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反向镊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0345阅读:1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医用反向镊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医用反向镊子。
背景技术
放射性粒子介入疗法对于肿瘤的治疗,已越来越普及。而放射性粒子是一种由长4.5mm、直径0.8mm的钛合金外壳包裹的小粒子,由医用镊子夹持移动。现有的镊子,两镊柄的一端为夹持端,另一端相合。在镊柄的张力作用下,夹持端自然张开。这是正向镊子的共有特征,即当施加外力夹紧镊柄时,夹持端即可夹紧被夹物;当外力撤销时,夹持端随即张开。采用这种正向镊子夹持放射性粒子有两点不足一是由于粒子的体积很小,在夹持移动过程中,粒子就很容易滑落。如果正好落在患者术区,则翻找十分不易,且使手术时间延长;二是由于害怕粒子在夹持过程中滑落,所以夹持后自然就比较用力,这就使夹持端的夹持力变大,也就容易夹破粒子外壳,既造成该粒子的损坏,又造成放射性污染。所以夹松与夹紧、滑脱与夹破,是临床上使用现有镊子夹持放射性粒子存在的两个矛盾。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医用反向镊子,在用于夹持放射性粒子等细小物品时,可以实现夹松与夹紧的矛盾统一,避免被夹物的滑脱与夹破。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医用反向镊子包括有两镊柄,两镊柄的一端为夹持端,另一端相合,其改进之处是两镊柄为相对的曲折三段,其中段相互交叉,夹持端在镊柄的自然张力作用下相互对合。这种反向镊子是施力时,镊子夹持端张开;松力时,夹持端恢复初始的自然夹持状态,从而夹住放射性粒子等细小物品。使用这种反向镊子,施力越大,则夹持端的张开角度越大,而粒子的夹持力量是靠镊柄的自然张力作用实现的,与施力的大小无关。这样就克服了传统镊子夹松夹紧由施力大小决定的工作方式,实现了夹松与夹紧的矛盾统一。而镊柄的自然张力对于放射性粒子的夹持作用,也可有效地避免粒子被夹破的现象出现。另外,由于是靠镊柄的自然张力对粒子等细小物品实施夹持,所以本医用反向镊子对于因不慎松手而使被夹物滑脱的问题,也有了较好的防御作用。


图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两种具体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本医用反向镊子的两个镊柄1为相对的曲折三段,其一端相合,另一端为活动夹持端3,中段2相互交叉。夹持端3在镊柄的自然张力作用下,保持相互对合的状态。
本医用反向镊子镊柄中段的相互交叉可有多种实现方式图1中,两镊柄的中段2的平面均翻转90°,形成与镊柄1前后段的平面相垂直的状态。两镊柄的中段2上下相迭,形成互不干扰的交叉方式。
图2中,在一个镊柄的中段2a开有缝隙4,另一镊柄的中段2b穿过该缝隙4。
在这种穿插式的相互交叉方式中,穿过中段缝隙4的镊柄的中段2b的平面可以是如前的翻转90°的形式,以中段平面穿插于另一镊柄的中段缝隙4中;穿过中段缝隙4的镊柄中段2b也可以是圆柱形细杆,以细杆穿插于另一镊柄的中段缝隙4中。只要中段缝隙4的缝隙宽度大于另一镊柄中段2b的平面厚度或细杆直径,即可实现二者的顺利交叉和相对运动。
如图所示,为使本反向镊子可以依靠镊柄1的自然张力比较稳固地夹持住圆柱形的放射性粒子,在医用反向镊子的上述各种实现方式的基础上,最好将镊柄夹持端3设计成为可与粒子相扣合的半圆槽5,以扩大夹持端3的夹持面,使之包裹住粒子,从而提高反向镊子的粒子夹持防滑脱效果。由此即可形成专用于夹持放射性粒子的医用反向粒子镊。同理,在本医用反向镊子的基础上,将夹持端3设计成为现有医用镊子的各种特殊形式,如弯弧形、锯齿咬合形等,即可形成各种特殊用途的专用反向镊子。
权利要求1.一种医用反向镊子,两镊柄(1)的一端为夹持端(3),另一端相合,其特征在于两镊柄为相对的曲折三段,其中段(2)相互交叉,夹持端(3)在镊柄的自然张力作用下相互对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反向镊子,其特征在于两个镊柄的中段(2)的平面均翻转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反向镊子,其特征在于一个镊柄的中段(2a)开有缝隙(4),另一镊柄的中段(2b)穿过该缝隙(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反向镊子,其特征在于穿过中段缝隙的镊柄的中段(2b)平面翻转9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反向镊子,其特征在于穿过中段缝隙的镊柄的中段(2b)为圆柱形细杆。
6.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医用反向镊子,其特征在于镊柄夹持端(3)为可相扣合的半圆槽(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夹取放射性粒子的医用反向镊子,其结构的两镊柄的一端为夹持端,另一端相合,其改进之处是两镊柄为相对的曲折三段,其中段相互交叉,夹持端在镊柄的自然张力作用下相互对合。施力时,镊子夹持端张开;松力时,夹持端恢复初始的夹持状态。使用这种反向镊子,克服了传统镊子夹松夹紧由施力大小决定的工作方式,实现了夹松与夹紧的矛盾统一。通过镊柄自然张力对细小物品的夹持,有效地避免了被夹物被夹破的现象出现。由于是靠镊柄的自然张力对粒子实施夹持,所以对于因不慎松手而使细小物品滑脱的问题,也有了较好的防御作用。
文档编号A61B17/00GK2812978SQ200520024620
公开日2006年9月6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5日
发明者邹子扬 申请人:邹子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