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式静脉输液针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9580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返回式静脉输液针护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静脉输液针的辅助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返回式静脉输液针护套。
背景技术
传统的静脉针护套体积细小,形状如帽子,往输液针上套状时,操作人员需倍加小心才能套上,稍不小心就会损伤针尖而造成浪费。当医护人员给患者输液时,往往是摘掉护套便随手扔掉,输液完成后针尖裸露,很容易刺伤护理人员,造成交叉感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旨在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护套上带有输液针叶片旋转的轨道,通过旋转输液针叶片可沿轨道拉出或固定输液针,有效地防止交叉感染的返回式静脉输液针护套。
实现上述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该装置由手柄和与其为一体的护套体组成。护套体为圆柱筒体结构,护套体上设有供旋转输液针叶片使用的轨道,其中护套体的前端为开口笔尖状,后端设有卡槽,卡槽与空心手柄连接为一体。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生产加工时,将护套套在输液针外部,包装运输方便。这种设置可有效地防止医疗垃圾回收过程中针尖刺破包装造成的泄露、污染,并且可保护医护人员、回收人员不被刺伤而造成交叉感染。操作使用安全,结构简单。本装置选用ABS、PP、PE工程塑料,护套手柄与护套体一次注塑成型,原料易得,生产加工工艺简单。


图1是叶片为一片的输液针护套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叶片为两片的输液针护套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是对现有输液针护套的改进。由手柄1和护套体3组成。参见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手柄1与护套体3为一体。手柄1是空心结构,手柄1可根据设计需要支撑任意美观的形状,本实用新型为方形。护套体3是圆柱筒体结构,护套体3上设有供旋转输液针叶片使用的轨道4,所设的轨道4的条数与输液针叶片的个数对应(目前国内生产的输液针多为一片叶片)。图1给出的是输液针为一片叶片所使用的护套实施例,在护套体3上设置一条上下贯通的轨道4。护套体3的前端5为开口笔尖状,后端是卡固输液针叶片用的卡槽2。卡槽2位于手柄1的前部。
图3是输液针为两片叶片所使用的护套实施例,在护套体3上设置两条上下贯通的轨道4。两条轨道上下对应设置,护套体3的前端5为开口笔尖状,后端是卡固输液针叶片用的卡槽2。卡槽2位于手柄1的前部。
由于护套体3上有轨道4,输液操作时,右手持输液针叶片旋转45-90度,沿轨道4拉出针尖后开始输液,输液结束,拉回输液针导管,逆时针旋转输液针叶片45-90度使之固定,则护套体3重新返回套上针管。
组装实施例先把本实用新型穿入导管,后连接输液针座或叶片,接好叶片后,拉回导管,逆时针旋转叶片即可固定位置。与传统护套的装配相比,劳动强度低,针尖刃面受损伤的概率大大降低,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
权利要求1.一种返回式静脉输液针护套,由手柄和与其为一体的护套体组成,其特征在于,护套体为圆柱筒体结构,护套体上设有供旋转输液针叶片使用的轨道,其中护套体的前端为开口笔尖状,后端设有卡槽,护套体与空心手柄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返回式静脉输液针护套,其特征在于,护套体上所设的轨道条数与输液针叶片对应,设置一条或两条。
专利摘要一种返回式静脉输液针护套,属于静脉输液针的辅助装置领域。由手柄和与其为一体的护套体组成,护套体为圆柱筒体结构,护套体上设有供旋转输液针叶片使用的轨道,其中护套体的前端为开口笔尖状,后端设有卡槽,护套体与空心手柄为一体。输液针套装本护套后,可有效地防止医疗垃圾回收过程中针尖刺破包装造成的泄露、污染,并且可保护医护人员、回收人员不被刺伤而造成交叉感染。操作使用安全,结构简单。本装置选用ABS、PP、PE工程塑料,护套手柄与护套体一次注塑成型,原料易得,生产加工工艺简单。
文档编号A61M5/14GK2740202SQ20042010732
公开日2005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8日
发明者赵文宗, 赵武宗 申请人:赵武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