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内支撑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4034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胆道内支撑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胆道内支撑管,尤其是指用于治疗胆道良性狭窄和胆道肿瘤晚期致胆道阻塞的胆道内支撑管,为一种医疗治疗仪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治疗胆道良性狭窄和胆道肿瘤晚期致胆道阻塞的的方法通常为通过狭窄部位或肿瘤组织放置一根T型管或U型管作为支撑管,引流至体外6个月或1年。由于支撑管的末端长期暴露于患者的腹壁外,不仅容易引起腹壁皮肤溃烂,而且支撑管容易脱落,需再次手术;同时长期引流会导致胆汁大量丢失,致病人营养不良,且胆道与外界相通,胆道感染时有发现,需做抗感染治疗,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胆道内支撑管的不足,减轻病人的痛苦,提供了一种可以埋置于皮下的胆道内支撑管。这种胆道内支撑管主要包括T形管和皮下治疗头两部分,T形管由长臂管和短臂管构成,其特殊之处是长臂管的末端安装有皮下治疗头。
而且,皮下治疗头包括中部为一空腔的底座和覆盖于底座上表面的柔软胶皮,皮下治疗头内的空腔与和长臂管连通。
并且,胆道内支撑管中的T形管为硅塑管。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在T形管的长臂管末端连接了一个皮下治疗头,从而使该胆道内支撑管可以被埋置于皮肤下表面,将胆汁不再引流到体外,以避免胆汁的丢失,支撑更牢固,病人腹壁无伤口,同时通过可反复穿刺的治疗头上的胶皮穿刺,可以冲洗胆道或做造影检查,避免了过去T形管和U形管带来的种种弊端。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胆道内支撑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胆道内支撑管主要由和T形管6和皮下治疗头3两部分构成,T形管6分为成T形分布的短臂1和长臂管2,短臂管1和长臂管2相互连通,长臂管2的末端与皮下治疗头3连接,治疗头3主要包括中部为空腔的底座5和覆盖于底座空腔上表面将空腔封闭的柔软胶皮4,治疗头3的空腔与长臂管2连通。使用这种胆道内支撑管时应将T形管的短臂管上端通过狭窄部位或肿瘤组织,将皮下治疗头3埋置在皮下,治疗时医生通过皮肤能触摸到胶皮,治疗很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胆道内支撑管,主要包括由短臂管和长臂管构成的T形管,短臂管和长臂管相互贯通,呈T形分布,其特征在于长臂管末端安装有一个皮下治疗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胆道内支撑管,其特征在于皮下治疗头包括中部为一空腔的底座和封闭底座空腔上表面的柔软胶皮,且皮下治疗头内的空腔与长臂管末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胆道内支撑管,其特征在于T形管的长臂管和短臂管均为硅塑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埋置于皮下的胆道内支撑管,它主要包括由长臂管和短臂管构成的T型管,和与长臂管末端连通的皮下治疗头,该胆道内支撑管能避免现有技术中支撑管末端外露引起的各种弊端,同时经皮下治疗头穿刺还可冲洗胆道或做胆道造影检查。
文档编号A61F2/04GK2595393SQ02284199
公开日2003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15日
发明者刘志苏, 钱群 申请人:武汉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