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洗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1887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洗手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人体手部进行抗菌清洗的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的洗手机大多采用手动开关,使用者洗完手后仍需手动关龙头,仍有间接接触传染源的可能。少数提供了红外感应装置的洗手机则均为直接提供自来水作洗手用水,此种洗手机不能够达到真正彻底清洗消毒的目的。在另一些场合,使用者在洗手前先涂抹洗手液,此种洗手机因需涂抹洗手液而步骤繁多,难以适应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更可能因净手者接触洗手液瓶而造成病菌的交叉感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给出一种快捷方便的可自动在洗手水中添加消毒剂的洗手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洗手机,包括安装在壳体内的水管,水管的伸出在壳体外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安装在壳体内的主控板分别与壳体表面的红外感应头及安装在水管管路中的电磁阀电连接,在壳体内有气泵和臭氧发生器与水道中之三通相连,气泵和臭氧发生器分别与主控板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洗手机,壳体内的自来水管路与臭氧发生器相连通,洗手机的进出水电磁阀由红外感应头通过主控板控制,同时主控板与臭氧管路中的气泵及臭氧发生器电连接。当使用者将手接近红外感应头时,主控板得到信号并控制电磁阀开启,同时主控板接通气泵及臭氧发生器,洗手机在进水的同时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进入到洗手机的水管中,溶入了臭氧的自来水即通过出水口供使用者洗手。此种装置洗手和消毒同时进行,方便快捷,同时因使用者不需接触洗手机的任何部位,可有效避免病菌的交叉感染,从而真正达到净手的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洗手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电磁阀1连接于水管11之管路中,水管11伸出壳体13的部分即进水口2和出水口7,在壳体13外水管11上出水口7的前端开有泄压孔6。壳体13内有气泵4和臭氧发生器5与水管11之管路中之三通10相连。三通10内也可放有多孔的蜂窝状的气泡石3,气泡石3可有效提高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壳体13的表面安有一红外感应头12,壳体13内设有一主控板8,主控板8分别与红外感应头12,电磁阀1,气泵4及臭氧发生器5电连接。
把整机悬挂于适当的地方,将进水口2与自来水管相连通,本机即处于待使用状态。使用时,洗手者将手靠近于红外感应头12时,主控板8得到信号,控制电磁阀1开启,自来水通过电磁阀1流入到水管11中,同时主控板8控制气泵4和臭氧发生器5运转,臭氧发生器5产生的臭氧输送到三通10内,溶解于水管11内的自来水中。在使用中如出水口7不慎发生堵塞,水管11内的自来水可经泄压孔6流出,可防止水流倒流入到臭氧发生器5内。
权利要求1.一种洗手机,包括安装在壳体(13)内的水管(11),水管(11)的伸出壳体(13)外的进水口(2)和出水口(7),安装在壳体(13)内的主控板(8)分别与壳体表面的红外感应头(12)及安装在水管(11)管路中的电磁阀(1)电连接,其特征是在壳体(13)内有气泵(4)和臭氧发生器(5)与水道中之三通(10)相连,气泵(4)和臭氧发生器(5)分别与主控板(8)电连接。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手机,其特征是在三通(10)内置有气泡石(3)。
3.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洗手机,其特征是在所述壳体(13)外出水口(7)前端的水管(11)上开有泄压孔(6)。
专利摘要一种抗菌洗手机。该洗手机在壳体内设有气泵和臭氧发生器与水道之三通相连。使用时,使用者将手靠近于红外感应头时,出水口流出的即为溶解了臭氧的臭氧水。使用此种洗手机洗手,可自动在洗手水中添加消毒剂,洗手的同时有消毒功能,且使用者不需接触洗手机的任何部位,可有效防止病菌的交叉感染。在流行病高发期此种洗手机更具价值。
文档编号A61H33/02GK2633170SQ0324756
公开日2004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23日
发明者李健生 申请人:李健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