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胸膜腔穿刺引流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848阅读:6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胸膜腔穿刺引流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胸膜腔穿刺引流包,包括包体,包体内装有胸膜腔穿刺针、延长管,5ml注射器针头,5ml注射器,50ml注射器,50ml注射器针头,无菌橡胶手套,无菌敷贴,消毒液及纱布,培养皿,无菌洞巾;胸膜腔穿刺针包括穿刺针本体和穿刺针套管组件,该穿刺针套管组件包括连接管,该连接管前端连接引流套管,前部外设卡式固定器,中部设流体调节控制器,后端内装密封塞;穿刺针本体依次穿过密封塞、流体调节控制器和引流套管,其针尖穿出引流套管前端。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方案包括了胸腔穿刺引流手术所需要胸膜腔穿刺针及其它手术用品,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保持操作规范性,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增加简便性,有利于胸腔穿刺引流手术或护理操作。
【专利说明】
新型胸膜腔穿刺引流包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胸膜腔穿刺引流包。
【背景技术】
[0002]胸腔积液是一种常见的病症,目前常用胸腔穿刺引流的方法进行治疗,防止血液或气体在对肺组织产生压迫,导致肺部感染或肺不张的发生,以及胸腔内血液存留也会造成胸腔感染。
[0003]临床工作中开展穿刺的常用方法是医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器械,工作量大,穿刺器械规格不统一,穿刺操作不规范,对患者创伤大,痛苦大,置管后需要缝线固定引流管以防脱落,引流效果不佳等弊端。
[0004]现有技术的缺陷:在进行胸腔穿刺引流的方法进行治疗时,需要准备手套、消毒铺单的材料、切开的器械包、闭式引流管等手术用品,准备时间长且也相当繁琐,不但耗时还大大增加了患者感染的机率,而且使医护人员的工作劳动强度加大,不利于穿刺的手术或护理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胸膜腔穿刺引流包,以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保持操作的规范性,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增加简便性。
[0006]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胸膜腔穿刺引流包,关键在于:包括包体,所述包体内装有胸膜腔穿刺针、延长管,5ml注射器针头,5ml注射器,50ml注射器,50ml注射器针头,无菌橡胶手套,无菌敷贴,消毒液及纱布,培养皿,无菌洞巾;
[0007]所述胸膜腔穿刺针包括穿刺针本体,在该穿刺针本体外设有穿刺针套管组件,所述穿刺针套管组件包括连接管,该连接管前端连接引流套管,所述连接管的前部外设有卡式固定器,所述连接管的中部设有流体调节控制器,所述连接管后端内装有密封塞;
[0008]所述穿刺针本体依次穿过所述密封塞、流体调节控制器和引流套管,所述穿刺针本体的针尖穿出所述引流套管的前端。
[0009]以上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新型胸膜腔穿刺引流包包括进行胸腔穿刺引流的方法进行治疗所需要胸膜腔穿刺针与无菌纱布敷料、注射器、延长管、无菌敷贴、碘伏消毒液、无菌培养瓶、皿,以及无菌橡胶手套等器具和用品等手术用品,降低了患者感染的机率,便于临床方便、快捷、安全使用。
[0010]优选的,所述卡式固定器包括U型卡环,该U型卡环的两个伸出端相互靠近,该U型卡环的两个伸出端分别附有医用胶带。该方案的效果是U形卡环和医用胶带的结合可防止胸膜腔穿刺针套管移位或脱出,方便操作。
[0011]优选的,所述流体调节控制器为两通阀。该方案的效果是可调节与控制连接管中的流体及防止气体经胸膜腔穿刺针套管进入胸腹腔内。
[0012]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后端设有外螺纹。该方案的效果是方便连接延长管。
[0013]优选的,所述引流套管为塑胶软管,当所述穿刺针本体拔出所述引流套管时,所述引流套管的前部自然弯曲,在所述引流套管上沿其长度设有刻度标示。该方案的效果是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深度,而不会造成对内脏器官造成损伤,引起严重并发症。
[0014]优选的,所述连接管和流体调节控制器为塑胶。
[0015]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胸膜腔穿刺引流包包括了胸腔穿刺引流手术所需要胸膜腔穿刺针及其它手术用品,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保持操作的规范性,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增加简便性,有利于胸腔穿刺引流手术或护理操作。
【附图说明】
新型胸膜腔穿刺引流包的制作方法附图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胸膜腔穿刺针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胸膜腔穿刺针2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2和图3中卡式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0021]如图1-4所示,一种新型胸膜腔穿刺引流包,包括包体I,包体I内装有胸膜腔穿刺针2、延长管12,5ml注射器针头4,5ml注射器5,50ml注射器9,50ml注射器针头10,无菌橡胶手套3,无菌敷贴7,消毒液及纱布6,培养皿8,无菌洞巾11。
[0022]图2和图3中可以看到,胸膜腔穿刺针2包括穿刺针本体26,在该穿刺针本体26外设有穿刺针套管组件,穿刺针套管组件包括连接管21,该连接管21前端连接引流套管22,连接管21的前部外设有卡式固定器23,连接管21的中部设有流体调节控制器24,流体调节控制器24为两通阀;连接管21后端内装有密封塞25且连接管21的后端设有外螺纹;穿刺针本体26依次穿过密封塞25、流体调节控制器24和引流套管22,穿刺针本体26的针尖穿出引流套管22的前端,连接管21和流体调节控制器24为塑胶。
[0023]图4中所示,卡式固定器23包括U型卡环27,该U型卡环27的两个伸出端相互靠近,该U型卡环27的两个伸出端分别附有医用胶带29。
[0024]图3中还可以看到,引流套管22为塑胶软管,当穿刺针本体26拔出引流套管22时,引流套管22的前部自然弯曲,在引流套管22上沿其长度设有刻度标示区28。
[0025]使用时,将新型胸膜腔穿刺引流包打开,将穿刺针本体26连接5ml注射器5,抽局麻药于5ml注射器5内,然后将皮肤消毒后,将穿刺针本体26的针尖对准皮肤,逐层浸润麻醉,并回抽逐渐进针至胸膜腔,见液体或气体回抽入5ml注射器5内后继续推送胸膜腔穿刺针套管至适当的深度,然后退出穿刺针本体26和5ml注射器5;撕开卡式固定器23上的医用胶带29,将胸膜腔穿刺针套管固定在穿刺部位处,旋动流体调节控制器24来关闭连接管21,防止气体进入胸膜腔;再接着取下连接管21后端内的密封塞25,连接50ml注射器9或者连接延长管12,进行抽液或抽气;抽液或抽气结束后,拔出穿刺针套管并消毒皮肤,用无菌敷贴7粘贴。
[0026]最后需要说明,上述描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新型胸膜腔穿刺引流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包体(I),所述包体(I)内装有胸膜腔穿刺针(2)、延长管(12),5ml注射器针头(4),5ml注射器(5),50ml注射器(9 ),50ml注射器针头(10),无菌橡胶手套(3),无菌敷贴(7),消毒液及纱布(6),培养皿(8),无菌洞巾(11); 所述胸膜腔穿刺针(2)包括穿刺针本体(26),在该穿刺针本体(26)外设有穿刺针套管组件,所述穿刺针套管组件包括连接管(21),该连接管(21)前端连接引流套管(22),所述连接管(21)的前部外设有卡式固定器(23),所述连接管(21)的中部设有流体调节控制器(24),所述连接管(21)后端内装有密封塞(25); 所述穿刺针本体(26)依次穿过所述密封塞(25)、流体调节控制器(24)和引流套管(22),所述穿刺针本体(26)的针尖穿出所述引流套管(22)的前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胸膜腔穿刺引流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式固定器(23)包括U型卡环(27),该U型卡环(27)的两个伸出端相互靠近,该U型卡环(27)的两个伸出端分别附有医用胶带(2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胸膜腔穿刺引流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调节控制器(24)为两通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胸膜腔穿刺引流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21)的后端设有外螺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胸膜腔穿刺引流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套管(22)为塑胶软管,当所述穿刺针本体(26)拔出所述引流套管(22)时,所述引流套管(22)的前部自然弯曲,在所述引流套管(22)上沿其长度设有刻度标示区(28)。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胸膜腔穿刺引流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21)和流体调节控制器(24)为塑胶。
【文档编号】A61B50/31GK205698028SQ201620251216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8日
【发明人】付勇, 刘慧 , 廖斌, 邓明彬
【申请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