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留置无二次切削和无二次刺伤安全输液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1527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留置无二次切削和无二次刺伤安全输液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静脉输液针,尤其是一种可留置无二次切削和无二次刺伤的安全输液针。
技术背景目前,公知的医用静脉输液针是由管针、针柄及与针柄连接的软管组成。其功能是刺穿静脉血管管壁和给静脉血管内输液。但是,这种传统型的输液针,有如下弊端1、有二次切削的可能性。传统的输液针有一个长期以来被人们忽视的问题,即针尖以后的锋利部位对血管可能产生二次切削,它带来的危害是,二次切削产生的碎片进入血管后形成外入性血栓,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医学后果。
2、有二次刺伤的可能性。由于患者,特别是幼儿患者,入针部位的手、肢体或头部的意外移动,传统的输液针可能会对血管造成二次穿刺伤害,形成新的痛源,并形成血肿或水肿症状,影响治疗。
3、有可能被不法者再次回收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留置无二次切削和无二次刺伤安全输液针,以克服传统静脉输液针的上述公知弊端。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由插入管1、输液管2、插入管尾执柄3、输液管尾套4、软管5组成。插入管1粘合固定在插入管尾执柄3上;输液管2嵌套在插入管1内。输液管2与输液管尾套4相连,软管5套接输液管尾套4。输液管2的前端管壁圆钝。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保留运用传统技术进针方式,刺穿静脉血管管壁后,将有穿刺和切削作用的插入管退出,输液管能较长时间置留并给静脉血管输液。防止不良的二次切削和二次刺伤,减轻患者痛苦;同时本实用新型具有不可再次使用的特性,防止不法者回收再次使用。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插入管、输液管、插入管尾执柄、输液管尾套、软管的装配位置示意图。
图3插入管尾执柄主视放大图。
图4插入管尾执柄俯视放大图。
图5插入管尾执柄侧视旋转放大图。
图6插入管尾执柄瓣开示意图图7插入管截面放大示意图。
图8输液管截面放大示意图。
图中1.插入管,2.输液管,3.插入管尾执柄,4.输液管尾套,5.软管,6、7.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8,将插入管1用适量胶合剂粘合在插入管尾执柄3槽中,将输液管2嵌在插入管1内后,插入管尾执柄3利用两个斜面6和7合扣为一个柄。再将输液管尾套4与输液管2的尾部套接。最后,把常用的软管5套接在输液管尾套4的尾部,即组装完毕,成为一个安全输液针。插入管尾执柄3分两片,每一片上有方向不同的斜面6和7。输液管2的前端管壁圆钝。粘合剂使用要适当,不可阻塞插入管2的内壁。
插入管1为半开针外套针管,前部尖,有穿刺和切削功能,用不锈钢材。输液管2为无针尖内针管,用不锈钢材料或有一定硬度的无毒聚合材料。软管5为透明塑料材料,即目前通用的软管。插入管尾执柄3用有色无毒硬质塑料。输液管尾套4也可以用有色无毒硬质塑料。
在装配插入管1和输液管2时,要求把输液管2嵌合在插入管1内,合为同心外圆针管,其同心外圆针管的外径和输液管的内径可根据不同型号输液针的要求确定。
用传统操作技术穿刺静脉进针;穿刺静脉的目的达到后,掰开插入管尾执柄3,迅速退出插入管1;然后将插入管尾执柄3的两片之间连接筋折断;用常用的方法和医用材料固定输液管组件,输液管组件由输液管2、输液管尾套4、及与输液管尾套4连接的软管5构成。
刺穿静脉血管管壁和给静脉血管内输液的功能由两个不同的部件插入管1和输液管2进行,先合二为一,再一分为二;插入管1完成刺穿静脉血管管壁后退出,留下的输液管2可以较长时间留置,给静脉血管输液。
权利要求1.一种可留置无二次切削和无二次刺伤安全输液针,由插入管(1)、输液管(2)、插入管尾执柄(3)、输液管尾套(4)、软管(5)组成,其特征是插入管(1)与插入管尾执柄(3)连接;输液管(2)嵌套在插入管(1)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留置无二次切削和无二次刺伤安全输液针,其特征是插入管尾执柄(3)有方向不同的斜面(6、7)。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留置无二次切削和无二次刺伤安全输液针,其特征是输液管(2)的前端管壁圆钝。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留置无二次切削和无二次刺伤安全输液针。为克服传统输液针的有二次切削和二次刺伤的可能性存在、可能被不法者再次回收使用等缺点,它由插入管、输液管、插入管尾执柄、输液管尾套、软管组成。插入管与插入管尾执柄连接;输液管嵌套在插入管内。可防止不良的二次切削和二次刺伤,减轻患者痛苦;同时具有不可再次使用的特性,防止不法者回收使用。
文档编号A61M5/158GK2787231SQ200520049829
公开日2006年6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18日
发明者李哲峰, 牛佩虹 申请人:李哲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