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扳折开启型输液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3423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扳折开启型输液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液塞,尤其是指一种防潮防菌易开启的输液塞,该输液塞可与其他包材,如输液软管结合使用。该接口的盖体与管体密合设置,完全密封,可保护胶塞及被包装的药品不受灭菌时的水汽及潮湿贮存条件和空气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影响,完全防止长菌和霉变的不良影响,保证临床使用上的安全、洁净,且易操作。
背景技术
目前,输液软管接口主要是铝塑易拉盖型输液塞。如图5所示,该接口一般由三部分组成管体3,胶塞2,铝塑易拉盖1。这种接口由于其本身的结构造成其在制造、贮存过程中难以避免地产生以下问题1)铝塑盖1在与胶塞2的压合过程中,需要将铝盖12边缘用特殊刀具冲切以扣紧胶塞2与管体3的边缘,这个过程中产生的铝屑、铝粉颗粒很容易进入并积存在压紧的铝盖12内,既使用除静电、刷扫、真空吸附等方式也难以去除干净,在包装、运输、振料的过程中颗粒都有可能落入胶塞2与管体3的内部,造成药液的污染。
2)铝塑易拉盖是非密闭的盖体,铝盖和塑料盖之间有缝隙存在,空气中流动的微生物可通过上述缝隙进入到铝盖12内,落在胶塞表面积存。高温灭菌时,水汽也能够从上述缝隙中进入铝盖12内,积存在胶塞2表面;如果产品贮存处湿度较大,积水在常温下难以从铝塑盖1中挥发除去;且胶塞2表面的硅油和积水是细菌生长的良好环境,进入铝盖内的细菌在硅油和积水中生长,导致胶塞2长菌和霉变,导致整个输液袋的废弃;
有鉴于上述公知输液塞存在的卫生安全问题,本设计人乃决心凭其从事本领域多年研发、制造的经验,经多次的开发改良后终于精心设计出本实用新型的扳折开启型输液塞,其可完全克服上述公知制品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扳折开启型输液塞,其盖体与管体密封设置,可保护胶塞及被包装的药品不受灭菌时的水汽及潮湿贮存条件和空气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影响,完全避免长菌和霉变的不良影响,保证临床使用上的安全、洁净。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扳折开启型输液塞,操作者只需将盖体扳折部与主体部折断即可露出胶塞进行针刺输液,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扳折开启型输液塞,包括盖体、管体及胶塞,其中,所述盖体具有一柱状的主体部,该主体部的顶面与一缩径且顶端封闭的扳折部相连接,主体部的另一端为内凹的开口端,主体部下端与管体上端的密合部嵌合密封设置,所述胶塞嵌设于盖体主体部与管体上部形成的容置腔内,所述管体的下端贯通延伸有一中空的连接部。
如上所述的扳折开启型输液塞,其中,所述盖体扳折部底端的缩径处环设有一厚度小于盖体壁厚的折断部。
如上所述的扳折开启型输液塞,其中,所述折断部的上及/或下表面可进一步设有减小其厚度的环状沟槽。
如上所述的扳折开启型输液塞,其中,所述盖体的主体部内周壁纵向设有竖直贯通的凹槽或凸肋。
如上所述的扳折开启型输液塞,其中,所述管体密合部的外周壁内侧具有一环状凹槽,所述盖体下部开口端可嵌设于所述凹槽内。
如上所述的扳折开启型输液塞,其中,管体的连接部包括中部的中空圆锥状过渡部及下部的中空柱状接合部。
如上所述的扳折开启型输液塞,其中,所述胶塞呈圆柱形,其针刺部呈弧凹状设置于上、下两面的中央。
如上所述的扳折开启型输液塞,其中,所述胶塞上下两面的外周缘为一平直的环状部,所述环状部可相应设于盖体内面的平直部及管体密合部内周缘的凸台上。
如上所述的扳折开启型输液塞,其中,所述盖体及管体为由聚碳酸酯或聚丙烯制成的盖体和管体。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优点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扳折开启型输液塞,盖体的主体部可与管体密合部密封设置,且所述盖体主体部的顶面延伸有一缩径且顶端封闭的扳折部。该接口的盖体与管体焊接密封后,可保护胶塞及被包装的药品不受灭菌时的水汽及潮湿贮存条件和空气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影响,完全克服了公知技术中易长菌和霉变的不良影响,保证临床使用上的安全、洁净。另通过扳折部“厚-薄-厚”的特殊结构,确保使用者操作时,无论向哪一个方向扳折,都可迅速而完全地打开封闭的盖体,暴露出胶塞的针刺部位。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不仅保证了临床使用上的安全、洁净,同时操作过程省力、简单快捷,且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有效地提高产品的合格率,降低成本,节省资源。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扳折开启型输液塞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盖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A、2B为二实施例中盖体沿图2中II-II线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管体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胶塞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公知输液软管接口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1、盖体12、管体 13、胶塞 110、容置腔111、主体部 112、扳折部113、折断部115、凸肋115’、凹槽 116、平直部121、密合部1211、凹槽1212、凸出平台部122、过渡部123、接合部131、针刺部 132、平直部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配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扳折开启型输液塞,包括盖体11、管体12及胶塞13,其中,所述盖体11具有一柱状的主体部111,该主体部111的顶面与一缩径且顶端封闭的扳折部112相连接,主体部111的另一端为内凹的开口端,所述胶塞13嵌设于盖体主体部111与管体上部形成的容置腔110内,且该主体部111与管体12上端的密合部121密封设置,所述管体12的下端贯通延伸有一中空的连接部。
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主体部111的顶面轴向向上延伸一底端缩径的扳折部112,扳折部112的顶端密封,该扳折部112呈一细长的圆柱状,以便握持开启,当然,该扳折部112的形状及设置方式并不仅限于此;盖体扳折部具有“加厚-薄壁-加厚”结构,其缩径处设有一厚度小于相邻内、外两侧壁厚的折断部113,以确保在该部位受力时,仅薄壁处折断,暴露胶塞。
如图3所示,管体12具有一贯孔120,密合部121的周壁内侧具有一环状凹槽1211,凹槽1211与贯孔120之间形成一具有平直的上表面的凸出平台部1212,所述盖体主体部111的开口端周壁可嵌设于凹槽1211内。
如图4所示,胶塞13呈圆柱形,其针刺部131呈弧凹状对应设置于上下两面的中央。胶塞13上下两面的外周缘为一环状平直部132,上下二平直部132可相应设于盖体11内面的平直部116及管体密合部121内周缘的凸出平台部1212上。胶塞针刺部131呈弧凹状,可使针刺时落屑少,同时又能保持胶塞的密封性能和自封性能。
为了保证盖体与管体焊接的密合性,盖体11与管体12一般由相同材料制成,材料可以是聚碳酸酯(PC)或聚丙烯(PP);也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制成。
使用时的操作方法极为简单,只需一手固定管体部位,另一手握住圆柱体扳折部112并向外周加力扳折,即可露出胶塞的针刺部以进行针刺输液。
为了使扳折部更易于折断,折断部113的上、下两面还可设置减小其厚度的环状沟槽。
进一步地,如图2A、2B所示,可在盖体的主体部111的内壁上根据需要设置复数竖直贯通的突起的肋筋115或凹槽115’,以在插入胶塞13时构成竖直贯通的排气孔,将挤入盖体11上部的空气排出,防止高温灭菌时的热量使上部空气膨胀而导致胶塞13膨出变形,避免使用时药液通过变形的胶塞边缘渗漏。
管体12的连接部是与其他包装材料组合、与输注的药液连接的部位。其可进一步包括位于管体中部的中空圆锥状过渡部122及位于管体下部的中空柱状接合部123。其过渡部122是上宽下窄的过渡部位,以适应待接合的其他包材的不同宽度。接合部123为中空的柱形结构,其可与另外的包装材料组合,例如插入到与软袋连接的软管中,从而与软袋内的药物相通。另外,在输液针刺入管体12与药液接触时,这一部位可以保护软管不被尖利的钢针刺破,避免漏药、药液被污染的现象。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具体实施例揭示,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专利涵盖之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扳折开启型输液塞,包括盖体、管体及胶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具有一柱状的主体部,该主体部的顶面与一缩径且顶端封闭的扳折部相连接,主体部的另一端为内凹的开口端,主体部下端与管体上端的密合部嵌合密封设置,所述胶塞嵌设于盖体主体部与管体上部形成的容置腔内,所述管体的下端贯通延伸有一中空的连接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折开启型输液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扳折部底端的缩径处环设有一厚度小于盖体壁厚的折断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扳折开启型输液塞,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断部的上及/或下表面可进一步设有减小其厚度的环状沟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折开启型输液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主体部内周壁纵向设有竖直贯通的凹槽或凸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折开启型输液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密合部的外周壁内侧具有一环状凹槽,所述盖体下部开口端可嵌设于所述凹槽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折开启型输液塞,其特征在于管体的连接部包括中部的中空圆锥状过渡部及下部的中空柱状接合部。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扳折开启型输液塞,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塞呈圆柱形,其针刺部呈弧凹状设置于上、下两面的中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扳折开启型输液塞,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塞上下两面的外周缘为一平直的环状部,所述环状部可相应设于盖体内面的平直部及管体密合部内周缘的凸台上。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扳折开启型输液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及管体为由聚碳酸酯或聚丙烯制成的盖体和管体。
专利摘要一种扳折开启型输液塞,盖体的主体部可与管体密合部密封设置,且所述盖体主体部的顶面延伸有一缩径且顶端封闭的扳折部。该接口的盖体与管体焊接密封后,可保护胶塞及被包装的药品不受灭菌时的水汽及潮湿贮存条件和空气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影响,完全克服了公知技术中易长菌和霉变的不良影响,保证临床使用上的安全、洁净。另通过扳折部“厚-薄-厚”的特殊结构,确保使用者操作时,无论向哪一个方向扳折,都可迅速而完全地打开封闭的盖体,暴露出胶塞的针刺部位。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不仅保证了临床使用上的安全、洁净,同时操作过程省力、简单快捷,且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有效地提高产品的合格率,降低成本,节省资源。
文档编号A61M5/14GK2698362SQ200420007489
公开日2005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22日
发明者何国强 申请人:北京奥星恒迅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