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代步车及电动轮椅的椅背角度调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3175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代步车及电动轮椅的椅背角度调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代步车及电动轮椅的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代步车及电动轮椅的椅背角度调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使用方便的电动代步车已逐渐取代轮椅,成为行动不便的残障者或老年人外出的最佳代步工具;而该电动代步车,由于为节省装箱及运输所占空间,其座椅的椅背大都是采用可折合式的设计,该折合结构主要由一固设在座垫上的固定片(1)与一固设在椅背上的活动片(2)相互枢设而成,如图1所示;因此,当使用者将椅背向上翻起时,可由活动片(2)的下端面(201)抵靠在固定的上端面(101)上,而令椅背向上翻起一固定角度(约105°)并抵靠定位;另外,当装箱或运输时,将椅背向下压折而折合于座垫上以节省空间,如图2所示。
上述电动代步车座椅折合结构的构造虽然简单,但在使用时却发现如使用者将原本收折在座垫上的椅背向上翻起时,可能会令使用者的手指遭活动片下端面与固定片上端面夹伤的意外,因而具有相当高的危险性;且其座椅的椅背仅可固定于单一角度,而使用者的体型却有所差别,使用者往往只调整人体倾斜度,而造成背靠区域并非完整贴靠椅背,也就是说,人体是斜向靠抵椅背,不仅坐姿不良,且因背靠支撑面过少,除了无法长时间靠抵的缺点外,更对人体应有的支撑度缺乏而可能造成人体伤害。
为了克服所述电动代步车座椅及电动轮椅的缺陷,需要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结构使得电动代步车及电动轮椅更加安全、舒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代步车及电动轮椅的椅背角度调整结构,其包括一固定座板、一活动座板、一转盘、一限位板、一主轴、一定位件、一连动件、一把手、一蜗形弹簧、一复位弹簧及一罩体,其中固定座板及活动座板分别固定在座垫及椅背的侧边,固定座板一侧缘延伸一具相对两半圆弧孔的凸片,转盘固接于活动座板下端,其中心处设置一圆形穿孔,周缘设有一段凸齿,限位板贴置于转盘外侧面藉由两中空轴柱与固定座板固定,且与固定座板间套设有一枢轴,其一侧缘延伸一具有圆形穿孔的凸片,主轴系穿套于限位板、转盘的穿孔及固定座板的两半圆弧孔,其一端设置端面中心具螺孔的大头部,另端中间剖设一道适当深度的缺槽,定位件概呈く形片状,枢设于固定座板与限位板间,其中段设置一枢结孔穿套于限位板与固定座板间的一中空轴柱上,另其一端侧缘设置数凸齿,而于常态下与转盘的凸齿啮合卡抵定位,连动件概呈弯弧形片状,其一端设置一枢结孔穿套于限位板与固定座板间的枢轴上,另端设置一连动孔,把手贴设于限位板上,其一端设置一轴孔及一杆孔,该轴孔穿套于枢轴突出限位板部位枢结,另该杆孔藉由一枢结柱与连动件的连动孔连接,蜗形弹簧贴设于固定座板内侧面,其头端设置一勾部以一插结柱固定于固定座板内侧面适当位置,尾端设置一平直状套结部穿套于主轴的缺槽内固定,复位弹簧一端以一插结柱固定于固定座板适当位置,另端固定于把手杆孔与连动件连动孔间的枢结柱上,罩体系罩盖于固定座板外侧;因此,可扳转把手,带动连动件及定位件枢转,令定位件的凸齿与转盘的凸齿脱离,使椅背可依需要调整角度,另于调整后,放开把手,由于复位弹簧的回复弹力,使连动件及定位件回复原位,定位件的凸齿与转盘的凸齿重新啮合,则椅背即定位无法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点在于,在装箱或运输时,将椅背向下收合于座垫上以节省空间,且其椅背的角度可依使用者体型与需要活动调整,令使用者背靠区域适当贴靠椅背,进而使人体得到应有的支撑度,而获得较佳的舒适度及符合人体工学。
本实用新型特点还在于,在其外侧罩设有罩体,令连动件与定位件作动,及定位件与转盘间的卡抵完全在罩体内进行,且调整椅背角度时仅需扳转把手即可,因而使用时不会发生夹伤的意外,而具有较佳的使用安全性。


图1为习式椅背倾仰定位的示意图;图2为习式椅背折压定位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半组合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立体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调整动作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收合状态剖面示意图。
符号说明10 固定座板11 固结孔12 螺孔13 凸片20 活动座板21 结合孔30 转盘31 固定孔32 固定栓 33 穿孔 34 凸齿40 限位板
41 固定孔42 穿套孔 43 中空轴柱44 枢轴45 凸片 50 主轴 51 大头部 511 螺孔52 缺槽 60 定位件 61 枢结孔 62 凸齿70 连动件71 枢结孔 72 连动孔 80 把手81 轴孔 82 杆孔 83 枢结柱 90 蜗形弹簧91 勾部 92 插结柱 93 套结部 100 复位弹簧101 插结柱 110 罩体 A 座垫 B 椅背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将本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如图3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4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半组合图、图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立体图及图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剖面示意图所示,其包含一固定座板(10)、一活动座板(20)、一转盘(30)、一限位板(40)、一主轴(50)、一定位件(60)、一连动件(70)、一把手(80)、一蜗形弹簧(90)、一复位弹簧(100)及一罩体(110),其中固定座板(10)锁固在座垫(A)侧边,其上设有四固结孔(11)及一螺孔(12),一侧缘延伸一具相对两半圆弧孔的凸片(13),活动座板(20)锁固在椅背(B)对应的侧边,其上设有三结合孔(21),转盘(30)上设有两固定孔(31)以两固定栓(32)穿套于活动座板(20)的两结合孔(21)上铆结固定,其中心处设有一圆形穿孔(33),周缘设有一段凸齿(34),限位板(40)贴置于转盘(30)外侧面,其上设有两固定孔(41)及一穿套孔(42),而于两固定孔(41)与固定座板(10)对应的两固结孔(11)间由两中空轴柱(43)铆结固定,及于穿套孔(42)与固定座板(10)对应的固结孔(11)间套设一枢轴(44),令枢轴(44)一端突出限位板(40)外侧面一适段,而与固定座板(10)间形成一间距,另其一侧缘延伸一具有圆形穿孔的凸片(45),主轴(50)依序穿套于限位板(40)凸片(45)的穿孔、转盘(30)的穿孔(33)及固定座板(10)凸片(13)的两半圆弧孔,其一端设置端面中心具螺孔(511)的大头部( 1),另端中间剖设一道适当深度的缺槽(52),定位件(60)概呈く形片状,枢设于固定座板(10)与限位板(40)间,其中段设置一枢结孔(61)套置于限位板(40)与固定座板(10)间的一中空轴柱(43)上,一端侧缘设置数凸齿(62),而于常态下与转盘(30)的凸齿(34)啮合卡抵定位,连动件(70)概呈弯弧形片状,其一端设置一枢结孔(71)套置于限位板(40)与固定座板(10)间的枢轴(44)上枢设,而与定位件(60)适当抵靠,另端设置一连动孔(72),把手(80)一端设置一轴孔(81)及一杆孔(82),而由该轴孔(81)套置于枢轴(44)突出限位板(40)的端段上枢结,另该杆孔(82)则由一枢结柱(83)与连动件(70)的连动孔(72)连接,蜗形弹簧(90)贴设于固定座板(10)内侧面,其头端设置一勾部(91)与活动座板(20)结合孔(21)上插设的插结柱(92)勾扣,而固定于活动座板(20)内侧面适当位置,另其尾端设置一平直状套结部(93)穿套于主轴(50)的缺槽(52)内固定,复位弹簧(100)一端勾扣于固定座板(10)适当固结孔(11)插设的插结柱(101)上,另端固定于把手(80)杆孔(82)与连动件(70)连动孔(72)间的枢结柱(83)上,罩体(110)罩盖于固定座板(10)外侧,以螺丝锁固于固定座板(10)与主轴(50)的螺孔(12)、(511),而将转盘(30)、限位板(40)、主轴(50)、定位件(60)、连动件(70)及复位弹簧(100)等构件封闭于内部。
另如图7本实用新型的调整动作示意图所示,当使用者欲调整椅背(B)角度时,可坐于座椅上以手部往上扳转把手(80),令把手(80)带动连动件(70)以枢结孔(71)为轴心枢转,而拉伸复位弹簧(100),并由连动件(70)拨动定位件(60)以枢结孔(61)为轴心枢转,使定位件(60)的凸齿(62)与转盘(30)的凸齿(34)脱离,则此时使用者背部往后抵推椅背(B),即可令椅背(B)的角度往后调整,另此时使用者背部往前倾,即可令椅背(B)的角由蜗形弹簧(90)的弹力自动往前调整;调整后放开把手(80),由于复位弹簧(100)的回复弹力,使连动件(70)、定位件(60)及把手(80)回复原位,定位件(60)的凸齿(62)与转盘(30)的凸齿(34)重新啮合,则椅背(B)即定位无法转动。
又如图8本实用新型的收合状态剖面示意图所示,当欲收合椅背(B)时,则使用者离开座椅,以手部往上扳转把手(80),令把手(80)带动连动件(70)以枢结孔(71)为轴心枢转,而拉伸复位弹簧(100),并由连动件(70)拨动定位件(60)以枢结孔(61)为轴心枢转,使定位件(60)的凸齿(62)与转盘(30)的凸齿(34)脱离,则即可令椅背(B)的角度由蜗形弹簧(90)的弹力自动往前收合于座垫(A)上。
由上述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可得到下述的效益(一)其不但可将椅背(B)向下收合于座垫(A)上以节省空间,方便装箱、运输及收藏,且其椅背(B)的角度可依使用者体型与需要活动前、后调整,令使用者背靠区域适当贴靠椅背(B),进而使人体得到应有的支撑度,而获得较佳的舒适度及符合人体工学;(二)其外侧罩设有罩体(110),令连动件(70)与定位件(60)间的作动,及定位件(60)与转盘(30)间的卡抵动作完全在罩体(110)内进行,且调整椅背(B)角度时仅需往上扳转把手(80)即可,因而使用时不会发生夹伤的意外,而具有较佳的使用安全性及方便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确实具有突破性的结构、良好特性,而同时又能够达到产业上实用性与进步性。
如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而已,不仅限于此,可根据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作等同变化。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代步车及电动轮椅的椅背角度调整结构,其包括一固定座板、一活动座板、一转盘、一限位板、一主轴、一定位件、一连动件、一把手及一复位弹簧,其中固定座板,装设在座垫侧边,其一侧缘延伸一具相对两半圆弧孔的凸片;活动座板,装设在椅背对应侧边;转盘,固接于活动座板下端,其中心处设置一圆形穿孔,周缘设有一段凸齿;限位板,贴置于转盘外侧面藉由两中空轴柱与固定座板固定,而与固定座板间形成一间距,且与固定座板间套设有一枢轴,该枢轴一端突出限位板外侧面一适段,又其一侧缘延伸一具有圆形穿孔的凸片;主轴,系穿套于限位板、转盘的穿孔及固定座板的两半圆弧孔,其一端设置大头部,另端中间剖设一道适当深度的缺槽;定位件,概呈ㄑ形片状,枢设于固定座板与限位板间,其中段设置一枢结孔穿套于限位板与固定座板间的一中空轴柱上,一端侧缘设置数凸齿,而该凸齿常态下与转盘的凸齿啮合卡抵定位;连动件,概呈弯弧形片状,其一端设置一枢结孔穿套于限位板与固定座板间的枢轴上枢设,而与定位件适当抵靠,另端设置一连动孔;把手,系贴设于限位板外侧面,其一端设置一轴孔及一杆孔,该轴孔穿套于枢轴突出限位板部位枢结,另该杆孔由一枢结柱与连动件的连动孔连接;复位弹簧,一端固定于固定座板适当位置,另端固定于把手杆孔与连动件连动孔间的枢结柱上;因此,而可扳转把手,带动连动件及定位件枢转,令定位件的凸齿与转盘的凸齿脱离,使椅背可依需要调整角度,另于调整后,放开把手,由于复位弹簧的回复弹力,使连动件及定位件回复原位,定位件的凸齿与转盘的凸齿重新啮合,则椅背即定位无法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代步车及电动轮椅的椅背角度调整结构,其中固定座板上设有数固结孔及一螺孔,活动座板上设有数结合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代步车及电动轮椅的椅背角度调整结构,其中转盘上设置两固定孔以两固定栓穿套于活动座板上铆结固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代步车及电动轮椅的椅背角度调整结构,其中主轴大头部端面中心设置一螺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代步车及电动轮椅的椅背角度调整结构,其中固定座的凸片内侧面设置一蜗形弹簧,其头端设置一勾部与插设于活动座板上插设的插结柱勾扣,尾端设置一平直状套结部穿套于主轴的缺槽内固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代步车及电动轮椅的椅背角度调整结构,其中固定座板外侧罩设一罩体,而将转盘、限位板、主轴、定位件、连动件及复位弹簧等构件封闭于其内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动代步车及电动轮椅的椅背角度调整结构,其包含一固定座板及一活动座板分别固定在座垫及椅背的侧边,一转盘固接于活动座板下端,其周缘设有凸齿;一限位板贴置于转盘上由两中空轴柱与固定座板固定;一主轴系穿套于限位板、转盘及固定座板;一定位件枢设于固定座板与限位板间,其一端侧缘设置数凸齿,而于常态下与转盘的凸齿啮合卡抵定位;一连动件亦枢设于固定座板与限位板间,而与定位件适当抵靠;一把手枢设于限位板上;一复位弹簧一端固定于固定座板上,另端固定于把手与连动件间连接的枢结柱上;因此,而可扳转把手,带动连动件及定位件枢转,令定位件的凸齿与转盘的凸齿脱离,使椅背可依需要活动调整角度。
文档编号A61G5/00GK2675517SQ20042000465
公开日2005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23日
发明者黄文滨 申请人:万丰车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