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含充填液的密封滴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1599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含充填液的密封滴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服用药水的滴管,尤指适用于婴幼儿或老者服用小量药剂时的内含充填液的用后即可抛弃的密封滴管。
背景技术
长久以来,人们生病时经常服用瓶装液态的药水来治病,其方式不外是将药水瓶倒入茶匙或刻有刻度的小量杯中,但使用时药水的份量不容易拿捏,且倾倒药水时经常溅出,甚为不便。尤其婴儿、幼儿,以及卧病在床行动不便的老者,要将茶匙或小量杯中盛装的药水倒入其口中时,婴幼儿或老者常紧闭其口,不愿张开,要喂药水时甚为不易。为改良此种方式请参照图1所示,近来有采用以滴管10’的管嘴11’伸入瓶装药水中吸取药水进入滴管10’管身12’内,然后挤压滴管10’顶端的乳胶头13’,使滴管10’内药水滴入需服用药水者口中的方式。
但是,上述常用滴管10’每次使用滴管10’后,必须将滴管10’清洗干净,方可供下次使用,以免遭致污染;再者瓶装药水内的药水药量甚多,无法一次用完,其剩余的药水若保存不良使药水变质,待下次使用实属堪虑;再者患者病愈时,瓶内用剩余存的药水,弃之可惜浪费,若要保存供下次再生病使用,则会面临即已开封,如何保存药水,且其药水有效期限多长亦甚费思量。
且,上述公知的方法在滴管吸取药水时需靠该管身12’的刻度121’并自行调节,故有可能每次服用的药量都不相同此对药量极其敏感的婴幼儿恐有影响。
又,有时该需服用药水的病患须外出时,同时擒带一大瓶药水及滴管十分不便,且药水瓶亦有打破的可能,既危险又不便。
另外,公知以滴管10’吸取瓶装药水的方式潜在一种致命危机,即是在医疗机构等有诸多已开启或未开启的药水中当置于冰箱中保存,由于该药水有时会拿出使用,待用毕后再放入冰箱的情况,若再加上瓶装药水瓶过于相似、医疗人员人手不足或情况混乱时,即会在使用上造成误用而取错药水,造成无可弥补的伤害(此为台湾医疗史上真实案例)。

发明内容
诚如先前技术所述常用滴管潜在缺点,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含充填液的密封滴管,以其滴管与充填液合而为一,且予以将滴管密封的方式来避免误取药水或药水保存不易、不良,或搞带不易的缺点;以其预先充填完的各种的固定剂量的方式来避免取用药量时的过多或不足等情形(采不同的包装有不同份量的药水,以供不同的需服药水者,适量的药水的选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内含充填液的密封滴管,其特征是,该滴管至少包含一管口,为口径较小的嘴部,并于嘴部向上设一延伸部枢接管身;一管身,接续管口延伸部的较大管径的管筒,以容纳充填液;一头端,设于管身后端的球状体,其壁厚较前述管身为薄,以利使用者以手指挤压;上述的管口、管身及头端为一体成型,并于滴管内填入适当的充填液后将管口封闭。


图1是公知滴管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注入充填液的示意图。
图3B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使用示意图。
图4A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结构注入充填液的示意图。
图4B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结构使用示意图。
图5A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结构注入充填液的示意图。
图5B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结构使用示意图。
图6A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剖面结构注入充填液的示意图。
图6B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剖面结构使用示意图。
10’滴管11’管嘴12’管身121’刻度13’乳胶头
10滴管11管口1101嘴部 1102延伸部 1103端塞 1104外螺纹12管身13头端1301壁厚14铝箔纸15割痕16帽盖1601内螺纹17帽塞20充填液具体实施方式
兹配合图式将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参阅图2,本发明的滴管10包含一管口11,为一口径较小的嘴部1101,并于嘴部1101向上设一延伸部1102以枢接管身12。一管身12,为接续管口11延伸部1102的较大管径的管筒,以容纳充填液20,一头端13,设于管身后端的球状体,其壁厚1301较前述管身12为薄;上述的管口11、管身12及头端13为一体成型,并再于滴管10内填入适当的充填液20(在头端13预留空气)后将管口11封闭。
续请参照图3A的第一实施例,在滴管10的管口11内的填入充填液20时,可先由管口11处注入适当的剂量,再依图3B的图示,于该管口11的嘴部1101胶合一铝箔纸14(可预留一撕开凸出处方便手指捏夹),令该嘴部1101封闭,且使用时仅需将该铝箔纸14撕去,即可使其管口11的嘴部1101出现开口,但此时因大气压力原理令滴管10内的充填液20不致流出,俟使用者以手指挤压头端13(因壁厚1301较薄,可受压而暂时凹陷)使其充填液20流出,且可利用挤压时施力大小来控制药水的流速与药水量的多寡,直到药水流完为止,以达成一次用完后即抛弃的形式。
续请参照图4A的第二实施例,于滴管10的管口11内的填入充填液20时,可先由管口11处注入适当的剂量,再依图4B的图示,将管口11予以热封形成端塞1103,同时以切刀(图中未示)在管口11嘴部1101上作环径向切割,以形成割痕15,且该割痕15不可太深以防止切破内壁导致充填液20渗漏;但割痕15亦不可过浅,否则将来要使用时不易折断。此结构于使用时仅需自该管口11的割痕15之处加以折断使其管口11的延伸部1102出现开口,但此时因大气压力原理令滴管10内的充填液20不致流出,俟使用者以手指挤压头端13(因壁厚1301较薄,可受压而暂时凹陷)使其充填液20流出,且可利用挤压时施力的大小来控制药水的流速与药水量的多寡,直到药水流完为止,以达成一次用完后即抛弃的形式。
续请参照图5A的第三实施例另在管口11外设有外螺纹1104,并在滴管10的管口11内的填入充填液20时,可先由管口11处注入适当的剂量,再依图5B的图示,将一设有相对于管口11外螺纹1104的内螺纹1601的帽盖16,可使帽盖16螺合管口11而将管口11封闭。此结构于使用时仅需将管口11的帽盖16螺开,使其管口11的嘴部1101现出开口,但此时因大气压力原理令滴管10内的充填液20不致流出,俟使用者以手指挤压头端13(因壁厚1301较薄,可受压而暂时凹陷)使其充填液20流出,且可利用挤压时施力的大小来控制药水的流速与药水量的多寡,直到药水流完为止,以达成一次用完后即抛弃的形式。
续请参照图6A的第四实施例,在滴管10的管口11内填入充填液20时,可先由管口11处注入适当的剂量,再依图6B的图示,由另外设置的凸形断面的帽塞17,以凸出的部位塞入管口11卡实后将管口11封闭。此结构于使用时仅需将管口11的帽塞I7拔开,使其管口11的嘴部1101现出开口,但此时因大气压力原理令滴管10内的充填液20不致流出,俟使用者以手指挤压头端13(因壁厚1301较薄,可受压而暂时凹陷)使其充填液20流出,且可利用挤压时施力的大小来控制药水的流速与药水量的多寡,直到药水流完为止,以达成一次用完后即抛弃的形式。
权利要求
1.一种内含充填液的密封滴管,其特征是,该滴管至少包含一管口,为口径较小的嘴部,并于嘴部向上设一延伸部枢接管身;一管身,接续管口延伸部的较大管径的管筒,以容纳充填液;一头端,设于管身后端的球状体,其壁厚较前述管身为薄;上述的管口、管身及头端为一体成型,并于滴管内填入适当的充填液后将管口封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含充填液的密封滴管,其特征是,滴管内的充填液是由管口加入,且封闭管口的结构是于管口的嘴部胶合一铝箔纸予以封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含充填液的密封滴管,其特征是,滴管内的充填液是由管口加入,且该封闭管口的结构是于管口嘴部予以热封形成端塞,同时在管口嘴部上作一环径向切割的适当割痕。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含充填液的密封滴管,其特征是,滴管内的充填液是由管口加入,且该封闭管口的结构是于管口设外螺纹,并另以一设有相对的内螺纹的帽盖,可使帽盖螺合管口将管口封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含充填液的密封滴管,其特征是,滴管内的充填液是由管口加入,且另由一凸形断面的帽塞,以凸出的部位塞入管口卡实后将管口封闭。
全文摘要
本发明作为一种可让婴幼儿或卧病等行动不便的老者使用口服药水的密封滴管,是由一管口、管身及头端所构成。管口为口径较小的嘴部,并向上设一延伸部;管身为接续管口延伸部的管筒,头端设于管身的后端且壁厚较薄的球状体,续在滴管内填入适当的充填液后将再将管口端以铝箔、热封并加割一割痕,含螺纹的帽盖或含一凸出部的帽塞等方式封闭管口,并于使用时再将铝箔、帽盖、帽塞移除,或将割痕处的管口折断后,挤压头端,将充填液挤出且用完后即可抛弃,以解决常用技术的易污染、不易保存、不易携带且潜藏误用药物等弊端。
文档编号A61J7/00GK1729962SQ20041006268
公开日2006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6日
发明者罗振海 申请人:罗振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