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盂清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14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痰盂清理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清理痰盂的卫生用具。
在日常生活中,清理痰盂大多是直接用手接触痰盂,这样的清理方法既不卫生又不方便。目前人们设计出一些清理用具,能够避免在运送痰盂和倒痰盂过程中人体直接接触痰盂,但还存在某些不足。比如“两用痰盂盖”(中国专利公告号85201098)具有痰盂盖的功能以及通过连杆装置提起痰盂进行运送的作用,但没有解决倒痰盂的问题。“倒痰盂器”(中国专利公告号86202923)除了解决用器械运送痰盂的问题外,只需单手操作倒痰盂,较顺利地完成运送和倒痰盂的工作,但是这种“倒痰盂器”结构较复杂,使用时受场地环境的限制较大,而影响操作,并且不能最后完成洗刷清理工作,尚有一定的局限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用单手就能一次完成运送痰盂、倾倒污物、洗刷等清理工作的痰盂清理器。
本实用新型是由主杆、副杆、支杆、底杆以及L型夹条、清理刷等组成。主杆与副杆通过支杆铰接成平面活动结构。主杆下端置有底杆,L形夹条与下支杆底端连结。夹持痰盂时握住副杆与主杆,使底杆的两端以及L形夹条分别抵住痰盂的内外侧凹部。副杆的下端连结清理刷,可以自由地清洗痰盂内外侧。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杆状的平面活动结构以及清理刷与夹持机构联接一体的结构,使痰盂清理器构造简单,运送平稳,倾倒污物方便,清洗痰盂时无需直接用手接触或者另用其他用具,整个清理工作,只需单手就能完成。
附图是痰盂清理器夹持痰盂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主杆1与副杆2在两根上支杆3、两根下支杆4中间通过螺杆、螺母铰接,构成以主杆1相对不动,副杆2可作上下运动的四边形平面活动构件。其中主杆1长度大于副杆2,下支杆4长度大于上支杆3。L形夹条7与下支杆4下端连结,底杆6中端与主杆1的下端连接,并使底杆6和主杆1、副杆2、支杆3、4所构成的平面垂直。运送痰盂及倾倒污物时,将主杆1下端伸入痰盂内,使底杆6两端抵住痰盂内侧凹部,并向后上方拉副杆2使下支杆底端的L形夹条7抵住痰盂外侧凹部,用手同时握住主杆1与副杆2上端,就能对痰盂进行运送,倾倒作业了。清理刷5与副杆2下端连结,洗刷痰盂时,可将副杆2置于前下方,此时呈洗刷状态,可方便地利用痰盂清理器清刷痰盂内外。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部件,可用金属、木材、竹子、塑料等材料加工制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时,上支杆3也可以不设置。主杆1、副杆2也可以分别通过一根上支杆3和一根下支杆4结合成四边形平面活动结构,结合时上支杆3与下支杆4可以是在主杆1、副杆2的侧面,也可夹持在主杆1、副杆2的中间。
权利要求
1.一种由主杆1,副杆2,支杆3、4,底杆6,L型夹条7,清理刷5组成的痰盂清理器,其特征在于主杆1、副杆2、支杆3、4铰接成平面活动结构,主杆1下端与底杆6中端连结,L形夹条7与下支杆4下端连结,副杆2下端置有清理刷5。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痰盂清理器,其特征在于底杆6与主杆1、副杆2、支杆3、4所构成的平面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痰盂清理器,其特征在于上支杆3、下支杆4可以分别是两根,也可以分别是单根,上支杆3也可以不设置。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来运送、倾倒、清洗痰盂的卫生用具。由主杆、副杆、支杆等平面活动结构组成,并置有底杆、L形夹条、清理刷等。其特点是结构简单,制作容易,使用方便。在运送痰盂、倾倒污物,清刷洗涤的过程中,无需直接用手接触痰盂,也不要增添其他用具,整个清理工作只需用单手操作就能完成。
文档编号A61J19/00GK87207285SQ87207285
公开日1988年3月9日 申请日期1987年7月10日
发明者卢杨东 申请人:卢扬东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