的组合式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座杆与撑杆分别与一迫紧件以螺合迫紧方式包夹轮椅的支架。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使用于轮椅的组合式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撑杆是与电池单元底部的杆管相结合。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于轮椅的组合式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芯套件的顶、底部各嵌置一轴承,并供芯杆的穿越。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于轮椅的组合式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芯套件与下限位板之间设有一垫片及一弹簧,并供芯杆穿越。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于轮椅的组合式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一手控装置,其是在主动轮外侧依序装设有一从动片及一卡掣片,而输出轴周缘开设一段卡沟,通过主动轮中央轮轴孔,并与从动片对应设置的卡栓相扣接,而卡掣片朝主动轮方向所突设的至少两卡榫通嵌插于该从动片及轮轴孔周缘的穿孔及卡掣孔;该卡掣片是由一中继管套接,并依序设置一弹簧及垫片,并供一轴栓穿越而锁固于输出轴。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使用于轮椅的组合式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轮轴孔两侧得各自嵌置一轴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使用于轮椅的组合式传动机构,是由一控制单元,一枢接单元,一电池单元,及一传动装置所组合而成。由将轮椅所欲安装传动机构的前车轮拆除,并分别将控制单元的轴套件及枢接单元的枢接部搭接并锁固于轮椅上、下方的支架上,使电池单元定位于轮椅的座椅下方,当启动控制开关,即可令传动装置的主动轮正/逆向旋转,以带动轮椅前/后位移,另将握把转动,可令底部的从动轮亦相对转动而转向。
文档编号A61F5/00GK2560330SQ0224154
公开日2003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02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17日
发明者朱文清, 谢志勤, 林正坚 申请人:朱文清, 谢志勤, 林正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