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0845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卫生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适于夜间使用的加长的卫生巾。尤其是,涉及一种卫生巾,其中吸收区域由形成在卫生巾的皮肤侧表面的压缩凹槽限定。
背景技术
该类型的具有一个加长吸收区域的加长卫生巾作为夜间使用是公知的,所述吸收区域被卫生巾的皮肤侧表面的压缩凹槽围绕。
例如,日本未审的专利公开NO.2001-95842(专利公开1)以及日本未审的专利公开NO.2002-656(专利公开2)公开了在皮肤侧表面的右侧和左侧具有纵向延伸的防漏壁的加长卫生巾。在右侧和左侧防漏壁之间的区域,一加长的吸收区被一压缩凹槽包围。该压缩凹槽通过在皮肤侧表面上把一液体吸收层与一可渗透液体的顶层压缩在一起而形成。
在这种类型的卫生巾中,因为由压缩凹槽所包围的吸收区域朝着皮肤侧隆起,从而该吸收区域可以容易地保持与女性的阴道开口保持紧密的接触,有利于快速吸收从阴道开口不断流出的体液例如经血。此外,因为顶层和液体吸收层的密度在压缩凹槽处变大,供给到该吸收区域上的会在各个方向上在顶层和液体吸收层中扩散的体液,可以吸收到高密度压缩凹槽中,然后沿着压缩凹槽扩散,从而有效地阻止液体扩散到吸收区域的外部。
在专利公开1和2中披露的卫生巾,不仅主体部而且由压缩凹槽所包围的吸收区域也是加长的,因此吸收区域的后端靠近卫生巾的后端部边缘。在加长的卫生巾中,因为吸收区域是加长的,隆起的吸收区域会与穿戴者身体的从肛门到臀沟的部位相对,因此在睡觉时从穿戴者身体流出的流经肛门到臀沟的部位的体液例如经血可以容易地被吸收区域的后部接受。
然而,如果由压缩凹槽所包围的吸收区域靠近主体部的后端部边缘,如同在专利公开1和2中所描述的,在吸收区域中向后扩散的体液例如经血也可以靠近主体部的后端部边缘。因此,当从皮肤侧观察时,如果大量的经血流到卫生巾上,卫生巾看起来会具有大量的经血,从而容易导致穿戴者担心经血会从主体部的后端部边缘漏出来。
同样,在该加长的卫生巾中,当固定在内衣的胯部位置的前端部与阴道开口相接触时,该接触部分由于腿部的压力会变形从而朝着阴道开口隆起。另一方面,当其余的较大部分与臀部的凸起表面相接触时,该卫生巾的后部将部分地与臀沟相适应。然而,如果包围吸收区域的压缩凹槽延伸靠近主体部的后端部边缘,如同在专利公开1和2中披露的,该卫生巾的后部将变得太硬使得臀部的弯曲表面变得不舒服。因此,例如在后部和穿戴者之间很容易形成一间隙,以至于在纵向中心线上的后端部边缘以及其附近容易从穿戴者的皮肤上移位。
基于该考虑,由压缩凹槽所包围的吸收区域的后端以及主体部的后端部边缘之间的距离可以增大,从而保证具有一个较大的区域,在该区域中经血不易向吸收区域的后部扩散。然而,如果不具有压缩凹槽的区域在卫生巾后部中延长,因为液体吸收层可以相对于该区域自由地移动,后部中的液体吸收层在睡觉时由于身体的移动会移位或者卫生巾会由于前部的扭曲而产生褶皱,容易导致在皮肤侧表面和臀部之间具有较差的接触并且使臀部产生不舒服感。
本发明是考虑到上述现有技术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卫生巾,在该卫生巾的主吸收区域后部的后部区域不易扭曲,但是可以容易地变形从而与臀部相适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卫生巾,包括具有一皮肤侧表面和一衣服侧表面的加长的主体部,该主体部包括一设置在所述皮肤侧表面上的透液性顶层,设置在所述衣服侧表面上的底层,以及设置在所述顶层和所述底层之间的液体吸收层;以及防漏壁,其等距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纵向中心线的每一侧上并且沿所述主体部纵向延伸,所述防漏壁具有弹性收缩力,以便于从所述皮肤侧表面上隆起;压缩凹槽,其形成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防漏壁之间的区域中,在该压缩凹槽处所述液体吸收层与所述顶层压缩在一起。其中,该压缩凹槽包括主纵向凹槽,其等距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纵向中心线每一侧上,该主纵向凹槽沿所述主体部纵向延伸并且在该主纵向凹槽之间限定一主吸收区域;主横向凹槽,其设置在所述主纵向凹槽后部之间,该主横向凹槽沿所述主体部横向延伸并且限定所述主吸收区域的后端;以及辅助纵向凹槽,其等距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纵向中心线的每一侧上。其中所述液体吸收层在后部区域中具有后端部边缘,该后部区域从所述主吸收区域的后端向后延伸至所述主体部的后端部边缘,所述辅助纵向凹槽沿所述主体部从靠近所述主吸收区域的横向区域纵向延伸至所述后部区域,从而在所述后部区域中的所述辅助纵向凹槽的横向间隔大于主纵向凹槽。
根据本发明的卫生巾,所述液体吸收层向后延伸,穿过所述主吸收区域直至所述后部区域,使所述主吸收区域与所述主体部隔开间隔。因此,即使当经血等体液扩散并到达所述主吸收区域的后端时,仍可由液体难于扩散的区域在后部对其进行保持,从而穿戴者几乎不必为体液的后漏而感到担心。此外,由于所述右侧和左侧辅助纵向凹槽在所述后部区域间隔较宽,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所述液体吸收层在后部区域的移位和扭曲。另外,由于卫生巾的后部在间隔较宽的辅助纵向凹槽出容易折叠,从而容易使其与臀部的弯曲表面相符。
最好,所述后部区域中的所述单个辅助纵向凹槽平行于纵向中心线地延伸,从而所述后部区域容易与臀部的弯曲表面相符。
最好,所述防漏壁的后端与所述主吸收区域的后端基本上位于相同的纵向位置上或者更靠前部。若所述防漏壁的后端为与所述主吸收区域的前部,则所述防漏壁的弹性收缩力不会对后部区域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所述后部区域容易与臀部的弯曲表面相符。
所述压缩凹槽还可以包括一设置在所述主横向凹槽的后部以及所述辅助纵向凹槽之间的辅助横向凹槽,其中,位于所述主吸收区域的后端的后部的后部扩散抑制区域限定在所述主横向凹槽和所述辅助横向凹槽之间,所述辅助纵向凹槽具有在所述后部扩散抑制区域的后端的后部的后端。由于所述后部扩散抑制区域的作用,可以更有效地减少对从所述主吸收区域向后部的泄漏的担心。在此情况下,所述防漏壁的后端,与所述后部扩散抑制区域的后端基本上位于相同的纵向位置上或者更其靠前部。
根据本发明的卫生巾,还包括向后折叠翼片和后部翼片,所述翼片从所述主体部的横向对置侧向外伸出并且用于向后折叠并抵靠固定在内衣胯部部分的外表面上;所述后部翼片位于向后折叠翼片后部,并且从所述主体部的横向对置侧向外伸出并用于以未折叠的状态放置在内衣的内表面上;所述后部翼片位于所述辅助纵向凹槽的外侧。由于所述后部翼片位于所述辅助纵向凹槽的外侧,从而所述卫生巾的后部可容易变形以便于覆盖臀部的较大区域。
在本发明中,最好L1/L0至少为2/3,其中,L0表示从所述主吸收区域的后端至所述液体吸收层的所述后端部边缘的长度,L1表示从所述主吸收区域的后端至所述辅助纵向凹槽的后端的长度。在此,L0最好大于等于50mm。


本申请可以通过下面更详细的对本发明的描述以及优选实施例的附图更好地加以理解,然而,它们不应该理解为用于限制本发明,而是用于解释和理解本发明。
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卫生巾的立体图;图2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卫生巾的俯视图;图3为沿着图2中的线III-III的半剖视图;图4为沿着图2中的线IV-IV的半剖视图;以及图5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卫生巾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多个具体的特征用于透彻地理解本发明。然而,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脱离这些具体的特征而加以实施。在其它方面,没有具体显示公知的结构,从而使本发明的特征清楚。
应该注意的是,卫生巾以及它的单个部件具有两个主要的表面一个是用于朝着穿戴者的胯部穿戴的表面被称作“皮肤侧表面”,而另一个表面被称作“衣服侧表面”。还应该注意的是,除了特别的说明,此处的术语“长度”是指沿卫生巾纵向测量的尺寸,此处的术语“宽度”是指沿卫生巾的横向测量的尺寸。
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卫生巾1的立体图;图2为卫生巾1的俯视图;图3为沿着图2中的III-III线的半剖视图;图4为沿着图2中的IV-IV线的半剖视图。
根据图1~4中所示的第一实施例,卫生巾1包括一具有皮肤侧表面2a和衣服侧表面2b的加长主体部2;以及一对从主体部2的皮肤侧表面2a隆起的防漏壁30,30。
在图2中,在图1中微微弯曲的卫生巾1呈完全打开的(或者平坦的)状态。图2示出了与卫生巾1的前后端部边缘1a,1b的中点相重合的纵向中心线Oy-Oy,其中卫生巾1关于纵向中心线Oy-Oy左右对称。
图2还示出了一条横向参考线Ox-Ox和一条横向中心线Ox0-Ox0,该横向参考线和横向中心线均与纵向中心线Oy-Oy垂直。卫生巾1穿戴成皮肤侧2a与女性的胯部相对,因此纵向中心线Oy-Oy和横向参考线Ox-Ox之间的交叉部面对女性的阴道开口。横向中心线Ox0-Ox0把主体部2纵向分割成两个部分(前部和后部),纵向中心线Oy-Oy和横向中心线Ox0-Ox0之间的交叉部面对肛门或者肛门稍微靠后的区域。
如图3和4所示,一可渗透液体的顶层3设置在主体部2的皮肤侧表面2a上,且在防漏壁30,30之间的区域中;一侧部层4设置在每个防漏壁30的外侧。在该实施例中,侧部层4形成防漏壁30。在另一方面,一不能渗透液体的底层5设置在主体部2的衣服侧表面2b上。
在防漏壁30,30之间的区域,主体部2具有一个设置在顶层3和底层5之间的液体吸收层6。如图2所示,液体吸收层6大致为矩形。液体吸收层6具有位于卫生巾1的前端部边缘1a稍内侧的前端部边缘6a,以及位于卫生巾1的后端部边缘1b稍内侧的后端部边缘6b。该液体吸收层6具有位于防漏壁30的隆起基部31的内侧的横向对向的侧部边缘6c。
在皮肤侧表面2a中,在防漏壁30,30之间的区域中形成压缩凹槽,顶层3和液体吸收层6该压缩凹槽处被压缩。如图2所示,压缩凹槽包括以弯曲方式纵向延伸的纵向压缩凹槽(主纵向凹槽)11,11;位于纵向凹槽11,11的前部之间的前部横向压缩凹槽(前部主横向凹槽)12;连接纵向压缩凹槽11,11后部的后部横向压缩凹槽(后部主横向凹槽)13。
由纵向压缩凹槽11,11,前部横向压缩凹槽12,后部横向压缩凹槽13包围的区域是指加长的主吸收区域10。主吸收区域10包括一前部主吸收区域10A,一中间主吸收区域10B,以及一后部主吸收区域10D。主吸收区域10具有从前端10b至后端10a之间测量的150至300mm的长度Ld。
在前部主吸收区域10A中,右侧和左侧纵向压缩凹槽11,11朝着纵向中心线Oy-Oy弯曲,其中纵向压缩凹槽11,11之间的距离在横向参考线Ox-Ox上最小。在中间主吸收区域10B中,纵向压缩凹槽11,11从纵向中心线Oy-Oy向外弯曲。后部主吸收区域10D是卫生巾的纵向加长部分,因此纵向压缩凹槽11,11之间的距离比中间主吸收区域10B小。
如同图3所示,在主吸收区域10中,一个比液体吸收层6密度小的膨松的(bulky)可渗透液体层(软垫层)7设置在顶层3和液体吸收层6之间。因此,如图1所示,主体部2的皮肤侧表面2a在主吸收区域10中相对于周围的区域进一步隆起。
如图2所示,压缩凹槽还包括一第一外侧横向压缩凹槽(第一辅助横向凹槽)14;一第二外侧横向凹槽(第二辅助横向凹槽)16;第一外侧纵向压缩凹槽(第一辅助纵向凹槽)21,21;以及第二外侧纵向压缩凹槽(第二辅助纵向凹槽)22,22。
第一外侧横向压缩凹槽14设置在前部横向压缩凹槽12的前部。第一外侧横向压缩凹槽14向前弯曲并且连接右侧和左侧纵向压缩凹槽11,11。被前部横向压缩凹槽12以及第一外侧横向压缩凹槽14包围的区域是指前部扩散抑制区域15。
第二外侧横向压缩区域16设置在后部横向压缩凹槽13的后部。纵向压缩凹槽11,11,后部横向压缩凹槽13以及第二外侧横向压缩凹槽16被连接在一起,并且后部横向压缩凹槽13和第二外侧横向压缩凹槽16向后弯曲。在此,由后部横向压缩凹槽13以及第二外侧横向压缩凹槽16包围的区域是指后部扩散抑制区域17。
在前部主吸收区域10A的右侧和左侧,第一外侧纵向压缩凹槽21,21设置在纵向压缩凹槽11,11外侧的一定距离处。第一外侧纵向压缩凹槽21,21同样朝着纵向中心线Oy-Oy弯曲,其中在横向参考线Ox-Ox上其间的距离最小。
在后部主吸收区域10D的右侧和左侧,第二外侧纵向压缩凹槽22,22沿横向距纵向压缩凹槽11,11有一定距离。第二外侧纵向压缩凹槽22,22基本上平行于纵向中心线Oy-Oy地纵向延伸,其中前端22a,22a位于中间主吸收区域10B和后部主吸收区域10D之间的边界处,后端22b,22b位于第二外侧横向压缩凹槽16的后部。也就是,后部主吸收区域10D作为一个整体与第二外侧纵向压缩凹槽22,22的前部并排。
第二外侧纵向压缩凹槽22,22的后端22b,22b位于主体部2的后端部边缘1b的稍内侧,但是距离液体吸收层6的后端部边缘6b不会超过20mm。
在卫生巾1的主体部2中,从主吸收区域10的后端10a到主体部2的后端部边缘1b的区域是指后部区域18。后部区域18包括后部扩散抑制区域17。液体吸收层6位于右部和左部防漏壁30,30之间,并且向后延伸超过后部扩散抑制区域17的后端。在后部区域18中,从主吸收区域10的后端10a至液体吸收层6的后端部边缘6b的长度L0优选地大于等于50mm,尤其优选地大于等于70mm。另一方面,从后部扩散抑制区域17的后端17a至液体吸收层6的后端部边缘6b的长度L2优选地大于等于30mm,尤其优选地大于等于40mm。
在此,L1/L0优选地大于等于2/3,并且小于等于1,尤其优选地大于等于3/4,在此L1表示从主吸收区域10的后端10a至外侧纵向压缩凹槽22的后端22b的长度。同样地,L3/L2优选地大于等于2/3,并且小于等于1,尤其优选地大于等于3/4,在此L3表示从后部扩散抑制区域17的后端17a至外侧纵向压缩凹槽22的后端22b的长度。
单个的压缩凹槽通过在压力作用下从顶层3侧加热顶层3和液体吸收层6而形成。在单个压缩凹槽的底部,高密度压缩部(高压缩部)和中密度压缩部(该部分中的密度稍微小于高密度压缩部)沿着压缩凹槽的线性图案交替地排列,因此凹槽在整体上具有一个足够的深度。单个压缩凹槽可以通过沿着线性图案隔开间隔设置的点状的压缩部代替。
如图3和4所示,侧部层4具有一个与底层5的外边缘对齐的边缘4a。侧部层4具有一单层部和多层部,其中单层部粘结在底层5上或者设置在底层5上的其他材料上,而多层部形成防漏壁30(参见图3)或者一个叠层/固定部37(参见图4)。在多层部中,首先,侧部层4沿着它自身的折叠线4b折叠,从而在顶层3上具有边缘4c。在图3中,侧部层4从隆起基部31至边缘4c粘结在顶层3上。
因此,通过一热熔型粘结剂将折叠成两层的侧部层4的对置表面以及多个设置在其间的弹性件32,33粘结在一起。单个的弹性件32,33在防漏壁30的整个长度上纵向延伸并且越过前端和后端30a,30b。弹性件32,33粘结在侧部层4上,同时纵向拉伸至一预定程度。
在从后粘结边缘36至后端部边缘1b的长度为Lb的区域中(参见图2),将预先折叠成两层的侧部层4的多层部进一步折叠成三层,如图4所示,其中这些层互相粘结在一起并且粘结在顶层3上,因此形成叠层/固定部37。同样在从前粘结边缘35至前端部边缘1a的长度为Lc的区域中,对侧部层4的多层部进行同样的折叠并粘结,从而形成叠层/固定部37。
前粘结边缘35和后粘结边缘36相对于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倾斜地延伸。如图3所示,在前粘结边缘35和后粘结边缘36之间,预先折叠成两层的侧部层4的多层部形成可从皮肤侧表面2a隆起的防漏壁30。应该注意的是防漏壁30的前端30a是指靠近前端部边缘1a的前部粘结边缘35的一个端部,防漏壁30的后端30b是指靠近后端部边缘1b的后部粘结边缘36的一个端部。防漏壁30的长度是指从前端30a至后端30b的尺寸La。
弹性件32,33在前端30a和后端30b之间施加一个弹性收缩力,从而弹性力的作用使得前端30a和后端30b互相靠近,因此主体部2如图1中所示弯曲,并且每个防漏壁30从位于前端30a和后端30b之间的皮肤侧表面2a隆起。
如图4所示,由于在叠层/固定部37处的侧部层4以多层结构的形式折叠然后粘结和固定,防漏壁30包括如图3中的半剖视图所示,一从隆起基部31朝着外侧向上倾斜延伸的下部倾斜平面30A;一从下部倾斜平面30A的上端部朝着纵向中心线Oy-Oy向上倾斜延伸的中间倾斜平面30B;以及一从中间倾斜平面30B的上端部朝着外侧向上倾斜延伸的皮肤接触平面30D。
沿着横向参考线Ox-Ox,向后折叠翼片41从主体部2的横向向外伸出。每个向后折叠翼片41延伸一给定的长度并且中心位于横向参考线Ox-Ox上。设置在向后折叠翼片41后部的后部翼片42同样从主体部2的横向向外伸出;设置在向后折叠翼片41前部的前部翼片43从主体部2的横向向外伸出。由于卫生巾1关于纵向中心线Oy-Oy左右对称,右侧和左侧翼片为对称的形状。
向后折叠翼片41具有一横向向外微微弯曲的侧部边缘41a,其中从纵向中心线Oy-Oy至向后折叠翼片41的侧部边缘41a的半宽在横向参考线Ox-Ox上最大。
后部翼片42在长度L4的区域中具有一个几乎恒定的半宽。也就是,该区域中的后部翼片42具有一个基本上平行于纵向中心线Oy-Oy的侧部边缘42a。在此“基本上平行于纵向中心线Oy-Oy”是指侧部边缘42a从一条平行于纵向中心线Oy-Oy的假象平行线Lh延伸的横向偏离量在±5mm的范围内。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侧部边缘42a如图2所示向外微微弯曲,因此,侧部边缘42a延伸到假象平行线Lh的外侧但是偏移量不会超过5mm。当然,侧部边缘42a可以平行于纵向中心线Oy-Oy而没有任何偏移。在此,从纵向中心线Oy-Oy到假象平行线Lh的半宽比向后折叠翼片的半宽要大。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侧部边缘42a在长度L4上基本上平行于纵向中心线Oy-Oy,后部翼片42虽然延伸一个较大的区域但是具有一个适当的宽度。
优选地,从横向参考线Ox-Ox至侧部边缘42a的前端的长度L5在80至150mm的范围内。
如图2所示,在卫生巾1中,前部压敏粘结层51,第一后部压敏粘结层52,第二后部压敏粘结层53,以及中心压敏粘结层54设置在衣服侧表面上。在向后折叠翼片41中,前部压敏粘结层51设置在底层5上。在后部翼片42中,互相纵向分隔开的第一和第二后部压敏粘结层52,53设置在底层5上。在防漏壁30之间的区域中,具有给定的纵向延伸带形状的中心压敏粘结层54设置在底层5上。
在向后折叠翼片41中,如图2,3和4所示,加强层56设置并粘结在底层5和侧部层4之间。同样在后部翼片42中,一加强层57设置并粘结在底层5和侧部层4之间。
当向后折叠于内衣的胯部部分的外表面时,加固有加强层56的向后折叠翼片41可以牢固地固定在胯部外表面上而不会扭曲。呈展开状态的后部翼片42同样可以固定在内衣的内表面上而不会扭曲。
加强层56,57可以由相同的材料形成而具有同样的厚度,或者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形成而具有不同的厚度。尤其是当后部翼片42中的加强层57由一种可以吸收并保持液体的层形成时,可能通过侧部层4和底层5之间渗出的经血可以由加强层57保持。
当材料与底层5类似时,加强层56或者57以及侧部层4互相堆叠,并通过一类似的粘结剂互相粘结在一起,剪切成一个65×65mm的样本,然后通过KatO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纯弯曲测试装置KES-FB2”弯曲成±2.5cm-1的最大曲率,弯曲刚度优选地落入0.1至1.5mN·cm2/cm的范围内,同时弯曲回复优选地落入0.03至1.5mN·cm/cm的范围内。
在此,弯曲刚度为这样的一个值,该值通过对每1cm宽度的样本的弯矩与最大的曲率求微分,同时弯曲回复是样本从一侧弯曲至最大曲率时的弯矩和样本从另一侧弯曲至最大曲率的弯矩的滞后曲线的差分。
在前述的范围内,向后折叠翼片41和后部翼片42不易扭曲,但是可以足够地柔软而不会产生不舒服感。
接下来,将对卫生巾1的单个部件的优选例子进行描述。
顶层3为一个可渗透液体的层,例如热风无纺布,射流喷网无纺布,或者带孔树脂膜(树脂膜上形成有大量的液体通道孔)。底层5为一树脂膜,该膜不能渗透液体但是可透气的。
液体吸收层6可以为一纸浆层,一纸浆和高吸收性聚合物层积层,或者一气流成网无纺布,其中仅有纸浆或者纸浆和人造纤维通过气流成网法而进行层积并且纤维通过粘结剂互相固定在一起。可渗透液体层7为一个三维网状结构的膨松的(bulky)无纺布,例如热风无纺布或者气流成网无纺布,其中纸浆和合成纤维通过气流成网法而进行层积并且纤维通过粘结剂固定在一起。
侧部层4不能渗透液体并且优选地经过防水处理。侧部层4可以为一种熔喷无纺布,纺粘型无纺布,或者一种由纺粘型/熔喷/纺粘型组成的薄层。
侧部层4,该层形成防漏壁30并且设置在防漏壁30的外侧卫生巾的皮肤侧表面上,优选地在穿戴者的皮肤上作用一定程度的摩擦力。通过这样的摩擦力,后部翼片42在穿戴者的皮肤上不易滑动,因此即使当后部主吸收区域10D变形从而适应臀沟时,后部翼片42不易变形从而更靠近纵向中心线Oy-Oy。
为了使侧部层作用这样的一个摩擦力,一种由乙烯基α-烯烃共聚物树脂制成的熔喷无纺布可以用于侧部层4,或者一种不含有粘结成分的橡胶基热熔型压敏粘结剂可以应用到侧部层4的表面上。
加强层56,57可以由一纺粘型无纺布,一针刺结合型无纺布,一熔喷无纺布,或者一纸材料制成。为了使后部翼片42中的加强层57呈现很好的吸收和保持液体的能力,加强层57可以为一纸浆层,一由湿纸制造加工生产并进行绉布的吸收纸,一气流成网纸浆,其中该纸浆通过气流成网处理而层积、然后通过一粘结剂粘结在一起,或者一气流成网无纺布,其中纸浆和热塑性合成纤维通过气流成网处理而层积然后通过一粘结剂粘结在一起。
压敏粘合层51,52,53和54可以是一种橡胶基热熔型粘结剂。
卫生巾1穿戴成纵向中心线Oy-Oy和横向参考线Ox-Ox的交叉部大致与女性的阴道开口的中心相重合。在此,将向内衣的腿部开口伸出的向后折叠翼片41向后折叠抵靠在内衣胯部的外表面上并且通过设置在向后折叠翼片41的前部压敏粘合层51粘结在内衣的胯部外表面上。此外,卫生巾1的主体部2的衣服侧表面2b,通过中心压敏粘合层54从胯部至后部身体的下部粘结在内衣的内表面上。
此外,呈展开状态的后部翼片42设置在后部身体的下部的内衣内表面上并且其衣服侧表面通过第一后部压敏粘合层52和第二后部压敏粘合层53粘结在内衣的内表面上。
在卫生巾1中,如图1所示的皮肤侧表面2a由于防漏壁30的纵向弹性收缩力向内凹陷,因此防漏壁30从皮肤侧表面2a上隆起。
当穿戴时,前部主吸收区域10A的纵向中心部,也就是,纵向中心线Oy-Oy和横向参考线Ox-Ox的交叉部及其周围的区域与女性的阴道开口相对。因为腿部对设置在内衣胯部内表面上的前部主吸收区域10A施加一个横向的压力,前部主吸收区域10A可以容易地变形从而朝着穿戴者身体隆起并且与阴道开口紧密接触。
另一方面,在前部主吸收区域10A和中间主吸收区域10B之间的中间部可以与会阴部相对,中间主吸收区域10B的前部可以与肛门相对。因此,后部主吸收区域10D可以沿着臀沟延伸,并且后部主吸收区域10D的后部、即主吸收区域10的后端10a前部的大约5-20mm的部分与尾骨相对。
当受到内衣的收紧力时,中间主吸收区域10B和后部主吸收区域10D可以变形从而与臀沟相适应。同时,设置在后部主吸收区域10D每一侧上的后部翼片42,42和设置在主吸收区域10的后端10a后部的后部区域18可以变形从而与臀部表面相适应。
在此,后部区域18从后部横向压缩凹槽13向后延伸一长度,该长度大于等于50mm,优选地大于等于70mm。在从第二外侧横向压缩凹槽16向后延伸一长度的区域中,该长度大于等于30mm,优选地大于等于50mm,并且,在纵向中心线Oy-Oy附近没有设置压缩凹槽。因此,后部区域18可以容易地变形从而适应臀部的弯曲表面。
此外,因为第二外侧纵向压缩凹槽22,22平行于纵向中心线Oy-Oy每一侧上的纵向方向地延伸,所以可以作为在后部区域18中的柔性铰链而有利于变形。因此,后部区域18可以容易地与臀部表面紧密接触。因为在后部区域18和臀部表面之间很难形成间隙,因此可以容易地阻止液体的向后泄漏。
即使在主体部2的皮肤侧表面2a和穿戴者身体之间形成间隙,液体吸收层6的侧部边缘6c,6c外侧隆起的防漏壁30,30也可以阻止液体横向流动。虽然防漏壁30在主体部2上纵向施加一弹性收缩力,该弹性收缩力很难施加在后部区域18上,这是因为防漏壁30的后端30b与主吸收区域10的后端10a基本上位于相同的纵向位置上。因此,后部区域18不易受到弹性收缩力的作用,可以容易地变形从而与臀部的表面相适应。
在后部区域18中延伸一较大的区域的液体吸收层6不仅仅通过粘结剂固定在顶层3和底层5之间,而且通过第二外侧纵向压缩凹槽22,22的成形与顶层3成为一体。因此,即使在睡觉时由身体的移动而施加使后部区域18中的液体吸收层6移位或者褶皱的力,该液体吸收层6也不会产生很大的变形。因此,具有液体吸收层6的后部区域18可以与臀部保持紧密地接触,而不会在臀部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从阴道开口排出的体液例如经血可以穿过顶层3和主要位于前部主吸收区域10A中的可渗透液体层7,然后由液体吸收层6吸收。在顶层3或者液体吸收层6中的各个方向上扩散的体液例如经血,可以导入到包围主吸收区域10的高密度压缩凹槽中,然后沿着该压缩凹槽扩散,从而可有效地阻止液体扩散到主吸收区域10之外。
供给到前部主吸收区域10A上的体液例如经血有时会扩散到后部主吸收区域10D中。此外,从穿戴者身体的肛门流经臀沟的经血经过顶层3以及中间主吸收区域10B中的可渗透液体层7和后部主吸收区域10D,然后由液体吸收层6吸收。然而,因为后部主吸收区域10D被纵向压缩凹槽11,11和后部横向压缩凹槽13包围,所以经血很难到达后部区域18。
在此,主吸收区域10的后端10a与液体吸收层6的后端部边缘6b至少间隔50mm,白色的液体吸收层6可以通过后部区域18的顶层3看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后部主吸收区域10D中扩散的经血可以通过顶层3看见,也不会给人以大量的经血流到卫生巾的印象,因此穿戴者不会为经血的向后渗漏感到焦虑。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卫生巾1中,由压缩凹槽包围的后部扩散抑制区域17设置在主吸收区域10的后端10a的后部。因此,即使从穿戴者身体流出的经血经过主吸收区域10的后端10a,经血可以保持在后部扩散抑制区域17中并且阻止进一步向后扩散。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卫生巾1A的俯视图。
卫生巾1A与图2中所示的卫生巾1相似,除了对形成在皮肤侧表面2a上的压缩凹槽的图案进行了部分地修改。
如图5所示,不同之处在于设置在后部横向压缩凹槽13后部上的第二外侧横向压缩凹槽16A与设置在其外侧的第二外侧纵向压缩凹槽22A,22A相连接,因此后部扩散抑制区域17A为由后部横向压缩凹槽13、第二外侧横向压缩凹槽16A、纵向压缩凹槽11、第二外侧纵向压缩凹槽22限定的U形状。其余的结构,优选的尺寸,以及优选的尺寸关系与卫生巾1中的一样。
虽然本发明参照示例的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对前述内容及其变型进行省略以及增加。因此,本发明不应该理解为仅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例,而应该理解为包括所有可能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可以体现在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特征所包含的和等效的范围内。
工业实用性根据本发明,如上所述,因为由压缩凹槽限定的主吸收区域位于距主体部的后端部边缘的适当距离处,体液例如经血很难扩散到后端部边缘,因此卫生巾的外表不会使人产生对渗漏的焦虑。此外,因为后部区域具有液体吸收层被压缩的辅助纵向凹槽,后部区域中的液体吸收层不会产生很大的变形。
权利要求
1.一种卫生巾,包括具有一皮肤侧表面(2a)和一衣服侧表面(2b)的加长的主体部(2),该主体部包括一设置在所述皮肤侧表面(2a)上的透液性顶层(3),设置在所述衣服侧表面(2b)上的底层(5),以及设置在所述顶层(3)和所述底层(5)之间的液体吸收层(6);以及防漏壁(30),其等距设置在所述主体部(2)的纵向中心线(Oy-Oy)的每一侧上并且沿所述主体部(2)纵向延伸,所述防漏壁(30)具有弹性收缩力,以便于从所述皮肤侧表面(2a)上隆起;压缩凹槽,其形成在所述主体部(2)的所述防漏壁(30)之间的区域中,在该压缩凹槽处所述液体吸收层(6)与所述顶层(3)压缩在一起,压缩凹槽包括主纵向凹槽(11,11),其等距设置在所述主体部(2)的纵向中心线(Oy-Oy)每一侧上,该主纵向凹槽(11,11)沿所述主体部(2)纵向延伸并且在该主纵向凹槽之间限定一主吸收区域(10);主横向凹槽(13),其设置在所述主纵向凹槽(11,11)后部之间,该主横向凹槽(13)沿所述主体部(2)横向延伸并且限定所述主吸收区域(10)的后端(10a);以及辅助纵向凹槽(22,22),其等距设置在所述主体部(2)的纵向中心线(Oy-Oy)的每一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吸收层(6)在后部区域(18)中具有后端部边缘(6b),该后部区域从所述主吸收区域(10)的后端(10a)向后延伸至所述主体部(2)的后端部边缘(1b),辅助纵向凹槽(22,22)沿所述主体部(2)从靠近所述主吸收区域(10)的横向区域纵向延伸至所述后部区域(18),从而在所述后部区域(18)中的所述辅助纵向凹槽(22,22)的横向间隔大于所述主纵向凹槽(11,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生巾,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区域(18)中的所述单个辅助纵向凹槽(22,22)平行于纵向中心线(Oy-Oy)地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生巾,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壁(30)的后端(30b)与所述主吸收区域(10)的后端(10a)基本上位于相同的纵向位置上或者更靠前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生巾,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凹槽还包括一设置在所述主横向凹槽(13)的后部以及所述辅助纵向凹槽(22,22)之间的辅助横向凹槽(16),其中,位于所述主吸收区域(10)的后端(10a)的后部的后部扩散抑制区域(17)限定在所述主横向凹槽(13)和所述辅助横向凹槽(16)之间,所述辅助纵向凹槽(22,22)具有在所述后部扩散抑制区域(17)的后端(17a)的后部的后端(22b,22b)。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卫生巾,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壁(30)的后端(30b),与所述后部扩散抑制区域(17)的后端(17a)基本上位于相同的纵向位置上或者更靠其前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生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向后折叠翼片(41,41)和后部翼片(42,42);所述翼片(41,41)从所述主体部(2)的横向对置侧向外伸出并且用于向后折叠并抵靠固定在内衣胯部部分的外表面上;所述后部翼片(42,42)位于向后折叠翼片(41,41)后部,并且从所述主体部(2)的横向对置侧向外伸出并用于以未折叠的状态放置在内衣的内表面上;所述后部翼片(42,42)位于所述辅助纵向凹槽(22,22)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生巾,其中L1/L0至少为2/3,其中,L0表示从所述主吸收区域(10)的后端(10a)至所述液体吸收层(6)的所述后端部边缘(6b)的长度,L1表示从所述主吸收区域(10)的后端(10a)至所述辅助纵向凹槽(22,22)的后端(22b,22b)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卫生巾,其特征在于,L0大于等于50mm。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扩散的液体几乎不能到达后端部边缘的卫生巾,该卫生巾适于使液体吸收层在后部区域产生较小的变形,因此可以容易地保持与穿戴者的臀部保持紧密接触。卫生巾具有由形成在皮肤侧表面(2a)中的压缩凹槽所包围的加长主吸收区域(10)。因为主吸收区域(10)的后端(10a)远离卫生巾的后端部边缘(1b),从而提供了一个相对较大的后部区域(18),可以减轻对后部渗漏的担心。此外,因为辅助纵向凹槽(22,22)设置在后部区域(18)中,液体吸收层(6)不易扭曲。
文档编号A61F13/53GK1761442SQ20048000724
公开日2006年4月19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29日
发明者木下正隆, 西谷和也, 谷尾俊幸, 酒井茜 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