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颈椎病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8930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颈椎病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指一种多功能颈椎病治疗仪。
背景技术
国内外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可分为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两大类。目前,我国多采用中西医结合多种疗法治疗颈椎病,大多数患者通过非手术疗法可获得较好的疗效。非手术疗法有手法治疗、中西药治疗、颈部围领、颈枕、颈椎牵引、局部封闭、理疗、针灸及功能锻炼等。手术疗法则有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前路椎间盘切除术、椎体间植骨术、骨刺切除术、椎动脉减压术等。对比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手术疗法复杂,有可能遗留后遗症,非手术疗法简单、且花费少、痛苦小,但治疗时间较长。
因此,提供多功能颈椎病治疗仪,方便颈椎病患者日常操作使用,长期使用不仅可以治疗颈椎病,而且可逐步缓解颈椎和肌肉疲劳,达到预防颈椎病的目的,以克服上述缺点实为必要。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多功能颈椎病治疗仪,方便颈椎病患者日常操作使用,长期使用不仅可以治疗颈椎病,而且可逐步缓解颈椎和肌肉疲劳,达到预防颈椎病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多功能颈椎病治疗仪,包括按摩座椅和支架,支架包括控制器、电机、伸缩传动机构、摇摆传动机构、牵引传动机构及进退传动机构,控制器可通过电机控制伸缩传动机构、摇摆传动机构、牵引传动机构及进退传动机构的运转,按摩座椅与支架通过进退传动机构相连接。
所述按摩座椅包括椅座和椅背,椅座下方设有靠背调节机构,通过靠背调节机构调节按摩座椅的椅背的倾斜度及椅座的高度,椅背内部设有按摩机构。
所述伸缩传动机构包括导轨和牵引臂,牵引臂套设于导轨外,带动牵引臂进行伸缩运动,所述牵引臂包括支撑杆、滑轮、牵引绳及挂钩。所述摇摆传动机构和牵引传动机构用于带动牵引绳的进行左右摇摆和持续牵引或间歇式牵引上下牵引。
所述进退传动机构用于调整按摩座椅与支架之间的距离。所述电机进一步电机包括变速器,通过变速操作控制摇摆和牵引的频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颈椎病治疗仪,长期使用不仅可以帮助颈椎病患者的颈椎放松和拉伸,减少长期以来颈椎压迫神经的疲劳,可以治疗颈椎病,而且可缓解颈椎和肌肉疲劳,达到预防颈椎病的效果,另外,通过按摩机构对使用者背部穴位的按摩,有利于患者各部位软组织的完全放松,进一步减轻颈椎和肌肉的疲劳。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颈椎病治疗仪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颈椎病治疗仪,包括按摩座椅1和支架2,其中,按摩座椅1由椅背10和椅座12,椅背10内置有按摩机构(图未示),通过按摩机构可实现对使用者背部穴位的按摩;在椅座12下方具有一靠背调节机构14,使用者可通过靠背调节机构14调节按摩座椅1的椅背10的倾斜度及椅座12的高度,满足舒适度的需要。
支架2包括控制器20、电机(图未示)、伸缩传动机构21、摇摆传动机构22、牵引传动机构23及进退传动机构24,其中,通过控制器20上具有若干个控制开关(图未示),分别对应控制所述伸缩传动机构21、摇摆传动机构22、牵引传动机构23及进退传动机构24的启动及中止。
电机用于将电能转换为机械势能,通过皮带轮皮带的传动来带动上述摇摆传动机构22和牵引传动机构23进行持续或间歇式牵引和摇摆,并驱动按摩座椅1的按摩机构实现电动按摩功能。电机内部具有变速器,可调整上述传动机构的运转速度。
伸缩传动机构21包括导轨210和牵引臂212,牵引臂212套设于导轨210外,牵引臂212包括支撑杆212a、滑轮212b、牵引绳212c及挂钩212d,滑轮212b分别固设于支撑杆212a上及伸缩传动机构21内部,牵引绳212c一端为固定端,其缠绕于牵引传动机构23上,另一端为一自由端,其由滑轮212b穿过并垂直向下牵引出,挂钩212d安装于牵引绳212c的自由端。操纵伸缩传动时,启动控制器20上的伸缩传动控制按钮,电机即驱动伸缩传动机构21运转,同时,可借助变速器控制伸缩传动机构21运转的速度,电机带动导轨210往复伸缩传动,进而带动外套于导轨210的牵引臂212往复伸缩传动,调整牵引臂212处于合适位置。
摇摆传动机构22主要由螺杆220、滑块222和摇摆传力臂(图未示)组成,滑块222安装于螺杆220一端,牵引绳212c的固定端缠绕于螺杆220上。摇摆传动机构22主要用于控制牵引绳212c的左右摇摆,例如,当使用者需要控制头部的左右摆动时,启动控制器20上的摇摆传动控制按钮,电机即驱动螺杆220往复旋转运动,推动滑块222往复运动,进而带动摇摆传力臂,再通过加长摇摆传力臂增加摇摆距离,约为1∶6.5,实现摇摆传力臂左右摇摆±44°,进而带动牵引绳212c能产生约±15-20°的摇摆幅度。同时,使用者根据自身的需要通过电机的变速器调整摇摆频率。
进退传动机构24位于支架2的底座,其包括滑套240及滑杆242,滑套240套设于滑杆242外周,通过滑套240与滑杆242间的相互滑动,使得按摩座椅1可相对支架2前后移动,调整按摩座椅1和支架2的间距。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颈椎病治疗仪可采用坐位牵引,使用者首先在按摩座椅1上坐下,按动靠背调节装置14,根据自身需求调整调节按摩座椅1的椅背10的倾斜度及椅座12的高度,达到一定的舒适度;然后,启动控制器20上的进退传动机构24控制按钮,调整按摩座椅1与支架2的间距,尽量保证使用者与牵引绳212c在同一水平线上,可进行垂直牵引操作;其次,启动升降按钮控制螺杆旋转进行升降调整,配合人体高度将支架高度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启动牵引传动机构23,调整牵引绳212c的合适长度,如果支撑杆212a与使用者头部仍有少量偏差,可启动伸缩传动机构21对支撑杆212a的伸出长度做出微调,使得使用者颈部与挂钩212d相持平,将颈托套(图未示)挂设在挂钩212d上,再将颈托套在使用者的颈部,束紧固位;接着,启动摇摆传动机构22及牵引传动机构21,即可带动支撑杆212a伸缩运动及牵引绳212c在一定角度内左右摆动,进而带动使用者头部的上下牵引和左右摆动,牵引和摆动的频率可以根据使用者承受能力和舒适度需求通过控制按钮进行变速调整,头部的牵引和摆动可以帮助颈椎病患者的颈椎放松和拉伸,减少长期以来颈椎压迫神经的疲劳,达到治疗目的;与此同时,可以启动按摩座椅1上的按摩机构,通过按摩机构对使用者背部穴位的按摩,有利于患者各部位软组织的完全放松,进一步减轻颈椎和肌肉的疲劳。使用完毕后,使用者按关闭按钮,停止电机驱动,牵引臂212停止摇摆和牵引,按摩座椅1停止按摩操作,松开夹套在头部的颈托套,使用者即可起身。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颈椎病治疗仪的操作模式通过微电脑芯片控制,可选择进行持续牵引或间歇式牵引,如初始时,牵引8秒钟停12秒,放松3秒,如此反复进行(牵引8秒一停12秒-放松3秒);再一次按自动牵引键,智控状态改变为牵引5秒-停12秒-放松3秒-停8秒-牵引5秒-停12秒,放松3秒;第二次按自动牵引键,智控状态改变为牵引3秒-停12秒-放松2秒-停8秒-牵引3秒-停12秒,放松2秒;第三次按自动牵引键,智控状态回到初始状态在智控牵引状态下,对应指示灯亮,如此循环往复。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颈椎病治疗仪也采用人体半卧位牵引,由此可使得患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更加舒服,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用手控制器20的进退传动机构24按钮开关,使支架2向后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再用靠背调节机构14把椅背10和腿架调整到使患者处于半卧位,此时,人斜靠在椅背10上,腿部抬起,即可按上述的方法接受颈椎牵引和头部摇摆。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1.多功能颈椎病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按摩座椅和支架,其中,支架包括控制器、电机、伸缩传动机构、摇摆传动机构、牵引传动机构及进退传动机构,控制器可通过电机控制伸缩传动机构、摇摆传动机构、牵引传动机构及进退传动机构的运转,按摩座椅与支架通过进退传动机构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颈椎病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座椅包括椅座和椅背,椅座下方设有靠背调节机构,通过靠背调节机构调节按摩座椅的椅背的倾斜度及椅座的高度,椅背内部设有按摩机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颈椎病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传动机构包括导轨和牵引臂,牵引臂套设于导轨外,带动牵引臂进行伸缩运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颈椎病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臂包括支撑杆、滑轮、牵引绳及挂钩。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颈椎病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摆传动机构和牵引传动机构用于带动牵引绳的左右摇摆和上下牵引。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颈椎病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变速器,通过变速操作控制摇摆和牵引的频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多功能颈椎病治疗仪,包括按摩座椅和支架,支架包括控制器、电机、伸缩传动机构、摇摆传动机构、牵引传动机构及进退传动机构,控制器可通过电机控制伸缩传动机构、摇摆传动机构、牵引传动机构及进退传动机构的运转,按摩座椅与支架通过进退传动机构相连接。所述按摩座椅包括椅座和椅背,椅座下方设有靠背调节机构,通过靠背调节机构调节按摩座椅的椅背的倾斜度及椅座的高度,椅背内部设有按摩机构。
文档编号A61H39/04GK2751766SQ20042009535
公开日2006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9日
发明者罗兴华, 张剑儒, 李裕和 申请人:广州体育学院, 东莞市东联医疗保健器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