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胃痛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6659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胃痛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一)、所属领域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医用配置品,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胃痛的中药制剂。
(二)、背景技术胃痛又称胃脘痛,是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疼痛的主要病症。相当于西医的急性、慢性、糜烂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等症。其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人类的身心健康。目前已有多种治疗胃痛的中西药物,但疗效不佳,只能缓解病情,不能根除,而且大多有副作用。
(三)、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见效快、疗效高、治愈后不复发的治疗胃痛的中药。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是重量份为延胡索25-35份、白芨25-35份、白芍20-30份、三七15-25份、砂仁15-25份、乌贼骨15-25份、浙贝母15-25份、人参10-20份、槟榔10-20份、乳香10-20份、没药10-20份、白癣皮10-20份和甘草8-12份制成的散剂。本发明产品是将各原料分别洗净,经高温灭菌、烘干、粉碎后制成散剂。
本发明产品中的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消肿解毒;乌贼骨收敛止血,制酸止痛;白芍平郁肝阳,柔肝止痛,养血敛阴;乳香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而生肌;没药消肿生肌,活血止痛;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人身补气益脾肺而止渴生津;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白芨消肿生肌,收敛止血;槟榔消积行气利水;砂仁温中化湿,行气而健脾胃;白癣皮清热解毒除湿;甘草调和群药而缓急。本发明将这些药物组合,共奏理气调肝,健脾益胃,逐瘀消积,消肿收敛,制酸缓急之功效。对饮食停滞型、肝气犯胃型、肝胃瘀热型、瘀血停滞型的胃痛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经临床对120例患者进行观察,经胃镜确诊其中有急性胃炎24例、慢性胃炎27例、糜烂性胃炎13例、十二指肠溃疡43例、胃溃疡13例,临床治愈43例,有效6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95%以上。胃痛、腹胀、恶心、吞酸、少食、纳呆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精神状态良好。本发明原料充足,制作方法简单,治疗成本低。无毒副作用。本发明为口服制剂,每30天为一疗程,见效快。
(四)、具体实施方案按照延胡索25-35g、白芨25-35g、白芍20-30g、三七15-25g、砂仁15-25g、乌贼骨15-25g、浙贝母15-25g、人参10-20g、槟榔10-20g、乳香10-20g、没药10-20g、白癣皮10-20g和甘草8-12g的比例备好原料,将各原料分别洗净,经高温灭菌、烘干、粉碎后制成散剂。
按照延胡索30g、白芨30g、白芍25g、三七20g、砂仁20g、乌贼骨20g、浙贝母20g、人参15g、槟榔15g、乳香15g、没药15g、白癣皮15g和甘草10g的比例备好原料,将各原料分别洗净,经高温灭菌、烘干、粉碎后制成散剂。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胃痛的中药,其特征是它是重量份为延胡索25-35份、白芨25-35份、白芍20-30份、三七15-25份、砂仁15-25份、乌贼骨15-25份、浙贝母15-25份、人参10-20份、槟榔10-20份、乳香10-20份、没药10-20份、白癣皮10-20份和甘草8-12份制成的散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胃痛的中药,其特征是它是重量份为延胡索30份、白芨30份、白芍25份、三七20份、砂仁20份、乌贼骨20份、浙贝母20份、人参15份、槟榔15份、乳香15份、没药15份、白癣皮15份和甘草10份制成的散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治疗胃痛的中药。它是重量份为延胡索25-35份、白芨25-35份、白芍20-30份、三七15-25份、砂仁15-25份、乌贼骨15-25份、浙贝母15-25份、人参10-20份、槟榔10-20份、乳香10-20份、没药10-20份、白癣皮10-20份和甘草8-12份制成的散剂。本发明的产品对饮食停滞型、肝气犯胃型、肝胃瘀热型、瘀血停滞型的胃痛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文档编号A61K9/14GK1772241SQ20051001049
公开日2006年5月1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2日
发明者那丽茹, 史兴昌, 史云峰 申请人:那丽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