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牙、用于排列该人造牙的模具、排列方法和假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5093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人造牙、用于排列该人造牙的模具、排列方法和假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造牙、用于排列该人造牙的模具、排列方法和假牙。
背景技术
以往,在制作假牙时,必须将人造牙一个个顺序地固定在假牙基托上。这时,如果是全口假牙,不仅前齿,即使对于16颗臼齿部人造牙,也要在谋求同时具有审美性和功能性的同时、分别一颗颗按顺序决定其近远中的位置、颊舌的位置、上下的位置、近远中的牙轴、颊舌的牙轴、扭转度,反复进行依次加热软化蜡来固定的作业,最后需要再次检查整体的连续性并进行微调整。
可是,上述以往的臼齿部人造牙排列作业,除了需要技术熟练以外,由于很麻烦,而且需要较长的时间,从而,对于经验少的技术人员来说,准确地进行该作业是困难的。
另外,在调整臼齿部的咬合时,在所谓两侧性平衡咬合(full-balanced occlusion)中(参照图3(b)、(c)),由于上下颌人造牙的功能牙尖都与对合齿咬合接触,因此在排列臼齿部的人造牙时,能够边容易确认上下颌人造牙的配合状态,边进行准确的操作。与此相对,在所谓舌侧化咬合(lingualized occlusion)(参照图3(b)、(c))中,有必要进行人造牙排列,使仅上颌臼齿舌侧牙尖与对合的下颌臼齿咬合接触,上下颌人造牙颊侧牙尖之间没有接触关系,确保一定的滑动间隙。为此,以往在舌侧化咬合的臼齿部排列中,通常在上下颌人造牙颊侧牙尖之间,空出用目测大约1毫米左右的间隙。
在舌侧化咬合的臼齿部排列中,用该以往的方法,由于上下颌人造牙的配合状态的基准不明确,因此难以平衡良好地构成颊舌的上下人造牙的「杵与臼」的关系,而且也难以准确地构成上下颌人造牙颊侧牙尖之间的滑动间隙,这样,尽管难以确认在排列人造牙时臼齿部的正确的咬合接触关系和配合状态,但在舌侧化咬合中仍使臼齿部人造排列的基准停留在这样模糊的状态下。
另一方面,在制作假牙时使用的人造牙的基底部中,有许多基底部为了强化与假牙基托用树脂的结合而具有保持孔,但是,在假牙基托用树脂上使用流入的树脂的情况,不能充分向该保持孔填入基托用树脂,有时在保持孔内部产生气泡,导致假牙完成后的人造牙脱落,为此,人造牙的基底部保持孔有必要改进成能顺利进行基托用树脂的填入的形态。
如上所述,在制作假牙时,特别在舌侧化咬合的臼齿部人造牙排列中,期望得到与经验的多少无关、能迅速、容易且准确地排列并牢固安装人造牙的人造牙及排列方法。
然而,在自然牙中,特别在上颌前齿部齿冠形态上,如图10A、10B、10C所示,根据人种或个人的差别,存在尖形、卵圆形、及方形等各种不同的形态,由该齿冠形态决定齿列的3维形态。即,通过中央发育叶(central growing lobe)相对于边缘发育叶(peripheral growing lobe)的发展平衡(参照图10A、10B、10C的各中央图)决定齿的3维形态,由此,还大致决定了齿的萌出位置、牙轴的角度、牙槽的形态,还有侧貌(参照图10A、10B、10C的各左图的审美线(E线))。
在脸的形态中,与齿冠形态相关性高的是该侧貌,齿冠形态被认为由遗传因子决定。例如,已经知道,在作为日本人的大多数的黄色人种(蒙古人种)中,尖形是压倒性的多数,白人(白色人种)中,方形较多,而且,由于该齿冠形态,构成前齿部的中切齿、侧切齿、犬齿的牙轴和扭转度都显著地不同。例如,在图10C所示的方形(正方形)的情况,前齿几乎垂直地笔直萌出,不产生重叠,从而看不见图10A所示的尖形那样的向唇侧方向的显著的倾斜,呈现相对的直线状。另外,在方形中,齿的唇面沿着牙槽基底部的形态排列,几乎看不出扭转度,也不产生齿的重叠。
另一方面,在图10A所示的尖形的情况,与方形的情况不同,齿的萌出空间往往不充分,容易产生齿的扭转。例如,一般在上颌前齿部,虽然在中切齿萌出后萌出侧切齿,但侧切齿通常比中切齿更靠近舌侧地萌出。另外,犬齿的空间明显不足,犬齿近中部(mesial section)向唇侧挤压侧切齿远中部(distal section)而使其扭转,侧切齿的近中部向唇侧挤压中切齿的远中部而使其扭转。另外,在尖形中,与接近直线的方形的情况不同,由于表示出向下方强烈凸出的弯曲,因此以向唇侧挤压前齿部的方式萌出,并边向前下方以扇状扩大、边完成齿列。
在图10B所示的卵圆形的情况,表现出在方形和尖形的中间的倾向。
但是,以往,用有基托假牙排列的人造前齿,在白色人种中多采用方形人造牙,不能反映出安装者本来的齿冠形态的情况较多。另外,在现有技术中,往往在金属制的板上载置与齿冠形态对应的人造前齿并排列在假牙基托上,但它们的排列基准,只表示综合了在各种齿冠形态下的值的平均值,没有考虑如图10A、10B、10C所示的每种齿冠形态的3维的齿列的差异,而做成统一的排列。
从而,对假牙安装者来说,多年来一直希望有根据最佳且和谐安装的齿列和牙槽部的3维形态来构筑人造牙的排列体系。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人造牙,其特征在于,该人造牙是将作为舌侧化咬合用人造臼齿而形成的上颌或下颌的第1小臼齿、第2小臼齿、第1大臼齿及第2大臼齿这4颗齿全部连接而成的。最好使上颌的舌侧化咬合用人造臼齿的舌侧牙尖部形成刀口形态。
在本发明中,由于连续的第1小臼齿、第2小臼齿、第1大臼齿、第2大臼齿这4颗人造牙全部被连接固定,因此即使是经验少的技术人员也可以容易地用非常短的时间进行正确的臼齿部人造牙排列。而且,由于使用舌侧化咬合用人造臼齿,因此与两侧性平衡咬合的情况相比,即使是4齿连接也可以保持颊侧面的审美的齿冠形态的近远中(mesio-distal)及颊舌的牙轴的审美的连续性,并且能有十分把握构成保持上下颌齿列的正确的功能咬合接触方式的原则的两侧性平衡咬合。
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式的人造牙,其特征在于,在上颌或者下颌的任一方的第1小臼齿、第2小臼齿、第1大臼齿及第2大臼齿之中至少1颗人造臼齿的颊侧牙尖部上,形成突起部,划定该人造臼齿和与之有对合关系的上颌或下颌之中另一方的舌侧化咬合用人造臼齿之间的滑动间隙。
用于决定该配合位置的突起部,可确定在舌侧化咬合中的臼齿部人造牙排列时的上下颌人造牙颊侧牙尖部的定位。由此,舌侧化咬合中的臼齿部上下颌人造牙的配合时咬合接触关系的基准变得明确,正确构成适当的滑动间隙也变得非常容易。
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式的人造牙,其特征在于,在4齿连接的舌侧化咬合用人造臼齿的基底部侧,形成穿过4齿在近远中方向上延伸的槽,该槽在第1小臼齿的端部及第2大臼齿的端部上开口。
该槽在假牙制作时,能更可靠地向人造牙基底部的保持孔填入基托用树脂,抑制气泡的发生。另外,具备对抗人造牙脱落的形态,发挥防止人造牙脱落的效果。再有,在用作为部分基托假牙的人造牙时,该槽成为削除调整与支台装置腿部干涉的人造牙时的导轨,在顺利执行削除调整操作上起到有效的作用。
上述突起部,不仅适用于本发明的上述的4连接舌侧化咬合用人造臼齿,也能适用于孤立齿和4以外的连接数的连接人造臼齿,在该方式下,在由作为舌侧化咬合用人造臼齿而形成的上颌或下颌的第1小臼齿、第2小臼齿、第1大臼齿及第2大臼齿之中的至少1颗臼齿构成的人造牙中,其特征在于,在该人造牙的至少1颗人造臼齿的颊侧牙尖部上,形成突起部,划定该人造臼齿和与其有对合关系的上颌或下颌之中的另一方的舌侧化咬合用人造臼齿之间的滑动间隙。
另外,上述槽不仅适用于本发明的上述的4连接舌侧化咬合人造臼齿,也能适用于孤立齿、舌侧化咬合以外的人造牙、4以外连接数的连接人造臼齿。在该方式中,在由上颌或下颌的第1小臼齿、第2小臼齿、第1大臼齿及第2大臼齿之中的至少1颗人造臼齿构成的人造牙中,其特征在于,在该人造牙的基底部侧,形成穿过该至少一颗人造臼齿向近远中方向延伸的槽,该槽在其两端部开口。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式中,提供用于假牙制作的模具。该模具形成有能从它们的顶端部分别嵌入多颗人造牙的保持孔,在把该人造牙嵌入保持孔时,该模具与包括该人造牙的顶端部在内唇侧面和舌侧面接触,根据规定的齿冠形态划定该人造牙的配置。最好,对于每一颗人造前齿,在向模具上嵌入时,使包括其顶端部的唇侧和舌侧面与所述模具接触,由此,得出的不是平均值,而是分别决定了符合规定的齿冠形态的近远中的位置、唇舌的位置、上下的位置、近远中的牙轴、唇舌的牙轴及扭转度。另外,作为规定的齿冠形态,最好从至少包括与前齿的形态相关的尖形、卵圆形及方形的组中选择。
从而,根据本发明,通过应用表现出尖形、卵圆形、方形的上颌前齿人造牙部齿列的特征且符合审美的排列基准的模具,即使是经验少的技术人员,也能容易构成与上颌的中切齿、侧切齿、犬齿的形态相应的正确的牙轴、扭转度和齿列的连续性。
本发明还提供了使用上述模具的人造牙的排列方法。该排列方法包括如下各工序至少对多个齿冠形态中的每一个齿冠形状准备模具的工序;决定适合于假牙安装者的齿冠形态的工序;选择与决定的齿冠形态对应的模具的工序;在选择的模具上嵌入决定了齿冠形态的人造前齿的工序;在将人造牙嵌入模具的状态下烧结固定在假牙基托的规定部位上的工序。
根据本排列方法,可容易用短时间制作适合于假牙安装者的假牙。
本发明的排列方法的另一方式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各工序准备人造臼齿部的工序,该人造臼齿部是由作为舌侧化咬合用人造臼齿而形成的上颌或下颌的第1小臼齿、第2小臼齿、第1大臼齿及第2大臼齿这4颗齿全部被连接而成;在烧结固定了所述人造前齿的假牙基托上定位该人造臼齿的工序;将该人造臼齿部烧结固定在该假牙基托上的工序。
在本发明中,也提供由本发明的排列方法制作的假牙。
本发明的其他方式及作用效果,通过参照下面附图同时参照下面说明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会得到更加清楚地了解。


图1A是从颊侧看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舌侧化咬合用4齿连接上颌人造臼齿的侧视图。
图1B是从颊侧及咬合面侧看图1A的4齿连接上颌人造臼齿的立体图(箭头所指的方向是咬合方向)。
图2A是从颊侧看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舌侧化咬合用4齿连接下颌人造臼齿的侧视图(箭头所指的方向是咬合方向)。
图2B是从颊侧及咬合面侧看图2A的4齿连接下颌人造臼齿的立体图(箭头所指的方向是咬合方向)。
图2C是从舌侧及咬合面侧看图2A的4齿连接下颌人造臼齿的立体图(箭头所指的方向是咬合方向)。
图2D是从舌侧看图2A的4齿连接下颌人造臼齿的侧视图(箭头所指的方向是咬合方向)。
图3是表示上颌臼齿及下颌臼齿咬合状态的图,(a)是从图1的舌侧化咬合用4齿连接人造臼齿的舌侧面看到的咬合状态的立体图,(b)是对分别在两侧性平衡咬合、不形成刀口形态的舌侧化咬合及形成刀口形态的舌侧化咬合的情况下的表示一颗齿的咬合状态的剖面图的比较图,(c)是两侧性平衡咬合及舌侧化咬合中的食品压缩作用的比较图。
图4是从基底部侧表示图1的舌侧化咬合用4齿连接人造臼齿的上颌臼齿及下颌臼齿的图。
图5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舌侧化咬合用4齿连接上颌人造臼齿排列并固定在上颌咬合基托上时的程序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舌侧化咬合用4齿连接下颌人造臼齿排列并固定在下颌咬合基托上,使之与按图5的程序完成的上颌假牙吻合时的程序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模具的图,图7A是从该模具的舌侧看到的立体图,图7B是从该模具的唇侧看到的立体图,图7C是将人造前齿嵌入该模具内的状态的俯视图,图7D是使用该模具将人造前齿安装在上颌咬合基托上时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模具制作与齿冠形态相应的假牙时的程序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对每颗人造前齿的齿冠形态准备的多个模具的图。
图10A是表示前齿是尖形(锥形)时的侧貌、齿冠形态、齿列的正面(a)及齿列的咬合面(b)的图。
图10B是表示前齿是卵圆形(卵圆形)时的侧貌、齿冠形态、齿列的正面(a)及齿列的咬合面(b)的图。
图10C是表示前齿是方形(正方形)时的侧貌、齿冠形态、齿列的正面(a)以及齿列的咬合面(b)的图。
图11A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有突起部的孤立的上颌人造臼齿的立体图。
图11B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有突起部的孤立的下颌人造臼齿的侧视图。
图12A是表示图11A所示的孤立的上颌人造臼齿部与对合的下颌臼齿的配合状态的侧视图。
图12B是表示图11B所示的孤立的上颌人造臼齿部与对合的下颌臼齿的配合状态的侧视图。
图13是从基底部侧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孤立的人造臼齿部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4齿连接人造臼齿的实施例)图1A及图1B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舌侧化咬合用4齿连接上颌人造臼齿1U。上颌人造臼齿部1U,例如由硬质树脂制作,通过一体地连接固定第1小臼齿1U-1、第2小臼齿1U-2、第3大臼齿1U-3及第4大臼齿1U-4而构成。对于这些人造臼齿的每一个,都根据审美的标准及咬合接触方式的原则配置近远中的位置、颊舌的位置、上下的位置、近远中的牙轴、颊舌的牙轴及扭转度。
另外,图2A至图2D表示与图1A及图1B所示的上颌人造臼齿部1U有对合关系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舌侧化咬合用4齿连接下颌人造臼齿部1D,下颌人造臼齿部1D也由例如硬质树脂制作,通过一体地连接固定第1小臼齿1D-1、第2小臼齿1D-2、第3大臼齿1D-3及第4大臼齿1D-4而构成。
对于上颌人造臼齿部1U及下颌人造臼齿部1D的人造臼齿的每一颗,根据审美的基准及咬合接触方式的原则配置近远中的位置、颊舌的位置、上下的位置、近远中的牙轴、颊舌的牙轴及扭转度。另外,上颌人造臼齿1U及下颌人造臼齿1D,如图3(a)所示,被预先形成为相互牢固地配合。
另外,如图3(b)的中央图所示,上颌人造臼齿部1U及下颌人造臼齿部1D的各人造臼齿,被构成为在上下颌颊侧牙尖之间保持滑动间隙的舌侧化咬合。如图3(c)所示,该舌侧化咬合与两侧性平衡咬合相比,由于发挥功能时的食品溢出效果高且咬合接触面积小,因此在保全假牙安装者的残存组织和提高功能恢复率的两方面有利。
再有,如图3(b)的右图所示,最好将从上颌第1小臼齿1U-1到上颌第2大臼齿1U-4为止的4颗齿的舌侧牙尖部形成刀口形态11。这样,通过形成刀口形态,可以进一步提高咬合接触面积小、食品溢出效果高的舌侧化咬合的效果。即,有意减小切断性质不同的食品所需要的力,具有使用假牙将难以食用的食品变得容易食用的优点。
这样,当第1小臼齿、第2小臼齿、第1大臼齿、第2大臼齿这4颗人造臼齿被连接时,排列操作变得容易,但假如将这样的结构用于以往的两侧性平衡咬合时,通常是难以在每个症状上保持颊侧面的审美的齿冠形态的近远中及颊舌的牙轴的审美的连续性,并且难以保持上下颌齿列的正确的功能咬合接触关系且构成两侧性平衡咬合。不能进行4齿连接人造臼齿的临床应用。但是,在本实施例的舌侧化咬合的情况下,由于仅上颌臼齿的舌侧牙尖与对合的下颌臼齿咬合接触,因此,即使在上下颌中,第1小臼齿、第2小臼齿、第1大臼齿、第2大臼齿这4颗人造牙分别被连接固定,也能充分保持颊侧面的审美的齿冠形态的近远中及颊舌的牙轴的审美的连续性,并且能充分构成具有上下颌齿列的正确功能的咬合接触关系的两侧性平衡咬合。
当再返回到图2A至图2D时,在下颌人造臼齿部1D的第2小臼齿1D-2及第4大臼齿1D-4的各自的颊侧牙尖部上,分别形成有被称为配置器的突起部2、3。如后述那样,这些突起部2、3通过与上颌人造臼齿部1U的第2小臼齿1U-2及第4大臼齿1U-4的每一个卡合,而确定这些突起部的位置、尺寸及形状,使之在排列操作时,可以正确地确保舌侧化咬合的滑动间隙。
下面,参照图4,在上颌人造臼齿部1U及下颌人造臼齿部1D的基底面上,形成贯通4连接的臼齿的底部且向近远中方向延伸的槽4U及4D。槽4U及4D分别由底壁7U、8U及底壁7D、8D划分成它们的颊侧及舌侧。另外,槽4U及4D在4连接臼齿1U、1D的近中端部分别由开口部5U、5D开放,在远中端部分别由开口部6U、6D开口。
下面,用图5及图6说明本实施例的4齿连接上颌人造臼齿部1U、下颌人造臼齿部1D的排列作业。
图5主要表示上颌的排列作业。最初,在由侧方检查工具进行咬合器的调整之后,考虑审美性和功能并根据症状,分别在上颌咬合基托12U及下颌咬合基托12D上排列人造前齿9U及9D(工序①)。其次,将下颌咬合基托12D配置在支承台上(工序②),将4连接上颌人造臼齿1U放置在下颌咬合基托12D上,在压接的状态下进行配置,直到上颌人造臼齿1U的第1小臼齿舌侧牙尖顶和第2大臼齿的近心侧牙尖顶与下颌咬合基托12D的咬合基托上表面10一致(工序③)。接着,适量地削除并软化上颌咬合基托12U的腊,关闭咬合器(工序④),将4连接上颌人造臼齿1U烧结在假牙基托12U上,完成上颌的两侧臼齿的排列(工序⑤)。
图6表示下颌的排列作业。颠倒咬合器的位置,由配置器2、3,对下颌人造臼齿1D进行正确地定位、使其与上颌人造臼齿1U配合(工序⑥)。通过由该配置器2、3进行的定位,确定配合时咬合接触关系,在排列臼齿部人造牙时,可以平衡良好地构成颊舌的「杵与臼」的关系,可以确保正确的滑动间隙。接着,适量地削除并软化下颌咬合基托12D的蜡,关闭咬合器(工序⑦)。将4连接下颌人造臼齿部1D烧结在下颌咬合基托12D上,完成上颌两侧臼齿的排列(工序⑧)。另外,在该阶段,使咬合器向前方运动,确认保持了前后的平衡,根据需要进行咬合平面倾斜度的微调整。接下来,削除下颌人造臼齿的配置器2、3(工序⑨),在舌侧化咬合中确保均等的滑动间隙(工序⑩)。最后,通过磨合完成在较大的范围内保持两侧性平衡的舌侧化咬合。该操作通过削除和调整由咬合纸印在下颌的咬合顶面上的全部早期接触和干涉部分来完成。即使是该磨合,与以往的人造牙比较,可以减少调整量,可以用较短的时间进行。
实际上,当试作该舌侧化咬合用4齿连接人造臼齿部1U、1D并进行全口假牙的臼齿部人造牙排列时,只要微调整咬合平面倾斜度,使排列时保持前后的咬合平衡就行,与用以往的方法的一齿一齿排列的情况相比,在可以用短时间容易且正确地进行排列操作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
此外,在人造牙的排列完成后,将假牙放入烧瓶内并使蜡溶解,通过人造臼齿基底面的流槽4U、4D(图4)试着填入基托用流入树脂时,与以往的保持方式相比,树脂明显地表现出顺利的流动性。由此可抑制树脂内产生气泡,可以确认具有使基托用树脂的填入更为可靠的效果。为此,与流槽4U、4D形态所达到的牢固的保持效果相结合,可以更可靠地防止假牙完成后的脱落。另外,流槽4U、4D的各个开口部5U、5D及6U、6D,特别在部分假牙等上需要用与支台装置的干涉调整等来削除人造牙基底面时,也作为用削除棒从相邻面基底托架上进行形态修正的导轨而发挥作用,具有准确而且非常容易进行技工操作的效果。
(假牙制作用模具的实施例)图7A及图7B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假牙制作用的模具20T。附图所示的模具20T,作为一个例子是具有尖形的齿冠形态的上颌前齿用的模具,形成有用于从其顶端部嵌入由上颌的中切齿、侧切齿、犬齿构成的共计6颗人造前齿的齿孔21,当在齿孔21内嵌入与其对应的人造前齿时,不仅简单地保持,包括其顶端部在内、唇侧和舌侧面都与模具接触,由此,相对于模具20T的主体按照规定的齿冠形态严格确定人造前齿的3维配置。即,如图7C所示,在将6颗人造前齿24分别嵌入与尖形的齿冠形态对应的本实施例的模具20T的齿孔21内的情况下,对于每一颗人造前齿来说,分别决定了按照尖形的齿冠形态的近远中的位置、唇舌的位置、上下的位置、近远中的牙轴、唇舌的牙轴及扭转度(参照图10A)。
在制作假牙时,如图7D所示,在人造前齿24嵌入模具20T的齿孔内的状态下,将模具20T设置在未图示的咬合器上,在上颌咬合基托12U的规定的位置上烧结固定人造前齿24。由此,容易构成中切齿、侧切齿、犬齿的正确的牙轴、扭转度和齿列的连续性,而且可以用非常短的时间进行正确的人造牙排列。另外,在本实施例的模具20T中,与在金属制齿冠板的上面涂覆蜡、并在顶端部接触的状态下将上颌人造前齿放置在其上之后安装在咬合基托上的以往的例子相比,由于唇侧和舌侧面与模具接触,因此可以明确地确定与前齿的齿冠形态对应的3维配置。另外,在本实施例的模具20T中,由于不涂布蜡,因此可以用更简单的工序进行排列操作。
这样,如果对各种齿冠形态预先制作了表示尖形、卵圆形、方形等各种上颌前齿人造牙部齿列的特征且符合审美的排列标准的模具,则可以实现能进行与各种人造牙冠形态对应的正确的排列的体系。在图8的流程图中,表示了使用本实施例的模具20T的、那样的排列体系的方法的一例。
预先分别对多个齿冠形态的每一个准备模具(图8的步骤100)。例如,如图9所示,准备与尖形、卵圆形、方形的牙冠形态对应的模具20T、20C及20S。另外,对于每种牙冠形态,分别准备多个不同尺寸的假牙用的模具。
接着,根据与齿冠形态关联性高的假牙安装者的侧貌等决定假牙安装者的齿冠形态(步骤102)。然后,从准备的模具中选择与决定的齿冠形态对应的模具(步骤104)。这时,再选择具有适合于安装者的假牙尺寸的模具。接着,在选择的模具中嵌入在步骤102中决定的齿冠形态的人造前齿(步骤106)。然后,将该模具设置在咬合器上(步骤108),在上颌咬合基托的规定部位上烧结固定嵌入的人造前齿(步骤110)。最后,对固定了人造前齿的上颌咬合基托进行人造臼齿部的排列作业(步骤112)。
再有,在步骤112的排列作业中,例如,也可以执行使用舌侧化咬合用4齿连接人造臼齿1U、1D的图5及图6的顺序。取而代之,可以一颗齿一颗齿地安装人造臼齿,或者可以安装2连接或3连接的人造臼齿。
另外,在步骤112的人造臼齿部的排列作业中,也可以追加这样的工序准备多个人造臼齿部,考虑与在步骤104中选择的人造前齿部的审美的及咬合接触关系的连续性,从这些人造臼齿部之中选择应该安装的人造臼齿部。
以上是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例,在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划定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及置换。
例如,在4齿连接人造臼齿的下颌臼齿部上形成配置器2、3,但也可以在上颌臼齿部上形成。另外,形成配置器的地方的臼齿的种类和其数量也可以任意地适当地变更。例如,如图11A所示,也可以在孤立的上颌人造臼齿50U上设置突起部51U或者在孤立的下颌人造臼齿50D上设置突起部51D,图12A及图12B分别表示人造臼齿50U、50D与对合的臼齿的配合状态。
另外,对于在人造牙的基底部上形成的流槽,也不局限于在图4的4齿连接臼齿上,也可以适用于在孤立齿或4齿连接以外的连接人造牙上。例如,如图13所示,也可以在孤立的每个人造臼齿上形成在各齿的两端部上具有开口41的、流槽40-1、40-2、40-3、40-4、…。再有,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流槽也可以适用于舌侧化咬合以外的人造臼齿上。
另外,在图5及图6中,虽然说明的是将舌侧化咬合用4齿连接人造臼齿适用于全口假牙的制作的情况,但不用说,也可以将该4齿连接人造臼齿适用于部分假牙的制作中。
再有,在图7的例子中,表示了上颌假牙用的模具,但也可以构成下颌假牙用的模具。另外,也可以使用图7的模具将人造前齿排列在部分咬合基托上。
权利要求
1.一种人造牙,其特征在于,该人造牙是由作为舌侧化咬合用人造臼齿而形成的上颌或下颌的第1小臼齿、第2小臼齿、第1大臼齿及第2大臼齿这4颗齿全部被连接而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牙,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造臼齿的各个近远中的位置、颊舌的位置、上下的位置、近远中的牙轴、颊舌的牙轴及扭转度遵循审美的基准及咬合接触方式的原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人造牙,其特征在于,使上颌的舌侧化咬合用人造臼齿的舌侧牙尖部形成为刀口形态。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人造牙,其特征在于,在上颌或者下颌的任一方所述第1小臼齿、第2小臼齿、第1大臼齿及第2大臼齿之中至少1颗人造臼齿的颊侧牙尖部上,形成突起部,划定该人造臼齿和与之有对合关系的上颌或下颌之中另一方的舌侧化咬合用人造臼齿之间的滑动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人造牙,其特征在于,在被4齿连接的所述舌侧化咬合用人造臼齿的基底部侧,形成贯通4齿而延伸的槽,该槽在其两端部开口。
6.一种人造牙,是由作为舌侧化咬合用人造臼齿而形成的上颌或下颌的第1小臼齿、第2小臼齿、第1大臼齿及第2大臼齿之中的至少1颗臼齿构成的人造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人造牙的至少1颗人造臼齿的颊侧牙尖部上,形成突起部,划定该人造臼齿和与其有对合关系的上颌或下颌之中的另一方的舌侧化咬合用人造臼齿之间的滑动间隙。
7.一种人造牙,是由上颌或下颌的第1小臼齿、第2小臼齿、第1大臼齿及第2大臼齿之中的至少1颗人造臼齿构成的人造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人造牙的基底部侧形成向近远中方向延伸、且在其两端部开口的槽。
8.一种模具,形成有保持孔,该保持孔能从其顶端部分别嵌入构成上颌或下颌的人造前齿部的各人造前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孔对嵌入的各人造前齿划定了符合规定的齿冠形态的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造前齿部由总计6颗的上颌左右中切齿、侧切齿、犬齿构成,所述规定的齿冠形态从包括尖形、卵圆形及方形的组中选择。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每一颗所述人造前齿在向所述模具内嵌入时,包含其顶端部在内唇侧和舌侧面与所述模具接触,由此,分别决定符合规定的齿冠形态的近远中的位置、唇舌的位置、上下的位置、近远中的牙轴、唇舌的牙轴及扭转度。
11.一种排列方法,是使用模具的人造牙的排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是这样构成的,该模具形成有能从其顶端部分别嵌入构成人造前齿部的各人造前齿的保持孔,该保持孔对嵌入的各人造前齿划定符合规定的齿冠形态的配置,所述排列方法包括如下各工序对至少多个齿冠形态的每一种齿冠形态准备所述模具的工序;决定适合假牙安装者的齿冠形态的工序;选择与决定的齿冠形态对应的模具的工序;在选择的模具上嵌入决定了齿冠形态的人造前齿的工序;在所述模具上嵌入了人造前齿的状态下烧结固定在假牙基托的规定部位上的工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排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造前齿部由总计6颗上颌左右的中切齿、侧切齿、犬齿构成,所述规定的齿冠形态,从包括尖形、卵圆形及方形的组中选择。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排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人造前齿嵌入所述模具的工序中,对于各该人造前齿,包括其顶端部在内唇侧和舌侧面与所述模具接触,由此,分别决定了符合规定的齿冠形态的近远中的位置、唇舌的位置、上下的位置、近远中的牙轴、唇舌的牙轴及扭转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排列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各工序准备人造臼齿部的工序,该人造臼齿部是由作为舌侧化咬合用人造臼齿而形成的上颌或下颌的第1小臼齿、第2小臼齿、第1大臼齿及第2大臼齿这4颗齿全部被连接而成;在烧结固定了所述人造前齿的假牙基托上,定位所述人造臼齿部的工序;将所述人造臼齿部烧结固定在所述假牙基托上的工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排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造臼齿的每一个的近远中的位置、颊舌的位置、上下的位置、近远中的牙轴、颊舌的牙轴及扭转度符合审美的基准及咬合接触方式的原则。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排列方法,其特征在于,准备所述人造臼齿部的工序是准备多个人造臼齿部的工序,还包括考虑与所述人造前齿部的审美的及咬合接触关系的连续性而选择所述人造臼齿部的工序。
17.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排列方法,其特征在于,使上颌的舌侧化咬合用人造臼齿的舌侧牙尖部形成刀口形态。
18.根据权利要求14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排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颌或下颌的任一方的所述人造臼齿部的第1小臼齿、第2小臼齿、第1大臼齿及第2大臼齿之中的至少一颗人造臼齿的颊侧牙尖部上形成突起部,定位该人造臼齿部的工序,是使用所述突起部划定该人造臼齿部和与其有对合关系的上颌或下颌之中另一方的舌侧化咬合用人造臼齿的滑动间隙。
19.根据权利要求14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排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4齿连接的所述舌侧化咬合用人造臼齿的基底部侧,形成贯通4齿而延伸、且在其两端部开口的槽。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排列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假牙基托上固定了所述人造臼齿部之后,在所述槽内填入基托用树脂的工序。
21.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排列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各工序准备人造臼齿的工序,该人造臼齿是由作为舌侧化咬合用人造臼齿而形成的第1小臼齿、第2小臼齿、第1大臼齿及第2大臼齿之中至少1颗臼齿构成、且在其至少1个颊侧牙尖部上形成突起部;在烧结固定了所述人造前齿的假牙基托上,定位所述人造臼齿的工序;将所述人造臼齿烧结固定在所述假牙基托上的工序。
22.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排列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各工序准备人造臼齿的工序,该人造臼齿是由第1小臼齿、第2小臼齿、第1大臼齿及第2大臼齿之中至少一颗人造牙构成,并且在该至少一颗人造牙的基底部侧形成向近远中方向延伸且在其两端部开口的槽;在烧结固定了所述人造前齿的假牙基托上定位所述人造臼齿的工序;将所述人造臼齿烧结固定在所述假牙基托上的工序。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排列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假牙基托上固定了所述人造臼齿之后,在所述槽内填入基托用树脂的工序。
24.一种假牙,是用模具排列了人造前齿部的假牙,其特征在于,是这样构成的,所述模具形成有能从其顶端部分别嵌入构成人造前齿部的各人造前齿的保持孔,该保持孔对嵌入的各颗人造前齿划定符合规定的齿冠形态的配置。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假牙,其特征在于,上颌的人造前齿部的规定的齿冠形态,从包括尖形、卵圆形、方形的组中选择。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假牙,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一颗所述人造前齿,在将其向所述模具嵌入时,包括其顶端部在内、唇侧和舌侧面与该模具接触,由此分别决定了符合规定的齿冠形态的近远中的位置、唇舌的位置、上下的位置、近远中牙轴、唇舌的牙轴及扭转度。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假牙,其特征在于,所述假牙的臼齿部是由作为舌侧化咬合而形成的第1小臼齿、第2小臼齿、第1大臼齿及第2大臼齿这4颗齿全部被连接而成。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假牙,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臼齿部的各个人造臼齿的近远中的位置、颊舌的位置、上下的位置、近远中的牙轴、颊舌的牙轴及扭转度,符合审美的基准及咬合接触方式的原则。
29.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假牙,其特征在于,使上颌的舌侧化咬合用人造臼齿的舌侧牙尖部形成为刀口形态。
30.根据权利要求27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假牙,其特征在于,具有对合关系的上颌及下颌的臼齿部间的滑动间隙是通过使用在上颌或下颌的任一方的臼齿部至少1颗人造臼齿的颊侧牙尖部上形成的突起部的定位工序来划定的。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假牙,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在所述定位工序结束后被削除。
32.根据权利要求27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假牙,其特征在于,在4齿被连接的所述舌侧化咬合用人造臼齿的基底部侧,形成贯通4齿而延伸、且在其两端部开口的槽。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假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槽内填入基托用树脂。
34.根据权利要求24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假牙,其特征在于,第1小臼齿、第2小臼齿、第1大臼齿及第2大臼齿之中至少1颗人造臼齿被安装固定。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假牙,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1颗人造臼齿是上颌舌侧化咬合用臼齿,使其舌侧牙尖部形成为刀口形态。
36.根据权利要求34或35所述的假牙,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1颗人造臼齿是上颌舌侧化咬合用臼齿,该齿和与其有对合关系的臼齿间的滑动间隙,通过使用在所述至少1颗人造臼齿的颊侧牙尖部上形成的突起部的定位工序来划定。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假牙,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在所述定位工序结束后被削除。
38.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假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1颗人造臼齿的基底部侧,形成在近远中方向上延伸且在其两端部开口的槽。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假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槽内填入基托用树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人造牙、用于排列该人造牙的模具、排列方法和假牙,该人造牙,由作为舌侧化咬合用人造臼齿而形成的上颌或下颌的第1小臼齿、第2小臼齿、第1大臼齿及第2大臼齿这4颗齿全部被连接而成。使上颌的人造臼齿的舌侧牙尖部形成为刀口形态,在下颌的第2小臼齿及第2大臼齿的颊侧牙尖部上形成突起部并划定人造臼齿和与其有对合关系的上颌的人造臼齿的滑动间隙。在4齿连接人造臼齿的基底部侧,形成贯通4齿而延伸的槽,该槽在第1小臼齿的端部及第2大臼齿的端部开口。
文档编号A61C13/097GK1787791SQ0382670
公开日2006年6月14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1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1日
发明者小出馨 申请人:贺利氏古莎日本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