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步车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3327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助步车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助步车的结构,尤指一种可提供老弱、肥胖者或行动迟缓的使用人,作为步行辅助或训练步行的车辆,其有别于一般三轮或四轮动力代步车型式,而是一种可供使用者乘坐,通过人体重量对车体部施力,且令其双脚采正常步行方式带动车体部运动,利用前轮被反向斜设于车体部前端底侧,以达到前行时能限位不偏转,弯行时又能提供适当的辅助,进而提供稳定的行驶和弯行自动导向的使用效能。
背景技术
目前市售三轮或四轮动力代步车,基本上是通过电力驱动车体缓慢行进,使用者乘坐于车体上,并通过把手控制车体行进方向,因此该代步车可提供省力和便利的操作模式,以达到“代步”的功能,但是由于车体相当重且体积庞大,如遇车体电力不足或路况不适合行驶,该代步车即无法提供其原有代步的功能,而形同赘物,所以就上述代步车有其使用上的限制和未竟完备之处;另就提供老弱、行动迟缓或身体需复健的使用者的“助步”工具而言,由于该使用者并未丧失步行能力,一般采用拐杖或助行器来辅助其行走,然而该拐杖或助行器可提供使用者适当依靠和撑持,其并不能承受人体重量,行进时也没有减少使用者脚部及其关节的负担和疲累,因此使用者在步行一段路程,即需选择一适当地点休息,因此如使用者需通过其助步而行走一段较长的距离,实在不便且力有未逮,综合上述不足,却有必要加以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助步车的结构,其中使用者将座椅调整在一舒适的高度,并跨骑在车体部上,以车体部支撑身体的重量,降低脚部负担,又以双脚采正常步行的方式带动车体部运动,因此可大幅降低人体的疲累,便于较长距离的助步使用,同时双脚也能达到运动效果;另于使用者欲稍事休息时,通过双脚稍微抵顶和车体的支撑,即可达到稳定平衡,因此本实用新型乃特别适用于尚有步行能力的老弱、行动迟缓或需复健人士使用,甚至于提供肥胖者来使用,进而满足其步行运动、购物、休闲等生活乐趣。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助步车的结构,其中前轮设于车体部前端延设的转盘下端,以及该前轮相对于以转盘为中心准位旋动,且其设置乃和车体部的轴向呈一定角度的反向斜置,因此在使用者带动车体部步进前行时,虽然双脚是以一左一右前后运动的方式带动车体部,该前轮仍受使用者压持车体部,且车体部施力压持于前轮,前轮乃受力而无法向上挺顶及任意偏转,使车体部被稳定的维持于正确的前行方向,而具有人车一体般的稳定行驶和便利的使用效能。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助步车的结构,其中车体部在进行弯行时,人体带动车体部朝预定的方向侧移偏位,该前轮乃以转盘为中心产生侧向偏位的向心分量,以辅助车体部顺利的转向弯行,以及车体续行向前,该前轮乃受车体部压持与前行受力,使前轮导回正位,而达到自动辅助导向和安全便利的使用效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助步车的结构,其主要于车体部后端枢设一后轮,其上端具有竖管和把手架,该座椅定位于竖管顶端,车体部前端延设有一衔接座,衔接座底端设有一转盘,该前轮通过悬臂偏位设于转盘下端,以及前轮以转盘为中心准位旋动,且其设置乃与车体部的轴向呈一定角度的反向斜置。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车体前进前轮维持自动前行导向的动作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直行助步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于车体弯行前轮辅助弯行转向,以及转向后自动维持自动前行导向的动作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平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10、20、30车体部 11、21、31后轮12、22、32竖管 120折收单元13、23、33把手架 14、24、34座椅15、25、35、35a衔接座 16、26、36、36a转盘17、27、37、37a前轮18、28、38、38a悬臂301连杆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助步车的结构,主要于车体部10后端枢设一后轮11,其上端具有竖管12和自车体部10后端向前斜向延设的把手架13,竖管12和车体部10间设有一提供竖管12收合的折收单元120,该座椅14定位于竖管12顶端,其中车体部10前端延设有一衔接座15,衔接座15底端设有一转盘16,该前轮17是通过悬臂18偏位设于转盘16下端,使其通过转盘16的连设而与车体部10的轴向呈一定角度的反向斜置,借此令前轮17得利用转盘16斜向设于车体部10前端底侧,使用者得调整座椅14在一舒适的高度,跨骑在车体部10,并将双手搁置在把手架13上,以车体部10支撑人体重量,且双脚乃以正常步行的方式,带动车体部运动,而本实用新型之所以能提供稳定直行和辅助自动导向,其主要是利用前轮17偏位设于转盘16下端,且前轮17以转盘16为中心准位的旋动,与车体部10的轴向呈反向斜置,因此假设前轮17在不受车体部10重力压持或环境限制下,前轮17偏位于转盘16且以其中心转动,是以前轮17相对于车体部10的位置,乃具有一最近端和最远端(如图3)但使用者带动车体部10于一般路面步进前行时,由于路面为平面,前轮17的轮体在滚动时,其产生的摩擦力和应力乃推动前轮17以转盘16为中心而偏转且维持与车体部10最近端,同时使用者跨骑在车体部10上,以车体部10支撑人体重量且压持前轮17,使前轮17受制无法向上挺顶及任意偏转(按,前轮17相对位于和车体部10最近端,如果前轮17要朝最远端偏转,则前轮17的轮体必需施力于地面而将车体部10向上挺项才得转动,易言之,前轮17需获得一大于车体部10压持力量的转动力矩,才得使前轮17偏转),使前轮17和车体部10维持于一种互动式平衡,且让车体部10朝正确的前行方向。
又,本实用新型于车体部10欲进行弯行时(请参考图4、图5),人体以其一脚向弯行的方向跨出,且带动车体部10朝预定的方向侧移偏位,此时该前轮17因与转盘16偏位,乃得到一与其弯行方向相反的转动力矩,该前轮17乃以转盘16为中心,且相对于车体部10而自其最近端移出,使前轮17得产生一适当向上挺顶的偏位向心分量,以辅助车体部10顺利转向弯行;以及车体部10向前续行(如图5、图6),该前轮17乃受车体部10压持和前行摩擦力和应力,使前轮17导回正位(即回复至与车体部10的最近端),通过上述特征,使人体带动车体部10于直行或弯行时,均能具有人体一体般稳定行驶和自动辅助导向的效能,进而达到便利和安全的目的。
次请参阅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平视图,其中车体部20后端枢设一后轮21,其上端具有竖管22,把手架23自竖管22的端侧向上延设,座椅24设于竖管22顶端,车体部20前端延设有一略为向后弯沿的衔接座25,衔接座25底端设有一转盘26。该前轮27通过悬臂28偏位设于转盘26下端,并与车体部20的轴向反向斜置,这样子的作法,可提供其把手架和竖管22的简易组设,和增加衔接座25和车体部20的固结效果,同时也提升其美观和利落性。
续请参阅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同样的车体部30后端枢设有一后轮31,其上端乃具有竖管32、把手架33和座椅34,车体部30前端固设有一连杆301,连杆301的两侧分设有衔接座35、35a,衔接座35、35a底端各设一转盘36、36a,该前轮37、37a通过悬臂38、38a偏位设于转盘36、36a下端,且与车体部30的轴向呈反向斜置,借此可将两前轮37、37a组合于车体部30前端底侧并连结定位,而形成一三轮的助步车型式,使用者在操作时,仍是相同跨骑在车体部30上,以车体部30支撑人体重量,且双脚乃以正常步行的方式带动车体部30运动,同时利用连杆301对前轮37、37a压持,使两前轮37、37a维持稳定的行驶和自动辅助导向的效能,如此乃进一步增加使用者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权利要求1.一种助步车的结构,其特征是,其主要于车体部后端枢设一后轮,其上端具有竖管和把手架,该座椅定位于竖管顶端,车体部前端延设有一衔接座,衔接座底端设有一转盘,该前轮通过悬臂偏位设于转盘下端,以及前轮以转盘为中心准位旋动,且其设置乃与车体部的轴向呈一定角度的反向斜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步车的结构,其特征是,竖管和车体部间具有一折收单元,以及该折收单元可提供竖管收合于车体部上方。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助步车的结构,其特征是,把手架底端枢设于车体部后端,并向前斜向延设,以及把手架乃与竖管对应锁结,且将把手架和竖管解除锁固后,该把手架乃得以旋收于车体部上方。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助步车的结构,其特征是,该把手架自竖管的端侧向上延设。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步车的结构,其特征是,车体部前端固设有一连杆,连杆的两侧分设有衔接座,衔接座底端各设一转盘,该前轮通过悬臂偏位设于转盘下端,且其车体部的轴向呈反向斜置,可将两前轮组合于车体部底侧并连结定位,形成一三轮的助步车型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助步车的结构,尤指一种可提供老弱、肥胖者或行动迟缓的使用人,作为步行辅助或训练步行的车辆,主要于车体部后端枢设一后轮,其上端具有竖管和把手架,该座椅定位于竖管顶端,其中车体部前端延设有一衔接座,衔接座底端设有一转盘,该前轮通过悬臂偏位设于转盘下端,以及前轮以转盘为中心准位旋动,且其设置乃与车体部的轴向呈一定角度的反向斜置,通过此令使用者得乘坐于座椅,且以其双脚采正常步行的方式带动车体部运动,由于前轮被反向斜设于车体部前端底侧,因此前行时能被稳定的限位而不致于偏转;以及车体部弯行时,乃通过前轮适当的辅助而顺行过弯,进而提供稳定的行驶和自动导向的使用效能。
文档编号A61H3/00GK2693218SQ20042000593
公开日2005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11日
发明者仲容耕 申请人:仲容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