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小管吻合手术前寻找断裂截面的探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5423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泪小管吻合手术前寻找断裂截面的探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学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泪小管吻合手术前寻找断裂截面的探针。
背景技术
泪小管断裂是眼科中常见的急症之一,采用手术吻合泪小管断裂处是唯一的治疗方法。问题在于在进行手术吻合前寻找泪小管断裂处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现有的方法一般是从眼睛的上(或下)泪小点注射可见液体(如牛奶、混有色素的水等),然后从这些液体的流出部位来判断泪小管断裂处的位置,确定后再进行手术吻合。这样做,往往需要反复多次,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在于克服以上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使用比较方便、寻找比较准确的手术器械,即泪小管吻合手术前寻找断裂截面的探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泪小管吻合手术前寻找断裂截面的探针,由手柄(1)、直杆(2)、弯杆(3)、小孔(4)组成,其特征在于弯杆(3)呈半圆弧形,且其端头部为钝头,并在其横截面上开有一个小孔(4)。在使用时只要将其弯杆(3)的头部插入眼睛的上(或下)泪小点,利用其弯杆(3)的半圆弧形结构特性和上下泪小管的弹性,使弯杆(3)沿着上下泪小管通行,最后让其头部从眼睛的下(或上)泪小点伸出,这样就可以顺利地找到泪小管的断裂处。然后,在小孔(4)中穿上一根丝线,退出本探针则丝线就保留在泪管中,这时候就可以进行泪小管吻合手术。手术完成并待伤口愈合后抽出丝线。
采用本实用新型将取得以下效果操作简单、使用比较方便、寻找比较准确,一般一到两次即可完成定位。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3的左视图。
图5为图2中A-A截面的放大图。
图6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至图6中1.手柄,2.直杆,3.弯杆,4.小孔。
图7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时眼睛中泪管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中5.上泪小点,6.上泪小管,7.下泪小管,8.下泪小点,9.泪总管,10.泪囊。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至图6可见,本实用新型由手柄(1)、直杆(2)、弯杆(3)、小孔(4)组成一个整体,一般是采用不锈钢制成,手柄(1)是一个呈扁平状的小板——作用是便于手持,而直杆(2)、弯杆(3)则是采用一根不锈钢丝弯制而成,弯杆(3)是其主要的工作部分,呈半圆弧形,这是为了适应眼睛上(或下)泪小点和上(或下)泪小管所组成的“管道”结构。其端头为钝头,目的是防止在插入过程中损伤其他组织,其头部的横截面上开有一个小孔(4),其作用是为了穿丝线。
下面我们结合图7来观察本探针的使用和操作过程。
在使用时只要将其弯杆(3)的头部插入眼睛的上(或下)泪小点——一般是根据初步判断,如果断裂处在下泪小管(7),则从上泪小点(5)插入,如果断裂处在上泪小管(6),则从下泪小点(8)插入,利用其弯杆(3)的半圆弧形结构特性和上下泪小管的弹性,使弯杆(3)沿着上下泪小管通行,最后让其端部从眼睛的下(或上)泪小点伸出,这样就可以顺利地找到泪小管的断裂处。
这里应该加以说明的是一、一个人的眼睛有两个,一个眼睛也有上(或下)泪小点和上(或下)泪小管。这样,其断裂处就有四种可能性,所以本探针的弯杆(3)必须有两种弯制的方向来满足其操作需要,即逆时针的弯制方向(如附图2和附图4所示)和顺时针的弯制方向(附图中未示出);二、本探针的使用过程中不通过图7中所示的泪总管(9)和泪囊(10);三是,图7中所示的“虚线”就是本探针插入后所形成的示意性“路线”。
权利要求1.一种泪小管吻合手术前寻找断裂截面的探针,由手柄(1)、直杆(2)、弯杆(3)、小孔(4)组成,其特征在于弯杆(3)呈半圆弧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弯杆(3)的端部为钝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弯杆(3)的头部的横截面上开有一个小孔(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由手柄、直杆、弯杆、小孔组成一个整体,手柄是呈扁平状的小板,直杆和弯杆则是采用一根不锈钢丝弯制而成,弯杆呈半圆弧形。其端头为钝头,目的是防止在插入过程中损伤其他组织,其头部的横截面上开有一个小孔,其作用是为了穿丝线。在使用时只要将其弯杆的头部插入眼睛的上(或下)泪小点,利用其弯杆的半圆弧形结构特性和上下泪小管的弹性,使弯杆沿着上下泪小管通行,最后让其头部从眼睛的下(或上)泪小点伸出,然后退出退出本探针而让丝线保留在组织中。这样就可以顺利地找到泪小管的断裂处。
文档编号A61F9/007GK2607986SQ03202410
公开日2004年3月31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21日
发明者王飞, 叶萍 申请人:王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