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式治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2877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囊式治瘘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临床上,对于食管癌、贲门癌经手术切除后的患者,其切除后的部位与胃相吻合处很容易发生吻合口瘘,它直接形响到胸腔感染,其后果不堪设想。由此,食管、胃吻合口瘘是食管、贲门癌切除及食管、胃吻合术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囊式治瘘器,它能够防治食管、胃吻合口瘘,并能够保证向吻合处及胃中输送药物和营养食物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气囊式治瘘器,它有插管,插管外壁上连接气囊,插管上设置有与气囊相通的充气孔,插管的上部设置有输药孔,插管上分别设置输药管及充气管,输药管与输药孔相连接,充气管与充气孔相连接。
为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完成插管的下部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气囊为圆盘形状。
本实用新型能够产生的有益效果因在插管上连接气囊,并在插管上设置充气孔、输药孔,插管上分别设置与其相通的充气管及输药管,插管置入吻合处使气囊充盈,它能够使防治食管、胃吻口瘘,并能够保证向吻合处及胃输送药物和营养食物的安全。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气囊式治瘘器,它有插管1,插管1外壁上连接气囊3,插管1上设置有与气囊3相通的充气孔2,插管1的上部设置有输药孔5,插管1上分别设置输药管6及充气管7,输药管6与输药孔5相连接,充气管7与充气孔2相连接。插管1的下部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4。气囊3为圆盘形状。
制作时,按上述加工好各种零部件组装即可。使用时,将插管1下端置入胃内,然后通过充气管7充气使气囊3充盈,此时可通过输药管6向吻合处输入药物,还可通过插管1上口向胃中输入营养食物或药物。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权利要求1.气囊式治疗器,其特征在于它有插管(1),插管(1)外壁上连接气囊(3),插管(1)上设置有与气囊(3)相通的充气孔(2),插管(1)的上部设置有输药孔(5),插管(1)上分别设置输药管(6)及充气管(7),输药管(6)与输药孔(5)相连接,充气管(7)与充气孔(2)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式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插管(1)的下部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式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气囊(3)为圆盘形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囊式治瘘器,它有插管,插管外壁上连接气囊,插管上设置有与气囊相通的充气孔,插管的上部设置有输药孔,插管上分别设置输药管及充气管,输药管与输药孔相连接,充气管与充气孔相连接。本实用新型能防治食管、胃吻合口瘘,并能够保证向吻合处及胃中输送药物和营养食物的安全。
文档编号A61M25/00GK2588999SQ0226981
公开日2003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27日
发明者王国范, 刘希斌 申请人:王国范, 刘希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