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祛眼袋手术拉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648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激光祛眼袋手术拉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激光祛眼袋手术拉钩,由一根弹性的杆体弯折构成,包括两个对称的单侧钩;每一个单侧钩均包括第一延伸部、弯折部、第二延伸部和操作部,两个单侧钩之间通过弯折部连接,两个单侧钩的第二延伸部、操作部可在压力的作用下相互接触。该手术拉钩为钝头结构,可有效防止操作过程中造成的额外拉伤或扩大切口等情况;利用该拉钩操作时,切口可视范围是扇面形状,从而有效地增大了可视面积,利于手术操作过程;该手术拉钩具有更好的牵拉效果,与现有的拉钩相比,能有效减少牵拉次数,最多需要3次即可完成手术操作,从而有效减少了牵拉时间,避免进一步造成眼部松弛等不良影响。
【专利说明】
一种激光祛眼袋手术拉钩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美容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在激光祛眼袋手术时用到的拉钩。
【背景技术】
[0002]眼袋的出现,使面部五官的美容受到极大的影响,甚至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一些不便。眼袋一旦形成后,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手术治疗,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种有效的非手术来消除眼袋,所做的一些辅助治疗如皮肤保养、面部按摩等方法只能是减缓眼袋的加重,而对消除眼袋几乎没有什么效果。因此,眼袋整形术是去除眼袋最常用的方法,也是眼部美容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0003]眼袋整形术常用的手术方法主要有两种切口的选择,即皮肤切口和结膜切口。临床上最常用的是皮肤切口眼袋整形术,包括皮瓣法和肌皮瓣法,适应于中老年性下睑眼袋,无其它脏器病变,能耐受手术者;也适应于确有眶隔脂肪松垂、疝出的年轻患者;另外,属单纯皮肤松弛型或单纯眼轮匝肌肥厚型,且迫切要求手术者,亦可考虑手术,但必须向患者交待,术后效果可能不理想,对于因纹眼线失败后要求手术修整者,亦可考虑用此法修整。
[0004]临床上另一种手术方法是下睑结膜切口入路法,常适用于年龄较轻,皮肤松弛不明显,但已有下睑眶隔脂肪膨出的患者。采用结膜面切口,单纯切除多余的眶隔脂肪,即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而且睑缘皮肤不留切口痕迹,很容易被患者接受。
[0005]在采用内切法祛除眼袋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眼袋拉钩,手术时切口沿下睑睫毛下缘至外眦沟,经切口分离后切除膨出的眼袋脂肪。现有的眼袋拉钩结构如图3所示,其结构简单,牵拉效果差,不容易拉平,且产生的伤口大,同时手术操作的可视范围小,需要牵拉多次才能完成操作,给手术操作带来许多不便。

【发明内容】

[0006]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激光祛眼袋手术拉钩,能在手术过程中减少牵拉次数,同时具有更大的可视范围。
[0007]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种激光祛眼袋手术拉钩,由一根弹性的杆体弯折构成,包括两个对称的单侧钩;每一个单侧钩均包括第一延伸部、弯折部、第二延伸部和操作部,两个单侧钩之间通过弯折部连接,两个单侧钩的第二延伸部、操作部可在压力的作用下相互接触。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操作部垂直于第二延伸部设置。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操作部包括夹持段,夹持段的直径沿远离第二延伸部的方向的变化趋势是:首先直径保持不变,在中部直径渐缩,然后逐渐增大构成头端。
[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头端为圆形钝头结构。
[0012]进一步地,两个操作部、第二延伸部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加工为平面。
[0013]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延伸部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二延伸部之间的间距,同时第一延伸部的长度大于第二延伸部的长度。
[0014]进一步地,所述的操作部与第二延伸部的连接处为圆弧式平滑过渡。
[001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0016]1.该手术拉钩为钝头结构,可有效防止操作过程中造成的额外拉伤或扩大切口等情况;
[0017]2.利用该拉钩操作时,切口可小于牵拉后的暴露面,放入拉钩时,可用手挤压拉杆,使拉钩缩小,置入切口后,拉钩撑开,可视范围呈扇面形状,从而有效地增大了可视面积,利于手术操作过程,并最大程度的减小了切口;
[0018]3.该手术拉钩具有更好的牵拉效果,与现有的拉钩相比,能有效减少牵拉次数,最多需要3次即可完成拉平操作,从而有效减少了牵拉时间,避免进一步造成眼部松弛等不良影响。
[0019]4.该手术拉钩的拉杆连接部呈环状,方便术者单手指插入并牵拉固定,使牵拉幅度保持恒定,长时间牵拉时拉杆也不会滑脱。
【附图说明】
一种激光祛眼袋手术拉钩的制作方法附图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不意图;
[002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斜俯视图;
[0022]图3为现有的拉钩的结构不意图;
[0023]图中标号代表:I一连接部,2—第一延伸部,3—弯折部,4一第二延伸部,5—操作部,6一头端,7一夹持段,8一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4]遵从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激光祛眼袋手术拉钩,由一根弹性的杆体弯折构成,包括两个对称的单侧钩;每一个单侧钩均包括第一延伸部
2、弯折部3、第二延伸部4和操作部5,两个单侧钩之间通过弯折部3连接,两个单侧钩的第二延伸部4、操作部5可在压力的作用下相互接触。
[0025]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这种拉钩结构,其整体可以看作是一根弹性的杆体弯折而构成的形状。拉钩包括两个单侧钩,两个单侧钩形状完全相同,相互连接且相互对称,通过连接部I实现两个单侧钩的连接。除了连接部I之外,单侧钩上其余的部分在自然状态下,即未施加外力的情况下均不相接结构。而由于拉钩结构是弹性的,在握住第一延伸部2,对弯折部3施加力度时,两个单侧钩的第二延伸部4、操作部5可以相互接触,即整个拉钩的前端缩小,还可以实现夹持功能,方便置入;松开弯折部3,整个拉钩恢复原来的形状,拉钩撑开。使用时,医生手持第一延伸部2,根据需要利用拉钩前端的操作部5完成牵拉、扩展操作。
[0026]为了使前端的操作性能更好,同时也能实现拉拽等操作,本方案中操作部5垂直于第二延伸部4设置。
[0027]如图1和图2所示,操作部5可以看作是第二延伸部4继续向前延伸,但延伸方向是垂直于第二延伸部4的。这样构成的结构,不影响两个操作部5之间的夹持,同时弯折形成的结构可以使拉钩完成牵拉、扩展操作。操作部5与第二延伸部4的连接处为圆弧式平滑过渡,避免过度处产生较尖锐的角度而产生安全问题。
[0028]具体地,操作部5包括夹持段7,夹持段7的直径沿远离第二延伸部4的方向的变化趋势是:首先直径保持不变,在中部直径渐缩,然后逐渐增大构成头端6。即,整个操作部5的外径是有变化的,先直径保持不变延伸一段,然后延伸的同时直径缩小,继而再增大以构成头端6。头端6的直径是整个拉钩中最大的部分,并且头端6为圆形钝头结构,类似于水滴,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其在操作过程中能撑开更大的操作空间,同时不容易对眼部造成损伤。
[0029]前面提到两个操作部5是需要相互夹持靠近的,因此为了保证夹持效果,两个操作部5、第二延伸部4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加工为平面8,这样比原有的圆形外表相比,两个单侧钩之间可以更好地贴近。
[0030]该拉钩的整体形状如图1所示,第一延伸部2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二延伸部4之间的间距,同时第一延伸部2的长度大于第二延伸部4的长度。
[0031]从图中可以看到,第一延伸部2占整个拉钩较大的比例,能更方便地使医生握持进行手术操作,并且二者的间距大,第二延伸段的间距小,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在捏紧第二延伸段时需要使用的力度更小,也有利于前端的夹紧。
【主权项】
1.一种激光祛眼袋手术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钩由一根弹性的杆体弯折构成,包括两个对称的单侧钩;每一个单侧钩均包括第一延伸部(2)、弯折部(3)、第二延伸部(4)和操作部(5),两个单侧钩之间通过弯折部(3)连接,两个单侧钩的第二延伸部(4)、操作部(5)可在压力的作用下相互接触;所述的两个操作部(5)、第二延伸部(4)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加工为平面(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祛眼袋手术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操作部(5)垂直于第二延伸部(4)设置。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激光祛眼袋手术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操作部(5)包括夹持段(7),夹持段(7)的直径沿远离第二延伸部(4)的方向的变化趋势是:首先直径保持不变,在中部直径渐缩,然后逐渐增大构成头端(6)。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激光祛眼袋手术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头端(6)为圆形钝头结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祛眼袋手术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延伸部(2)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二延伸部(4)之间的间距,第一延伸部(2)的长度大于第二延伸部(4)的长度。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祛眼袋手术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操作部(5)与第二延伸部(4)的连接处为圆弧式平滑过渡。
【文档编号】A61F9/008GK205698217SQ201620154986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日
【发明人】雷惠斌
【申请人】西安医学院第附属医院, 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