肤痔清软膏及其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9511阅读:27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肤痔清软膏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肤痔清软膏及其制作方法,属于药品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皮肤病,如手足癣、体癣、浸淫疮、痔疮、肿痛出血、带下病的治疗有一些现成的药品,用中药进行治疗效果经使用发现不特别明显,见效比较慢,用西药进行治疗见效比较快,但是有一定副作用,一些患者会过敏且使用成本相对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利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的中医中药、提供一种肤痔清软膏及其制作方法;这种产品使用的原料均为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易取易得,产品的制作方法简便,所以生产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没有任何毒副作用,经过临床验证其对于手足癣、体癣、浸淫疮、痔疮、肿痛出血、带下病等疾病的治疗效果比较明显、见效快;本发明是这样构成的肤痔清软膏,由金果榄30-70g、土大黄30-70g、黄柏5-30g、朱砂根(八爪金龙)10-50g、野菊花10-50g、紫花地丁20-70g、雪胆5-30g、苦参30-70g、冰片2-40g、重楼5-40g、黄药子5-40g、姜黄5-40g、地榆20-70g、苦丁茶5-50g、薄荷脑1-20g按照药膏制作方法制作而成;具体地说它由金果榄50g、土大黄50g、黄柏20g、朱砂根30g、野菊花30g、紫花地丁40g、雪胆20g、苦参50g、冰片16g、重楼20g、黄药子20g、姜黄20g、地榆50g、苦丁茶20g、薄荷脑3g按照药膏制作方法制作而成。这种肤痔清软膏的制作方法是将中药材金果榄30-70g、土大黄30-70g、黄柏5-30g、朱砂根(八爪金龙)10-50g、野菊花10-50g、紫花地丁20-70g、雪胆5-30g、苦参30-70g、冰片2-40g、重楼5-40g、黄药子5-40g、姜黄5-40g、地榆20-70g、苦丁茶5-50g、薄荷脑1-20g与辅料山梨醇20-80g、瓜耳胶2-10g、β-环状糊精10-50g、硬脂酸2-25g、单甘酯50-100g、十八醇50-120g、聚山梨酯80 5-40g、司盘80 10-70g、石腊油5-50g、
月桂氮卓酮3-30g、苯甲酸1-20g、尼泊金乙酯0.5-10g按照药膏制作方法制作而成。
这种肤痔清软膏的制作方法也可以将中药材金果榄50g、土大黄50g、黄柏20g、朱砂根30g、野菊花30g、紫花地丁40g、雪胆20g、苦参50g、冰片16g、重楼20g、黄药子20g、姜黄20g、地榆50g、苦丁茶20g、薄荷脑3g与辅料山梨醇60g、瓜耳胶4.2g、β-环状糊精30g、硬脂酸10g、单甘酯80g、十八醇80g、聚山梨酯80 20g、司盘80 40g、石腊油20g、月桂氮卓酮10g、苯甲酸6g、尼泊金乙酯1.5g按照下述方法制作所有中药材除冰片、薄荷脑外均清洗、浸泡、然后煎煮后浓缩得到浓缩液水相原料,混合均匀后与所有辅料混合、加温、乳化,再加入冰片、薄荷脑进行混合,得到产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构成简单、生产方法简便、产品成本低廉,具有清热解毒、化瘀消肿、除湿止痒的功效,经过临床试验证明其用于湿热蕴结所致的手足癣、体癣、股癣、浸淫疮、痔疮、肿痛出血、带下病等疾病的治疗效果比较明显、见效快、没有毒副作用。


附图1是本发明的生产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的实施例1将中药材金果榄50g、土大黄50g、黄柏20g、朱砂根30g、野菊花30g、紫花地丁40g、雪胆20g、苦参50g、冰片16g、重楼20g、黄药子20g、姜黄20g、地榆50g、苦丁茶20g、薄荷脑3g与辅料山梨醇60g、瓜耳胶4.2g、β-环状糊精30g、硬脂酸10g、单甘酯80g、十八醇80g、聚山梨酯80 20g、司盘80 40g、石腊油20g、月桂氮卓酮10g、苯甲酸6g、尼泊金乙酯1.5g按照下述方法制作所有中药材除冰片、薄荷脑外均清洗、浸泡、然后煎煮后浓缩得到浓缩液水相原料,混合均匀后与所有辅料混合、加温、乳化,再加入冰片、薄荷脑进行混合,得到产品。
本发明的实施例2将中药材金果榄70g、土大黄70g、黄柏30g、朱砂根(八爪金龙)50g、野菊花50g、紫花地丁70g、雪胆30g、苦参70g、冰片40g、重楼40g、黄药子40g、姜黄40g、地榆70g、苦丁茶50g、薄荷脑20g与辅料山梨醇80g、瓜耳胶10g、β-环状糊精50g、硬脂酸25g、单甘酯100g、十八醇120g、聚山梨酯80 40g、司盘80 70g、石腊油50g、月桂氮卓酮30g、苯甲酸20g、尼泊金乙酯10g按照药膏制作方法制作而成。
本发明的实施例3将中药材金果榄30g、土大黄30g、黄柏5g、朱砂根(八爪金龙)10g、野菊花10g、紫花地丁20g、雪胆5g、苦参30g、冰片2g、重楼5g、黄药子5g、姜黄5g、地榆20g、苦丁茶5g、薄荷脑1g与辅料山梨醇20g、瓜耳胶2g、β-环状糊精10g、硬脂酸2g、单甘酯50g、十八醇50g、聚山梨酯80 5g、司盘80 10g、石腊油5g、月桂氮卓酮3g、苯甲酸1g、尼泊金乙酯0.5g按照下述方法制作所有中药材除冰片、薄荷脑外均清洗、浸泡2小时、然后煎煮2次后合并滤液、浓缩得到浓缩液水相原料,混合均匀后加热至80摄氏度保温得到水相物质;辅料混合、加温至80摄氏度保温得到油相物质;将水相物质和油相物质混合、乳化15分钟,在80摄氏度下保温30分钟、再加入冰片、薄荷脑进行混合、加入防腐剂、得到产品;产品为浅棕黄色微带绿色的软膏。使用时,将本品涂在患处或注入患处,每日1-2次。
本发明的实施例4将中药材金果榄、土大黄、黄柏、朱砂根(八爪金龙)、野菊花、紫花地丁、雪胆、苦参、冰片、重楼、黄药子、姜黄、地榆、苦丁茶、薄荷脑经粉碎后与乳膏基质,如凡士林混合后制得。
本产品主要原料药材功效金果榄具有抗菌解毒作用,抗胆碱酯酶的作用,抑制肾上腺索引起的高血糖症。主治咽喉肿痛,痈肿疔毒,泄泻痢疾,脘腹疼痛等疾。
土大黄能使毛细血管收缩,主治痈疡肿毒,湿疹,疥癣,烫伤等疾。
黄柏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对外阴道滴虫及结核杆菌均有抑制,降压及祛痰,止痛等作用。临床可用于治疗痔疮,脓疱疮,湿疹,带状疱疹,手癣,烧伤。
朱砂根(八爪金龙)25%煎剂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有轻度抑制作用,60%的乙醇提取物有抗早孕作用,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治上感,扁桃体炎,丹毒,劳伤吐血,风湿痛,跌打损伤等。
野菊花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强心,降压和抑菌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痈痘疔疖,咽喉肿痛,热毒蕴结。风火赤眼,头痛眩晕。
紫花地丁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及抗内毒,清热,消肿,抗炎等作用,主治痈肿疔疮,乳痈肠痈,毒蛇咬伤。
雪胆(蛇莲)具有解热抗炎作用及明显的降压作用。主治痈肿疔毒,咽喉肿痛。
重楼(独脚莲)具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之功,主治疔疮痈肿,咽喉肿痛,跌打伤,痛,作成膏药外用,治肿伤中毒。
黄药子主治瘿瘤瘰疬,疮疹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
姜黄主治血瘀气滞、心腹诸痛、经闭、产后腹痛、风湿臂痛、跌打肿痛、疮痛肿痛。
苦参具抗炎、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作用。主治湿热泻痢、带下阴痒、风疹、疥癣、湿疹、皮肤瘙痒、滴虫性阴道炎。
地榆具有止血,镇吐,抗炎,止泻,抗溃疡,保肝,增强免疫功能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便血,痔血,崩漏下血,湿热血痢,烫伤,湿疹,疮疡痈肿。
苦丁茶具有散风热,清头目,除烦渴之功。治头痛,齿痛,目赤耳,热病烦渴,痢疾。
天然冰片(艾片)主治中风噤,惊痫痰述,热病神昏,中署,外治咽喉啮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
薄荷脑具驱散风热,清头目,透疹。用于风热感昌,头痛,目赤,喉痺,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
方解主药方中的地苦胆性冷,味苦,入热经,土大黄性冷,味苦、涩,入热经,二药共具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生肌之功,为主药。
辅药苦参、黄柏二药均性冷,味苦,功能清热燥湿,止痒解毒疗疮;野菊花、紫花地丁均性冷,味苦,可清热解毒、消肿;八爪金龙、蛇莲均性冷,味苦,具清热解毒、消肿之功;独角莲、黄药子均性冷,味苦,具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姜黄、地榆均性冷、味涩,具凉血止血、止痛之功;苦丁花性冷,味苦、甜,清热解毒;艾片、薄荷脑二药均性冷,味苦辛,具清热、消肿、止痛之功,以上十三味均入热经,共为辅药。
全方诸药伍用,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除湿止痒功效。
权利要求
1.一种肤痔清软膏,其特征在于它由金果榄30-70g、土大黄30-70g、黄柏5-30g、朱砂根10-50g、野菊花10-50g、紫花地丁20-70g、雪胆5-30g、苦参30-70g、冰片2-40g、重楼5-40g、黄药子5-40g、姜黄5-40g、地榆20-70g、苦丁茶5-50g、薄荷脑1-20g按照药膏制作方法制作而成。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肤痔清软膏,其特征在于它由金果榄50g、土大黄50g、黄柏20g、朱砂根30g、野菊花30g、紫花地丁40g、雪胆20g、苦参50g、冰片16g、重楼20g、黄药子20g、姜黄20g、地榆50g、苦丁茶20g、薄荷脑3g按照药膏制作方法制作而成。
3.一种肤痔清软膏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中药材金果榄30-70g、土大黄30-70g、黄柏5-30g、朱砂根10-50g、野菊花10-50g、紫花地丁20-70g、雪胆5-30g、苦参30-70g、冰片2-40g、重楼5-40g、黄药子5-40g、姜黄5-40g、地榆20-70g、苦丁茶5-50g、薄荷脑1-20g与辅料山梨醇20-80g、瓜耳胶2-10g、β-环状糊精10-50g、硬脂酸2-25g、单甘酯50-100g、十八醇50-120g、聚山梨酯80 5-40g、司盘80 10-70g、石腊油5-50g、月桂氮卓酮3-30g、苯甲酸1-20g、尼泊金乙酯0.5-10g按照药膏制作方法制作而成。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这种肤痔清软膏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中药材金果榄50g、土大黄50g、黄柏20g、朱砂根30g、野菊花30g、紫花地丁40g、雪胆20g、苦参50g、冰片16g、重楼20g、黄药子20g、姜黄20g、地榆50g、苦丁茶20g、薄荷脑3g与辅料山梨醇60g、瓜耳胶4.2g、β-环状糊精30g、硬脂酸10g、单甘酯80g、十八醇80g、聚山梨酯8020g、司盘80 40g、石腊油20g、月桂氮卓酮10g、苯甲酸6g、尼泊金乙酯1.5g按照下述方法制作除冰片、薄荷脑外的所有中药材清洗、浸泡、然后煎煮后浓缩得到浓缩液水相原料,混合均匀后与所有辅料混合、加温、乳化,再加入冰片、薄荷脑进行混合,得到产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肤痔清软膏及其制作方法,它由金果榄、土大黄、黄柏、朱砂根(八爪金龙)、野菊花、紫花地丁、雪胆、苦参、冰片、重楼、薄荷脑等药材经粉碎后与乳膏基质混合后制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构成简单、生产方法简便、产品成本低廉,具有清热解毒、化瘀消肿、除湿止痒的功效,经过临床试验证明其用于湿热藴结所致的手足癣、体癣、股癣、浸淫疮、痔疮、肿痛出血、带下病等疾病的治疗效果比较明显、见效快、没有毒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P9/14GK1454639SQ0311746
公开日2003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14日
发明者沈子明 申请人:沈子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