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背矫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6303阅读:20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驼背矫正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防驼背和康复保健胸背部,且能直背的驼背矫正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人们受工作环境制约,虽要长期低头弯背操作,还有一些人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存有不良习俗,如坐姿不正、长其伏案、低头曲胸走路……久而久之,就会产生驼背,而影响到人们的自身形体美。随之,市场上出现了诸如绑背、穴位治疗、背背架等纠正驼背形体的装置,一种专利申请号为01266399.9的预防含胸驼背器,它由支撑板、传感板、绑带、触点、控制开关和振动器或发声器组成,缚于人身,主要提醒人们保持正确姿势,而不产生姿势性驼背,但却无物理的理疗作用,而且必须缚于人身,甚是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之处而提供不仅对姿势性驼背起到矫正,而且能有效地预防驼背和康复保健胸背部的一种驼背矫正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驼背矫正器,包括振荡器,其特征在于与人体背部脊梁骨下凹曲面部位相对应,于方形底座上表面中间加工有向上凸的曲面,上凸面四周以曲面过渡有上、下、左、右边的下凹面,在上凸曲面上和在上、下、左、右边的下凹面上分别布有凸球体,于凸球体上布有排列有序的振触点,在上、下边的下凹面的背面空腔内分别装振荡器;所述的驼背矫正器,方形底座采用塑料,以模具制造而成;振荡器采用频率不小于3赫兹;使用时,将矫正器平放在床上,使驼背部位吻合靠倚在矫正器的中间,与凸球体上的振触点相触,开启振荡器开关,通过振荡器的频率振荡,以及产生的共振,使所有振触点对应刺激背部的督脉穴和足太阳膀胱经穴,同时,刺激背部的肌体、筋膜、韧带、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及胸神经后支外侧支,对与相关的脏腑进行调整,对胸椎各关节和背部的肌体、筋膜、韧带起到理筋、整复作用,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直背和预防驼背和康复保健胸背部的目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既能直背又能预防驼背和康复保健胸背部,且不系于人身,操作使用非常方便。


本实用新型共有三幅附图,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构造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图1的仰视图。
图中1、底座 2、中间上凸曲面 3、上边下凹面 4、下边下凹面5、左边下凹面 6、右边下凹面 7、凸球体 8、振触点 9、振荡器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2、3所示的实施例中,采用塑料以模具制造的底座1上,与人体背部下脊骨下凹曲面部位处相对应,于底座1的上表面中间加工有向上凸曲面2,沿上凸曲面2的四周以曲面过渡有上、下、左、右边的下凹面3、4、5、6,在上凸曲面2上,布有九个凸球体7,在上、下、左、右边的下凹面3、4、5、6上分别布有3个和5个凸球体7,在凸球体7上分别布有排列有序的振触点8,在上、下边的下凹面3、4的背面空腔内分别装振荡器9。
权利要求1.一种驼背矫正器,包括振荡器(9),其特征在于与人体背部脊梁骨下凹曲面部位相对应,于方形底座(1)的上表面中间加工有向上凸的曲面(2),沿上凸曲面(2)四周以曲面过渡有上、下、左、右边的下凹面(3)、(4)、(5)、(6),在上凸的曲面(2)上和在上、下、左、右的下凹面(3)、(4)、(5)、(6)上布有凸球体(7),在凸球体(7)上布有排列有序的振触点(8),在上、下边的下凹面(3)、(4)的背面空腔内分别装振荡器(9)。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驼背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方形底座(1)采用塑料以模具制造而成。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驼背矫正器,其特征在于振荡器的频率不小于3赫兹。
专利摘要一种驼背矫正器,其特征在于与人体背部脊梁骨下凹曲面部位相对应,于底座的上表面中间加工有向上凸的曲面,沿该曲面四周以曲面过渡有上、下、左、右边的下凹面,在上凸曲面上和上、下、左、右边的下凹面上分别布有凸球体,在凸球体上分别布有排列有序的振触点,在上、下边的上、下凹面的背面空腔内分别装频率为不小于3赫兹的振荡器。本实用新型既能直背,又能预防驼背和康复保健胸背部,且不系于人身,其结构简单、科学合理,操作使用十分方便。
文档编号A61H39/04GK2694930SQ20042005145
公开日2005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27日
发明者金相奎 申请人:金相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