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瓶用的奶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8746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奶瓶用的奶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奶瓶用的奶嘴结构,特别是指能做为训练婴幼儿嘴巴周围表情肌肉的训练器具。
背景技术
婴幼儿透过闭起上下唇挤压乳房让母奶流出而吸食,此婴幼儿的吸奶动作具有锻炼包含口轮匝肌在内的婴幼儿的表情肌的作用并影响其发育,但是近年来由于哺育孩子环境的变化,使用奶瓶哺乳情形成为主流,由于目前市售的奶瓶不需要用到口轮匝肌就可以吃到奶水,所以现在的婴幼儿的口轮匝肌几乎没有机会被训练到。另外,当因脑溢血及脑梗塞等脑血管疾病所引起的身体局部麻痹时,一直都没有适当的帮助恢复口腔运动机能的复健器具,本发明人于是着手开发口腔复健器具,在此研发的过程中,本发明人发现经由锻炼口轮匝肌具有预防各种疾病的功效,进而注意到从婴幼儿期开始锻炼包含口轮匝肌在内的表情肌肉的必要性。有鉴于锻炼表情肌特别是口轮匝肌,具有预防及治疗痴呆、预防及改善口呼吸、打鼾、阻塞型睡觉呼吸中止症候群、预防蛀牙及牙周病、减少过敏及感染病根等功效,最好是从口轮匝肌发育期的婴幼儿时期开始锻炼帮助其发育完整,然而一般的奶嘴无法完整的再现婴幼儿吸吮乳房的动作,且不能有效的锻炼到广泛的表情肌肉,因此本发明人提出具有锻炼婴幼儿口轮匝肌的婴幼儿用奶瓶用奶嘴的设计技术。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以提供具有锻炼包含婴幼儿的口轮匝肌在内的表情肌的奶瓶用吸口为目的,提供一种新型的奶瓶用的奶嘴结构,本实用新型是着眼于吸吮乳房的动作,可以锻炼到包含口轮匝肌在内的婴幼儿的表情肌的事实,开发了即使用奶瓶哺乳亦可以具有与吸吮母奶动作同样效果的奶瓶用吸口。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安装下述方式实施的本实用新型奶瓶用吸口,由具有弯曲性的材料制成的包括具有让内容物流出的洞孔的奶嘴头部,及与前述奶嘴头部连结成一体的奶嘴体部的中空的奶嘴,及装入于前述的奶嘴体部内由有弯曲性材料制成具有可控制前述内容物流出的杯子型内侧构成部,奶嘴上具备有当上下嘴唇闭起时促进奶嘴体部变形的结构,杯子型内侧构成部因为奶嘴体部变形被挤压变形而使内容物可以流出。
而本实用新型促进变形的结构是,例如奶嘴头部与奶嘴身部的连结部让上下唇抓住的段差部所构成的;另外,促进变形的结构,亦可经由相对的提高奶嘴头部及奶嘴体部的连接部的韧性与相对的提高奶嘴体部的弯曲性来构成。此时,连结部的韧性,可经由相对的增加连结部的厚度来提高,奶嘴体部的弯曲性则可经由相对的弄薄奶嘴体部的厚度而提高。另一方面,面奶嘴体部的弯曲性亦可经由于奶嘴体部四周设数条沟的方式来提高。而在杯子型内侧构成部分的底部中心处朝内凹陷、底部的外周部设有数条连通内侧构成部内外侧的切割线。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加明确详实,兹例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其技术特征详述如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形态的吸口装在奶瓶盖横切面图;图2是第一实施形态的奶瓶用的奶嘴上视图;图3是第一实施形态的奶瓶用的奶嘴横切面图;图4是第一实施形态的奶瓶用的奶嘴底面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形态的内侧构成上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形态的内侧构成的立体图;图7本实用新型供婴幼儿将奶嘴含在嘴里嘴唇未闭起的状态图;图8是显示图7的婴幼儿将嘴唇闭起来的状态图;图9是第二实施形势的奶嘴横切面图;图10是第三实施形态的奶嘴侧面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10′、10″奶嘴;11凸缘;11a孔;12、12′、12″奶嘴体部;13奶嘴头部;13a流出孔;14段差部;15连结部;16腰部;17沟;20内侧构成部;21凸缘部;21a开口;22杯型本体;22a切割沟;23底面;23a凹部;23b横切割沟;30奶瓶盖;31顶端;31a圆形开口;31b沟;32螺纹;40奶瓶;50饮料。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看附图,图1为第一使用形态的吸口套入在奶瓶盖30内的横切面图,图2至图4为第一使用形态的奶瓶用奶嘴的正面图、横切面图及底面图;图5及图6为往后会说明的本做使用形态的内侧构成部的正面图及侧面图。
本实施形态的吸口为,模仿人体奶头及乳房外周的形状的奶瓶用奶嘴10及杯子型内侧构成部20所构成,杯子型内侧构成部20被装入在奶嘴10的内侧,奶瓶用奶嘴10是橡胶、硅胶、聚酯弹性体(polyester elastomer)、苯乙烯弹性体(styrene elastomer)等具有可弯曲性的塑料材料制造,由凸缘11、奶嘴体部12及奶嘴头部13所构成。此外,内侧构成部20亦由硅胶、聚酯弹性体和苯乙烯弹性体等可弯曲性的材料制造,由凸缘部21及杯子型本体两部分所构成,而且内侧构成部20是装入在奶嘴体部12内侧中空处。
该内侧构成部20为可任意脱、装在奶嘴10,就卫生面来看,清洗时将内侧构成部20从奶嘴10取出各别清洗,就经济面来看,当内侧构成部或奶嘴有破损时只须更换该部分即可。
奶嘴10的奶嘴头部13的顶端中央处有一个从奶嘴头部13让饮料可以流出的流出孔13a,此让饮料流出的洞孔其形状不拘于圆形可以是各式各样的形状,环奶嘴体部12的边缘四周有凸缘11,奶嘴10如同一般的使用方法是从奶瓶盖30的内侧穿过奶瓶盖30的顶端31的中央处的圆形开口31a套装在奶瓶盖30里面,圆形开口31a大小约等同于奶嘴体部12底部,故当奶嘴10套入奶瓶盖30并且将其压到底时凸缘11正好与顶端31密合。
而内侧构成部20的杯型本体22约略呈杯子形状,其杯口周围为与同奶嘴10的凸缘11同尺寸的环状凸缘部21所构成。当内侧构成部20套装入奶嘴10时,凸缘部21的朝上面(如图1)正好与凸缘11的朝下面密合。
当将奶瓶盖30内壁四周螺纹32与奶瓶(图未示)的螺纹转上时,凸缘11、凸缘部21会被夹住在奶瓶瓶口与奶瓶盖30的内侧底面之间,如此奶瓶用奶嘴10就被固定于奶瓶,同时凸缘11及凸缘部21亦发挥其防漏的功能。此外,奶瓶盖30的内侧底面有一圆环状的沟31b,而在奶嘴10的凸缘11上与沟31b的相对应位置处有一个孔11a,内侧构成部20的凸缘部21处与孔11a相对应处有一个开口21a;总之沟31a、孔11a及开口21a为吸吮时的透气孔,维持奶瓶内与奶瓶外的气压相等的功能。
奶嘴头部13是指从大直径的奶嘴体部12的上端(图1及图3)突出的突起部分,刚开始缓和的斜度朝内侧往上升,渐渐的斜度变大,在顶端再度变缓和形成一个圆形顶。此外,在奶嘴10的外侧壁面上奶嘴头部13与奶嘴体部12的连接处为一环绕圆周的段差部14。因此,奶嘴头部13相当于母亲乳房的奶头,段差部14则相当于母亲乳房的周缘部;如此婴幼儿的上下唇就可以抓住段差部14,并经由闭起上下唇来促进奶嘴10变形,以达忠实再现婴幼儿吸吮乳房的动作。
在本实施形态中,从奶嘴头部13的底端亦即奶嘴体部12的上端(例如在段差部14的上方奶头13弯曲起点的位置)到奶嘴头部13的顶端的长度d为例,如在15mm以内,最好在11mm~12mm范围内,在本实施形态为11.5mm。一般奶瓶用的奶嘴,是仿真婴幼儿吸吮变长后的形状,其长度为2cm以上,本实施形态的奶嘴则是仿真尚未经吸吮变形前的奶嘴形状,关于其作用及效果于后文参照图7及图8予以说明。
接下来参照图5及图6的针对第一实施形状的内侧构成部详细说明。杯型本体22的底面23的中央为一略微朝内凹陷的凹陷部23a,该凹陷部23a比杯型本体22的其它部分的厚度较厚、韧性也较大,在杯型本体22的外侧表面有八条对称微旋状切割沟22a,各切割沟22a皆是从侧边一定高度处开始沿着母线往上到底面23,略微偏向左朝底面中心延伸到凹陷部23a的边缘,围绕着凹陷部23a的底面23的外侧呈弯曲凸出状,杯型本体22的侧面上端与底面连接处被切割沟22a隔成八个空间,每个空间里各有一条沿着圆周方向的横切割沟23b;此外,在凸缘部21的外周缘设有一定长度的开口21a,如上所述,开口21a为凸缘部21为了防止奶嘴10的凸缘11上的透气孔11a被阻塞的设计。
再请参照图7及图8,其是针对第一实施形态的吸口的作用、效果的详细说明。图中为说明婴幼儿吸吮吸口取食奶瓶40内的饮料的状态图,图7是奶嘴放入婴幼儿口中双唇张开着的状态,也就是嘴唇尚未挤压奶嘴的状态;而图8则是婴幼儿用双唇吸吮的状态,亦即是用嘴唇将奶嘴体部12往A的方向挤压的状态。
在图7中,婴幼儿的嘴唇尚未闭起的状态所以奶嘴10没有变形,内侧构成部20也未受外力影响,此时紧邻底面23的杯型本体的侧面上的横切割沟23b是闭塞着的,奶瓶40内的饮料不会流出来。
而在图8中婴幼儿用嘴唇吸吮使奶嘴体部12的两侧(往A方向)挤压;此时婴幼儿的上下唇放在奶嘴10的段差部14,就能确实的掌握住奶嘴体部12与奶嘴头部13的接连处,如此婴幼儿就可以闭起上下唇来促使奶嘴体部变形,婴幼儿吸吮乳房的动作就可再现了。
随着奶嘴体部变形,杯型本体22的先端附近亦被挤压变形,因底面23的弯曲部变形而使切割沟23b打开,奶瓶40内的饮料50就可以经过切割沟23b往流出孔13a流出,因而此时只要婴幼儿吸吮奶嘴,奶瓶40内的饮料50就会经过送出孔被送到婴幼儿的口中。以及横切割沟23b是经由使凹陷部23a的韧性比底面23的弯曲部较大的设计,及杯型本体的表面的切割沟的设计,让横切割沟23b附近的扭曲度达到最大,当奶嘴体部12被挤压时容易打开的构造。
当婴幼儿吸吮母奶时,会用舌尖将奶头拨挤到上颚,而一般的奶瓶用奶嘴,由于奶嘴头部较长,其顶端可达舌根,可以轻易的再现奶头的前端被舌尖拨挤到上颚的动作,无法达到锻炼舌头的作用。针对此点,本实施形态的奶嘴10将奶嘴头部13的长度缩短,限定其仅碰触到约当舌尖的位置;如此一来,婴幼儿没有确实的用舌尖将奶嘴头部13拨挤到上颚时内容物就无法流出,那样的动作反复的做就会达到刺激舌肌。
根据前述,使用第一实施形态的奶瓶用吸口,就能更忠实的再现婴幼儿吸吮母奶的动作,其包含口轮匝肌在内的表情肌就能更有效的从婴幼儿期就开始锻炼,而且本实施形态的奶嘴,由于可以再现婴幼儿吸食母奶时的舌尖运动,所以当吸吮时除了以口轮匝肌为中心的表情肌运动外,连动的舌尖运动也可以被再现,而可以达到更有效的锻炼。总之,一般的奶瓶用奶嘴的构造只要吸就可以让牛奶流出,本实施形态即使使用奶瓶哺乳亦要让婴幼儿做到吸取之外,尚须使用嘴唇、舌尖才能达成的综合吸吮动作。
而且,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内侧构成部,不一定只限定于本实施形态的结构,只要能够不压挤时就不能流通,而加了压力就能流通的功能其它的结构亦可。
请参照图9,其是针对本新型可适用的第二实施形态的吸口详细说明。第二实施形态的吸口的结构,除了奶嘴1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形态不同外其它大致一样,以下与第一实施形态相同的部分由于可以参照之故省略说明。
图9是第二实施形态的奶嘴10′的横切面,奶嘴10′是由凸缘11、奶嘴体部12′及奶嘴头部13所构成的,奶嘴头部13与奶嘴体部12′的连结部15比奶嘴10′的其它地方的厚度较厚;另外,从奶嘴体部12′的横切面看侧壁上有呈腰形的腰部16,侧壁的局部被形成为比周围较薄,其它的构造则同第一实施形态。
上述第二实施形态可以有与第一实施形态相同的效果。而在第二实施形态的奶嘴10′,由于加厚奶嘴头部12′与奶嘴体部13连结部厚度的关系,此处的韧性因而被提高,而且因为奶嘴体部13较薄的构造使此处的弯曲性亦被提升;因此,嘴唇就较容易抓住相当于乳房周缘部的连结部15,而奶嘴体部13也较容易扭曲变形,如此婴幼儿用嘴唇吸吮奶嘴吸奶也变得比较容易了。
接下来请参照图10所示,其是针对本创作适用的第三实施形态的奶瓶用吸口详细说明。第三实施形态的吸口结构,除了奶嘴体部13的结构与第二实施形态的奶嘴不同外其它与第二实施形态大致一样,以下与第二实施形态相同的部分由于可以参照之故省略说明。
图10为第三实施形态的奶嘴10″的侧面图,奶嘴10″为凸缘11、奶嘴体部12″、奶嘴头部13所构成的,在奶嘴体部12″的侧壁上绕外圆周一圈用斜线表示的沟17领域里设有多条斜向的沟,其它的构造如同第二实施形态。
上述中,在第三实施形态可以有与第一形态相同的效果,第三实施形态的奶嘴10″,与第二实施形态一样因将奶嘴头部13与奶嘴体部12″的连接处加厚以提高其韧性,因此相当于乳房周缘部的连结部就变得较容易用嘴唇抓住,而奶嘴体部12″的弯曲度也因侧璧设有多条沟17而被提升;此乃相当于乳房周缘部的连结部就变得较容易用嘴唇抓住,而奶嘴体部12″也较容易扭曲变形,如此婴幼儿用嘴唇吸吮奶嘴10″喝奶也就变得比较容易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突破先前的技术结构下,确实已达到所欲增进的功效,且也非熟悉该项技艺者所易于思及。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其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申请所请求保护的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奶瓶用的奶嘴结构,其主要由具有可弯曲性的材料制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具有让内容物流出的洞孔的奶嘴头部及与前述奶嘴头部连成一体的奶嘴体部的中空奶嘴,及由具可弯曲性材料制成,装入于前述的奶嘴体部内具有可控制前述内容物流出的杯子型内侧构成部,该奶嘴具备有当上下嘴唇闭合时促进奶嘴变形的结构,及当前述奶嘴变形时同时,被挤压变形使前述内容物可流出的前述杯子型内侧构成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奶瓶用的奶嘴结构,其特征在于促进变形的结构,为位于前述奶嘴头部与前述奶嘴体部连接处让上下嘴唇抓住用的段差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奶瓶用的奶嘴结构,其特征在于促进变形的结构是经由相对的提高前述奶嘴头部及奶嘴体部连接处的韧性与相对的提高奶嘴体部的弯曲性而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奶瓶用的奶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杯子型内侧构成部的底部中心处朝内凹陷,及在前述底部的外周部设有多条连通杯子型构成部的内侧及外侧的切割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奶瓶用的奶嘴结构,其特征在于相对的增加前述连结部的厚度来为提高前述连结部的韧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奶瓶用的奶嘴结构,其特征在于相对的将前述奶嘴体部的厚度变薄来提高前述奶嘴体部的弯曲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奶瓶用的奶嘴结构,其特征在于为提高前述奶嘴体部的弯曲性则经由在前述奶嘴体部的周围形成几条沟。
专利摘要一种奶瓶用的奶嘴结构,其主要用奶瓶哺乳时,对包含婴幼儿的口轮匝肌在内的表情肌的锻炼。其中于奶瓶用奶嘴的奶嘴体部内侧,装入由可弯曲性材料制成的杯型内侧构成部,内侧构成部的底面周缘设有多数的切割沟,奶嘴的奶嘴头部及奶嘴体部的连结部设有段差部;当婴幼儿将嘴唇闭合时,嘴唇刚好抓住段差部并挤压奶嘴体部使其变形,而同时内侧构成部也因此被挤压变形使切割沟被打开,奶瓶内的内容物经由切割沟向奶嘴头部流出。
文档编号A61J11/00GK2722907SQ200420093019
公开日2005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1日
发明者秋广高志 申请人:蔡淑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