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4336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按摩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摩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具有可移动地设置在椅子靠背部或座部中的治疗部的按摩机中,该治疗部按以下方式构成。
即,两根旋转轴平行配置,在其中一根旋转轴上设置相对于其轴心偏心的偏心部,在另一个旋转轴上设置与其轴心倾斜的偏心倾斜部。进而,设有一端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偏心部上的连杆、和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倾斜部上的支撑臂,连杆的另一端和支撑臂由球面轴承连接,在支撑臂上进一步安装装具有治疗元件的臂,利用旋转轴的旋转进行揉搓、敲击等治疗。
作为具有上述治疗部的按摩机,已知在特开2000-237257号公报中公开的按摩机。在此,如图24所示,在安装于倾斜部1420上的支撑臂1404的一端上安装有臂1403,在另一端上通过球面轴承1407与连杆1550连接。具有倾斜部1420的旋转轴和具有偏心部1521的旋转轴以前者处于比后者高的位置(设定使用者的肩部方向为上)的方式而配置。
并且,特开2001-238927号公报中也公开了具有上述治疗部的按摩机。在此,如图25(a)、图25(b)所示,其一端安装在倾斜部2420上的支撑臂2404,在其另一端上安装有臂2403,在倾斜部2420和臂2403之间借助球面轴承2407与连杆2550连接。具有倾斜部2420的旋转轴和具有偏心部2521的旋转轴以前者比后者位置高的方式而配置。
但是,在各种情况下存在以下的问题。
特开2000-237257号公报所记载的按摩机中,具有倾斜部1420的旋转轴和具有偏心部1521的旋转轴以前者比后者位置高的方式而配置,具有偏心部1521的旋转轴和治疗元件1402的高度增高,对应于相应程度的移动距离所必需的空间加大。因而,按摩机整体的大小增大。
特开2001-233927号公报所记载的按摩机中,在使用时,由使用者的体重对揉搓球2402作用以力F10,因此,在支撑臂2404上作用以力F20。这时,倾斜部2420的旋转轴的旋转力的旋转力矩M10成为沿顺时针(图上)方向,因而,在作用以使用者体重造成的载荷的情况下,作用在连杆2550上的力的方向成为拉伸方向,因而,由连杆2550对支撑臂2404产生使球面部2551从球面轴承2407上脱落下来的力F30。体重越重的人则该力越大,存在脱落的可能,有必要设置用于防止脱落的构件,从而使成本提高。并且,球面部2551和球面轴承2407的接触面积变小,易于磨损和破损。并且,如图26所示,在这种情况下也同样,由于沿靠背部10a移动的揉搓球等所占据的空间增大,所以靠背部10a加高,按摩机200整体增大。并且,在靠背部10a的下端部配置有控制箱920的情况下,按摩机200整体进一步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摩机,可使按摩机小型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为一种按摩机,其包括治疗元件;安装有前述治疗元件的治疗元件臂部;至少两根平行配置的旋转轴;设置在第一旋转轴上且相对于该第一旋转轴的轴心偏心的偏心部;设置在第二旋转轴上且相对于该第二旋转轴的轴向倾斜的倾斜部;前述治疗元件臂部安装在其一端上且前述倾斜部安装在其另一端上的支撑臂;作为连接前述偏心部和前述支撑臂的连杆机构且具有与设置在该支撑臂上的球面轴承部嵌合的球状端部的连杆机构,前述治疗元件臂部相对于前述支撑臂的安装部位,相对于高度方向配置在前述两根旋转轴之间。
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将包含治疗元件及治疗元件臂部、和驱动它们的第一及第二旋转轴、传递旋转轴的旋转且实现治疗操作的支撑臂及连杆机构在内的结构容纳在紧凑的空间内,可以使按摩机整体小型化。
在前述支撑臂中,前述球面轴承部配置在前述倾斜部的安装部位和前述治疗元件臂部的安装部位之间的位置上。
采用这种方式,在由使用者向治疗元件施加载荷的情况下,从支撑臂向连杆机构的载荷方向为压缩球面部的方向,球面部不会从球面轴承部中脱落,因而,不需要防脱落构件,可以降低成本。并且,球面部和球面轴承部的接触面积增大,可以抑制磨损。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按摩机的概括结构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按摩机的概括结构的整体侧视图;图3(a)~图3(f)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按摩机的升降治疗单元的六面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按摩机的升降治疗单元的正视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按摩机的升降治疗单元的后视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按摩机的升降治疗单元的正面侧立体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按摩机的升降治疗单元的背面侧立体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按摩机的治疗部的正视图;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按摩机的治疗部的左视图;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按摩机的治疗部的后视图;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按摩机的治疗部的右视图;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按摩机的治疗部的正面侧立体图;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按摩机的治疗部的背面右侧立体图;图14是图13的剖视图;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按摩机的治疗部的背面左侧立体图;图16是图13的另一个剖视图;图17(a)是表示支撑揉搓球的臂部403L的臂支撑构件404L的视图;图17(b)是图17(a)中的A-A剖视图;图17(c)是图17(a)中的B-B剖视图;图18是说明与现有技术的例子相比的本发明的效果的视图;图19是表示作用于各部分上的力的关系的视图;图2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按摩机的升降治疗单元的升降部的下方侧立体图;图21是说明按摩机的基本动作的流程图;图2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按摩机的概括结构的框图;
图23是表示揉搓球的动作的示意图;图24是表示第一个现有技术例子的示意图;图25(a)、图25(b)是说明第二个现有技术例子的示意图;图26是表示第二个现有技术例子的问题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按摩机1的概括结构的整体正视图,图2是该按摩机1的整体侧视图,同时显示靠背部10a的外形和内部结构。
按摩机1是将升降治疗单元20组装到可自由倾斜的椅子10的靠背部10a上而成的。
利用从升降治疗单元20向着由靠背部10a的罩层所覆盖的表面侧突出设置的揉搓球(治疗元件)402a~d对人体进行按摩。
揉搓球是由沿背肌方向在上方配置的左右一对揉搓球402a、402b(第一治疗元件)、和在下方配置的左右一对揉搓球402c、402d(第二治疗元件)构成。
并且,在升降治疗单元的侧面配置有控制箱920,该控制箱920容纳控制升降治疗单元的动作的CPU控制回路900、马达控制回路901(参照图22)。
将从家用电源供应电能用的电源线(图中未示出)和使用者操作的操作部910(参照图22)连接到控制箱920上。
图3(a)~图3(f)是升降治疗单元的六面图,图3(a)、图3(b)、图3(c)、图3(d)、图3(e)、图3(f)分别是正视图、右视图、后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仰视图。图4是升降治疗单元的正视图,图5是后视图,图6是正面侧立体图,图7是背面侧立体图。
如图4和图6所示,升降部30是由沿靠背部10a配置的剖面为圆形的一对导向管(导向机构)301R、301L,与导向管平行地配置在两个导向管之间的开有螺纹的升降用螺纹轴304,与导向管301R、301L正交的上下一对导向管保持件302、303构成。
导向管301R、301L固定在导向管保持件302、303上,升降用螺纹轴304被可自由旋转地保持着。
如图5和图7所示,利用在导向管301R、301L上可沿其轴向自由移动地被保持着的升降导向件306a、306b、306c、306d,以及用于保持螺合到升降用螺纹轴304的外周上的升降螺母305的升降螺母保持件701对治疗部40进行支撑(参照图10、图13)。
而且,伴随着通过升降用螺纹轴304的旋转上下驱动升降用螺母305,升降螺母保持件701和固定该升降螺母保持件701的治疗部40沿着导向管301R、301L上下移动。
图8是治疗部40的正视图,图9是其左视图,图10是其后视图,图11是其右视图,图12是其正面侧立体图,图13是其背面右侧立体图,图14是图13的剖视图,图15是其背面左侧剖视图,图16是图13的另一个剖视图。
利用板状的基座构件401覆盖治疗部40的前面。基座构件401,在中央部设有揉搓球402a~d从其中突出的大致矩形的开口部401a、401b。
(治疗部的概括结构)下面,对治疗部40的概括结构进行说明。
四个揉搓球402a~d分别可自由旋转地轴支撑在呈大致V字形的揉搓球臂部(治疗元件臂部)403R、403L的前端部上。
揉搓球臂部403R的基端部被臂支撑构件(支撑臂)404R的构件404R1、404R2(参照图15)夹持并被支撑在旋转轴408R上,揉搓球臂部403L的基端部被臂支撑构件404L的构件404L1、404L2夹持并被支撑在旋转轴408L上。
在揉搓球臂部403R、403L上设有用于对各自的旋转进行制动的制动件405R、405L。
在揉搓轴(旋转轴)410的左右两侧上相对于各个轴向倾斜地固定有圆筒形状的倾斜套筒420R、420L,相对于倾斜套筒420R、402L轴向的倾斜以左右对称的方式设定(参照图14)。
在倾斜套筒420R、420L的外周上,通过沿周面转动的轴承可自由旋转地嵌合有由树脂制成的臂支撑构件404R(404R1、404R2)(参照图15)、404L(404L1、404L2)(参照图13)。
臂支撑构件404R(404R1、404R2)、404L(404L1、404L2)具有嵌合到倾斜套筒420的外周上的基部406R1、406R2(参照图15)和406L1、406L2(参照图13、图14)。
与此同时,在前述基部406R1、406R2以及406L1、406L2和旋转轴408R、408L之间具有连杆承载部407R1、407R2和407L1、407L2。
设置在连杆(连杆机构)550R(参照图11)、550L(参照图9)的一端上的球状的球面部(端部)551R、551L嵌合到连杆承载部407R1、407R2以及407L1、407L2上,连杆550R、550L沿着球面状的连杆承载部(球面轴承部)407R1、407R2以及407L1、407L2可自由摆动地被支撑着。
在图17(a)中表示支撑揉搓球臂部403L的臂支撑构件404L,其A-A剖面和B-B剖面分别表示在图17(b)和图17(c)中。
臂支撑构件404L是由树脂制成的,如图13所示,形成将构件404L1、404L2接合在一起的结构。
在此,臂支撑构件404L(404L1、404L2)的靠近基部406L1、406L2的一侧(在图17中为左侧),其内侧面404L1a、404L2a形成凸凹形状,并且仅其内侧面404L1a、404L2a的凸部彼此接触,外侧面404L1b、404L2b形成平坦状。即,臂支撑构件404L的构件404L2的内侧面404L2a侧,在基部406L2侧,包括与对方的构件404L1接合的接合面4044L2,和在从内侧面404L2a侧到达外侧面404L2b的途中对该接合面4044L2局部减薄(去厚)、形成薄壁的多个凹形的减薄部4043L2。如图17(b)、图17(c)所示,在对向侧的构件404L1的内侧面404L1a侧,对应于构件404L2的凸凹形状也形成接合面4044L1和凹形的减薄部4044L1。在此,将以相同高度形成的接合面4044L1和接合面4044L2接合起来,减薄部4043L1和减薄部4043L2不接触。
另一方面,在臂支撑构件404L的构件404L2的内侧面侧的旋转轴408侧(在图17中为右侧),为了使揉搓球臂部403L滑动,设有从接合面4044L2起形成低一级的平坦面的滑动部4045L2。并且,在对向方的构件404L1的外侧面404L1b侧上,在与减薄部4043L1对应的区域中形成平坦的平坦面部4041L1,在与滑动部4045L1对应的区域中,在从与平坦面部4041L1高度相同的外侧面404L1b侧到达内侧面404L1a侧的途中局部减薄(去厚),成型出形成薄壁的多个凹形的减薄部4042L1。
如上所述,将臂支撑构件404L的构件404L1和构件404L2相互接合起来的内侧面404L1a、404L2a侧形成凸凹形状,外侧面404L1b、404L2b侧形成平坦状,因而,与接合面是平坦的而外侧面形成凸凹状的物品相比较,刚性高并且接触面积小。
因而,施加载荷时的臂支撑构件404L、404R的弯曲小,并且由于弯曲而产生的面的摩擦小,可以减少噪音的产生。
并且,通过使臂支撑构件404R1(404L1)和404R2(404L2)采用不同的材料,可以减小滑动摩擦,能够进一步地减少噪音的产生。
在臂支撑构件404R(404R1、404R2)、404L(404L1、404L2)上,具有承载前述制动件405R、405L的制动件承载部409R、409L,制动件405R、405L接触部分的形状形成沿着制动件405R、405L的形状。
这样,由于制动件承载部409R、409L形成沿着制动件405R、405L的形状,所以与不沿着制动件405R、405L的形状的情况相比,接触面积增加,减少了制动件的磨损、破损。
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揉搓轴410的上方配置有平行于揉搓轴410的敲击轴(旋转轴)510。
在敲击轴510左右两侧的对应于倾斜套筒420的位置上设置有与径向方向偏心的偏心部520、520。
左右偏心部520是以相对于敲击轴510向相互反向的方向偏心的方式设置的。
在偏心部520的外周上通过沿周面转动的轴承可自由旋转地嵌合有轴承箱521R、521L。
嵌合到偏心部520外周上的轴承箱521R、521L都具有向圆周方向突出设置的连杆承载部522R、522L(参照图11)。
一端连接到臂支撑构件404R(404R1、404R2)(参照图15)、404L(404L1、404L2)上的连杆550R(参照图11)、550L的另一端,相对于连杆承载部522R、522L被可自由摆动地支撑在敲击轴510的轴向方向上。
如此,在揉搓轴410的上方沿左右方向平行配置敲击轴510,作为揉搓球臂部403R、403L向臂支撑构件404R、404L安装的部位的旋转轴408R、408L,在高度方向(沿着使用者背肌的方向)上位于敲击轴510和揉搓轴410之间。因而,包含揉搓球402a~d及揉搓球臂403R、403L、驱动它们的揉搓轴410和敲击轴510,传递这些轴的转动以实现治疗操作的臂支撑部件404R、404L以及连杆550R、550L在内的结构的高度变小,因而,该结构可以容纳在高度方向上更为紧凑的空间内,按摩机1的整体也可以小型化。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敲击轴510配置在揉搓轴410的上方,但是揉搓轴410配置在敲击轴510的上方,相对于臂支撑机构404R、404L的连杆550R、550L的上下相反这样的构成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在揉搓球402a~d的沿靠背部10a的方向的移动距离相同的情况下,也可以减小包含揉搓球的结构所占据的空间,因而,按摩机1的整体沿高度方向可以小型化。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箱920配置在升降治疗单元20的导向管301R的旁边,但是,如图18所示,在配置在升降治疗单元20下方的情况下,与现有结构相比在高度方向上也可以小型化。
在图19中,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作用在揉搓球402a、402c、揉搓球臂部403R、臂支撑构件404R、揉搓轴410、连杆550R各部分上的力的关系(对于臂支撑构件404L侧也一样)。
使用者坐在椅子上,当体重加在靠背部10a上时,对于揉搓球402a、402c作用以从使用者的背面向着按摩机1的背面侧推压的方向的力F1,借此,从揉搓球臂部403R经由旋转轴408R对臂支撑部件404R同样地作用以向按摩机1的背面侧推压的方向的力F2。因而,在臂支撑构件404R上,沿揉搓轴401的圆周方向产生顺时针(在图上)旋转的旋转力矩M1。这时,借助旋转力矩M1的作用,从连杆承载部407R1、407R2对连杆550R的球面部551R作用以将球面部551R向连杆550R的延伸方向推压的方向的力。当从臂支撑构件404R侧观察时,作用以将球面部551R压在连杆承载部407R1、407R2的球面上的力F3。即,球面部551R和连杆承载部407R1、407R2的接触面成球面状,接触面积增大,因而,可以抑制沿接触面的相对移动(箭头D)造成的磨损。
并且,在使用时,恒定地从臂支撑构件404R、404L对连杆550R、550L作用以从连杆承载部407R1、407R2以及407L1、407L2沿连杆550R、550L的延长方向推压的方向的力,所以球面部551R、551L不会从臂支撑构件404R、404L上脱落,不需要用于防止脱落的构件,可以减小成本。
通过按这样进行的配置,当使用者坐在椅子上,将体重加在靠背上时,在连杆550R、550L的球面部551R、551L上施加沿着推压方向的力,连杆550R、550L的球面部551R、551L和连杆承载部407R1、407R2及407L1、407L2(在图19中仅表示出了407R1、407R2,但对于407L1、407L2也是一样的)的接触面积增大,抑制了磨损。
并且,在使用时,由于连杆550R、550L总是向推压方向施加力,所以球面部551R不会脱落,不需要用于防止脱落的构件。
(揉搓机构)以下,对治疗部40的揉搓机构进行说明。
揉搓轴410和敲击轴510在揉搓球臂部403R、403L的内侧通过治疗轴保持部601R、601L可自由旋转地支撑着。
治疗轴保持部601R、601L(参照图14),被治疗轴保持部托架602R、602L(参照图13)固定在基座构件401上。
揉搓用马达430(参照图16)与基座构件401正交,配置在揉搓轴410和敲击轴510之间。
而且,揉搓用马达430,如图15所示,以能从与使用者的背面相反侧向近前侧拆下的方式可自由拆装地固定在治疗轴保持部601R、601L上。
在揉搓用马达430的驱动轴430a上安装有揉搓用小带轮411。
卷绕在揉搓用小带轮411(参照图16)的外周上的环形揉搓用皮带413,也同样卷绕在安装于揉搓用蜗杆414的轴上的揉搓用大带轮412的外周上。
揉搓用蜗杆414与揉搓用蜗轮415啮合在一起。
揉搓用蜗轮415同心地固定在揉搓轴410的外周上。
揉搓用蜗杆414和揉搓用蜗轮415可旋转地容纳在治疗轴保持部601R、601L中。
因而,揉搓用马达430的驱动力按照揉搓用小带轮411→揉搓用皮带413→揉搓用大带轮412→揉搓用蜗杆414→揉搓用蜗轮415的顺序一边减速一边传递,对揉搓轴410进行旋转驱动。
并且,在揉搓轴410上,在治疗轴保持部托架602R和倾斜套筒420R之间设置与揉搓轴410同轴的旋转被检测部440(参照图14)。
揉搓旋转被检测部440是将使能够检测出揉搓轴410的基准角度的原点用凸部441、和在将揉搓轴410的一个周期分成的多个的角度上配置的使能够检测出来自基准角度的相对角度的揉搓脉冲用凸部442成一体地配置。
而且,揉搓原点用凸部441、和揉搓脉冲用凸部442是配置在直径不同的圆周上,沿轴向突出设置。
揉搓原点用凸部441、揉搓脉冲用凸部442由揉搓原点用检测部801和揉搓脉冲用检测部802检测出来,而揉搓原点用检测部801和揉搓脉冲用检测部802设置在与治疗轴保持部托架602R的面平行地配置在其上的检测用基板800上。
揉搓原点检测部801、揉搓脉冲用检测部802作为透过式传感器配置在前述检测用基板800上。
在此,设定为即使在例如揉搓球402a、402b的间隔较窄的角度,揉搓原点用检测部801也可检测出原点用凸部441。
并且,分别这样设定揉搓脉冲用凸部442,即在例如揉搓球402a、402b的间隔较宽时、或者在窄和宽的中问时的两种情况下,揉搓脉冲用检测部802可检测出揉搓脉冲用凸部442。
通过这样地构成揉搓旋转被检测部440,在揉搓原点用检测部801检测出揉搓原点用凸部441时,停止揉搓轴410的旋转,从而揉搓球402a、402b的间隔停止在窄的位置上。
并且,揉搓原点用检测部801检测出揉搓原点用凸部441之后,检测出揉搓轴410的旋转方向,并且揉搓脉冲用检测部802检测出揉搓脉冲用凸部442,借此,可以判断出揉搓球402a、402b的间隔在宽的时候、或者在窄时和宽时中间的时候的宽度,这时,若停止揉搓轴410,则可以分别地设定揉搓球402a、402b的间隔。
并且,通过由这些检测部判断揉搓球402a、402b的宽度,可以进行改变旋转速度这样的控制。
此外,通过检测部有无检测可以获知揉搓球410有无旋转。
(敲击机构)以下,对治疗部40的敲击机构进行说明。
由敲击用马达530驱动敲击轴510。
敲击用马达530,以从与使用者的背面相反侧向右手侧可拆下的方式可自由拆装地固定到治疗轴保持部托架602R上(参照图15)。
在敲击用马达530的驱动轴上安装有敲击用小带轮511。
卷绕在敲击用小带轮511的外周上的环状的敲击用皮带513,同样地也卷绕在敲击用大带轮512的外周上(参照图15)。
敲击用大带轮512同心地固定到敲击轴510的外周上。因而,敲击用马达530的驱动力以敲击用小带轮511→敲击用皮带513→敲击用大带轮512的顺序一边减速一边传递,旋转驱动敲击轴510。
并且,在敲击用大带轮512的外周边缘上,成一体地设有向轴向突出的圆弧形的敲击旋转检测用凸部540。
利用配置在夹住敲击旋转检测用凸部540的位置上的敲击旋转检测部803,检测安装有敲击用大带轮512的敲击轴510的旋转数(参照图15)。
敲击旋转检测部803作为透过式传感器配置在前述检测用基板800上。
这样,通过检测出敲击轴510的旋转,可以获知敲击轴510有无旋转以及其旋转速度等。
并且,通过成一体地设置敲击用大带轮512和敲击旋转检测用凸部540,可以减少部件的数目,降低成本。
(升降治疗单元的升降部)以下,以作为升降治疗单元20的升降部30的下方侧立体图的图20为主,对治疗单元升降部的机构进行说明。
升降部30由下列部分构成沿靠背部10a配置的剖面为圆形的一对导向管(导向机构)301R、301L;平行于导向管地配置在两个导向管之间的开有螺纹的升降用螺纹轴304;以及与导向管正交的上下一对导向管保持件302、303。
在导向管301R、301L上安装有可沿其轴向自由移动地保持着的升降导向件306a、306b、306c、306d,升降螺母305螺纹配合到升降用螺纹轴304的外周上(参照图13)。
升降螺母保持件701保持升降螺母305,并且固定在基座构件401上,并且,升降导向件306a、306b、306c、306d也固定在基座构件401上。
利用升降用马达630驱动升降用螺纹轴304。
升降用马达630固定在处于下侧的导向管保持件303上(参照图20)。
升降用小带轮611安装在升降用马达630的驱动轴630a上。
卷绕在升降用小带轮611的外周上的环状升降用皮带613,同样地也卷绕在安装于升降用螺纹轴304上的升降用大带轮612的外周上。
因而,升降用马达630的驱动力以升降用小带轮611→升降用皮带613→升降用大带轮612→升降用螺纹轴304的顺序一边减速一边传递,利用升降用螺纹轴304的旋转上下移动升降螺母305。
并且,在升降用大带轮612的外周边缘上设有向轴向突出的升降位置检测用凸部640。
利用配置在夹住升降位置检测用凸部640的位置上的升降位置检测部811,可以检测出安装有升降用大带轮612的升降用螺纹轴304的旋转数。
升降位置检测部811作为透过式传感器安装在升降位置检测用基板810上。
由于每旋转一次升降用螺纹轴304则升降螺母305所移动的距离是开设在升降用螺纹轴304上的螺纹的导程,所以通过检测升降用螺纹轴304的旋转数,可以检测出沿导向管301R、301L的治疗部40的升降位置。
并且,利用升降位置检测用凸部640和升降位置检测部811,可以检测出升降螺纹轴304有无旋转。
并且,通过成一体地设置升降用大带轮612和升降位置检测用凸部640,可以减少部件的数目,降低成本。
并且,在导向管保持件302、303上分别设有升降上限被检测部307和升降下限被检测部308(参照图4、5、7),配置在安装于治疗部40上的检测用基板800上的升降上限检测部812和升降下限检测部813对升降上下限位置进行检测,分别检测出是否位于上限位置和下限位置。
升降上限被检测部307和升降下限被检测部308的截面成十字形,并且,将升降上限检测部812和升降下限检测部813为透过式传感器(参照图15),以便检测截面呈十字形的被检测部的十字的一端。
如上所述,在前述检测用基板800上配置揉搓原点用检测部801和揉搓脉冲用检测部802、敲击旋转检测部803、升降上限检测部812和升降下限检测部813。
因而,各传感器的基板只有一块,可以通过减少构件来降低成本。
但是,由于检测用基板800安装在保持揉搓用马达430、敲击用马达530的治疗轴保持部601R的侧面上,所以可以将各马达的电源供应线和各传感器的信号线集中在控制箱中进行配线,可以通过提高组装性、减少配线构件实现成本的降低。
在敲击用大带轮512和升降用大带轮512的外周边缘上分别设有沿轴向突出的被检测用凸部540、640,但它们也可以向径向突出。
并且,被检测用凸部540、640即可以与带轮形成一体,也可以是独立的构件。因此,虽然在该实施例中采用透过式传感器,但是也可以根据组装性选择反射式传感器、微动开关、接近传感器等。
并且,通过采用由比带轮重量轻的单独构件构成的被检测用凸部540、640,可以减轻重量。
图21是说明按摩机1的基本动作的流程图。
图22是表示按摩机1的概括结构的框图。
按摩机1的结构为,CPU控制回路900根据来自操作部910的指示和来自各传感器的信息向马达控制回路901发出命令,驱动各马达,或者在操作部910上显示信息。
首先,在图22中所示的操作部910中接通电源通/断开关(步骤1)。
这时,点亮电源通/断开关的LED,告知电源开关接通(步骤2)。
其次,使升降用马达630、揉搓用马达430分别向各自的初始位置方向运动(步骤3)。判断各马达向初始位置的移动是否结束(步骤4),若未结束则返回步骤3,若结束则停止升降用马达630、揉搓用马达430的运动(步骤5)。
接着,判断选择的是手动模式和自动过程中的哪一项(步骤6)。
若选择手动模式,则判断选择了手动模式中的哪一种动作(步骤7),根据选择进行各种手动操作(步骤8)。作为手动模式,可以从“上揉搓”、“下揉搓”、“敲击”、“背肌牵引”、“局部背肌牵引”、“向上”、“向下”中进行选择。
各种手动操作进行15分钟(步骤9),在经过15分钟后的时刻结束各种手动操作(步骤10),断开电源通/断开关,同时熄灭LED(步骤11)。
若选择自动模式,则判断选择了自动过程中的哪一种过程(步骤12)。
若选择上半身自动过程,则根据上半身自动过程的菜单进行操作(步骤13),在菜单结束的时刻(步骤14)进入步骤11。
在此,上半身自动过程是例如对遍及从头至肩、背部以及腰部为止的上半身的整体适当组合地进行背肌的牵引、揉搓和敲击操作的过程。
若选择头肩自动过程,则根据头肩自动过程的菜单进行操作(步骤15),在菜单结束的时刻(步骤16)进入到步骤11。
在此,头肩自动过程是例如对从头至肩部的部位适当组合地进行背肌牵引、揉搓和敲击操作的过程。
若选择腰部自动过程,则根据腰部自动过程的菜单进行操作(步骤17),在菜单结束时(步骤18)进入到步骤11。在此,腰部自动过程是例如对腰部周围适当组合地进行背肌牵引、揉搓和敲击动作的过程。
以下,详细说明由按摩机机构进行的各种按摩操作。
(揉搓动作)在揉搓动作时,使敲击轴510的旋转停止,只旋转揉搓轴410。
揉搓球臂部403R、403L可自由旋转地支撑在倾斜地安装于揉搓轴410上的倾斜套筒420R、420L的外周上,同时,经由连杆限制揉搓轴410的旋转。
因而,一边使揉搓球402a~d离揉搓轴410轴心的距离变化,一边使其向揉搓球410的轴向方向摆动。
在图23中表示出了从正面观察这样的揉搓球运动的图示。
这时,由于左右揉搓球之间的间隔变化,所以通过这样的动作可以实现对身体进行揉搓的“揉搓动作”。
在进行上述这样的揉搓动作时,通过切换揉搓用马达430的旋转方向,可以使揉搓球的运动方向转向,因而,可以实现“上揉搓”和“下揉搓”两种动作。
(敲击动作)在敲击动作时,使揉搓轴410的旋转停止,旋转敲击轴510。
经由伴随着敲击轴510的旋转进行偏心旋转的偏心部520可自由旋转地对连杆550R、550L进行支撑,因而,通过使敲击轴510旋转,改变敲击轴510的轴心和与连杆端部嵌合的连杆承载部407R、407L的距离。
由于揉搓球臂部403R、403L可绕揉搓轴410自由旋转地支撑着,所以通过驱动敲击用马达并以适当的速度旋转敲击轴510,揉搓球臂部403R、403L绕揉搓轴410摆动,实现敲击动作。
(背肌牵引)当进行背肌牵引动作时,使揉搓轴410和敲击轴510两者停止,揉搓球臂部403R、403L保持在揉搓原点位置上,驱动升降用马达630,使按摩机构1整体沿着导向管301R、301L上下运动。
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可以实现按摩机的小型化。
权利要求
1.一种按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治疗元件;安装有前述治疗元件的治疗元件臂部;至少两根平行配置的旋转轴;设置在第一旋转轴上且相对于该第一旋转轴的轴心偏心的偏心部;设置在第二旋转轴上且相对于该第二旋转轴的轴向倾斜的倾斜部;前述治疗元件臂部安装在其一端上且前述倾斜部安装在其另一端上的支撑臂;作为连接前述偏心部和前述支撑臂的连杆机构且具有与设置在该支撑臂上的球面轴承部嵌合的球状端部的连杆机构,前述治疗元件臂部相对于前述支撑臂的安装部位,相对于高度方向配置在前述两根旋转轴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在前述支撑臂上,前述球面轴承部配置在前述倾斜部的安装部位和前述治疗元件臂部的安装部位之间的位置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摩机,实现按摩机的小型化。该按摩机是将支撑揉搓球的揉搓球臂部可摆动地支撑在臂支撑构件的一端上。臂支撑构件的另一端经由偏心且倾斜的偏心倾斜部连接到揉搓轴上。敲击轴配置在揉搓轴的上方。揉搓球臂部向臂支撑构件安装的部位,在高度方向上位于敲击轴和揉搓轴之间。敲击轴和臂支撑构件通过连杆连接起来。连杆的端部的球面部所嵌合的球面轴承,设置在揉搓球臂部向臂支撑构件安装的部位和设置在揉搓轴上的偏心倾斜部之间的位置上。
文档编号A61H23/02GK1460460SQ0313145
公开日2003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14日
发明者三木章利, 森坚太郎 申请人:欧姆龙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