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杜绝变质与浪费的眼病药液定滴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6723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能杜绝变质与浪费的眼病药液定滴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当前的塑料行业生产技术。
②背景技术我们医学界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在治疗眼病时,都离不开滴眼液,这种滴眼液,过去都是利用小玻璃瓶盛放,现在都改用塑料瓶盛放了。这两种办法都是一个目的使药液一滴一滴地流出,但这两种办法都同时存在着如下问题第一,原来密封的药液从开始使用时起,就与室内不清洁的空气接触,使之药液发生变化其变化由轻到重,开始时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但到后来则会由量变到质变,直接影响疗效,以至无效甚至反效;第二,药液在开始使用时能一滴一滴地流出,很易控制,但到半瓶以后,就不然了,让一滴一滴地流出则很难控制,特别是在后来的1/3瓶时,就无法控制,从而造成浪费。(因慢性眼病用药时间长,短的也需几个月,长者则需一年余,所以必须自己滴药,看不见药液。)③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存在的两个问题,提出其改进意见。第一,药液从开始使用时起直到眼药液用完时为止,药瓶内不得有丝毫的空气进入,仍然等于密封一样的在真空里存放,药液不与空气发生任何变化,因而保证了药液的疗效。而原来的那种瓶装办法,当开瓶使用时,只能用20天,剩下的药液因变质就要禁止使用了,这就说明从开瓶后就与空气接触开始变化,并不是在20天后忽然突变而不能使用的,所以药液开瓶后的隔绝空气尤其重要。有的注射用药液在开瓶后只有几个小时就失效禁用了。第二,药液从开始使用时起直到用完时为止,一直都是保证每次定量的只能流出一滴,绝对没有丝毫的浪费,大大的延长了药液的使用时间,从而给患者节约了药费的开支。这种办法尤其适用于高档次的眼药液(现在市场上有四、五十元一瓶的眼药液,听说还有一、二百元一瓶的眼药液)。
为达到上述的两个要求,其具体办法就是由原来的硬瓶盛放药液改为软袋盛放药液,这个软袋由四部分组成,即滴嘴、螺头、弹管、软袋。另加一个螺帽。滴嘴是一坚硬的空心细嘴,由它向眼内滴药液;螺头是和滴嘴连一起的一个整体,留作固定螺帽的;弹管也是和螺头连在一起的,一定要有弹性,管内的容量为一滴药液(或两滴);软袋即是一个没有弹性的软袋,盛放药液。螺帽内部一定要有弹性垫片,当拧紧螺帽后,一定能将药液与空气隔绝。使用此种眼药袋的方法先将螺帽拧下,用右手捏住弹管的后端,左手扒开眼皮,将弹管内的仅有一滴药液滴入眼内即可。这时必须注意,当药液滴入眼内后,右手临时不能松开,待用左手将螺帽拧紧之后,方可松开右手,这时在弹管的弹力作用下,又从软袋内吸入一滴药液,按此规律循环使用。另外也可用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省去弹管,这样在使用起来就跟原来的药瓶基本上一样了,也完全可以达到不进空气的目的,但对每次只滴一滴的要求就不易控制了。
该眼病药液定滴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则它与现有的眼药瓶相比,有如下优点1、该药液定滴袋从开始使用时起到药液全部用完时为止,袋内不得进入丝毫空气,这就保证了药液不受空气的污染,从而保证了疗效;2、由于弹管的容量仅限一滴,所以每次只能滴入一滴,节约了药液的用量,绝不浪费,从而延长了药液的使用时间,给患者节约了开支。(若没有隔绝空气保证药液不发生变化,单提出节约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药液开瓶后20天就变质失效了。)④
图1是眼病药液定滴袋的第一个实施例图;图2是眼病药液定滴袋的第二个实施例图;图3是两种方案共同使用的螺帽图。
图中1滴嘴,2螺头,3弹管,4软袋。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滴嘴、螺头、弹管与软袋这四个部分可以做成一个整体,也可将前三部分做成一个整体,而后再将软袋固定在弹管之上。同样在图2中也可将三个部分做成一个整体或将前两个部分做成一个整体,再将软袋固定在螺头之上。图3是这两种实施例共同使用的密封帽,螺头将螺丝帽拧紧之后,由帽里的弹性垫片将空气与药液自动隔绝起来。
权利要求1.一种能杜绝变质与浪费的眼病药液定滴袋,其特征是它由滴嘴、螺头、软袋三部分组成,另加一个螺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杜绝变质与浪费的眼病药液定滴袋,其特征是它由滴嘴、螺头、弹管、软袋四部分组成,另加一个螺帽。
专利摘要一种能杜绝变质与浪费的眼病药液定滴袋。它是由滴嘴、螺头、弹簧、软袋四部分组成,另加一个螺帽,这些部件全部属于塑料行业的生产技术,在构造上与现有的塑料眼药硬瓶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只是将硬瓶改换成了软袋,并增加一个弹簧,但在使用上及开瓶后的保质期限上与现有的硬瓶则就大不一样了。这种密封的软袋从开始使用时起直到药液全部用完时为止,能保证软袋内不得进入丝毫的不洁空气,因而不受空气的污染,也不能与空气发生任何变化。同时又能保证每次只流出一滴,故杜绝了药液的变质与浪费两种现象,从而就大大的提高了药液的疗效,同时又大大的延长了药液的使用期限,这种办法特别适用于高档次的滴眼液。
文档编号A61F9/00GK2669846SQ0320564
公开日2005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4日
发明者孟祥远 申请人:孟祥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