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米光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4805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米光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米光治疗仪,是医疗单位临床治疗五官科、妇科及皮肤科患者的体表或腔体内表面的病变部位产生热效果的光辐射治疗仪,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现有技术中,如专利号为91100301.0公开的“光治疗器”以及专利号为92100043.x公开的“光辐射治疗仪”,是一种利用光辐射对于人的体表或腔体内表面的病变部位产生热效果的光辐射治疗仪,包括壳体,装于壳体内的光源,位于光源后方的反光镜,装于光源前方伸出壳体以外的光导体,光导体外部有保护套。还有专利号为95110181.1报道的“微米波治疗仪”,包括有光源、循环水套、反射器和光导体,反射器包括球面反射镜和椭球反射镜,球面反射镜至于光源前端,椭球反射镜置于光源后端。上述同类产品普遍存在两个致命缺点一是治疗头温度高,壳体容易过热发烫,不能连续工作;二是壳体内的光源与其反光镜之间装配结构复杂,更换光源困难。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目的在于为医疗单位提供一种利用光辐射对于人的体表或腔体内表面的病变部位产生热疗效果的微米光治疗仪,该治疗仪的壳体内设置有隔热支架,具有隔热、可连续工作、更换光源容易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一种微米光治疗仪,包括壳体,装于壳体内的光源及其反光镜,装于光源前方伸出壳体以外的光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壳体内设置由隔热支架,光源及其反光镜装配在隔热支架上。将反光镜安装在上述隔热支架上,隔热支架与壳体之间留有间隙,光源所产生的部分热量无法直接传导给壳体,只能由壳体的散热孔排放掉。采用上述隔热支架结构设计,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治疗头温度过高,壳体容易过热发烫,不能连续工作等缺点。
为了解决更换光源困难问题,本治疗仪对光源及其反光镜之间装配结构进行了重新设计,重新设计后的光源直接采用带有反光镜的钨丝灯、射灯等灯具。光源及其反光镜直接装配在壳体内的电灯座上,光源及其反光镜与电灯座之间可以采用螺口连接或采用插装连接。
上述带钨丝灯、射灯的反光镜前端装有散热反光罩,散热反光罩与钨丝灯、射灯的反光镜之间可以采用螺纹连接或采用螺钉连接。散热反光罩的外侧设有散热翅翼,以利于散热反光罩的快速散热。
为了方便装配,上述治疗仪的壳体由后罩体、中间壳体和前罩体三部分组装成一体。前罩体上和后罩体上加工有散热孔。中间壳体设有接线口,接线口的下面连接有手柄,手柄上装有导线和控制开关。上述中间壳体的内壁表面设有反光层,该反光层壳采用反光膜或反光涂料层。
上述伸出前罩体以外的光导体一端与散热反光罩的光输出口相接,并由前端帽将光导体固定在前罩体上。前端帽与光导体之间装有隔热套,以防止光导体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壳体。上述光导体外装有保护套管。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治疗仪采用隔热支架设计结构,将反光镜安装在上述隔热支架上,有利于降低治疗头温度,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治疗头温度过高,壳体容易过热发烫,不能连续工作等缺点。本治疗仪的光源可以直接采用带有反光镜的钨丝灯、射灯,钨丝灯、射灯装配在壳体内的电灯座上,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更换光源困难问题。钨丝灯或射灯与电灯座之间采用螺口连接或采用插装连接结构,方便了灯具更换。
本治疗仪结构简单、方便实用,适用于医疗单位临床光辐射治疗五官科、妇科及皮肤科患者的体表或腔体内表面的病变部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导线;2、手柄;3、手柄开关;4、风扇;5、后罩体;6、光源及其反光镜;7、隔热支架;8、中间壳体;9、前罩体;10、散热反光罩;11、前端帽;12、套管;13、光导体;14、隔热套;15、反光层。
以下结合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结合附
图1所示,该治疗仪包括壳体5、8、9,装于壳体5、8、9内的光源及其反光镜6,装于光源前方伸出壳体以外的光导体13。
上述治疗仪的壳体由后罩体5、中间壳体8和前罩体9组成,其中后罩体5用螺钉与中间壳体8连接;前罩体9与中间壳体8过盈配合,后罩体5、中间壳体8和前罩体9三部分组装成一体。前罩体9上和后罩体5上加工有散热孔。中间壳体8设有接线口,该接线口的下面连接有手柄2,手柄2上装有导线1和控制开关3。上述中间壳体8的内壁表面设有反光膜或反光涂料层15。
上述中间壳体8内设置由隔热支架7,隔热支架7采用螺钉固定在中间壳体8上。光源及其反光镜6装配在隔热支架6上,隔热支架7与中间壳体8之间留有间隙。上述后罩体5内装有风扇4。
上述光源及其反光镜6采用带有反光镜的钨丝灯、射灯等灯具。光源及其反光镜6直接装配在中间壳体8内的电灯座上。光源及其反光镜6与电灯座之间可以采用螺口连接或采用插装连接。
上述带钨丝灯、射灯的反光镜6前端装有散热反光罩10,散热反光罩10与钨丝灯、射灯的反光镜6之间采用螺钉连接,固定在隔热支架7上。散热反光罩10的外侧设有散热翅翼,以利于散热反光罩10的快速散热。
上述伸出前罩体9以外的光导体13一端与散热反光罩10的光输出口相接,并由前端帽11将光导体13固定在前罩体9上。前端帽11与光导体13之间装有隔热套14,以防止光导体13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壳体。上述光导体13外装有保护套管12。光导体13壳体采用光导纤维、石英玻璃棒等。
上述治疗仪的中间壳体8设有接线口,接线口的下面连接有手柄2,手柄上装有导线1和控制开关3。上述中间壳体的内壁表面设有反光膜或反光涂料层制成的反光层15。
权利要求1.一种微米光治疗仪,包括壳体[5、8、9],装于壳体[5、8、9]内的光源及其反光镜[6],装于光源前方伸出壳体以外的光导体[13],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壳体[8]内设置由隔热支架[7],光源及其反光镜[6]装配在隔热支架[7]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壳体[8]与隔热支架[7]之间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光源及其反光镜[6]装配在壳体[8]内的电灯座上,钨丝灯与电灯座之间可以采用螺口连接或采用插装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反光镜[6]前端装有散热反光罩[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散热反光罩[10]的外侧设有散热翅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光导体[13]一端与散热反光罩[10]的光输出口相接,光导体[13]由前端帽[11]固定在前罩体[10]上,前端帽[11]与光导体[13]之间装有隔热套[14]。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壳体由后罩体[5]、中间壳体[8]和前罩体[9]三部分组装成一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前罩体[9]上和后罩体[5]上加工有散热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中间壳体[8]设有接线口,接线口的下面连接有手柄[2],手柄上装有导线[1]和控制开关[3]。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中间壳体[8]的内壁表面设有反光层[15]。
专利摘要一种微米光治疗仪,包括壳体,装于壳体内的光源及其反光镜,其特点是壳体内设置由隔热支架,光源及其反光镜装配在隔热支架上,隔热支架与壳体之间有间隙。反光镜前端装有散热反光罩,反光罩的外侧设有散热翅翼。壳体由后罩体、中间壳体和前罩体组装成一体,前、后罩体上加工有散热孔;中间壳体设有接线口,接线口的下面连接有手柄,手柄上装有导线和控制开关,中间壳体的内壁表面设有反光层。光导体一端与散热反光罩的光输出口相接,并由前端帽将光导体固定在前罩体上。前端帽与光导体之间装有隔热套。本治疗仪有利于降低治疗头温度和方便灯具更换,适用于医疗单位临床光辐射治疗五官科、妇科及皮肤科患者的体表或腔体内表面的病变部位。
文档编号A61N5/06GK2693278SQ200420030868
公开日2005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20日
发明者杨匡民 申请人:杨匡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