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神经痛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1141阅读:6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神经痛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神经痛的药物组合物,特别涉及一种以植物中草药为原料制成的治疗神经痛的药物。
背景技术
神经痛是神经周围发炎或发生病变而产生阵发性反复疼痛的总称,它的疼痛只在固定的神经支配范围内出现。当某一神经真正产生神经痛时,痛感立刻如箭般沿着该神经走向疾射,即使施加压力,也无法止痛,痛点能从一点扩散到四方。
常发性神经痛主要有以下几类一、发生在头部脸部的神经痛,主要包括三叉神经痛和后头神经痛;二、发生在颈部、肩部的神经痛,主要包括颈部神经痛、肩部和臂部神经痛;三、发生在胸部的神经痛,主要包括肋间神经痛和横膈膜神经痛;四、发生在腰部的神经痛,主要包括腰部神经痛和坐骨神经痛;五、发生在四肢的神经痛,主要包括臂部神经痛和大腿神经痛。然而,大部分患者的神经痛,几乎都在“三大神经痛”范围里,即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和坐骨神经痛。
对于神经痛的治疗,目前还缺乏绝对有效且不产生副作用的西医治疗方法。而中药治疗有其独到的疗效,且药性温和、副作用小,因而备受青睐。众所周知,中药治疗神经痛遵循“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原则,治以祛风通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以达“通则不痛”的目的。故现有配方中常优选丹参、川芎、延胡索、白芷、枳实和酸枣仁等作为治疗神经痛的原料。
现代研究表明,丹参的药理作用有(1)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含丹参、降香生药各1g/ml)、丹参素、丹参酮、原儿茶醛均可使心脏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流量增加;(2)丹参注射液可使心率减慢,心收缩力先有短暂减弱,而后略有增强;(3)丹参对心肌缺血和重新灌流的心脏有保护作用;煎剂能降低血压;(4)丹参素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及释放TXA2等前列腺素类缩血管物质;(5)丹参水煎剂能降低全血黏度和血清、血浆、纤维素蛋白原比黏度,加快红细胞电泳速度;(6)丹参具有抗凝血作用,对抗血栓的形成;(7)丹参多种酚类成分能显著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血清LPO含量,清除有害的自由基;(8)明显减轻肝细胞的炎性反应及坏死,能降低SGPT,促进肝细胞DNA和蛋白质的合成,有助于肝细胞再生和肝脏蛋白质代谢功能的恢复;(9)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三酸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减少主动脉粥样硬化病灶面积和降低主动脉内膜通透性;(10)有抗癌、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过敏等作用;(1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多种杆菌、某些真菌以及钩端螺旋体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川芎的药理作用有(1)川芎嗪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的血氧供应,并降低心肌的耗氧量;(2)川芎和川芎嗪在体外对血小板聚集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可使已聚集的血小板迅速解聚,具有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3)川芎嗪还有抗放射作用;(4)水煎剂对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并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延胡索的药理作用有(1)延胡索粉有镇痛作用,有效成分为其所含生物碱,本品镇痛没有发现成瘾性;(2)延胡索乙素有明显的镇静、催眠与安定作用,能抑制戊四氮引起的惊厥,并有轻度中枢性镇吐及降低体温的作用;(3)延胡索醇提取物有显著扩张动物冠状动脉,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4)去氢紫堇碱能保护因饥饿、幽门结扎或药物所产生的大鼠实验性溃疡病,减少胃液分泌、胃酸及胃蛋白酶的量,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中枢神经—脑下垂体—肾上腺素系统实现的。
白芷的药理作用有(1)白芷煎剂有解热、镇痛与抗炎作用;(2)当归素有扩张冠状动脉作用,异欧前胡内酯有降低离体蛙心收缩力,并有降低猫动脉血压的作用;(3)花椒毒素、欧前胡内酯和水合氧化前胡素等有间接促进脂肪分解和抑制脂肪合成的作用;(4)白芷中所含呋喃香豆精类化合物有光敏作用,以欧前胡内酯的光毒活性最强;(5)白芷对大肠杆菌、宋内痢疾杆菌和福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某些革兰阳性细菌、人型结核杆菌以及真菌均有抑制作用;(6)白芷甲醇提取物对小鼠放射性皮肤损害有保护作用。
枳实的药理作用有(1)枳实对实验动物的胃肠平滑肌有双重调节作用,即有时对胃肠呈抑制作用,有时呈兴奋作用;(2)枳实煎剂、注射液及有效成分辛弗林和N-甲基酪胺对麻醉动物有明显升压作用,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和收缩血管,提高总外周阻力,使左室压力和动脉血压上升,从而发挥抗休克作用;(3)枳实煎剂对小鼠离体子宫无论已孕未孕均呈抑制作用,对家兔离体或在体子宫呈兴奋作用;(4)枳实和N-甲基酪胺都有明显增加尿量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肾小管重吸收而产生的;(5)还有镇静、抗炎、抗菌、抗病毒、抗氧化及抗变态反应的作用。
酸枣仁的药理作用有(1)酸枣仁对小鼠、豚鼠、猫、兔及犬均有镇痛催眠作用;(2)酸枣仁煎剂有镇痛、抗惊厥和降体温的作用;(3)酸枣仁醇提取物的水溶液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的作用;(4)腹腔注射或静脉注射能明显改善脑垂体后叶素引起大鼠心肌缺血的EKG变化;(5)酸枣仁总皂苷能显著降低大鼠胆固醇总量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第2亚组分;(6)酸枣仁总皂苷能提高小鼠耐缺氧力;(7)酸枣果肉可增强小鼠饮食和体重,增强体力,提高学习和记忆功能。
目前,治疗神经痛的一些常用配方通常会用到丹参、川芎、延胡索、白芷、枳实和酸枣仁中的一种或几种。例如,在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配方中,有的将酸枣仁、丹参、川芎和白芷中的任何一种与其它原料配伍;有的是将酸枣仁与川芎及其它原料配伍;有的是将丹参与川芎及其它原料配伍;有的是将川芎与白芷及其它原料配伍;还有的是将丹参与川芎、白芷及其它原料配伍。
在治疗肋间神经痛的配方中,有的是将丹参与枳实及其它原料配伍;有的是将川芎与枳实及其它原料配伍;有的是将丹参与延胡索及其它原料配伍;也有的是将白芷与其它原料配伍。
在治疗坐骨神经痛的配方中,有的是将丹参与其它原料配伍;有的是将川芎与其它原料配伍;还有的是将川芎与白芷及其它原料配伍。
然而,采用上述配方的治疗神经痛的中药有以下不足在临床应用中往往见效慢、治疗时间长,且只能治标不治本,有一定的副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见效快、疗程短、可标本兼治、且无副作用的治疗神经痛的中药。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中药是由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药剂,即含有酸枣根15~60份、川芎8~40份、丹参15~60份、制延胡索8~40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发明所述中药除包括上述四种原料外,还可以包括具有下述重量份的A组原料和/或B组原料。其中,A组原料及其重量份为白及5~15份、枳壳或枳实5~15份;B组原料及其重量份为白芷3~15份、苍耳子3~15份。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以下各原料的重量份为酸枣根16~40份、川芎10~20份、丹参16~30份、制延胡索10~30份。
作为上述优选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发明所述中药可包括具有下述重量份的A组原料和/或B组原料。其中,A组原料及其重量份为白及5~12份、枳壳或枳实6~12份;B组原料及其重量份为白芷3~12份、苍耳子4~12份。
本发明的最优选方案是以下各原料的重量份为酸枣根28份、川芎20份、丹参24份、制延胡索16份。
作为上述最优选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发明所述中药还可以包括具有下述重量份的A组原料和/或B组原料。其中,A组原料及其重量份为白及8份、枳壳或枳实7份;B组原料及其重量份为白芷6份、苍耳子4份。
本发明所述中药的药剂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
本发明所述药剂可以是汤剂、胶囊剂、丸剂和散剂中的任何一种。
与现有技术不同,在本发明中药的配方中,采用了鼠李科植物酸枣的根(即酸枣根)作为药用部位,而不似现有技术多以酸枣仁为原料。因酸枣根不仅具有酸枣仁所有的安神作用,而且还具备酸枣仁所欠缺的良好的活血通络功能,因此是用于治疗神经痛的优选药材,将酸枣根与本发明所述的其它原料配伍后可对各种神经痛标本兼治。
延胡索的止痛作用显著且作用部位较广,持久而不具毒性,是优良的止痛药。临床中所用的一般是延胡索与黄酒、米醋的制剂,即制延胡索。制延胡索与其它原料配伍在治疗神经痛方面有显效;特别是将制延胡索、酸枣根、丹参及川芎配伍后可对各种神经痛标本兼治。
神经痛患者由于神经系统受损,极易同时诱发风湿症。这种由神经系统疾病而伴发的风湿症因风寒湿邪阻塞经络,使气血流通不畅,由此给神经痛的治疗带来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坐骨神经痛患者易伴发风湿症。此时,如果用药时只将酸枣根、丹参、川芎及制延胡索配伍,虽也可逐步将神经痛及其伴发的风湿症的病症根除,但治疗时间要更长。
以服用只由酸枣根、丹参、川芎和制延胡索配伍的胶囊剂为例。其中各原料的重量份为酸枣根28份、川芎20份、丹参24份、制延胡索16份。服药方法是每次服5g,每日服2次,早晚各服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对只患有神经痛而无其它伴发病症的患者而言,按上述方法治疗的痊愈期一般为4~6个疗程,而伴发风湿症患者的痊愈期则要长些,一般需8~11个疗程,但它们的痊愈率平均都在85%左右、总有效率平均也都在94%左右,两者基本相同。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如果考虑在酸枣根、川芎、丹参和制延胡索的配方中再配以白芷6份和苍耳子4份同用,则可进一步增强原配方祛风寒湿痹的功效,特别是对坐骨神经痛患者,伴发风湿症者居多,其服用加配白芷和苍耳子的配方后,可促进血脉通利,从而“通则不痛”,更为有效,一般可在4~6周内将神经痛及其伴发的风湿症同时根除。
需要指出的是,即使神经痛患者没有伴发风湿症,如果用药时能加入白芷和苍耳子同用,将会更好地促进疗效,因为正如前面所说的,白芷和苍耳子可进一步增强原配方祛风寒湿痹的功效,促进血脉通利,符合中药治疗神经痛的原则,从而“通则不痛”,并且可以较快地减轻患者的病痛,即见效快。
白芷的药理作用已在上文中作过描述。苍耳子的药理作用主要如下(1)苍耳子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肺炎杆菌、乙型链球菌和白喉杆菌均有抗菌作用;(2)对常见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3)对乙型肝炎病毒DMA多聚糖有直接抑制作用,抑制率25%~50%;(4)有显著的降血糖、镇咳祛痰、抗炎阵痛作用;(5)煎剂对离体蛙心和豚鼠心脏有抑制作用,从苍耳子水浸剂中提取的苷类物质A有轻度降血压作用;(6)对小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7)有抗氧化作用,能增强机体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减少自由基对机体的损害。
此外,神经痛患者由于其神经系统受损,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忧郁症和神经衰弱,导致伤脾,而脾为后天之本,以致饮食不佳,使胃肠功能紊乱,诱发胃肠疾病,不利于药物的吸收,同时由此导致的气脉不顺,均会阻碍神经痛的治疗。与治疗伴发风湿症的神经痛患者的道理类似,在治疗伴发胃肠疾病的神经痛患者时,本发明将酸枣根、川芎、丹参和制延胡索配以白及、枳壳(或枳实)同用。白及、枳壳(或枳实)作为辅药,可改善胃肠功能,使胃肠收缩有力,从而增强其它几味药对神经痛的治疗功效,彼此间相辅相成,患者很快可痊愈,标本兼治。当然,如果不用白及、枳壳(或枳实)作为辅药治疗各种神经痛,患者也能逐渐康复,其痊愈率平均可达85%、总有效率平均亦可达94%,与使用白及、枳壳(或枳实)作为辅药时基本相近,只是其治疗期将更长些。
需要指出的是,神经痛患者即使没有胃肠疾病,在治疗时,如果能在配方中加入白及、枳壳(或枳实)作为辅药,则可以起到保护和增强胃肠功能的作用,有助于人体对药物的吸收,见效快,可以较快地减轻患者的病痛,从而使患者很快痊愈,标本兼治。
以服用只由酸枣根、丹参、川芎和制延胡索配伍的胶囊剂为例。其中各原料的重量份为酸枣根28份、川芎20份、丹参24份、制延胡索16份。服药方法是每次服5g,每日服2次,早晚各服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对只患有神经痛而无其它伴发病症的患者而言,按上述方法治疗的痊愈期一般为4~6个疗程,而伴发胃肠疾病的患者的痊愈期则一般需8~11个疗程。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如果考虑在酸枣根、川芎、丹参和制延胡索的配方中再配以白及8份、枳壳或枳实7份同用,则患者一般可在4~6周内将神经痛及其伴发的胃肠疾病同时根除。
现代研究表明,白及的药理作用为(1)白及有良好的局部止血作用,能使末梢血液内的血细胞凝集,形成人工血栓,并可缩短家兔的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加速红细胞沉降率,而产生止血作用;(2)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3)对大鼠肝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抗癌的有效成分为块茎中含量较多的黏液质;(4)对革兰阳性菌及人型结核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5)煎剂在试管内对奥杜盎小芽孢菌有弱抑制作用。
枳壳的化学成分与枳实基本相同,其药理作用是(1)枳壳有升压和抗休克的作用,煎剂对离体蟾蜍心脏,低浓度时使其收缩增加,高浓度时收缩减弱;(2)枳壳煎剂对动物胃肠运动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胃瘘慢性试验和肠瘘慢性试验却出现一定的兴奋作用,并使胃肠收缩有力;(3)煎剂对家兔子宫有兴奋作用,但对小鼠离体子宫则呈抑制作用。
枳壳性味、归经、功用与枳实同,但力量不如枳实强,其作用和缓,以行气宽中除胀为主。因此,在治疗伴发胃肠疾病的神经痛患者时,枳壳和枳实可相互替代使用,但由于枳壳性温,而神经痛患者一般都有较长的病史,对其用药不宜过猛,因此在治疗时更适合使用药性温和的枳壳与酸枣根、丹参、川芎、制延胡索和白及配伍,以更好地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从而“通则不痛”。
对于同时伴发风湿症和胃肠疾病的神经痛患者,治疗时可将酸枣根、丹参、川芎、制延胡索与白及、枳壳(或枳实)、白芷、苍耳子配伍,则见效快,且对上述病症标本兼治。
为表明本发明中药对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本发明针对几种常发性神经痛分别选择病例,他们均是采用其它中西药不能标本兼治的患者。这些患者经治疗后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其痊愈率平均达85%,总有效率平均为94%。有关临床治疗情况详述如下。
一、三叉神经痛(一)具体方案1、对象16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78例,女性82例,年龄30~70岁,平均50岁,病程均在半年以上。160例均伴发因神经系统疾病引发的风湿症和胃肠疾病。
2、用药方法口服本发明所述的治疗神经痛的胶囊。该胶囊剂的配方为酸枣根28份、川芎20份、丹参24份、制延胡索16份。每次5g,每日2次,7天为一疗程,一般8~11个疗程。
3、观察方法脉象平和,睡眠好转,痛感消除。
4、病效观察痊愈——症状全部消失;显效——症状大部分消失;有效——症状明显减轻;无效——症状无改变。
(二)结果

二、肋间神经痛(一)具体方案1、对象8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30~70岁,平均50岁,病程均在半年以上。80例均伴发因神经系统疾病引发的风湿症和胃肠疾病。
2、用药方法口服本发明所述的治疗神经痛的胶囊。该胶囊剂的配方为酸枣根28份、川芎20份、丹参24份、制延胡索16份。每次5g,每日2次,7天为一疗程,一般8~11个疗程。
3、观察方法脉象平和,睡眠好转,痛感消除。
4、病效观察痊愈——症状全部消失;显效——症状大部分消失;
有效——症状明显减轻;无效——症状无改变。
(二)结果

三、坐骨神经痛(一)具体方案1、对象22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115例,女性105例,年龄30~70岁,平均50岁,病程均在半年以上。220例均伴发因神经系统疾病引发的风湿症和胃肠疾病。
2、用药方法口服本发明所述的治疗神经痛的胶囊。该胶囊剂的配方为酸枣根28份、川芎20份、丹参24份、制延胡索16份。每次5g,每日2次,7天为一疗程,一般8~11个疗程。
3、观察方法脉象平和,睡眠好转,痛感消除。
4、病效观察痊愈——症状全部消失;显效——症状大部分消失;有效——症状明显减轻;无效——症状无改变。
(二)结果

四、横膈膜神经痛(一)具体方案1、对象8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38例,女性42例,年龄30~70岁,平均50岁,病程均在半年以上。80例病人均伴发因神经系统疾病引发的胃肠疾病及风湿症。
2、用药方法口服本发明所述的治疗神经痛的胶囊。该胶囊剂的配方为酸枣根28份、川芎20份、丹参24份、制延胡索16份、白及8份和枳壳7份。每次5g,每日2次,7天为一疗程,一般5~7个疗程。
3、观察方法脉象平和,睡眠好转,痛感消除。
4、病效观察痊愈——症状全部消失;显效——症状大部分消失;有效——症状明显减轻;无效——症状无改变。
(二)结果


五、颈部神经痛(一)具体方案1、对象66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32例,女性34例,年龄30~70岁,平均50岁,病程均在半年以上。66例均伴发因神经系统疾病引发的风湿症和胃肠疾病。
2、用药方法口服本发明所述的治疗神经痛的胶囊。该胶囊剂的配方为酸枣根28份、川芎20份、丹参24份、制延胡索16份、白及8份和枳壳7份。每次5g,每日2次,7天为一疗程,一般5~7个疗程。
3、观察方法脉象平和,睡眠好转,痛感消除。
4、病效观察痊愈——症状全部消失;显效——症状大部分消失;有效——症状明显减轻;无效——症状无改变。
(二)结果

六、肩部和臂部神经痛(一)具体方案1、对象12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56例,女性64例,年龄30~70岁,平均50岁,病程均在半年以上。120例均伴发因神经系统疾病引发的风湿症和胃肠疾病。
2、用药方法口服本发明所述的治疗神经痛的胶囊。该胶囊剂的配方为酸枣根28份、川芎20份、丹参24份、制延胡索16份、白芷6份和苍耳子4份。每次5g,每日2次,7天为一疗程,一般5~7个疗程。
3、观察方法脉象平和,睡眠好转,痛感消除。
4、病效观察痊愈——症状全部消失;显效——症状大部分消失;有效——症状明显减轻;无效——症状无改变。
(二)结果

七、腰部神经痛(一)具体方案
1、对象16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79例,女性81例,年龄30~70岁,平均50岁,病程均在半年以上。160例均伴发因神经系统疾病引发的风湿症和胃肠疾病。
2、用药方法口服本发明所述的治疗神经痛的胶囊。该胶囊剂的配方为酸枣根28份、川芎20份、丹参24份、制延胡索16份、白芷6份、苍耳子4份。每次5g,每日2次,7天为一疗程,一般5~7个疗程。
3、观察方法脉象平和,睡眠好转,痛感消除。
4、病效观察痊愈——症状全部消失;显效——症状大部分消失;有效——症状明显减轻;无效——症状无改变。
(二)结果

八、神经性头痛(一)具体方案1、对象18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86例,女性94例,年龄30~70岁,平均50岁,病程均在半年以上。180例均伴发因神经系统疾病引发的风湿症和胃肠疾病。
2、用药方法口服本发明所述的治疗神经痛的胶囊。该胶囊剂的配方为酸枣根28份、川芎20份、丹参24份、制延胡索16份、白及8份、枳壳7份、白芷6份和苍耳子4份。每次5g,每日2次,7天为一疗程,一般4~6个疗程。
3、观察方法脉象平和,睡眠好转,痛感消除。
4、病效观察痊愈——症状全部消失;显效——症状大部分消失;有效——症状明显减轻;无效——症状无改变。
(二)结果

九、四肢及关节神经痛(一)具体方案1、对象21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100例,女性110例,年龄30~70岁,平均50岁,病程均在半年以上。210例病人均伴发因神经系统疾病引发的胃肠疾病及风湿症。
2、用药方法口服本发明所述的治疗神经痛的胶囊。该胶囊剂的配方为酸枣根28份、川芎20份、丹参24份、制延胡索16份、白及8份、枳壳7份、白芷6份、苍耳子4份。每次5g,每日2次,7天为一疗程,一般4~6个疗程。
3、观察方法脉象平和,睡眠好转,痛感消除。
4、病效观察痊愈——症状全部消失;显效——症状大部分消失;有效——症状明显减轻;无效——症状无改变。
(二)结果

不仅如此,本发明中药在专门治疗其它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性头晕、神经衰弱、失眠多梦、四肢无力等方面也有很好的疗效。其疗效可参看以下病例一、神经性头晕(一)具体方案1、对象15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80例,女性70例,年龄30~70岁,平均50岁,病程均在半年以上。
2、用药方法口服本发明所述的治疗神经痛的胶囊。该胶囊剂的配方为酸枣根28份、川芎20份、丹参24份、制延胡索16份。每次5g,每日2次,7天为一疗程,一般4~6个疗程。
3、观察方法脉象平和,睡眠好转,痛感消除。
4、病效观察显效——症状大部分消失;有效——症状明显减轻;无效——症状无改变。
(二)结果

二、神经衰弱(一)具体方案1、对象28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140例,女性140例,年龄30~70岁,平均50岁,病程均在半年以上。
2、用药方法口服本发明所述的治疗神经痛的胶囊。该胶囊剂的配方为酸枣根28份、川芎20份、丹参24份、制延胡索16份。每次5g,每日2次,7天为一疗程,一般4~6个疗程。
3、观察方法脉象平和,睡眠好转,痛感消除。
4、病效观察显效——症状大部分消失;有效——症状明显减轻;无效——症状无改变。
(二)结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药治疗神经痛的效果及优点是1、本发明选用天然动植物药材为原料,各组分符合中医学理论,利用组合对药进行施治,用于治疗神经痛,对人体无副作用,无毒无害。
2、本发明治疗神经痛,见效快,一般3~7天见效,15~30天痊愈,且疗效稳定,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有效率高,痊愈率平均达85%,总有效率平均为94%。
3、不仅可治疗各种神经痛,还可治疗其它神经系统疾病,故适用范围广。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千克)酸枣根2.8kg川芎2kg丹参2.4kg制延胡索1.6kg本发明所述的汤剂按下述方法制得将酸枣根2.8kg、川芎2kg、丹参2.4kg、制延胡索1.6kg粉碎放入封水提灌中,加入70kg水浸没药材,约浸泡半小时。先用武火加热至沸,保持微沸浸出0.5小时。将煎出液立即过滤并倒入别的容器内。接着将剩下的药草继续按上述方法再煎煮,直至煎液味淡薄为止,共煎煮三次。后收集各次煎出液低温浓缩至50kg,将其无菌灌装到瓶内密封,按每瓶250g灌装。
本发明所述的胶囊剂按下述方法制得将本发明所述的四种原料按上述重量配比称取,经研粉机研磨成细粉,过100目筛选成均匀粉末,充填于空心胶囊内制成胶囊剂,每胶囊0.5g。
实施例2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千克)酸枣根4kg川芎2kg丹参1.6kg制延胡索1.1kg本实施例中所述中药的汤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千克)
酸枣根2.8kg川芎1kg丹参5.8kg制延胡索1.6kg本实施例中所述中药的汤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千克)酸枣根1.6kg川芎1.2kg丹参2.8kg制延胡索2.8kg本实施例中所述中药的汤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千克)酸枣根5.8kg川芎4kg丹参2.4kg制延胡索4kg本实施例中所述中药的汤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6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千克)酸枣根2.8kg川芎2kg丹参2.4kg制延胡索1.6kg白及0.8kg 枳壳或枳实0.7kg本发明所述的汤剂按下述方法制得将酸枣根2.8kg、川芎2kg、丹参2.4kg、制延胡索1.6kg、白及0.8kg和枳壳(或枳实)0.7kg、粉碎放入封水提灌中,加入70kg水浸没药材,约浸泡半小时。先用武火加热至沸,保持微沸浸出0.5小时。将煎出液立即过滤并倒入别的容器内。接着将剩下的药草继续按上述方法再煎煮,直至煎液味淡薄为止,共煎煮三次。后收集各次煎出液低温浓缩至50kg,将其无菌灌装到瓶内密封,按每瓶250g灌装。
实施例7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千克)酸枣根6kg 川芎2kg 丹参1.5kg制延胡索0.8kg白及1kg枳壳或枳实1.2kg本实施例中所述中药的汤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6相同。
实施例8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千克)酸枣根4.5kg川芎4kg丹参2.5kg 制延胡索2kg白及1.2kg 枳壳或枳实0.8kg本实施例中所述中药的汤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6相同。
实施例9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千克)
酸枣根2.8kg川芎1.2kg 丹参6kg制延胡索1.8kg白及1.5kg 枳壳或枳实0.5kg本实施例中所述中药的汤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6相同。
实施例10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千克)酸枣根1.6kg川芎2.8kg 丹参4kg制延胡索4kg白及0.5kg 枳壳或枳实1.5kg本实施例中所述中药的汤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6相同。
实施例11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千克)酸枣根2.8kg川芎2kg丹参2.4kg制延胡索1.6kg白芷0.6kg 苍耳子0.4kg本发明所述的汤剂按下述方法制得将酸枣根2.8kg、川芎2kg、丹参2.4kg、制延胡索1.6kg、白芷0.6kg和苍耳子0.4kg粉碎放入封水提灌中,加入70kg水浸没药材,约浸泡半小时。先用武火加热至沸,保持微沸浸出0.5小时。将煎出液立即过滤并倒入别的容器内。接着将剩下的药草继续按上述方法再煎煮,直至煎液味淡薄为止,共煎煮三次。后收集各次煎出液低温浓缩至50kg,将其无菌灌装到瓶内密封,按每瓶250g灌装。
实施例12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千克)酸枣根6kg川芎2kg丹参1.5kg制延胡索0.8kg白芷1kg 苍耳子0.8kg本实施例中所述中药的汤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1相同。
实施例13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千克)酸枣根4.5kg川芎4kg丹参2.5kg制延胡索2kg白芷0.3kg 苍耳子1kg本实施例中所述中药的汤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1相同。
实施例14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千克)酸枣根2.8kg川芎1.2kg丹参6kg制延胡索1.8kg白芷1.5kg 苍耳子1.5kg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药的汤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1相同。
实施例15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千克)酸枣根1.5kg川芎2.8kg丹参4kg制延胡索4kg白芷0.8kg 苍耳子0.3kg本实施例中所述中药的汤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1相同。
实施例16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千克)酸枣根2.8kg川芎2kg丹参2.4kg制延胡索1.6kg白及0.8kg 枳壳或枳实0.7kg白芷0.6kg苍耳子0.4kg本发明所述的汤剂按下述方法制得将酸枣根2.8kg、川芎2kg、丹参2.4kg、制延胡索1.6kg、白及0.8kg、枳壳或枳实0.7kg、白芷0.6kg和苍耳子0.4kg粉碎放入封水提灌中,加入70kg水浸没药材,约浸泡半小时。先用武火加热至沸,保持微沸浸出0.5小时。将煎出液立即过滤并倒入别的容器内。接着将剩下的药草继续按上述方法再煎煮,直至煎液味淡薄为止,共煎煮三次。后收集各次煎出液低温浓缩至50kg,将其无菌灌装到瓶内密封,按每瓶250g灌装。
本发明所述的胶囊剂按下述方法制得将本发明所述的八种原料按上述重量配比称取,经研粉机研磨成细粉,过100目筛选成均匀粉末,充填于空心胶囊内制成胶囊剂,每胶囊0.5g。
实施例17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千克)酸枣根6kg川芎2kg丹参1.5kg制延胡索0.8kg白及1kg 枳壳或枳实1.2kg白芷1kg 苍耳子0.8kg本实施例中所述中药的汤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6相同。
实施例18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千克)酸枣根4.5kg川芎4kg丹参2.5kg制延胡索2kg白及1.2kg 枳壳或枳实0.8kg白芷0.3kg苍耳子1kg本实施例中所述中药的汤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6相同。
实施例19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千克)酸枣根2.8kg川芎1.2kg丹参6kg制延胡索1.8kg
白及1.5kg枳壳或枳实0.5kg白芷1.5kg苍耳子1.5kg本实施例中所述中药的汤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6相同。
实施例20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千克)酸枣根1.5kg川芎2.8kg 丹参4kg 制延胡索4kg白及0.5kg 枳壳或枳实1.5kg白芷0.8kg苍耳子0.3kg本实施例中所述中药的汤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6相同。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各实施例所述中药的剂型除了可以是汤剂、胶囊剂外,还可以是丸剂和散剂,以及药剂学上所说的其它任何一种剂型。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神经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该中药是由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药剂酸枣根15~60份、川芎8~40份、丹参15~60份、制延胡索8~4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神经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该中药还包括具有下述重量份的A组原料和/或B组原料A组原料及其重量份为白及5~15份、枳壳或枳实5~15份;B组原料及其重量份为白芷3~15份、苍耳子3~1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神经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中各原料的重量份是酸枣根16~40份、川芎10~20份、丹参16~30份、制延胡索10~30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神经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该中药还包括具有下述重量份的A组原料和/或B组原料A组原料及其重量份为白及5~12份、枳壳或枳实6~12份;B组原料及其重量份为白芷3~12份、苍耳子4~12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神经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中各原料的重量份是酸枣根28份、川芎20份、丹参24份、制延胡索16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神经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该中药还包括具有下述重量份的A组原料和/或B组原料A组原料及其重量份为白及8份、枳壳或枳实7份;B组原料及其重量份为白芷6份、苍耳子4份。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治疗神经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剂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治疗神经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剂可以是汤剂、胶囊剂、丸剂和散剂中的任何。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植物中草药为原料制成的治疗神经痛的中药。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治疗神经痛的中药在临床应用中见效慢、治疗时间长、只能治标不治本、有一定的副作用的缺陷。本发明所述中药是由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药剂,即含有酸枣根15~60份、川芎8~40份、丹参15~60份、制延胡索8~40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发明还可以包括具有下述重量份的A组原料和/或B组原料。其中,A组原料及其重量份为白芨5~15份、枳壳或枳实5~15份;B组原料及其重量份为白芷3~15份、苍耳子3~15份。本发明的优点是见效快、疗程短、疗效稳定、可标本兼治、且无副作用;有效率高,痊愈率平均达85%。
文档编号A61P25/00GK1660315SQ200410103490
公开日2005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30日
发明者王利民 申请人:王利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