窒息抢救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9599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窒息抢救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抢救窒息者的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溺水、触电、煤气中毒等造成窒息的紧急抢救中,大部分采用手压锤击式心脏复苏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手压锤击式心脏复苏术是人工按压的方法,施行复苏术的人比较容易疲劳;同时,用力过度会使被救者胸骨折而胸腔内出血,用力弱又达不到目的;特别是力气小的老人、妇女、儿童在实施手压锤击式心脏复苏术时,由于无法达到强迫心脏复苏运动的力量,施救的效果很差。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操作简单,但施救者容易吸入患者肺中的气体,会对施救者造成损害,而被救者吸入的气体也大部分为人体代谢后的废气,无法达到施救的效果。
为了能够及时对窒息患者进行施救,人们提出了多种多样的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氧气救生装置(申请号200320115629.8),包括贮氧瓶、开关、减压阀、输气管和鼻罩,其贮氧瓶的一侧设有可在腰间携带装置的瓶体,在该瓶体的底部设有一个充气阀;所述的开关是一个控制所述减压阀的杠杆式滑动开关,该开关设在所述瓶体的上部分,并与瓶体相应和连接的开关设置盒上;所述的减压阀包括外壳、进气管、出气嘴和出气量调节开关。
上述装置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窒息患者进行救助,但是其功能非常单一,仅仅是为患者提供了可供呼吸的氧气,而没有任何辅助心肺复苏的装置。在窒息的情况下,救助的效果显然是不理想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够为窒息患者进行体外心脏按压复苏,并提供氧气辅助其进行呼吸等功能完备的窒息抢救机;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结构复杂,设计不够合理,仅仅能够供氧、功能单一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便于携带,操作方便,能够及时对患者进行抢救,安全可靠的窒息抢救机;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难以操作,安全性不高,容易贻误患者的抢救时机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工作稳定可靠,适用范围广,救治效果好的窒息抢救机;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自动化程度不高,应用范围小,不便于老弱妇孺操作,救治效果不够理想等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窒息抢救机,包括壳体和用于将壳体固定在人体上的固定带,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内腔中设有进气管、出气管以及供氧管,三根管子的外端均设于壳体上,所述的进气管的内端同时与动源气路切换阀和氧源气路切换阀相接;在壳体内腔中设有一个气缸,气缸的活塞杆穿过壳体,活塞杆的外端固连着一块按压板;所述的动源气路切换阀的两个出气口通过气管与气缸的两个进气口相通;上述出气管和供氧管的内端均接于所述的氧源气路切换阀上。
本窒息抢救机在使用时,利用固定带将壳体固定于窒息患者人体上,使壳体外侧的按压板紧贴于窒息患者的胸部;然后,将进气管与氧气源相连,通过控制电路控制动源气路切换阀和氧源气路切换阀工作。这样,一方面,氧气通过动源气路切换阀进入气缸中,控制活塞杆的伸缩,使按压板产生压力,对窒息患者的胸部进行按压动作;另一方面氧气通过氧源气路切换阀进入供氧管,使氧气进入窒息患者的口中;同时,利用出气管将窒息患者口中的二氧化碳排出,实现帮助窒息患者进行呼吸。
本实用新型创造性地利用氧气同时作为动力源和氧源,实现了在对窒息患者进行按压的同时供给氧气,免除了现实生活中用人工进行手压锤击式心脏复苏的劳累,和口对口人工呼吸的给施救者造成的损害,并且施救的效果明显优于普通方式。因此,本装置能够在火灾和矿井事故及其他事故中因缺氧窒息的人员救护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可以让心肺疾病患者随身携带,在出现病情时急救使用,以赢得更多的时间送医院抢救。同时,还适用于易发生缺氧造成事故和死亡的场所和病人。
为了便于控制,在上述的窒息抢救机中,所述的动源气路切换阀和氧源气路切换阀为电磁阀,且分别与控制电路相连接。通过电磁阀控制氧气的走向,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
在上述的窒息抢救机中,所述的进气管的内端通过一个三通接头分别与动源气路切换阀和氧源气路切换阀相连。
在上述的窒息抢救机中,所述的动源气路切换阀的两个出气口通过气管分别与气缸的两个腔室相贯通。根据需要反复切换通气口,一个腔室通气时,另一个腔室停止通气,由于两个腔室间产生气压差,从而使得气缸的活塞杆产生运动,带动按压板运动,对窒息患者进行抢救。
在上述的窒息抢救机中,所述的气缸设置在壳体内腔的气缸座上,按压板通过定位件固连在活塞杆外端。为了不对患者造成伤害,一般在按压板的表面设置一层柔性的垫层。
在上述的窒息抢救机中,所述的按压板可容纳在设于壳体上的凹槽内。
为了便于取用,在上述的窒息抢救机中,所述的壳体上设置有插口。
在上述的窒息抢救机中,所述的控制电路上接有可充电电源。
窒息抢救机与人体定位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在上述的窒息抢救机中,所述的固定带两端分别设置有搭扣,在壳体的两侧设有可与搭扣连接的搭扣母座。这里的固定带也可以是一边固定,另一边活动。
在上述的窒息抢救机中,所述的控制电路中连接有电子血压机或心电测量仪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且其检测结果通过设置在壳体上的心电显示屏显示。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窒息抢救机的优点在于1、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功能完善,适用范围广,安全性较高;2、抢救效果好,既能够为窒息患者提供氧气,又能辅助其进行呼吸;3、采用氧气作为动力源,有效地解决了在野外、室外难以提供工作动力的问题。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窒息抢救机的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窒息抢救机的气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窒息抢救机的壳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窒息抢救机的壳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固定带;3、进气管;4、出气管;5、供氧管;6、动源气路切换阀;7、氧源气路切换阀;8、气缸;9、活塞杆;10、按压板;11、出气口;12、腔室;13、进气口;14、控制电路;15、三通接头;16、气缸座;17、定位件;18、凹槽;19、插口;20、可充电电源;21、充电口;22、搭扣;23、搭扣母座;24、心电显示屏;25、操作控制屏;26、气管;27、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3和图4所示,本窒息抢救机包括壳体1和用于将壳体1固定在人体上的固定带2。固定带2两端分别设置有搭扣22,在壳体1的两侧设有可与搭扣22连接的搭扣母座23。在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插19,该插口19能够容纳人手,以便于取用窒息抢救机。
如图2所示,在壳体1内腔中设有进气管3,出气管4以及供氧管5,三根管子的外端均设于壳体1上,进气管3的内端通过一个三通接头15同时与动源气路切换阀6和氧源气路切换阀7相接。在壳体1内腔中设有一个气缸座16,其上设有气缸8,气缸8的活塞杆9穿过壳体1,活塞杆9的外端通过定位件17固连着一块按压板10,按压板10的外层粘接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垫层27,使得按压板10与人体接触时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该按压板10可容纳在壳体1上的凹槽18内。
动源气路切换阀6的两个出气口11通过气管26与气缸8的两个进气口13相通,从而使其分别与气缸8的两个腔室12相贯通。上述出气管4和供氧管5的内端均接于所述的氧源气路切换阀7上。
本实施例中,动源气路切换阀6和氧源气路切换阀7为电磁阀,且分别与控制电路14相连接。控制电路14中接有充电电源20。充电电源20装于壳体1内,且其用于充电的两个接线端通过导线接于壳体1上的充电口21上,以便于用充电器进行充电。
所述的控制电路14中连接有电子血压机和心电测量仪,且其检测结果通过设置在壳体1上的心电显示屏24显示。
如图4所示,壳体1上还有一个与控制电路14相连接的操作控制屏25。对本窒息抢救机进行操作时,只要按压操作控制屏25下方的按钮即可,其操作结果可以从操作控制屏25中显示出来。
工作时,将进气管3与氧气源相连。通过控制电路14控制动源气路切换阀6和氧源气路切换阀7工作。利用气缸8的两个腔室间的氧气压力差实现活塞杆9的伸缩,带动按压板10运动,对窒息患者进行抢救。氧源气路切换阀7与出气管4和供氧管5的内端相连,通过两者之间的相互切换,实现帮助窒息患者进行呼吸。
供氧的氧气源可以是压缩氧气瓶,也可以与医院的供氧口连接。压缩氧气瓶上装有氧气瓶阀和压力调节阀。抢救机对人体心脏、肺腔进行体外力度为20~120kg,频率75~100次/分进行压缩(成人选用100或75次,儿童选用100次)。可以设定连续5次或7次压缩后放松压缩胸腔,输入氧气250ml~1500ml,每分钟输入频率为12~20。电源采用12V可充电锂电池,可反复充电500次以上,随机配置外插充电器,通过充电口21还可以插在220V交流电电源上进行充电。
窒息抢救机的操作程序1、将病人平放,仰卧在地板上,用充气枕头枕颈背,使头部后仰,使头、颈、躯干平直,双臂向外呈一字型。通过固定带2将窒息抢救机的壳体1固定在人体正胸部。
2、将减压调节阀安装在氧气瓶上,用扳手扳紧。气管的一头插在氧气瓶减压调节阀出气口上,另一头插在壳体1的进气管3上。输氧管插在壳体1的供氧管5上,在输氧管的末端设有口罩。
3、选择频率和供氧量,压缩压心的次数与输氧的次数比为5∶1;7∶1和15∶2,儿童为7∶1;压缩心脏的频率为成人75~100次/分钟,儿童为100次/分钟;供氧量为500ml或750ml,儿童为250ml。
4、将输氧管的末端插入患者的口中,单手压输氧管捏鼻或一手压输氧管一手捏鼻,不让漏气。如被救病人牙关咬紧,可用开口器打开牙关。如果患者气管不通,用负压吸瓶的吸管从鼻孔插入吸除异物。
5、在施救的同时,将心率电极,血压电极和心电波电极与患者身体接触,观测心电显示屏24上的变化。
6、若被抢救者的心率每分钟超过70次基本正常,可以把压缩压心停止,单独输氧次数为12次/分钟或15次/分钟,儿童可选为20次/分钟。
关于维护和备用准备每月开机一次,电池电量与氧气瓶的氧压要充足,以备使用。本抢救机也可以用于施救人员参加施救训练学习,正确掌握施救技能。
本窒息抢救机可以配置下述随机配件,这些配件装在同一机具箱中1、充电器(用于可充电电池充电)2、输氧罩(放于被救者口上,防止咬管,漏气)3、开口器(开启被救人牙关)4、负压吸瓶、吸管(吸取被救人气管中异物)5、血压采样器(箍腕血压采样)6、心导电极(吸在二肢上电极)7、与医院输氧管连接的氧气接口器(有调压、过滤功能)8、输气三通接头接管(用于连接供气与负压吸瓶)9、枕颈充气垫(垫颈背使被救者头后仰气道畅通)10、氧瓶背带(用于必要时背氧瓶用)11、扳手(用于卸减压调节阀)12、小砂袋(用于垫在压板与心口间)。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壳体1、固定带2、进气管3、出气管4、供氧管5、动源气路切换阀6、氧源气路切换阀7、气缸8、活塞杆9、按压板10、出气口11、腔室12、进气口13、控制电路14、三通接头15、气缸座16、定位件17、凹槽18、插19、可充电电源20、充电口21、搭扣22、搭扣母座23、心电显示屏24、操作控制屏25、气管26、垫层27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1.一种窒息抢救机,包括壳体(1)和用于将壳体(1)固定在人体上的固定带(2),其特征在于,在壳体(1)内腔中设有进气管(3),出气管(4)以及供氧管(5),三根管子的外端均设于壳体(1)上,所述的进气管(3)的内端同时与动源气路切换阀(6)和氧源气路切换阀(7)相接;在壳体(1)内腔中设有一个气缸(8),气缸(8)的活塞杆(9)穿过壳体(1),活塞杆(9)的外端固连着一块按压板(10);所述的动源气路切换阀(6)的两个出气口(11)通过气管(26)与气缸(8)的两个进气口(13)相通;上述出气管(4)和供氧管(5)的内端均接于所述的氧源气路切换阀(7)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窒息抢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源气路切换阀(6)和氧源气路切换阀(7)为电磁阀,且分别与控制电路(14)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窒息抢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管(3)的内端通过一个三通接头(15)分别与动源气路切换阀(6)和氧源气路切换阀(7)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窒息抢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源气路切换阀(6)的两个出气口(11)通过气管(26)分别与气缸(8)的两个腔室(12)相贯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窒息抢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缸(8)设置在壳体(1)内腔的气缸座(16)上,按压板(10)通过定位件(17)固连在活塞杆(9)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窒息抢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压板(10)可容纳在设于壳体(1)上的凹槽(18)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窒息抢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上设置有插口(19)。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窒息抢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电路(14)上接有可充电电源(20)。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窒息抢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带(2)两端分别设置有搭扣(22),在壳体(1)的两侧设有可与搭扣(22)连接的搭扣母座(23)。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窒息抢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电路(14)连接有心率电极,血压电极和心电波电极;所述的心率电极,血压电极和心电波电极的检测结果通过设置在壳体(1)上的心电显示屏(24)显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窒息抢救机,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它解决了目前窒息救生装置功能单一、使用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窒息抢救机包括壳体和用于将壳体固定在人体上的固定带,在壳体内腔中设有进气管、出气管以及供氧管,三根管子的外端均设于壳体上,所述的进气管的内端同时与动源气路切换阀和氧源气路切换阀相接;在壳体内腔中设有一个气缸,气缸的活塞杆穿过壳体,活塞杆的外端固连着一块按压板;所述的动源气路切换阀的两个出气口通过气管与气缸的两个进气口相通;上述出气管和供氧管的内端均接于所述的氧源气路切换阀上。本窒息抢救机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安全性较高,可辅助患者进行呼吸,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文档编号A61M16/00GK2808130SQ200520013489
公开日2006年8月23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25日
发明者蒋克平 申请人:蒋克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