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胸腹部放射治疗的呼吸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6812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胸腹部放射治疗的呼吸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胸腹部放射治疗的呼吸控制装置,包括用于患者口腔与呼吸管连通的呼吸部和用于封堵病人鼻部的密封部,呼吸部为形状与口腔相配合的咬嘴,咬嘴上固定设置有鼻塞托,密封部通过鼻塞托与咬嘴固定连接。咬嘴包括前部件和置于口腔内的后部件;前部件由靠近口腔的近端延伸至外部的远端,并形成近端与远端之间的通道,远端与呼吸管的输入端套接并连通;鼻塞托固定设置在前部件上;后部件呈U型结构且包括底部和一对腿部,后部件的底部与前部件的近端固定并连通,一对腿部各自由前部件的近端向后延伸,终止于口腔后部。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不但密封效果好,而且操作方便、结构简单,并且不会使患者产生不适感。
【专利说明】
用于胸腹部放射治疗的呼吸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具体地指一种用于胸腹部放射治疗的呼吸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恶性肿瘤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放射治疗对于胸腹部恶性肿瘤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位于肺或肝等胸腹部位的肿瘤,在治疗过程中肿瘤也会随呼吸移动。因此,治疗过程中不得不扩大治疗范围,否则肿瘤会随呼吸运动到治疗范围之外。但是放射治疗是一种对正常组织也有损伤的治疗方法,扩大照射范围则会加重副损伤。
[0003]现在常用的较为先进的方法是控制患者的呼吸,使治疗时肿瘤保持固定的位置。因为在患者屏住呼吸的时候,肿瘤的位移是很小的,而且肿瘤在胸腹部的绝对位置与吸入气体量有关,可以认为,吸入相同的气体量时,胸腹部内肿瘤的绝对位置是相同的。所以可以通过监测患者吸入的气体量来控制呼吸的幅度,使肿瘤保持在相同的位置。操作过程为,监测患者吸入体内的气体量达到一定体积时,关闭吸气通道,使患者暂时屏住呼吸,此时采集CT图像,确定肿瘤的形态和位置,根据此时的CT图像制定放疗计划;在放射治疗时,使患者吸入相同量的空气后关闭吸气通道,使患者暂时屏住呼吸,此时肿瘤的位置和采集CT图像时肿瘤的位置一致,然后进行放射治疗。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放疗,可以使射线照射保持在治疗范围内,不会超出治疗范围降低了对患者的副损伤。
[0004]在监测患者呼吸时,一般采用圆管和鼻夹控制患者呼吸。患者口含圆管,圆管与呼吸管连通,在呼吸管中有监测患者吸入空气量的剂量计,患者鼻部用鼻夹夹住,在采集CT图像和放疗的过程中,为保证监测的气体量的准确性,患者都是用嘴部呼吸。在使用圆管呼吸的过程中,患者用圆管呼吸时,为了保证不漏气,口腔内的肌肉需要夹紧圆管,然而,患者坚持一段时间后,口腔内肌肉容易松动,所以用嘴部呼吸时容易发生漏气。鼻夹夹住鼻子时,为了保证不漏气,必须用胶布把口鼻都粘住,这样会使操作过程麻烦且不稳定。另外,长时间使用鼻夹也会使患者的鼻部产生不适感。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结构简单并且能保证患者在监测呼吸过程中不易漏气的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胸腹部放射治疗的呼吸控制装置。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用于胸腹部放射治疗的呼吸控制装置,包括用于患者口腔与呼吸管连通的呼吸部和用于封堵病人鼻部的密封部,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呼吸部为形状与口腔相配合的咬嘴,所述咬嘴上固定设置有鼻塞托,所述密封部通过鼻塞托与咬嘴固定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咬嘴包括前部件和置于患者口腔内的后部件;所述前部件由靠近口腔的近端延伸至外部的远端,并形成近端与远端之间的通道,所述远端与呼吸管的输入端套接并连通;所述鼻塞托固定设置在前部件上;所述后部件呈U型结构且包括底部和一对腿部,所述后部件的底部与前部件的近端固定并连通,所述一对腿部各自由前部件的近端向后延伸至口腔后部。
[0008]更进一步地,所述后部件由两块上下对称设置的U型板构成,所述两块U型板位于患者口腔内上齿与下齿之间,所述两块U型板的底部构成后部件的底部,所述两块U型板的两对腿部外侧边缘分别对应重合后构成后部件一对腿部;所述前部件与后部件为一体式结构,所述两块U型板之间的空腔连通口腔与前部件的通道。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密封部为固定设置在鼻塞托上的可塑形的密封块。
[0010]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块为超轻粘土块。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用于胸腹部放射治疗的呼吸控制装置的最大长度为4?6cm、最大宽度为4?6cm、最高高度为5?7cm。
[0012]在本实用新型中,为解决患者使用圆管和鼻夹容易漏气的缺陷,一方面将咬嘴设计为与口腔相配合的形状,使患者在用嘴呼吸时,口腔内肌肉放松,使患者用咬呼吸时不容易漏气;另一方面,在咬嘴上固定设置的鼻塞托,使咬嘴与封堵鼻子的密封部固定相连,这样的结构就可以使咬嘴和密封部保持相对稳定,使密封部在密封患者鼻部时也不易漏气。
[0013]咬嘴包括相互连通的前部件和后部件,咬嘴的前部件用于连通呼吸管,咬嘴的后部件则是置于患者口腔内,用于使患者口腔与呼吸管连通。鼻塞托设置在前部件上,前不见在口腔外部,使鼻塞托不会影响患者用嘴呼吸。U型结构的前部件更加适合口腔内结构,前部件的底部靠近唇部的口腔前端,前部件的一对腿部则由底部各自延伸至口腔后部。由于上述结构将口腔内的空间填充充分,所以患者用嘴部呼吸时,口腔内的肌肉不必自行收缩夹紧咬嘴,所以不会因口腔内肌肉松动导致漏气。
[0014]咬嘴的后部件由上下对称设置的U型板构成,这样的结构使得后部件设置在上齿与下齿之间,当患者在用咬嘴呼吸时,牙齿可轻咬咬嘴的后部件,使后部件在口腔内更加稳定,更加减少了漏气的可能性。
[0015]将密封部设计为可塑形的密封块,使患者在密封鼻部的同时不会产生不适感。用超轻粘土作为密封块不仅密封效果好,而且方便置换。
[00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不但密封效果好,而且操作方便、结构简单,并且不会使患者产生不适感。
【附图说明】
用于胸腹部放射治疗的呼吸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附图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不意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不意图。
[0021]图中:咬嘴I(其中:前部件1.1、后部件1.2 )、鼻塞托2、密封块3、呼吸管4。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情况,但它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仅做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0023]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用于胸腹部放射治疗的呼吸控制装置由咬嘴1、鼻塞托2和可塑形的密封块3组成。咬嘴I用于和监测患者呼吸的呼吸管4相连通,密封块3用于密封患者鼻部。
[0024]咬嘴I由与呼吸管4连接的前部件1.1和置于口腔内部的后部件1.2组成。前部件1.1呈管状,由靠近口腔的近端延伸至外部的远端,在近端与远端之间形成呼吸通道,前部件1.1的远端与呼吸管4套接并连通。后部件1.2由两块U型板上下对称设置构成,所述两块U型板位于口腔内上齿与下齿之间。两块U型板的底部与前部件1.1的近端固定连接,每块U型板的一对腿部各自由前部件1.1的近端向后延伸并终止于口腔后部。两块U型板的两对腿部外侧边缘分别对应重合,使后部件1.2内形成有空腔。后部件1.2与前部件1.1为一体式结构并且相互连通。
[0025]所述鼻塞托2固定安装在前部件1.1上,密封块3粘接在鼻塞托2上。密封块3为超轻粘土块,可根据患者鼻部的形状来塑形封堵鼻部。
[0026]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用于胸腹部放射治疗的呼吸控制装置最大长度为5cm、最大宽度为5cm、最高高度为6cm。
[0027]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对患者进行呼吸控制时,首先将本实用新型套接在呼吸管4上,将咬嘴I的后部件1.2放置于患者口腔中的上齿与下齿之间,患者的上下嘴唇位于后部件
1.2的两块U型板的底部与前部件1.1的连接处;然后将密封块3塑形为适应患者鼻部的形状并封堵患者鼻部。患者通过本实用新型来进行嘴部呼吸,在呼吸管4中设置有监测吸入空气量的剂量计。
[0028]其余未详述部分均为现有技术。
【主权项】
1.一种用于胸腹部放射治疗的呼吸控制装置,包括用于患者口腔与呼吸管连通的呼吸部和用于封堵病人鼻部的密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部为形状与口腔相配合的咬嘴(I),所述咬嘴(I)上固定设置有鼻塞托(2),所述密封部通过鼻塞托(2)与咬嘴(I)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胸腹部放射治疗的呼吸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嘴(I)包括前部件(1.1)和置于患者口腔内的后部件(1.2);所述前部件(1.1)由靠近口腔的近端延伸至外部的远端,并形成近端与远端之间的通道,所述远端与呼吸管(4)的输入端套接并连通;所述鼻塞托(2)固定设置在前部件(1.1)上; 所述后部件(1.2)呈U型结构且包括底部和一对腿部,所述后部件(1.2)的底部与前部件(1.1)的近端固定并连通,所述一对腿部各自由前部件(1.1)的近端向后延伸至口腔后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胸腹部放射治疗的呼吸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件(1.2)由两块上下对称设置的U型板构成,所述两块U型板位于患者口腔内上齿与下齿之间,所述两块U型板的底部构成后部件(1.2)的底部,所述两块U型板的两对腿部外侧边缘分别对应重合后构成后部件(1.2)—对腿部;所述前部件(1.1)与后部件(1.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两块U型板之间的空腔连通口腔与前部件(1.1)的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用于胸腹部放射治疗的呼吸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为固定设置在鼻塞托(2)上的可塑形的密封块(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胸腹部放射治疗的呼吸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块(3)为超轻粘土块。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胸腹部放射治疗的呼吸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控制装置的最大长度为4?6cm、最大宽度为4?6cm、最高高度为5?7cm。
【文档编号】A61N5/10GK205698928SQ201620352385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5日
【发明人】王峻峰, 熊华, 邹燕梅, 冯丽娟, 黄河, 刘飞, 李定宇, 卢晓光, 郑言宏, 黄章玲
【申请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