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用麻醉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1085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医疗用麻醉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硬麻针和麻醉针构成的医疗用麻醉针。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向患者的脊椎区域内等注入麻醉药的方法,有使用硬麻针向患者的硬膜外腔注射药剂,以及使用较小直径的针、直接向脊柱等的蛛网膜下腔注射药剂的方法。但是,就前者而言,药剂为了到达神经根,必须通过渗透半液体状的脂肪部分,因此麻醉药的阻止作用产生得慢,并且,成为为了得到充分的阻止效果而大量投药的起因,具有有可能产生毒性的问题。另一方面,就后者而言,具有以下问题,即为了使针到达蛛网膜下腔,必须穿刺硬膜,由于脑脊髓流体通过该穿刺孔流出,手术后发生头痛,另外,存在不能使用用于延长麻醉阻止效果的导管。
在此,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开发出了CSE法。CSE法按照以下方法进行。将硬麻针插入患者体内,不穿刺内膜,到达硬膜外腔。将小直径的麻醉针插入硬麻针内。用麻醉针的顶端向硬膜穿孔,并且继续插入直到进入蛛网膜下腔。感觉到麻醉针的顶端被插入到蛛网膜下腔时,拔掉麻醉针的管心针,确认是否有来自麻醉针基端的逆弧。注射麻醉药。根据需要拔出麻醉针,将硬膜外导管通过硬麻针插入硬膜外腔。
这样,CSE法是插入两根直径不同的针,对其进行相对移动,但是由于麻醉针在硬麻针内可以滑动,因此在注射麻醉药时,有麻醉针错位的危险。另外,可以通过逆弧确认麻醉针是否通过硬膜被充分插入,但是由于人体的硬膜厚度以及到达蛛网膜下腔的距离不一样,因此有必要例如一面将麻醉针每隔90度旋转,一面确认是否有逆弧。
另外CSE法中,硬麻针与麻醉针的嵌合部是按照规定的国际规格(ISO592-2)形成的,因此可以使用不同生产厂家销售的各个硬麻针和麻醉针。日本专利第2787012号公报上记载的医疗用麻醉针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制成的,按照该规格形成的硬麻针和麻醉针之间装有卡合装置,麻醉针的位置调整后,通过该卡合装置,禁止麻醉针相对硬麻针在轴方向上的移动。卡合后可以使麻醉针与卡合装置成为一体,相对硬麻针转动。
但是,日本专利第2787012号公报上记载的现有的医疗用麻醉针是,相对硬麻针,只能使麻醉针与卡合装置为一体进行转动。由于该卡合装置与麻醉针相比,其构造具有相当大的体积和质量,因此具有以下问题,即不能够以细微的感觉转动麻醉针,并且其转动也不能圆滑进行。另外,由于麻醉针在卡合装置内滑动,由于其滑动压,具有不容易找到蛛网膜下腔刺入感觉的问题。
一方面,如图14所示的现有的医疗用麻醉针是,禁止麻醉针102相对于硬麻针101在轴方向上的移动而设置的卡合装置103的小直径部103b被一体地安装在该麻醉针专用的硬麻针101上。并且麻醉针102被可以转动地安装在卡合装置103的大直径部103a的基端部。另外麻醉针102的位置调整后,通过将大直径部103a拧入卡合装置103的小直径部103b,可以禁止麻醉针102相对硬麻针在轴方向上的移动,卡合后也可以相对硬麻针转动麻醉针。
但是,如图14所示的现有的医疗用麻醉针,由于安装在麻醉针102上的卡合装置103的大直径部103a在小直径部103b的外侧滑动,与上述的医疗用麻醉针同样,具有不容易找到麻醉针102的刺入蛛网膜下腔的感觉的问题。另外,由于卡合装置103的小直径部103b与硬麻针101为一体,因此具有以下问题,即不能将该卡合装置安装在按照规定的国际规格生产的不同生产厂家的硬麻针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以提供以下非常容易使用的医疗用麻醉针为课题,即向蛛网膜下腔刺入麻醉针时,容易找到刺入的感觉,并且,麻醉针的位置调整后,可以一面禁止麻醉针相对于硬麻针的轴方向上的移动,一面用细微的感觉圆滑地转动麻醉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采用的手段是,一种具有硬麻针以及从基端部向硬麻针内可以转动插入的麻醉针的医疗用麻醉针,硬麻针具有在基端部向轴方向延长的管状的长度调整装置,麻醉针具有在基端部、游嵌在长度调整装置内的圆管状的卡合部,卡合部是针插通中心部的同时,在外围面上具有多个轴方向上并列设置的圆周方向的槽,长度调整装置是与圆周方向的槽卡合、禁止麻醉针在轴方向上的移动,并且内部具有在圆周方向的槽和圆周方向上滑动自如的卡合突起。
这样,本发明的医疗用麻醉针中,由于麻醉针具有游嵌在安装于硬麻针上的长度调整装置内的卡合部,因此,长度调整装置内与卡合部的滑动压少,非常容易找到麻醉针刺入蛛网膜下腔时的刺入感觉。另外,麻醉针的位置调整后,通过将卡合突起卡合在卡合部的圆周方向的槽上,可以禁止麻醉针相对硬麻针在轴方向上的移动,并且由于卡合突起在圆周方向的槽和圆周方向上滑动自如,因此可以相对硬麻针转动麻醉针。并且,卡合部其内部只有设置有针,所以可以又细又轻地形成。因此,可以用细微的感觉圆滑地转动麻醉针。
硬麻针和长度调整装置可以是在硬麻针的基端部形成的凸部与在长度调整装置的顶端部形成的凹部相嵌结合而成。如果按照规定的国际规格制作长度调整装置的凹部,本发明的医疗用麻醉针可以安装在具有按照该规格生产的凸部的任何生产厂家的硬麻针上。
圆周方向的槽可以形成为环状或公螺纹状。如果将圆周方向的槽作成环状,通过将卡合突起与卡合部的圆周方向的槽卡合,使麻醉针相对硬麻针转动,可以不移动麻醉针的轴方向位置而确认逆弧。如果将圆周方向的槽作成公螺纹状,通过转动麻醉针,卡合突起在公螺纹状的圆周方向的槽内滑动,每次只需将麻醉针相对硬麻针的轴方向位置稍微移动一点就可以对麻醉针的轴方向位置进行细微调整。
例如,长度调整装置具有与卡合部交叉、在卡合位置和卡合解除位置之间被可以移动地插入的第一卡合部件,卡合突起被突起地设置在第一卡合部件的卡合部一侧。
第一卡合部件也可以通过弹簧向卡合位置方向被弹压。这样,卡合时卡合突起通过弹簧力被自动地与圆周方向的槽卡合,由于可以确实保持卡合突起与圆周方向的槽的卡合,因此本发明的医疗用麻醉针更加使用方便。
例如,长度调整装置是,在卡合位置和卡合解除位置之间具有被进退自如地拧入半径方向的第二卡合部件,卡合突起被设置在第二卡合部件的顶端。
例如,长度调整装置具有由棒部件和转动板形成的第三卡合部件,该棒部件与卡合部交叉、在卡合位置和卡合解除位置之间被可以移动地插入,该转动板是与棒状部件螺纹拧合、通过转动使棒状部件移动,卡合突起被设置在棒部件的卡合部一侧。
例如,长度调整装置具有与卡合部交叉、在卡合位置和卡合解除位置之间被摇动自如地轴支撑的第四卡合部件,卡合突起被设置在第四卡合部件的卡合部一侧。
长度调整装置也可以具有从外部可以目视确认卡合部的窗口。这样,从窗口容易确认卡合部的位置等。
长度调整装置也可以用透明材料形成。这样,更加容易确认卡合部的位置等。
长度调整装置也可以具有表示麻醉针轴方向移动量的刻度。这样,可以从数值上确认卡合部的位置等。
通过采用上述构成,本发明的医疗用麻醉针,在麻醉针刺入蛛网膜下腔时,容易找到刺入的感觉,并且,麻醉针的位置调整后,可以一面禁止麻醉针相对于硬麻针在轴方向上的移动,一面以细微的感觉圆滑地转动麻醉针。因此具有非常容易使用的良好的效果。并且具有可以使用按照规定的国际规格生产的任何生产厂家的硬麻针进行操作的良好效果。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医疗用麻醉针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医疗用麻醉针的正面剖面图。
图3是表示长度调整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另外的长度调整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圆周方向的槽与卡合突起的卡合状态的简略图。
图6是表示第一卡合部件的纵剖面图。
图7是表示另外的圆周方向的槽与卡合突起的卡合状态的简略图。
图8是表示另外的第一卡合部件的纵剖面图。
图9是表示第二卡合部件的纵剖面图。
图10是表示第三卡合部件的俯视剖面图。
图11是表示图10的箭头线XI-XI的第三卡合部件的剖面图。
图12是表示第四卡合部件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图12的箭头线XIII-XIII的第四卡合部件的剖面图。
图14是表示现有的医疗用麻醉针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图1至图13就本发明的医疗用麻醉针的发明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医疗用麻醉针由硬麻针1以及从基端部一侧插入硬麻针1内的麻醉针40组成。硬麻针1在其基端部具有在轴方向上延长的管状的长度调整装置10。
如图2所示,硬麻针1是由不锈钢制的中空直管状的针2和把手3组成,把手3的基端部上,同轴地设置有根据国际规格(ISO592-2)的凸形配件(凸部)4。长度调整装置10的顶端上,同轴地设置有根据上述规格的凹形配件(凹部)11,该凹形配件11的内部形成有由两条螺丝形成的螺母部。将硬麻针1的凸形配件4的凸缘部拧入长度调整装置10的凹形11的螺母部,使凸形配件4与凹形配件11相嵌合,将硬麻针1与长度调整装置10结合。
这样,长度调整装置10可以安装在具有按照上述国际规格生产的凸形配件4的任何生产厂家的硬麻针1上。另外凸形配件和凹形配件的相嵌方式不一定局限于上述的拧合,可以使用各种众所周知的方式。另外,硬麻针和长度调整装置的结合方式不一定局限于上述的凸形配件和凹形配件的相嵌。
长度调整装置10的内部,同轴地设置有具有最小剖面的颈部13的前窄后宽的插入孔12,另外,设置有从外周部与该插入孔12连通的窗口14。如图3所示,长度调整装置10是由树脂等透明材料形成。如图4所示,在长度调整装置10的窗口14附近可以设有表示麻醉针在轴方向上移动量的刻度15。
如图2所示,麻醉针40是由不锈钢制的中空直管状的,针41和把手42组成,把手42的顶端部形成有与上述长度调整装置10的插入孔12的内形相符的凸部43。凸部43的顶端上,设置有向内部插通针41的圆管状的卡合部44,卡合部44被与针41一体地植入把手42的顶端部。针41贯通把手42。
如图5所示,卡合部44的外周面上,轴方向上等间隔地并列设置有多个环状的圆周方向的槽45。如图2所示,卡合部44可以从基端部一侧与针41一体地插入上述长度调整装置10的插入孔12内,卡合部44与插入孔12的间隙在插入孔12的颈部13处最小,即使在颈部13也只有很小的间隙。这样,由于麻醉针40游嵌在长度调整装置10内,因此,可以在滑动压小的状态下使其进退和转动。
如图6所示,长度调整装置10具有与麻醉针40的卡合部44交叉、可以移动并且不能转动地贯通内部的棒部件16,卡合突起17被突出设置在棒部件16的卡合部44一侧。卡合突起17通过一个不连续部18向棒部件16的纵向延伸。如图5所示,棒部件16利用卡合突起17与麻醉针40的卡合部44的圆周方向的槽45卡合,如图6所示,直到移动到不连续部18,其卡合被解除。
以下就本医疗用麻醉针的操作方法进行说明。
将图2所示的硬麻针1插入患者体内,不穿刺硬膜到达硬膜外腔。确认长度调整装置10的棒部件16位于卡合突起17与麻醉针40的卡合部44的圆周方向的槽45的解除位置。将麻醉针40从基端部一侧插入硬麻针1的长度调整装置10内,进一步插入针2内。用麻醉针40的针41的顶端将硬膜穿孔,一直插入直到进入蛛网膜下腔。感觉到针41的顶端插入蛛网膜下腔时,插入图6所示的棒部件16,使卡合突起17与麻醉针40的卡合部44的圆周方向的槽45卡合。
此时,由于可以通过窗口部14从外部直接目视确认卡合部44,因此可以容易地确认卡合部44的位置等。另外,由于长度调整装置10是由透明材料形成的,因此可以更加容易地确认卡合部44的位置等。并且,如果在长度调整装置10上,在窗口14的附近设表示麻醉针40在轴方向上移动量的刻度15,可以从数值上确认卡合部44的位置等。
将无图示的麻醉针40的管心针拔出,确认是否有从麻醉针40基端部来的逆弧。确认不了逆弧时,比如一面将麻醉针40每转动90度,一面确认是否有逆弧。即使这样也确认不了逆弧时,将图6所示的棒部件16插入相反一侧,先解除卡合突起17与麻醉针40的卡合部44的圆周方向的槽45的卡合,进一步插入麻醉针40,确认是否有逆弧。确认有逆弧后,从麻醉针40注射麻醉药。根据需要,拔出麻醉针40,将无图示的硬膜外导管通过硬麻针1导入硬膜外腔。
这样,本医疗用麻醉针在麻醉针40的位置调整后,通过将卡合突起17与卡合部44的圆周方向的槽45卡合,可以禁止麻醉针40相对硬麻针1在轴方向的移动。另外,卡合突起17在圆周方向的槽45和圆周方向上滑动自如,因此可以使麻醉针40相对硬麻针1转动。由于卡合突起1 7与圆周方向的槽45大致是点接触,因此该转动是圆滑的。另外,由于麻醉针40的卡合部44游嵌在长度调整装置10内,因此,长度调整装置10与卡合部44的滑动压少,麻醉针40刺入蛛网膜下腔时,非常容易找到刺入的感觉。
另外,由于在该卡合部44的内部只有针41存在,因此,可以又细又轻地形成卡合部44。因此,本医疗用麻醉针在麻醉针40向蛛网膜下腔刺入时,容易找到刺入的感觉,并且,麻醉针40的位置调整后,可以一面禁止麻醉针40相对于硬麻针1的轴方向上的移动,一面用细微的感觉圆滑地转动麻醉针40,非常容易使用。
并且,也可以如下述构成上述医疗用麻醉针。
如图7所示,可以公螺纹状地形成麻醉针的卡合部46的圆周方向的槽47。如果公螺纹状地形成圆周方向的槽47,通过将卡合突起19与该圆周方向的槽47卡合、转动麻醉针,卡合突起19在圆周方向的槽47内滑动,每次只需将麻醉针相对于硬麻针的轴方向位置稍微移动一点,就可以细微调整麻醉针的插入位置。
如图8所示,也可以在长度调整装置的棒部件20的一端安装弹簧22,使棒部件20向卡合位置方向被弹压。这样,将棒部件20抵抗弹簧力压入时,卡合突起21和卡合部48的卡合被解除。再松开棒部件20,由于弹簧力,卡合突起21自动与卡合部48卡合。因此,卡合突起2 1与卡合部48的卡合被确实地保持,医疗用麻醉针更加容易使用。
如图9所示,在长度调整装置上,也可以设置从其外侧向半径方向进退自如地拧入公螺纹状的螺丝部件(第二卡合部件)23。卡合突起24被突出设置在螺丝部件23的顶端,通过转动螺丝部件23,卡合突起24在卡合位置和解除位置之间移动,进行卡合突起24和卡合部49的卡合及其解除。
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在长度调整装置上也可以设置棒部件(第三卡合部件)25和转动板26(第三卡合部件),棒部件25是与卡合部50交叉、被滑动自如并且不能转动地插入内部,转动板26是与棒部件25拧合、通过转动使棒部件25移动。卡合突起27被突出设置在棒部件25的卡合部50一侧,通过转动转动板26,卡合突起27在卡合位置和解除位置之间移动,进行卡合突起27与卡合部50的卡合及其解除。
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在长度调整装置上也可设置板部件(第四卡合部件)28,该板部件28是以销钉轴29为中心,被上下摇动自如地轴支撑。板部件28的卡合部51一侧形成有内半圆形的凹部30,凹部30上部的卡合部51一侧突出设置有卡合突起31。通过板部件28的上下摇动,卡合突起31在卡合位置和解除位置之间移动,进行卡合突起31和卡合部51的卡合及其解除。
正如以上详细的说明,本发明的医疗用麻醉针,由于在向蛛网膜下腔刺入麻醉针时,容易找到刺入的感觉,并且,麻醉针的位置调整后,可以一面禁止麻醉针相对于硬麻针的轴方向上的移动,一面用细微的感觉圆滑地转动麻醉针,因此非常容易使用,可以广泛使用于麻醉医疗。
权利要求
1.一种医疗用麻醉针,具有硬麻针(1)以及可旋转地从基端部向上述硬麻针内插入的麻醉针(40),其特征在于,上述硬麻针具有在基端部向轴方向延长的管状的长度调整装置(10),上述麻醉针具有在基端部、游嵌在上述长度调整装置内的圆管状的卡合部(44、46、48、49、50、51),上述卡合部是在中心部穿插针(41)的同时,在外围面上具有多个轴方向上并列设置的圆周方向的槽(45、47),上述长度调整装置与上述圆周方向的槽卡合,禁止上述麻醉针在轴方向上的移动,并且内部具有可以在圆周方向的槽和圆周方向上滑动自如的卡合突起(17、19、21、24、27、3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用麻醉针,其特征在于,上述硬麻针(1)和上述长度调整装置(10)是在上述硬麻针的基端部形成的凸部(4)与在上述长度调整装置的顶端部形成的凹部(11)相嵌合而结合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疗用麻醉针,其特征在于,上述圆周方向的槽(45、47)形成为环状或公螺纹状。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用麻醉针,其特征在于,上述长度调整装置(10)具有第一卡合部件(16、20),该第一卡合部件与上述卡合部(44、46、48)交叉、被可以移动地插入在卡合位置和卡合解除位置之间,上述卡合突起(17、19、21)被突出设置在上述第一卡合部件的上述卡合部一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疗用麻醉针,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卡合部件(20)通过弹簧(22)向上述卡合位置方向被弹压。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用麻醉针,其特征在于,上述长度调整装置具有在卡合位置和卡合解除位置之间、被进退自如地拧入半径方向的公螺纹状的第二卡合部件(23),上述卡合突起(24)被设置在第二卡合部件的顶端。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用麻醉针,其特征在于,上述长度调整装置具有由棒部件(25)和转动板(26)形成的第三卡合部件,该棒部件与上述卡合部(50)交叉、在卡合位置和卡合解除位置之间被可以移动地插入,该转动板(26)是与上述棒部件(25)螺纹拧合、通过转动使上述棍状部件移动,上述卡合突起(27)被设置在上述棒部件的上述卡合部一侧。
8.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用麻醉针,其特征在于,上述长度调整装置具有与上述卡合部(51)交叉、在卡合位置和卡合解除位置之间被摇动自如地轴支撑的第四卡合部件(28),上述卡合突起(31)被设置在上述第四卡合部件的上述卡合部一侧。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用麻醉针,其特征在于,上述长度调整装置(10)具有从外部可以目视确认上述卡合部(44)的窗口部(14)。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用麻醉针,其特征在于,上述长度调整装置(10)由透明材料形成。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医疗用麻醉针,其特征在于,上述长度调整装置(10)具有表示上述麻醉针(40)的轴方向上的移动量的刻度。
全文摘要
提供非常容易使用的医疗用麻醉针,该医疗用麻醉针具有硬麻针(1)以及可以从基端部向硬麻针内转动插入的麻醉针(40)的麻醉针。硬麻针具有在基端部向轴方向延长的长度调整装置(10)。麻醉针具有在基端部、游嵌在长度调整装置内的圆管状的卡合部(44)。卡合部是针(41)被插通中心部的同时,在外围面上具有多个轴方向上并列设置的圆周方向的槽(45)。长度调整装置与圆周方向的槽卡合,禁止麻醉针在轴方向上的移动,并且内部具有可以在圆周方向的槽和圆周方向上滑动自如的卡合突起(17)。
文档编号A61B19/00GK1610569SQ03800630
公开日2005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15日
发明者樋口昭夫, 日向寺勇人 申请人:Dr.日本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