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伤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7855阅读:9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烫伤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烫伤的药物,特别涉及一种以粉状原料制备的烫伤散。
背景技术
国内目前治疗烧伤、烫伤主要使用烫伤膏,它的效果不理想,不足之处体现在三个方面1、收毒能力差,2、散祛毒能力差,3、长肉长皮,愈合伤口的速度慢。现在虽然也有一些治疗烧烫伤的散剂,但其均以中药原料制成,配方各异,尚无与本发明相同原料配伍的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烧、烫伤面速度快且功效明显的烫伤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烫伤散,由粉状原料维生素B2、氯霉素和地塞米松组成,所述各组分之间的重量比为1~4∶2~5∶1~3。
为了提高消炎效果,还加入有粉状原料(重量比)磺胺嘧啶1~3份。
所述各原料的最佳重量比是维生素B2∶氯霉素∶地塞米松∶磺胺嘧啶=2∶4∶1∶3。
维生素B2也称为维生素G;与维生素B1不同的是,B2能耐热、耐酸、耐氧化;维生素B2能促进发育和细胞的再生;促使皮肤、指甲、毛发的正常生长;帮助消除口腔内、唇、舌的炎症;增进视力,减轻眼睛的疲劳;和其他的物质相互作用来帮助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代谢。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是一类1-苯基-2氨基-1丙醇的二氯乙酰胺衍生物,分子式是C11H12Cl2N2O5,其化学名为D-苏式-(-)-N-[α-(羟基甲基)-β-羟基-对硝基苯乙基]-2,2-二氯乙酰胺。氯霉素是一类广谱抗生素,对大多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有效,而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较强,临床上主要用于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等。其他如对百日咳、沙眼、细菌形痢疾及尿道感染等也有疗效。本品属抑菌剂。氯霉素为脂溶性,作用机制为通过弥散进入细菌细胞内,并可逆性地结合在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上,使肽链增长受阻(可能由于抑制了转肽酶的作用),因此抑制肽链的形成,从而阻止蛋白质的合成。
地塞米松英文名Dexamethasone Sustained Release Microgranules,汉语拼音Disaimisong Huanshi Keli。其化学名称为16a-甲基-11b,17a,21-三羟基-9a-氟孕甾-1,4-二烯-3,20二酮。分子式C22H29FO5,分子量392.47,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的柱状颗粒。药理作用地塞米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目前一般认为其对各种原因(物理、化学、生物、免疫等)引起的炎症都有很强的消炎作用。如减轻炎症早期的渗出、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白细胞浸润及吞噬反应,从而改善红、肿、痛等症状;炎症后期,可抑制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延缓肉芽组织生成,防止粘连及疤痕形成,减少后遗症。
磺胺嘧啶片英文名SulfadiazineTablets,汉语拼音Huang'anMidingPian,本品主要成分是磺胺嘧啶,其化学名为N-2-嘧啶基-4-氨基苯磺酰胺。其结构式为分子式C10H10N4O2S分子量250.28,性状为白色或微黄色片;遇光色渐变深。药理毒理本品属中效磺胺,对非产酶金葡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等肠杆菌科细菌、淋球菌、脑膜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具有抗菌作用,此外在体外对沙眼衣原体、星形奴卡菌、疟原虫和弓形虫也有抗微生物活性。本品抗菌活性同磺胺甲唑。但近年来细菌对本品的耐药性增高,尤其是链球菌属、奈瑟菌属以及肠杆菌科细菌。磺胺类为广谱抑菌剂。本品在结构上类似对氨基苯甲酸(PABA),可与PABA竞争性作用于细菌体内的二氢叶酸合成酶,从而阻止PABA作为原料合成细菌所需的叶酸,减少了具有代谢活性的四氢叶酸的量,而后者则是细菌合成嘌呤、胸腺嘧啶核苷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必需物质,因此抑制了细菌的生长繁殖。
本发明药物为外用药,制备方法简单,将各组分原料碾碎、混合即可。本发明药物治疗烧烫伤各组分药物协同配合,收毒水快,散毒能力强,长肉长皮迅速。对小面积烫伤、烧伤,用药两次即可痊愈;对大面积烫伤、烧伤,用药两次至三次毒水即不会再流,伤口结痂,同时配合输消炎液支持治疗,即可全面恢复。本发明药物治疗各类烧烫伤有效率100%,治愈率100%,无副作用,不刮坏肉,不留疤痕,痊愈后毛孔畅通,皮肤完好,并且对治疗撞伤、碰伤、疮伤具有同样的效果。
下面取100例烧烫伤病人做病理统计报告100例病人中男性68例,女性32例;烧烫伤面积最小0.5%,最大60%;按烧烫伤的深度分二度0.5%~50%面积81例,二度烧烫伤感染至三度创面和三度烧烫伤1%~30%以内面积19例;按烧烫伤分类轻度59例,中度34例,重度5例,特重2例。
诊断标准如下1、由热力(火焰、灼热、气体、液体或固体等)所引起的损伤。
2、烧烫伤面积估计手掌法3、烧烫伤深度估计三度四分法4、烧烫伤程度分类1970年全国烧伤会议拟定的分类标准(1)轻度烧烫伤总面积在9%以下的二度烧烫伤;(2)中度烧烫伤总面积在10%~29%之间,或三度烧烫伤面积在10%以下;(3)重度烧烫伤总面积在30%~49%之间,或三度烧烫伤面积在10%~19%之间或烧烫伤面积不足30%,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1>全身情况较重或已休克,<2>复合伤,<3>中、重度吸入性损伤。
(4)特重烧烫伤总面积在50%以上,或三度烧烫伤面积在20%以上。
治疗方法常规清创(双氧水冲洗创面)、抗感染、输液支持疗法;清创后将本发明散剂均匀撒在创面上,厚约0.2~0.5毫米,创面暴露,不用包扎。
经过对上述100例烫伤病人收治,60%面积的深二度无感染的创面用药二次4~10天即可痊愈,不留疤痕,毛孔畅通。10%面积以内三度烧烫伤,用药数次并配合输液消炎支持治疗10~20日痊愈、不留疤痕,毛孔畅通。重度烧烫伤,一天数次本散,并配合输液消炎支持治疗一般15天即可得到控制,30天以内痊愈。
下面选取几例代表性病例进行介绍1、尹某,男、51岁,下半身大部分深II度烫伤,约占体表面积40%,使用本散剂两次配合输液消炎,7天痊愈,不留疤痕,毛孔畅通。
2、何某,男、39岁,湖北宜昌人,腿部大面积浅II度烫伤,约占体表面积30%,使用本散剂一次配合输液消炎,6天痊愈,不留疤痕,毛孔畅通。
3、魏某,女、27岁,河南油田职工,腿上小面积浅II度烫伤,约占体表面积3%,使用本散剂两次,7天痊愈,不留疤痕,毛孔畅通。
4、宋平,男、7岁,手背浅II度烫伤,约占体表面积0.5%,使用本散剂两次,6天痊愈,不留疤痕,毛孔畅通。
5、刘某,男、34岁,下肢III度烫伤面积占体表22%。每天两次本散并配合输液消炎支持治疗,7天后明显好转,后每天一次本散11天伤处外围开始结痂,20已基本痊愈。
我们知道烧烫伤部位都会在短时间内起泡、流水甚至溃烂,由于本发明为粉状原料制备的烫伤散,本散的各种成份都是遇水易溶解物质,将本散撒于患处时,就会得到充分溶解并且依附于患处。持续溶解发挥其药用,在伤口不断渗出液体时,本散会继续溶解发挥作用,比较及时地去控制患处。与同类的烫伤膏相比药膏在治疗时渗出的液体会对药膏形成隔离、还会造成药膏的损失,即降低了药效。如为重度患者,药物不能在短时间内,及时的的控制病情会延缓痊愈时间而留下后遗症。本散用促进生肉和长肉、和抑制粘连、消炎等药物并用,在促进肉芽和皮肤生长的同时又防止了粘连即防止了疤痕的形成。总的来说,本散的针对性强、利于药物吸收、治愈速度快。能有效地吸收毒素、消炎去肿、帮助肉芽和皮肤正常生长,防止留下疤痕。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分别取粉状原料维生素B2、氯霉素和地塞米松1份、2份、1份,然后混合均匀。
实施例2分别取粉状原料维生素B2、氯霉素和地塞米松3份、3份、2份,然后混合均匀。
实施例3分别取粉状原料维生素B2、氯霉素和地塞米松4份、5份、3份,然后混合均匀。
实施例4分别取粉状原料维生素B2、氯霉素、地塞米松和磺胺嘧啶1.5份、4.5份、2.5份、1份,然后混合均匀。
实施例5分别取粉状原料维生素B2、氯霉素、地塞米松和磺胺嘧啶3.5份、2.5份、1.5份、2份,然后混合均匀。
实施例6分别取粉状原料维生素B2、氯霉素、地塞米松和磺胺嘧啶2份、4份、1份、3份,然后混合均匀。
权利要求
1.一种烫伤散,其特征是由粉状原料维生素B2、氯霉素和地塞米松组成,所述各组分之间的重量比为1~4∶2~5∶1~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烫伤散,其特征是还加入有粉状原料(重量比)磺胺嘧啶1~3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烫伤散,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原料的最佳重量比是维生素B2∶氯霉素∶地塞米松∶磺胺嘧啶=2∶4∶1∶3。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烫伤散,由粉状原料维生素B2、氯霉素和地塞米松组成,所述各组分之间的重量比为1~4∶2~5∶1~3。为了提高消炎效果,还加入有粉状原料(重量比)磺胺嘧啶1~3份。本发明药物为外用药,制备方法简单,将各组分原料碾碎、混合即可。本发明药物治疗烧烫伤收毒水快,散毒能力强,长肉长皮迅速。对小面积烫伤、烧伤,用药两次即可痊愈;对大面积烫伤、烧伤,用药两次至三次毒水即不会再流,伤口结痂,同时配合输消炎液支持治疗,即可全面恢复。本发明药物治疗各类烧烫伤有效率100%,治愈率100%,无副作用,不刮坏肉,不留疤痕,痊愈后毛孔畅通,皮肤完好,并且对治疗撞伤、碰伤、疮伤具有同样的效果。
文档编号A61K9/14GK1961884SQ200510048520
公开日2007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11日
发明者闫国印 申请人:闫国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