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仪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0829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仪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仪器,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施加高频电流以使体部组织热闭合的施加装置。
背景技术
病变体部组织的电外科闭合,特别是电热闭合是医学领域中的公知方法。该方法特别有利于治疗器官肿瘤,例如肝脏肿瘤。为了进行闭合,把一个或多个电极放置在要闭合的组织即肿瘤组织内,或者紧挨其附近放置,并且将交流电流在多个电极之间或者在一个电极和一个外部固定在体部上的所谓中性电极之间流动。如果电流在该电极和该中性电极之间(可能的话,也在多个电极和一个或多个中性电极之间)流动,则称为单极电极配置。而如果电流在处于体部内的电极自身之间流动(在此情况下,必须把至少两个电极插入到组织内),则称为双极配置。
为使病变组织闭合,使用高频振荡器在与体部组织导电接触的所谓有源电极和例如中性电极之间感应电流。在此情况下,体部组织的电阻使得交流电流被转换为热。在50℃和100℃之间的温度时,产生本体蛋白质的大量变性并随后产生相关组织区域的坏死。由于有源电极范围内的电流密度高,因而组织加热主要在有源电极与体部组织导电接触的位置进行。
对有效且主要是安全的治疗起决定性的是形成热破坏区,该热破坏区与病态组织的膨胀最佳匹配。此处,电极针的非绝缘有效范围的长度起着关键性作用。该范围越长,热破坏区的轴向膨胀就越大。
为放置在组织内而设置的电极通常配置在电极针上。电极针例如在US 2002/0035363中作了描述。其中所述的电极针包含一个导电杆和一个相对于该杆可轴向移动的绝缘罩。通过绝缘罩的位移可确定杆的有效表面,即,为使用电极针而与体部组织接触的表面。
US 2002/0035363还描述了一种套针,通过该套针可将电极针导入到体部组织内。套针是体部探针,具有为导入到体部组织内而设置的分段和为保留在体部组织外而设置的分段,以及用于导入器械或者用于引入或引出液体的自由内径。该套针例如应用于将液体从体腔中排空或者把药物有针对性地导入到规定的体部区域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替代施加装置,其具有一个杆和一个相对于该杆可轴向移动的包壳体,该施加装置具有一种简单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施加装置,特别是一种电极针,其具有一个杆和一个相对于该杆可轴向移动的包壳体,该施加装置可挠性插入。
第一目的由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加装置来实现,第二目的由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施加装置来实现。
根据权利要求1,一种施加装置,用于施加高频电流以使体部组织热闭合,该施加装置包含-一根电极针,具有一个导电杆;-至少一个围绕导电杆且相对于该杆可移动的绝缘包壳体,其具有一个远端,从该远端可抽出该杆;以及-至少一个套针,具有为导入到体部组织内而设置的分段,为保留在体部组织外而设置的分段,以及穿过两个分段延伸的内径,通过该内径将电极针的杆穿过套针贯通。
根据权利要求1的施加装置,其特征在于,套针的为导入到体部组织内而设置的分段电绝缘形成,并且,特别是在通过内径导通的电极针或者导通的杆的情况下,形成为电极针的杆用的包壳体。
套针执行两种功能。一方面,它执行套针的常规任务,即例如使目标明确的药物导入或者组织取出以及电极针导入成为可能,无须每次重新作穿刺。另一方面,套针的位于体部内的部分用作相对于电极针的杆可移动的绝缘包壳体,用于调整杆的有效范围,即从绝缘包壳体突出,并且在导入到体部内的电极针的情况下,与体部组织导电接触的范围的长度。这种施加装置比起现有技术来具有一种简化结构。在现有技术中,除了套针以外,还具有一个围绕电极针的杆的可移动的绝缘包壳。特别是,使用根据本发明的施加装置,也能对未配备有自己的绝缘包壳的电极针的有效范围的长度进行调整。
由于套针形成电极针的包壳体,并因此,该电极针不需要自己的包壳体,因而套针的为导入到体部组织内而设置的分段的总直径可保持不大。因此,使用根据本发明的施加装置作穿刺比起使用根据现有技术的套针-针组合来损伤少。
为使杆相对于包壳体即套针移动,例如在引导元件使用中设置有位移装置,使用该位移装置可调整杆的从包壳体的远端突出的部分的长度。该位移装置特别是可包含用于相对于包壳体锁定电极针的夹紧或螺旋机构,以阻止包壳体相对于电极针发生意想不到的位移。
对杆的从包壳体的远端突出的部分的长度的特别准确的调整可通过以下实现,即施加装置在电极针上,特别是在杆的近端具有引导元件,并且为使包壳体相对于杆轴向移动,在套针和引导元件上设置有一个内外螺纹组合。该内外螺纹组合可实现的是,通过使引导元件相对于套针旋转,使包壳体相对于杆精确移动。通过合适选择螺距,可确定移动的微调准确度。螺距越小,例如在满螺纹旋转时位移中断就越少,即,进行微调就会越准确。
为使对杆的从包壳体突出的部分的长度的规定调整成为可能,电极针或套针,特别是夹紧或螺旋机构包含标记,从这些标记中可得知在导入到体部内的杆的情况下,杆的从包壳体的远端突出的部分的长度。这些标记也在导入到体部内的电极针的情况下,使对电极的有效长度的针对性调整成为可能。
在本发明的布置中,包壳体的特征在于,包壳体紧密包围着杆。紧密包围阻止体液侵入到杆和包壳之间。侵入的体液可作为传导的液体不仅会导致杆的从包壳突出的并因此未被覆盖的范围与体部组织导电连接,并且导致杆的本来应与体部组织电绝缘的范围与体部组织导电连接。
在本发明的另一布置中,在杆和包壳体的内侧之间设置有狭缝。此外,套针的为保留在体部外而设置的分段可具有用于把液体导入到狭缝内的液体导入装置。狭缝可实现的是,在所导入的电极针的情况下,把流体特别是液体注入到体部组织的目标区域内。可注入到目标区域内的液体例如是药物、止痛药、冲洗介质或者是在施加高频电流时防止组织变干并因而显著提高热破坏效果的液体。在后者的情况下,液体优选地是导电的,以使杆与体部组织保持电接触。作为导电液体,提供有例如生理食盐水。
狭缝的尺寸可有利地如此选择,使得必须超过规定液压,从而使液体能流经狭缝。通过这种布置,可防止的是,导电的体液侵入到狭缝内并因而在体部组织和杆的本来应通过包壳体与体部组织绝缘的部分之间建立导电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布置,其特征在于,杆在其远端设置有一个尖端。该尖端在导入到包壳体内的杆的情况下,从包壳体的远端突出,在把套针导入到体部组织内时,该尖端可以作为穿刺介质,从而可使电极针用作套针的导入辅助装置。
为使施加装置以及特别是杆和包壳体之间的过渡部分向体部组织内的导入简化,包壳体可在其远端具有一个相位,即逐渐变细的分段,从而在包壳体和杆之间不设置阶梯性的过渡部分。
在施加装置的一项有利布置中,套针的为导入到体部组织内而设置的分段包含一种材料,该材料使其在计算机断层检查或核自旋断层检查摄影中是可见的,从而可借助于计算机断层检查或核自旋断层检查控制套针的位置。这种材料可例如是金。
根据权利要求13,为了实现第二目的,使用一种施加装置,用于施加高频电流以使体部组织热闭合,该施加装置包含-一根电极针,具有一个导电杆;以及-至少一个围绕导电杆且相对于杆可移动的绝缘包壳体,其具有一个远端,从该远端可抽出杆。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施加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绝缘包壳体的外侧配置有一个反电极。作为反电极,在此应理解为,每个电极可实现施加装置的双极操作。特别是,杆和反电极相互电气独立地布置,即,可在其上分别施加相互独立的特别是由高频振荡器产生的电位,,从而使高频电流在其间流动。
这种电极针不仅可双极操作,而且可单极操作。包壳体的可移动性可实现的是,通过改变电极针的从包壳体突出的杆分段的长度以及因此作为电极可与体部组织导电接触起作用的杆表面,来对流经要治疗的体部组织的电流起到影响。
当套针形成为包壳体时,所述的反电极也能得以应用。该反电极此时位于套针的为导入到体部组织内而设置的分段上。有利的是,套针具有自己的电气连接件,用于使高频振荡器与反电极连接。在此情况下,该电气连接件可形成为插头接点,为此在电极针的不是用于插入到体部组织内而设置的部分上存在一个配合件,从而套针通过电极针与高频振荡器连接。在以下情况时,特别令用户方便,即插头接点和配合件如此配置和成形,使得在把电极针导入到套针内时,独立实现插头接点与配合件的连接。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施加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极针和套针的透视图。
图2示出图1中的电极针导入到套针内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3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纵断面图。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施加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纵断面图。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施加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包壳体和杆的横断面图。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施加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包壳体和杆的横断面图。
图7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施加装置的使用中的第一治疗结构。
图8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施加装置的使用中的第二治疗结构。
图9A-9C示出使用根据本发明的施加装置的医学治疗的一例。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根据参照附图对实施例所作的说明,对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进行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施加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施加装置包含电极针1,该电极针1具有用于把持电极针1的手柄分段2和采用导电材料制成的杆3,该杆3可与未作图示的高频振荡器连接。该施加装置还包含套针5,该套针5具有为导入到体部组织内而形成的分段7和为保留在体部组织外而形成的分段11。套针5具有内径13(参见图3),通过该内径13如此导入电极针1,以使电极针1的杆3通过套针5的分段7延伸。
如果把电极针1导入到套针5(图2),则分段7紧密包围电极针1的杆3。分段7采用绝缘材料制成,从而使其形成为电极针1的杆3用的绝缘包壳体。
借助于位移装置可使通过套针5的内径13导入的电极针1相对于套针5轴向移动,该位移装置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包含一个圆筒状的引导元件15。在此情况下,该位移装置包含标记,这些标记在本实施例中形成为围绕引导元件15的圆周延伸的环行槽19。在套针5上设置有一个与位移装置15共同作用的夹紧机构17,该夹紧机构17采用为在环行槽19内啮合而形成的球体的形式。球体17通过一个有预应力的压力弹簧18挤压住位移装置的圆周面并可在环形槽19内啮合,以确保位移装置免于发生意想不到的轴向移动。也可使用其他锁定装置取代环形槽19,只要这些锁定装置可实现球体17的啮合就行。
通过借助于引导元件15使电极针1相对于套针5移动,并因而相对于包壳体7移动,可使导电杆3的从包壳体7突出的远分段的长度变动。在此情况下,杆3的从包壳体7的远端突出的分段形成为电极针1的有源电极,即,在插入到体部组织内与体部组织接触的有源电极。
杆3通过一条未作图示的在杆3的内部伸展的导线与高频振荡器连接,通过该高频振荡器可向有源电极施加高频电压。在施加高频电压时,在体部的外侧设置一个反电极,从而可使高频电流在杆3和反电极之间流动,该高频电流使得体部组织,例如肿瘤组织得以破坏。在此情况下,破坏区的形状和尺寸可通过杆3的从包壳体7的远端突出的分段的长度来改变。
此外,电极针1的杆3也可用于把套针5导入到体部组织内。为此,杆3在其远端具有用于作体部组织穿刺的尖端23。
在施加高频电流之后,套针5可保留在体部组织内,其中,从套针5中仅抽出电极针1。然后,套针5可例如用于注入药物。包壳体7防止在抽出电极针时肿瘤细胞的传播。
如果在施加高频电流之后或者可能的话过后将套针5从组织中抽出,则可在抽出时把纤维朊胶粘剂导入到穿孔通道内,以使该穿孔通道密封。
该施加装置的一替代实施方式在图4中作了图示。与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的要素使用相同的参考符号标明,并在以下不再说明。
与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不同,图4中的施加装置包含一个附加的第二电极25,该第二电极25用作通过杆3形成的杆电极的反电极。该第二电极25配置在电绝缘的包壳体7的外圆周上。反电极25的轴向长度为杆3的直径的约1-20倍。
在包壳体7的远端,绝缘分段27围绕包壳体7的总圆周延伸,该绝缘分段27使反电极25与杆3绝缘,并确定反电极25与杆电极的间隔。反电极25具有一条与杆3分离的并通过套针5的分段11的外壳伸展的电气引入线29,该电气引入线29通过球体17(在本实施例中是导电球体,例如金属球体)以及压力弹簧18与用于连接高频振荡器的连接件31连接。使用这种布置可实现施加装置的双极操作。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包壳7取代形成为套针5的组成部分,也可形成为电极针1的组成部分,其中,包壳7进一步形成为相对于杆3可移动。这种布置的电极针也可没有套针来使用。因此,套针的存在对于改变杆3的从包壳7突出的部分的长度来说是不必要的。
根据本发明的施加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在图5和图6中作了图示,图5和图6示出包壳体7和导入到包壳体7的内径中的杆3的断面。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环形狭缝21在包壳体7的内壁和杆3的外面之间延伸,通过该环形狭缝21例如可把冲洗液体导入到要治疗的组织内。此外,该狭缝21可使在治疗时产生的气体从体部放出。
一替代布置在图6中作了图示。取代围绕杆3的总圆周延伸的一个狭缝,在本实施例中形成四个狭缝21’,该四个狭缝21’各自仅通过杆3的圆周的一部分延伸。这些狭缝作为在轴方向伸展的的切口形成在包壳体7的内面上并通过其总长度延伸。显然,切口的数量也可大于或小于四个。切口无须也具有四角形断面,而是也可具有例如三角形或圆形断面。
图6所示的布置可实现的是,包壳体7紧密包围杆3并因此通过其摩擦阻止杆相对于包壳体7移动。然而同时可把液体通过狭缝21’引导到体部中要治疗的位置。同样,在治疗时产生的气体可排出。切口21’的尺寸优选地如此选择,使得必须超过预定液压,从而使液体能流经切口21’。大致导电的体液便不会立即侵入到切口21’内。
为把液体导入到体部组织内,套针在其为保留在体部外而形成的分段11具有一个注射连接件用的相位。取代或者除了注射连接件以外,套针也可具有侧向液体导入件。
此外,电极针1和/或套针的为保留在体部外而设置的分段11可设置有标记,这些标记向用户指明,杆3从包壳体7突出有多远。这一点在施加装置已配置在体部内时是特别重要的,因为此时用户看不见包壳体7的远端。可用作这种标记的例如是配置在引导元件15上的环形槽19、彩色标记或者两者的组合。
为了简化穿刺,此外,包壳体7可在其远端具有一个相位,该相位在图中未作图示。
此外,在一替代实施方式中,套针5可加以密封以防气体和体液放出。在此情况下,可在为保留在体部外而设置的分段11的内圆周上配置例如作为环状密封件的密封件,该密封件如此形成,以使其可在引导元件15的环形槽19内啮合,从而使密封件同时用作固定装置,用于把电极针相对于套针锁定在轴向位置。作为替代,该密封件也可配置在引导元件上,其中,环形槽配置在分段11的内面。
为了进行更好操作,在以下情况时是特别有利的,即套针5和/或电极针1的手柄分段2具有槽纹。
在本发明的另一布置中,套针可具有多个轴平行的为导入到体部组织内而设置的分段作为包壳体。这些包壳体各自具有一个内径,这些内径在套针的为保留在体部外而设置的分段内归入一个共用内径。通过这种套针,可把具有多个杆的电极针导入到体部组织内。有利的是,这些包壳体相互分离地相对于各自的通过它们延伸的杆可移动。
事实表明,通过在近似轴平行地插入的电极的情况下,使用不同有效长度的从包壳体突出的杆,可在很广的范围内构造所得到的热破坏区。因此,在复杂的肿瘤几何形状的情况下,也能获得破坏区的最佳匹配。
虽然在参照实施例所示的施加装置中,对用于使包壳体相对于电极针的杆移动的具有停止位置的位移装置作了说明,但也可具有一种位移装置来实现包壳体相对于杆的无级位移和锁定。在此情况下,例如考虑设置在套针内的固定螺钉,使用该固定螺钉,可使包壳体在杆上的每个相对位置相互安全固定。
在根据本发明的施加装置的使用中的第一治疗构成在图7中作了示意性图示。采用双极方式操作的电极针1通过插入在病人100的体部组织内的套针5被导入到体部的要闭合的范围内,并通过两条导线115与高频振荡器110连接。高频振荡器110提供为进行电热闭合所必要的高频电流,该高频电流流经一个包含电缆115、电极针1以及体部组织的电路。在此情况下,高频电流在电极针1的电极之间流经要闭合的体部组织。
在根据本发明的施加装置的使用中的第二治疗构成在图8中作了示意性图示。采用单极方式操作的电极针1通过插入在病人100的体部组织内的套针5被导入到体部的要闭合的范围内并通过一条导线115与高频振荡器110连接。此外,同样通过一条导线116与高频振荡器110连接的中性电极120的外部固定在病人100的体部上。高频振荡器110提供为进行电热闭合所必要的高频电流,该高频电流流经一个包含电缆115、电缆116、电极针1、中性电极120以及体部组织的电路。在此情况下,高频电流在电极针1和中性电极之间流经要闭合的体部组织。
现参照图9A至图9C对作为根据本发明的施加装置的一应用例的体治疗方法进行说明。体治疗用于治疗主要是在内部器官中的病原肿瘤组织。
图9A、图9B和图9C示意性示出病人的体部组织100的一部分以及位于其内的肿瘤组织102。为了执行体治疗方法,把多个套针5如此导入到病人的体部内,以使套针的为导入到体部内而设置的分段的远端,即包壳体7伸进肿瘤组织102内或者够得到该肿瘤组织102。
为了导入套针5,把在杆3的远端具有尖端23的电极针1导入到套针5内并把该组合插入到体部组织100内,其中,尖端23用于作穿刺。以这种方式来设置所有套针5。
为了破坏肿瘤组织102,还把在图9A至9C中未作图示的中性电极安置在病人体部上,该中性电极用作杆3(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杆电极)的反电极。在向电极针1施加高频电压时,电流在杆3的从位于体部组织100内的包壳体7的远端突出的分段和中性电极之间流动。因此,可实现位于有效杆3周围的肿瘤组织的破坏。
在一定时间之后或者当达到肿瘤组织的规定破坏程度时,中断高频电压的导入,从图9A所示的套针5中抽出电极针并把该电极针导入到图9B所示的套针5内。在那里重新施加高频电压,以便破坏肿瘤组织102的另一部分。如图9C所示,在另一个导入到体部组织100内的套针5的情况下,重新进行该动作。
可将所有在图9A至图9C所示的套针5在首次施加高频电流之前导入,或者作为替代,可将每个套针直接在首次施加高频电流之前在规定部位导入,即,在图9B和图9C中为了施加高频电流而使用的套针5就在各施加步骤之前先导入。在此情况下,随着每次向还未治疗的部位施加高频电流,将新的套针导入,持续直到设置好所有套针,并仅还向事先已治疗的部位进行施加,在这些部位已有套针。
在施加高频电流之后,套针5保留在要治疗的体部区域内。这些套针防止在抽出针时肿瘤细胞传播并用于把药物例如止痛剂或化学治疗剂导入到治疗体内。此外,在细针活组织检查的范围内,可从目标组织,也就是肿瘤组织中取出组织探针,以便进行组织分析。在把电极针1重新导入到其中一个套针5内之后,可重新施加高频电压。在此情况下,每次可按照临床要求调整杆3的有效范围的长度。
只要治疗全部结束,就再次从体部组织100中移出套针5。
作为替代,也可同时把电极针导入到所有在图9A至图9C所示的套针5内并同时进行操作。在此情况下,电极针1可位于同一电位,其中,电流流向一个或多个中性电极(单极操作)。作为替代,也可以是多极操作,也就是说,操作具有不同电位的多个电极。电极针1的同时操作可根据叠加原理实现效率提高,该效率提高使较大肿瘤的治疗成为可能。
在图9A至图9C中分别示出3个套针。然而,在治疗中使用的套针的数量不固定在三个,更确切地说,该数量可与治疗的类型以及肿瘤的类型和/或尺寸匹配。
权利要求
1.一种施加装置,用于施加高频电流以使体部组织热闭合,该施加装置包含-一个电极针(1),具有一个导电杆(3);-至少一个围绕导电杆(3)且相对于杆(3)可移动的绝缘包壳体(7),其具有一个远端,从该远端可抽出杆(3);以及-至少一个套针(5),具有为导入到体部组织内而设置的分段,为保留在体部组织外而设置的分段(11),以及穿过这两个分段延伸的内径(13),通过该内径(13)将电极针(1)的杆(3)穿过套针(5)贯通;其特征在于,-套针(5)的为导入到体部组织内而设置的分段电绝缘形成并形成为电极针(1)的杆(3)用的包壳体(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种位移装置(15),用于使包壳体(7)相对于杆(3)如此移动,以使杆(3)的从包壳体(7)的远端突出的分段的长度可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种夹紧或螺旋机构(17,18,19),用于使电极针(1)相对于包壳体(7)锁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施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或螺旋机构(17,18,19)包含标记(19),从这些标记(19)中可得知在导入到体部内的杆(3)的情况下,杆(3)的从包壳体(7)的远端突出的分段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的一项所述的施加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套针(5)的为保留在体部外而设置的分段(11)以及电极针(1)上具有内外螺纹组合,其螺纹如此形成并相互配置,从而通过使电极针(1)朝着套针(5)的为保留在体部外而设置的分段(11)扭转,使包壳体(7)相对于杆(3)轴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一项所述的施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壳体(7)紧密包围杆(3)。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一项所述的施加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杆(3)和包壳体(7)的内侧之间具有狭缝(21;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施加装置,其特征在于,狭缝(21;21’)的尺寸如此选择,使得必须超过规定液压,才能使液体流经狭缝。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施加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套针(5)的为保留在体部外而设置的分段(11)上配置有一个液体导入装置,用于把液体导入到狭缝(21)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一项所述的施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杆(3)在其远端设置有一个尖端(23)。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施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壳体(7)在其远端具有一个相位。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施加装置,其特征在于,套针(5)的为导入到体部组织内而设置的分段包含一种材料,该材料使其在计算机断层检查或核自旋断层检查摄影中是可见的。
13.一种施加装置,用于施加高频电流以使体部组织热闭合,该施加装置包含-一个电极针(1),具有一个导电杆(3);以及-至少一个围绕导电杆(3)且相对于杆(3)可移动的绝缘包壳体(7),其具有一个远端,从该远端可抽出杆(3);其特征在于,-在绝缘包壳体(7)的外侧配置有一个反电极(25)。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一项所述的施加装置,具有一个配置在绝缘包壳体(7)的外侧的反电极(25)。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施加装置,其特征在于,套针(5)具有一个电气连接件(31),用于把高频振荡器与反电极(25)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施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连接件(31)形成为插头接点,针对该插头接点,在电极针(1)的不是为插入到体部组织内而设置的部分上存在有一个配合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施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接点和配合件如此成形和相互配置,以便在把电极针(1)导入到套针(5)内的情况下,插头接点与配合件的连接独立实现。
全文摘要
根据本发明的施加装置,用于施加高频电流以使体部组织热闭合,该施加装置包含一个电极针(1),具有一个导电杆(3);至少一个围绕导电杆(3)且相对于杆(3)可移动的绝缘包壳体(7),其具有一个远端,从该远端可抽出杆(3);以及至少一个套针(5),具有为导入到体部组织内而设置的分段,为保留在体部组织外而设置的分段(11),以及穿过这两个分段延伸的内径,通过该内径将电极针(1)的杆(3)穿过套针(5)贯通。根据本发明的施加装置,其特征在于,套针(5)的为导入到体部组织内而设置的分段电绝缘形成,并且特别是在通过内径导通的电极针或者导通的杆(3)的情况下,形成为电极针(1)的杆(3)用的包壳体(7)。套针(5)执行两种功能。一方面,它执行套针(5)的常规任务,即例如使目标明确的药物导入或者组织取出以及电极针(1)导入成为可能,无须每次重新作穿刺。另一方面,套针(5)的位于体部内的部分用作相对于电极针(1)的杆(3)可移动的绝缘包壳体(7),用于调整杆(3)的有效范围,即从绝缘包壳体(7)突出,并且在导入到体部内的电极针(1)的情况下,与体部组织导电接触的范围的长度。
文档编号A61B17/34GK1655728SQ03811932
公开日2005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27日
发明者凯·德辛尔, 马库斯·法伊, 安德烈·罗根, 赖纳·罗特 申请人:塞隆医疗设备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