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颈椎鞍状关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2878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人颈椎鞍状关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体颈椎鞍状关节。
本发明设计的颈椎关节,由上、下两个半关节配合构成。其中,上、下两个半关节均由一个半关节体和一个基座嵌合组成,半关节体与基座之间通常可以燕尾槽结构形式嵌合,而上、下两个半关节体之间为鞍状面配合接触;基座的背面均设有若干钉刺和/或者珍珠面,和/或羟基磷灰石涂层,以便于将关节与颈椎骨固定结合。其结构如

图1-图2所示。
本发明中,上、下两块基座的燕尾槽嵌合的一侧端部还分别设有一个90度左右的折边,以便将基座定位及固定。并且在该折边处,设有销钉孔,通过销钉进一步将关节体与基座固定。
本发明中,一对鞍状面关节体分别在矢状面和冠状面有不同半径的弧度,各弧度面配合接触,上下关节面相对应的弧度半径一致,其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上下关节面的背面分别设有燕尾形凸槽,该凸槽正好分别嵌合于两个基板正面的凹槽内。
本发明设计的颈椎鞍状关节可采用医用钛合金或医用不锈钢,或/和医用聚乙烯等材料制作。
按照人颈椎骨的生理活动特性,它可以作前后屈伸、左右侧弯、单侧旋转等动作。而且,不同的颈椎骨节段,其屈伸、侧弯、旋转的角度均有差别。通常情况下,有下表的参考数据

说明C表示颈椎骨,下标表示节段。屈伸、侧弯、旋转的单位为度。
根据颈椎间盘的病变位置及其活动范围,颈椎间盘假体可以设计成大小不同的多种规格尺寸,以满足不同部位的颈椎的屈伸、侧弯和旋转的要求。
本发明设计的颈椎鞍状关节,可通过外科手术将其植入患者颈椎间盘病变的部位,鞍状关节面相对合,两个基座将鞍状关节面上下两部分固定。基座通过刺钉固定于上下两个颈椎椎体节段上。通过销钉进一步将关节体与基座固定。使用本颈椎鞍状关节,可对颈椎间隙减压,并可恢复该间隙的生理活动功能和生理高度,本关节可适用于具有适应症的退行性病变所致的颈椎不稳症、颈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病等。
根据颈椎间盘关节活动的要求,本鞍状关节的活动角根据参考数确定。
图2为本颈椎鞍状关节侧视图。
图3为本颈椎鞍状关节轴心冠状面切图。
图4为上关节侧视图和冠状面切图,其中图4(a)为上基座侧视图,图4(b)为上基座冠状面切图,图4(c)为上关节体侧视图,图4(d)为上关节体冠状面切图。
图5为下关节侧视图和冠状面切图,其中图5(a)为下基座侧视图,图5(b)为下基座冠状面切图,图5(c)为下关节体侧视图,图5(d)为下关节体冠状面切图。
图6为上关节矢状面正中切图。
图7为下关节矢状面正中切图。
图8为上关节俯视图。
图9为下关节仰视图。
图中标号1为上关节,2为下关节,3为上基座,4为上关节体,5为下基座,6为下关节体,7为上基座折边,8为下基座折边,9为销钉,10为基座背面的钉刺,11为基座上的燕尾槽。
实施例,如附图所示,上关节的基板为长方形,其长度为13mm,宽度为12.30mm,厚度为2mm,燕尾形凹槽的底部宽度为7.75mm,凹槽口部6mm,深度1.25mm,挡块的高度为3.5mm,刺钉的高度为1mm,共数个布于基板的背面,刺钉的基座为正方形,边长1mm。上鞍状面关节背面的燕尾形凸槽的底部宽度为6mm,顶部7.75mm,深度1.25mm。上鞍状面关节背面宽度为11mm,长度为15mm,厚度为2mm,上鞍状面关节背面矢状面半径为7.44mm,冠状面半径为13.45mm。下关节的基板为长方形,其长度为14mm,宽度为15mm,厚度为2mm,燕尾形凹槽的底部宽度为7.75mm,凹槽口部6mm,深度1.25mm,挡块的高度为3.5mm,刺钉的高度为1mm,共数个布于基板的背面,刺钉的基座为正方形,边长1mm。下鞍状面关节背面的燕尾形凸槽的底部宽度为6mm,顶部7.75mm,深度1.25mm。下鞍状面关节背面宽度为15mm,长度为16mm,厚度为3mm,下鞍状面关节背面矢状面半径为7.44mm,冠状面半径为13.45mm。采用医用不锈钢材料,或医用钛合金材料,和/或医用聚乙烯材料,经过一定的工艺加工制作,即得一种型号的人颈椎鞍状关节。
权利要求
1.一种人颈椎关节,由上、下两个半关节配合构成,其特征在于上、下两个半关节均由一个半关节体和基座以燕尾槽结构形式嵌合,上、下两个半关节体之间为鞍状面配合接触;基座的背面均设有若干钉刺和/或珍珠面,和/或羟基磷灰石涂层,以便于将关节与颈椎骨固定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颈椎关节,其特征在于上、下两块基座的燕尾槽嵌合的一侧端部还分别设有一个90度左右的折边,以便将嵌合在基座正面的关节体定位及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颈椎关节,其特征在于上、下一对鞍状面关节体分别在矢状面和冠状面有不同半径的弧度,各弧度面配合接触,上下关节面相对应的弧度半径一致。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人体颈椎鞍状关节。由上、下两个半关节配合构成,每个半关节由一个半关节体和基座以燕尾槽结构形式嵌合组成,上、下两个半关节体之间为鞍状面配合接触;基座背面均设有若干钉刺和/或珍珠面,和/或羟基磷灰石涂层,以便于将关节与颈椎骨固定结合。本关节可通过外科手术植入患者颈椎间盘病变部位。使用本鞍状面关节可适用于具有适应症的退行性病变所致的颈椎不稳症、颈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病等。
文档编号A61F2/44GK1457750SQ0312880
公开日2003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26日
发明者沈强 申请人:沈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